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的真實:讀楊宗翰的《隱於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既然關不住什麼, / 就先關起自己吧!」〈錯誤〉。
楊宗翰在〈後記:大隱隱於詩〉裡談起創作理念,與小說或散文不同,寫詩成為一種逃脫術,避免將自己暴露於讀者前。如詩集所述關起自己。然而,寫詩也是在「面對真實,書寫現實,曲筆誠實。」(頁206)那麼,《隱於詩》究竟揭露什麼樣的現實呢?
王康踞的《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而白居易在〈中隱〉說:「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能藏匿於市井之中、在喧囂之處仍能淡然處之,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楊宗翰的《隱於詩》分為五卷與附卷,以語言的重複性建構吵雜的世界。雨夜的辣與麻、黏與膠、以及濕與潤並列在〈喻雨〉裡。「女子年輕著的胸脯搖擺」〈蒸發季憶〉聯想到〈欲言〉裡曝曬的胸衣,看著令人害羞,也是〈食糧〉裡隨風搖擺的乳房,成為男人的天堂。
詩裡的世界多雨潮濕,無論是〈夜有所思〉落在行人雙眼的小雨,或〈幸福,嚴禁出口〉心裡下起滂沱大雨。水匯集成河流,卻不知「為誰迂曲」〈答案〉。然而,這些水滴將人們溶解,混雜「統獨、性別與階級」〈搖頭詩——復樂園傳真〉。水漬因蒸發而逃亡、或驟雨而黏在瀝青上,楊宗翰的詩如藤蔓增生,鑽進城市裡的每個角落。
這是布爾喬亞的世界,也是一間〈不耳喬啞俱樂部〉,雖然啜飲著咖啡,嘴裡談論著人生,電視上演的不是浪漫的愛情故事,卻是「遠方孩子或核子衰老的哀鳴」。詩人隱藏在草山、大肚山以及林美山,眼前起霧,人生領悟。
世界也充滿政治。像是東方朔對時局的批評,楊宗翰也說:「有喉嚨不代表有權表達 / 一個龐大卻廢棄的破折號 / ——下面不銜一點聲響」〈在學院的長廊〉。同時,喉嚨也代表通往光明的隧道,裡面形成一個陰暗的世界,發聲或發生都需要力氣。
詩人將現實與希望隱藏在文字背後,人們在城市裡迷惘或逃亡,但必須相信即使黑夜也星光熠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199內容數
看完書之後,找不到人對話,那就跟書說說話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us Y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年的春天,城市裡的洋紅風鈴木已經綻放,轉黃的樹葉卻隨風散落地面。楊瀅靜的《白晝之花》記錄生命當中美好又帶點傷痛的日常。詩集分為五輯:「為了一件美麗的事 / 虛線暗藏靈魂實線埋藏地雷 / 葡萄般的串連,人生頻頻結果 / 小小故事,哀豔欲絕 / 賴活在還不賴的人生裡。」
有一陣子我很喜歡看作家們書寫日常或過往,街道立起的每扇門,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又有共同的記憶將人們串在一起。《黑霧微光》便是這種類型的作品,其中一篇〈印記〉描述隔代教養的生活,以小孩的視角觀看大人的世界,無論是外婆的感情三人行、處處皆明牌的六合彩、以及因為散盡家產導致的悲劇
《火光》共分成四輯:「生生」、「火光」、「偷馬」、「老哥」,從四面八方散發光芒。循著詩的光源,時常看見黑暗的模樣,無論是慾望堆滿的〈藍莓夜〉、響起樂音的〈生生〉、抑或在〈凜冬將至〉互相取暖直到點燃彼此為止。也許我們必須在最暗的地方,才能看見希望;又或者如同雪萊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伊絲塔的《羽道》像是淬鍊心靈的淬鍊之路,尋訪大自然撿拾鳥羽,同時也習得鳥語。然而鳥類會破壞自己的羽毛,避免暴露行蹤。修復一根落羽,可以是蒐集「天空的想像」(頁50);失敗時,「收藏的,是遺憾」(頁51)
從圍牆、廢墟到冰原,張草的末世三部曲鋪陳母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也埋下另一個起點。
這是羅青24歲時自費出版的詩集,記錄著他看世界的方式,包括四卷八輯,地點遍布臺灣各地,物品也從上天到下地。如今屆滿50年,以現在的觀點回頭看羅青的詩集,仍需讀者自行體會「吃西瓜的第〇種方式」。
2023年的春天,城市裡的洋紅風鈴木已經綻放,轉黃的樹葉卻隨風散落地面。楊瀅靜的《白晝之花》記錄生命當中美好又帶點傷痛的日常。詩集分為五輯:「為了一件美麗的事 / 虛線暗藏靈魂實線埋藏地雷 / 葡萄般的串連,人生頻頻結果 / 小小故事,哀豔欲絕 / 賴活在還不賴的人生裡。」
有一陣子我很喜歡看作家們書寫日常或過往,街道立起的每扇門,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又有共同的記憶將人們串在一起。《黑霧微光》便是這種類型的作品,其中一篇〈印記〉描述隔代教養的生活,以小孩的視角觀看大人的世界,無論是外婆的感情三人行、處處皆明牌的六合彩、以及因為散盡家產導致的悲劇
《火光》共分成四輯:「生生」、「火光」、「偷馬」、「老哥」,從四面八方散發光芒。循著詩的光源,時常看見黑暗的模樣,無論是慾望堆滿的〈藍莓夜〉、響起樂音的〈生生〉、抑或在〈凜冬將至〉互相取暖直到點燃彼此為止。也許我們必須在最暗的地方,才能看見希望;又或者如同雪萊的詩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伊絲塔的《羽道》像是淬鍊心靈的淬鍊之路,尋訪大自然撿拾鳥羽,同時也習得鳥語。然而鳥類會破壞自己的羽毛,避免暴露行蹤。修復一根落羽,可以是蒐集「天空的想像」(頁50);失敗時,「收藏的,是遺憾」(頁51)
從圍牆、廢墟到冰原,張草的末世三部曲鋪陳母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也埋下另一個起點。
這是羅青24歲時自費出版的詩集,記錄著他看世界的方式,包括四卷八輯,地點遍布臺灣各地,物品也從上天到下地。如今屆滿50年,以現在的觀點回頭看羅青的詩集,仍需讀者自行體會「吃西瓜的第〇種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為課堂習作做個記錄。 雖然知道哪些地方寫不是很好,但實在想不到要如何修改,就乾脆維持原樣,也許這就是現階段能力的極限吧。 詩 七律〈值雨〉 遊子歸鄉道遠陰,千軍破境壓天沉。 一聲厲吼驚雷現,萬點懸兵碧草吟。 驟雨招搖殘日盡,飄風浩蕩有時臨。 獨聽打葉張狂奏,且待曲終任爾淋。 詞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1996.08.17/01:00 作品號
Thumbnail
說與不說 沉默與否 談與不談 萬千般難   存留空中 一種發酵 凝結畫影 無言心情   沉默是默認還是無言的抗議 當言語成為多餘能否讀讀我的表情 事情交錯的一張張網層層疊疊密不透風的人生 學庸20065.09.22/09:40 作品號03-0313-03 回應藍冰 一貫的
Thumbnail
宿王昌齡隱居 唐代常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爲君。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餘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羣。 全詩通過對王昌齡隱居處自然環境的細緻描繪,讚頌了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隱居生活的高尚情趣。清澈的溪水深不可測,隱居的地方只有孤獨的雲朵相伴。這兩句展現出一種深邃、幽靜的氛圍
Thumbnail
清明的雨隔天才遲遲落下,意思意思幾滴濡濕鏡片,一抬頭卻沒有更多了。 像說不出口的思念,還來不及觸及現實就蒸騰飛散,只能縈繞夢境。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尋隱者不遇 / 孫革訪羊尊師詩 唐代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詩人尋訪隱居山中的朋友,卻撲了個空。在松樹下遇到童子,童子告訴他,師傅已經去山中採藥了。詩人問童子師傅在哪裡,童子回答說,師傅就在這山中,但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道師傅在什麼地方。這首詩語言簡練,意境
Thumbnail
袁丞修是一位業餘詩人,其詩作表現出豐富的情感和哲思。詩中描述了追逐夢魘的期待,以及多愁善感的書生的形象。文章中透露出對於自己的才華和生活處境的深刻反思。這篇詩詞不僅豐富深奧,充滿了對時代的變遷感慨,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的獨特審美情趣。
Thumbnail
我總是沉默 說很少的話 因為我總是預備兌現它 說得太多 就無法樣樣實現了           ~摘自秋天的筵席 在誠品,剎那背書名的閃電擊中,隨手拿了這本詩集,讀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如此不合時宜,才會日益沉默。詩人的字句由我的主詞開始,默默的代入讀者的我,悄悄的走入我的心中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為課堂習作做個記錄。 雖然知道哪些地方寫不是很好,但實在想不到要如何修改,就乾脆維持原樣,也許這就是現階段能力的極限吧。 詩 七律〈值雨〉 遊子歸鄉道遠陰,千軍破境壓天沉。 一聲厲吼驚雷現,萬點懸兵碧草吟。 驟雨招搖殘日盡,飄風浩蕩有時臨。 獨聽打葉張狂奏,且待曲終任爾淋。 詞
Thumbnail
黃國峻 《度外》(完成25週年紀念版)再度問世,像小說家天外飛來一筆的問候: 「你們還讀小說嗎?」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1996.08.17/01:00 作品號
Thumbnail
說與不說 沉默與否 談與不談 萬千般難   存留空中 一種發酵 凝結畫影 無言心情   沉默是默認還是無言的抗議 當言語成為多餘能否讀讀我的表情 事情交錯的一張張網層層疊疊密不透風的人生 學庸20065.09.22/09:40 作品號03-0313-03 回應藍冰 一貫的
Thumbnail
宿王昌齡隱居 唐代常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鬆際露微月,清光猶爲君。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餘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羣。 全詩通過對王昌齡隱居處自然環境的細緻描繪,讚頌了王昌齡的清高品格和隱居生活的高尚情趣。清澈的溪水深不可測,隱居的地方只有孤獨的雲朵相伴。這兩句展現出一種深邃、幽靜的氛圍
Thumbnail
清明的雨隔天才遲遲落下,意思意思幾滴濡濕鏡片,一抬頭卻沒有更多了。 像說不出口的思念,還來不及觸及現實就蒸騰飛散,只能縈繞夢境。
Thumbnail
竹裏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了詩人隱居山林、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和自由生活的熱愛。詩的語言清麗淡雅,意境幽遠。首聯以「獨坐」點明主人公的孤獨,以「幽篁」點明環境的清幽。頷聯以「深林」強調
Thumbnail
尋隱者不遇 / 孫革訪羊尊師詩 唐代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詩人尋訪隱居山中的朋友,卻撲了個空。在松樹下遇到童子,童子告訴他,師傅已經去山中採藥了。詩人問童子師傅在哪裡,童子回答說,師傅就在這山中,但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道師傅在什麼地方。這首詩語言簡練,意境
Thumbnail
袁丞修是一位業餘詩人,其詩作表現出豐富的情感和哲思。詩中描述了追逐夢魘的期待,以及多愁善感的書生的形象。文章中透露出對於自己的才華和生活處境的深刻反思。這篇詩詞不僅豐富深奧,充滿了對時代的變遷感慨,同時也表現出了詩人的獨特審美情趣。
Thumbnail
我總是沉默 說很少的話 因為我總是預備兌現它 說得太多 就無法樣樣實現了           ~摘自秋天的筵席 在誠品,剎那背書名的閃電擊中,隨手拿了這本詩集,讀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如此不合時宜,才會日益沉默。詩人的字句由我的主詞開始,默默的代入讀者的我,悄悄的走入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