【菲比讀書】不是愛富,而是愛物

沈菲比
發佈於菲比是這樣長大的 個房間
2023/05/1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提要。自我審查機制

時常耽溺各式美妙物質的菲比偶爾也是會自我審問的。雖然先生可能不太相信,但太太是真有知恥的勇氣,而這種直覺愛總與自我約束(當然還有現金能力)彼此拉扯,然後內心時常感到糾結。
套段某位老師對我的曾經建議(批評)「不要忘記妳是藝術學院的學生,並且妳讀的還是(其中)最要求學術高度的『藝術理論評論組』(這位老師並非意指其他組別不要求,而是敝所他組均屬創作類型,課綱要求並不相同),所以妳必須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批判自己」。當然,老師並非要我批鬥自己,而是希望菲比能放棄(那個在她或敝所眼中屬於low art範疇的)研究對象。最終因菲比無法與真愛(研究對象)分手,導致老師選擇離開了我。
有了上述經歷後,菲比在面對美妙物質眼冒愛心的同時也會盡快啟動自我審查機制,但這種帶有自我批判的立場,老實說還真的不是太好受(畢竟產生罪疚感絕非樂事)。
HARRY WINSTON EMERALD AND DIAMOND NECKLACE © CHRISTIE'S 2023
HARRY WINSTON 祖母綠和鑽石項鍊
兩串加長祖母綠珠、圓形鑽石、18k 黃金、Winston 簽名、製造商標記。57公釐,280.6 克

不是只有我

接著,轉機,來了。近日先生推薦菲比去讀《10種物質改變世界》這本書。原書名(STUFF MATTERS::The Strange Stories of the Marvelous Materials That Shape Our Man-Made World)直接命中重點。而我的轉機就在〈打不斷的石墨〉直接橫空對我施打『不自我罪責』強心針,作者寫道:
我小時候常被拎著去博物館
而我不管去哪館哪院,都覺得無聊
我試著模仿大人帶著若有所思的神情在館裡默默走動
或站在某幅畫或雕塑前沉思,可惜一點感覺或收穫都沒有

但去參觀加冕珠寶就不同了,我一進去就迷上了
比藝術更基本、更原始,一股虔敬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震攝我的不是金銀財富,而是那純粹的物質性
當菲比隨著米奧多尼克(作者)帶入材料學視角後,這才恍然大悟一直以來(那些讓我滿眼愛心的)首飾們吸引我的真正原因是那既原始又基本的物質性,以及物質堆疊而出的那種妙不可言的美。請拿掉把『喜歡首飾看作虛華』這種污名化的狹隘眼光(首先必須速速摘掉有色眼鏡的可能是推薦我讀這本書的那位),因為我們愛上的其實只是材料它的原貌啊。

訂一頂冠狀冕 Tiara

THE BESSBOROUGH DIAMOND TIARA
AN IMPRESSIVE CHAUMET ART DECO DIAMOND TIARA
© CHRISTIE'S 2023
無法時時將美妙材料帶回的菲比(國中公民課本寫得真好『資源有限,欲望無窮』菲比在28年前讀到時這句話時,便深感認同並記憶至今),便不時透過 window(視窗) shopping,遠端欣賞佳士得優秀拍品。
上圖便是佳士得在2023年5月17日,日內瓦拍場(LIVE AUCTION 21987 MAGNIFICENT JEWELS )中的一項拍品(編號534)。這頂冠狀冕(Tiara)是1931 年,貝斯伯勒伯爵(Earl of Bessborough)被任命為加拿大第14任總督(Governor General of Canada)時,委託尚美巴黎(Chaumet)為妻子羅伯特 (Roberte) 製作的。中間上方那顆尖橄欖欖形的鑽石則是當年戴比爾斯鑽石公司(De Beers diamond company)送給伯爵的禮物。
作為遵循現代主義視覺體現的裝飾藝術珠寶,首次現身是在1925年的巴黎國際裝飾藝術與現代工業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而這頂帶有著花卉與流動葉狀鏤空的設計在當時絕對是大膽新美學的傑出典範。
Vere Brabazon Ponsonby, 9th Earl of Bessborough, and his wife Roberte
wearing the Bessborough diamond tiara, 1935. Photograph by Yousuf Karsh, Camera Press London
© CHRISTIE'S 2023

大家都說碳好用

回到安慰我心的《10種物質改變世界》(以下改寫自〈打不斷的石墨〉)。
碳是輕量原子,質子數為6。碳原子核內通常有六個中子(有時是八個)但這種名為碳十四的探原子,其原子核極不穩定,會因放射性衰變而裂解。但又由於水變率長時間恆定,並且許多物質都含有碳十四,因此測量物質內的碳十四含量就能推算其年齡。以上就是碳定年法

都是電子招的福(惹的禍)

環繞碳原子核的六個電子大大地影響其表現。其中靠近原子核內層的那兩顆,對碳的化學性毫無影響(也就是跟碳和其他元素的反應無關)。剩下的四顆位於最外層,性質活潑,並且就是由這四顆電子,區分出了石墨(鉛筆筆芯)與鑽石

石墨的電子配置

石墨的晶體結構
石墨層內的每個碳原子和另外三個碳原子共享四個電子;鑽石內的碳原子則和另外四個碳原子共享電子,這使得石墨層與鑽石的電子結構不同,雖然化學鍵更強,但層與層之間缺乏更多的電子連結,只能依靠凡得瓦力(分子電場變動產生的弱吸引力)但由於受力時凡得瓦力會最先瓦解使得石墨非常柔軟,而這就是鉛筆原理——將石墨筆芯壓在紙上讓凡得瓦力瓦解,石墨層便滑到紙上成為字跡。
石墨有金屬光澤,鑽石沒有。原因同樣來自石墨的六角結構。石墨內部碳原子的外層電子不僅會和隔壁碳原子的電子鏈結,還會形成一片電子汪洋。這樣會造成幾個結果:(一)石墨能導電。結晶內的電子和液體一樣可自由活動。(二)散發光澤。電子海是光的電磁跳躍床,能夠反射光線,使石墨和其他金屬一樣散發光澤。愛迪生做的第一盞燈泡便是使用石墨作為燈絲。因其熔點高,即使強力電流通過也只會散發白熱光,不會熔化。

鑽石的電子配置

鑽石的晶體結構
鑽石(電子)的選擇。當四顆電子與另一個碳原子分享,形成四個化學鏈,便可化解四顆電子的活性(每個電子都有來自另一個碳原子的電子與之配對),因此形成非常穩固的晶體結構,也就是鑽石。
但也因此鑽石晶格內的所有原子都被牢牢固定,且沒有可以『自由』活動的電子,所以鑽石無法導電(因為電子無法自由活動,乘載電流)。
卡利南一世-九世
The nine major uncut stones split from the rough Cullinan diamond in order of size (largest to smallest).

大鑽石

目前人類發現最大的鑽石位於銀河系巨蛇座的巨蛇頭,體積為地球的五倍(沒比較沒傷害)。而在地球發現的鑽石(只有)足球尺寸,而這顆鑽石出自南非卡利南礦場。1907年這顆鑽石被獻給英王愛德華七世祝壽,目前屬於英國王室的加冕珠寶。後切磨成許多大小不一的鑽石,最大者(卡利南一世,Cullinan I,530.2 carats)被鑲在皇室權杖,號稱「非洲之星」。
Official portrait of Queen Elizabeth II by Cecil Beaton on Coronation Day, 1953. Shot at Buckingham Palace; the Lady Chapel at Westminster Abbey in the background is a photographic sleight of hand. Photo: © Cecil Beaton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接著《10種物質改變世界》的作者帶我們來到他與「非洲之星」相遇時的現場
一大群參觀者擠在「非洲之星」前面
光是瞥見它一眼就讓我永生難忘
即使有一個身穿潮濕格子襯衫的大塊頭男人
和一個嘖個不停的印度婦人擋在我前面
我從那男人的腋下看到的,依然讓我印象深刻
這段描述是不是很讓人動容(嗆鼻/白眼)呢?但也絕對可以明白作者對這項物質的欽慕之情是足以抵抗一切難忍的障礙物(汗水/口水)。
其實〈打不斷的石墨〉還有許多重要篇幅與後續發展(碳纖維與近年火紅的石墨烯),期望這篇短文能啟動您閱讀全書的動力。且看菲比單就這段作者(與我相似)的親身經歷,就足以讓菲比內心兩股力量和解,而這種個人救贖還真得自己走過(讀過)才能獲取。正如『得救見證』必須得親身經歷才能擁有,不可僅止於「風聞有你」喔。
請自己去讀《10種物質改變世界》吧!
《10種物質改變世界》封面
圖片取自:博客來
25會員
108內容數
藝文工作者,喜劇性格,老派思想,用力過著堅持與理想並進的人生 現以做展覽的、畫圖的、做菜的與教書的等身份切換中 Art Facilitator Phebea Chun-Yi S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