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訪|他們浪漫得很克制──專訪王師與 Ivy 陳怡樺談為台片牽猴子的十二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整理、撰稿:李欣縵
採訪、編輯:張硯拓
攝影:陳嘉妤
凡是愛看國片的影迷,對「牽猴子」這名字一定不陌生,這間成立十二年的電影行銷公司,辦公室不同於外觀的低調,裡頭好幾面牆的電影海報一字排開,會議室內的獎項、成就證明,確實氣勢如虹。
專訪前,一頭粉色的鮑伯頭,穿著黑皮夾克、碎花上衣的牽猴子副總經理 Ivy(陳怡樺)端著咖啡走進來。一股酷勁,這是第一眼我腦袋反射出的形容詞,心裡隱隱期待著接下來的對話。
牽猴子副總經理 Ivy(陳怡樺)

才沒有愛做國片」!?

就像一切看似踏實的夢想路,最初都是誤打誤撞,Ivy 大學讀傳播,找實習意外進到迪士尼電影部,還以為是要「賣公仔」,卻直接跟著老闆去巡戲院、做企劃、學電影宣發,那也是她第一次對片商業務有所認知,在上天下海的資源裡觀摩、學習,她點著頭說:「在迪士尼那段一年多的時間,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候,一直到現在都還是。」

後來透過介紹,Ivy 去到李崗導演的雷公電影公司,2009 年鄭有傑的《陽陽》是她第一部台片宣發,也是第一次帶電影參加金馬獎、亞太影展、東京電影節等等,她回想那時國片的宣傳方式,在各種條件限制下,根本是自己摸索的。

直到 2011 年,好友王師帶著成立牽猴子的想法,捎來一句召喚:「妳那麼愛做國片,要不要來!」
如今在台片行銷界聲量洪大──本人和社群上都是──的王師,當時已有八年電影宣發的資歷,也對影展和藝術電影院線別有心得,覺得是時候建立自己的團隊了。他找上了看起來「熱愛國片」的 Ivy,Ivy 笑說她一邊反駁著「才沒有!」,卻一邊慎重思考,最終決定加入。於是從《殺手歐陽盆栽》、《翻滾吧!阿信》開始,猴子們一牽十、十牽二十。如今王師與 Ivy,以及自始就大力支持的「烈姐」李烈和前輩馬天宗,同為牽猴子的合夥人。
牽猴子總經理與共同創辦人王師

台灣人真的不愛看電影?

在牽猴子的這十二年,Ivy 有感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方式的變化,是「不輕反重」的:現代人們的娛樂選擇太多,電影反而不再像「下班後的消遣」那麼「輕鬆」,比起相約酒吧聊天、逛街約飯、唱歌打遊戲或在家「Netflix and chill」,進戲院動輒一兩個小時,時間成本甚高;大部分人們若起心動念要進戲院,也通常會先上網查評論、查劇透──時間很珍貴,看一部有討論價值的電影更符合所謂的 CP 值,於是話題熱門的商業大片通常是不二選擇。對此,Ivy 用「儀式化」來形容電影消費的轉變。

「現在即使是好萊塢美商八大,像過去《穿著 Prada 的惡魔》、《高年級實習生》這樣的中型電影都變少了!」Ivy 語帶遺憾地說,連帶有票房號召力的巨星也越來越少,儘管疫情後戲院逐漸樂觀,但電影作為消費娛樂的影響力不復從前,好萊塢如此,更遑論台灣。

Ivy 緊接著說:「而且,台灣看電影的人真的很少。台灣有兩千多萬人口,現在就算《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到三億的成績,其實進來看電影的人次換算出來,也不到兩百萬人啊!這是讓我覺得落差最大的地方──全台灣進來看這部電影的人不到一成。」
所以,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要讓人們主動進影院、甚至是看國片,就得挖掘與其他娛樂相比,電影的獨特性是什麼。
《怪胎》劇照/牽猴子提供

決心生下怪胎的原因

但獨特性三個字,說起來、寫起來都容易,來到市場上,卻往往不是業主能懂的。Ivy 坦承自己在 2016~18 年時,曾對台灣電影感到灰心:「從《海角七號》之後,都是大好大壞,會跟風、會浮爛的亂拍,有人覺得電影可以賺錢撈錢,就一窩蜂來拍。」過多的創作者投入內容,卻沒有思考觀眾為什麼要花三百塊來看電影,內容品質與票房回收,互相沒保障,導致台灣電影的市場很不健康。

主要發行台片的牽猴子,自然受到最深刻衝擊,在已知作品不夠優秀,發行後票房也不會好的前提下,牽不牽/簽不簽都為難,如此惡性循環,對公司成長的幫助趨近為零。也就是在這時,Ivy 跟王師提議:「我們要不要自己來開發一部電影?」
紮實了解台灣市場的 Ivy 和王師,很清楚一部片該落多少預算、鎖定何種題材才有機會回收。正好導演廖明毅提議用 iPhone 拍電影,題材還是市場主流之一的都市愛情,由此預算、題材兩大條件具備,《怪胎》正式誕生。從此牽猴子除了專業的行銷發行以外,也練上了開發電影的技能。
《咒》劇照/牽猴子提供

與年輕人靠得很近

2020 年《怪胎》上映時,我正值大二,還記得系上影片創作課上,有一組同學模仿片中男女主角穿著黃白雨衣拍攝期末作品,大家愛得不行;印象中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身邊有朋友開始討論「牽猴子的片」;去年《咒》上映後,佛母手勢教學、咒語、身體符咒都讓電影話題在 Dcard 高居不下,討論電影世界觀的留言串蓋了數百樓⋯⋯

對於《咒》的成功,Ivy 坦言能賣到一億八千萬這個數字,刷新了台灣恐怖片的天花板,是出乎意料的。他們確實在行銷上刻意往大黑佛母的方向製造話題,並找來占星、塔羅、搞笑類型的 KOL 合作,打造恐怖片的「反差萌」,甚至還有官方授權的公仔販售。

不過,一連串有關電影的詛咒挑戰,則是意外的收穫。有觀眾貼文說看完電影變倒霉,「很多人就說我不信邪!怎麼可能看了就出事,就被詛咒?有一部分票是這樣進來的,想證明自己不會怕,證明自己不會被詛咒!(笑)」

這些也都證明了,牽猴子是能引發年輕人共振的發行商/製作商。

在理性與感性間拿捏分寸

「但每次面試新同事,我都很怕他跟我說他多熱愛電影。」Ivy 話鋒一轉,歪著頭笑說:「這個感動可以,但你要把它換成文案,換成包裝去吸引更多人來跟你一起進來看,讓他有同樣的感動。」在發行一部電影時,行銷策劃是極為重要的,尤其是台灣電影。

對 Ivy 而言,當每位業主將手上的電影託付給你,無論喜好與否,都不該有偏袒、輕視或惻隱之心,盡全力讓每部片能獲得它應有的關注,才是牽猴子應該做到的。而若是一味地將電影視作聖潔、崇高的象徵,心中有太多桎梏,同樣無法冷靜下來,做好這份工作。
這當中理性與感性的拔河、矛盾,或許是這份工作永遠難逃的核心。稍晚加入對談的王師,此時也分享他多年來的體悟:「我跟 Ivy 以前都做過外片的宣發,那更接近一種代理或是買賣行為,做得好或做得壞,會傷荷包但不會傷感情。但現在面對台灣電影,你會跟這麼多參與每一個環節的、大大小小在地的人們產生交集或是交換,做不好除了傷荷包,還會傷感情。」於是當然要竭盡心力。於是也要感性與理性並行。
《返校》劇照/牽猴子提供

善用數據,但別依賴

牽猴子在宣傳電影《返校》期間,曾對外聊過數據資源對行銷的幫助,這可以視為是理性工具的加持。不過 Ivy 強調,數據的根本是驗證,而驗證的前提是成品要先完成。換言之,數據輔助的是宣發團隊,但對於發展中的企畫和劇本,無法、也不該干涉。

「任何一個創作者,他們的優勢絕對在於他們出其不意的想法,這個東西不是任何一個數據可以去改變的。 」事實上,對岸的中國使用大數據統計來左右劇本,早已行之有年,自 2016~17 年就有大量的讀劇本會,收集迴響後再做資料分析,以批量生產劇本,再請流量高的明星參演。結果就是催生一部又一部內容中庸、去風格化,充斥既視感的影視作品。

反觀牽猴子,以目前正進入後製、由徐漢強執導的《鬼才之道》為例,前兩年推出前導片後,也使用數據分析,目的是尋找受眾,驗證市場對風格形式的迴響,以判斷行銷方向。

「要是有一個導演跟我說,他因為測試的結果想改變他的劇情結構,我不會覺得他是稱職的導演。」Ivy 強調正是劇本的獨立性讓電影獨特,所以在電影的開發過程,她不會用數據檢視創作者。那並非創作能夠依賴的特效藥。

OTT 是一種新型的雲宵飛車

近幾年在疫情下,台灣民眾觀影的習慣變化加速,各界討論 OTT 如山雨欲來,一方面是院線片被壓縮,人才、投資流動,另一方面,串流一度被寄予厚望,視為台灣影視業飛躍的新舞台。

不過事實是:疫情結束後,大銀幕的觀影人數回流,OTT 營運燒錢如流水的硬傷未除,各大平台人力縮編、股價修正的消息不斷,Netflix 也狂砍續作⋯⋯都證明 OTT 的時代雖然不會停,但前進的速度可能跟想像中不太一樣。

Ivy 用「泡沫化」形容台灣影劇因為 OTT 的磁吸效應,導致的窘迫現狀,王師也直接說:「兩三年前有太多製作公司,都覺得自己的作品有機會被國際平台採購,所以有很大一波投入,但我們說實話,事後來看可能都不是那麼理性,最後就變成 Ivy 講的泡沫化,當它沒有辦法打進國際平台的時候,其實沒有中間值(中間的採購者)。」

例如,以每集 1000 萬的投資拍攝完成的影集,卻已經沒有平台能夠出資購買,這些作品最後只能出售給有線電視、無線電視,但是價錢水準差距極大,可以說只能低價、甚至是賤價出售。

這樣大規模的投入 OTT,其中不乏許多電影人,認為製作影集的風險相較電影低很多,於是劇組價格上漲、四處搶人,對電影創作市場當然有相當影響。但這就表示,現在回歸電影市場才安全嗎?王師說這邏輯也不對:「影視行業其實跟所有的娛樂產業一樣,都是高風險的行業。」

OTT 平台上海量的內容,對觀眾而言是最大優點,但那也表示台灣的影視業得面對來自全球的頂尖作品競爭,尤其韓國的影視與流行文化近年來席捲全球,將台灣與韓國做比較的討論,從未停止。
而王師與 Ivy,顯然也常回答這一類問題。

無法避談的韓國 vs 台灣

「韓國以五千萬人口,能夠建立世界級的內容產業,這件事情是不可思議的。」王師點出,韓國政府的政策改革是催化劑,其文化發展真正的基礎來自民族性中的集體意識,而各大財團對文化傳播的重視、「反入侵」歐美娛樂市場的野心,讓韓國娛樂文化的能量得以真正累積後爆發。
Ivy 也有感而發:「台灣要做這件事很難啦,因為企業本身的思維就不是如此。他們想賺錢,但影視產業要賺錢,投入的資金不只是一億兩億三億,而是要看長期,你心中只有短期回收,光是賠個幾億就怕了,那怎麼辦?」

王師進一步補充,對台灣而言最核心的,是找不到定位,是分裂的自我認同,是回答不出「台灣人是什麼?」

「韓國用《寄生上流》、《魷魚遊戲》在國際市場大殺特殺的時候,不難發現其核心內容,都是用韓國社會最深刻的歷史與貧富差距,這些民族性、社會性的基因為底,包裝在全世界都熟悉的類型中,去進行轉譯。」簡言之,台灣也需要自己專屬的題材,「今天如果一個國際影展的策展組,他要採購台灣電影,他所想到關於台灣的特色內容是什麼?他想到的可能還是侯孝賢、楊德昌,除此之外一片空白。」由此可見台灣在藝文、政治、歷史上,都需要從頭開始的、建構自我的工程。王師提起前陣子重映的《悲情城市》,三十多年後依然激起輿論混戰,「其實對我來講,有吵都是好事,共識跟脈絡都是有吵有討論,才會有的嘛。」

不過,比起要求政府扶植或是保護,Ivy 對盜版影音資源平台的不滿更高:「這個是最可惡的一部分!」盜版影音對電影市場的影響十分負面,然而國家對此相關的管制,卻不夠積極面對。「不過,解決的方法還是回到原點,就是如何讓觀眾願意掏出三百塊進來看你的電影?而不是讓他上網找資源。」要做到觀眾捨得金錢、捨得時間、也捨得力氣出門進戲院,這是 Ivy 反求諸己的鞭策,與自我要求。

下一個十二年,繼續「拉皮條」

整個訪談過程,Ivy 一而再、再而三強調內容的重要,也指出這一切需要優秀的編劇。她直白地點出台灣編劇環境一直不夠好,編劇是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田野、構思、下筆再打磨劇本的,不論再大的資金投入,都要搭配「花時間」,才會有好的故事原料可以拍攝、演出。

「在自己擔任過製作方之後,完全可以體會每個業主帶著自己的作品,找上我們協助發行、宣傳的心情了。」說回宣發老本行,Ivy 看過有導演或監製投入一生所有的財力,賣盡了所有的面子、人脈,才終於完成一部電影。「其實心裡也會比較平衡啦,畢竟說實在的電影宣傳賺不了什麼錢,還要二十四小時待命、沒日沒夜的,但看著他們,能夠明白那個心情。」

「牽猴子」用台語來說,大多是指拉皮條,創辦人之一李烈取這名字,則是立意要為好作品、好的創作者與觀眾之間牽線。牽猴子成立初衷,是為台灣電影提供專業的行銷宣傳、發行的服務,十二年來確實專注地深耕台灣。

「我覺得專注台灣這件事,對牽猴子是很重要的,就是以台灣本土的影視創作為主,希望可以為這部分奉獻最大的心力。」認真回答的 Ivy,什麼「我才沒有愛做國片」都丟到窗外了,又緊接著說:「但為了公司營運,如果有機會發外片可以賺錢,我們當然還是會做,哈哈哈! 」

看來,她似乎對感動過敏。(笑)
從《翻滾吧阿信》、《看見台灣》、《總舖師》到《返校》,再到《咒》與《流麻溝十五號》,從行銷發行開始,與本土影視同舟共濟,逐漸掌握資源參與製作,整合台灣影視上下游能力的同時,見證電影產業在現代消費娛樂爆炸與後疫情時代的變化。這,是牽猴子的十二年。
而繼《怪胎》後,徐漢強導演的《鬼才之道》在今年春天殺青,牽猴子再次投入製作,有意打造全新世界觀的陰間喜劇,野心十足。前導預告釋出獲得驚喜迴響,也印證牽猴子「要讓台灣觀眾主動選擇進電影院」的決心。至於這一城能否再下?我們拭目以待。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為創作者的他們,終於在疫年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不見形體,但只要音樂響起,我總能認得他們面對創作的慎重,面對土地的真誠。 最後,誠懇地邀請讀到這裡的各位,在這個週末為自己留下一個夜晚的時間,親自走進 Cicada 的專場,聆聽真正令人心神顫動的音樂,感受一個晚上的寧靜。
「我每次看他的作品都覺得,要先放下自己的理所當然,去看裡頭的歷史情境,跟著劇中人去發現那是怎樣的時代。我們過往對台灣歷史都只有從教科書上得到朦朧的認知,透過他的電影,這個朦朧的概念才逐漸具象化,關於我們身處的這塊土地真實過往是什麼,必須經過這樣的過程,及其他各種補充,才能真的飽滿,然後保存下來。」
《白日青春》由新銳導演劉國瑞執導,找來影帝黃秋生與巴基斯坦裔素人男孩林諾一同出演,以香港居民與難民的視角,透過沒有血緣卻仿若親人的互動,講述一個在香港的場域裡,才可能成立的「家」的故事。在中英文片名裡,隱隱藏著劉國瑞對香港難民群體的寄望——不見陽光、不宜生長的環境裡,苔蘚也能綻放出細小而旺盛的花。
從《少年吔,安啦!》做到《悲情城市》,褚明仁不知哭了幾回,「這樣做才有意義,電影是有生命的。」這也呼應侯孝賢在第 57 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時,在台上所說的「對電影的一種堅持,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
電影《黑的教育》講的是台灣高中男生之間、友誼與精神價值悉數被砍掉重練的殘酷成人式。意外地,這竟也成了演員朱軒洋的真實人生成年禮。老天爺不知道是愛他還是玩他?總之,他闖蕩台灣演藝圈的成年禮物是一座金馬獎。
《關於我和鬼》宣傳期間,程偉豪不但被演員爆出「是許光漢的內褲替身」也被調侃「很愛演」,就像很多導演一樣、常常會演給演員看。對此程偉豪苦笑:「因為喜劇的節奏、反差和能量什麼的,真的太難用言語表達給演員知道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有時候直接用肢體和表情來示意最快。」
作為創作者的他們,終於在疫年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不見形體,但只要音樂響起,我總能認得他們面對創作的慎重,面對土地的真誠。 最後,誠懇地邀請讀到這裡的各位,在這個週末為自己留下一個夜晚的時間,親自走進 Cicada 的專場,聆聽真正令人心神顫動的音樂,感受一個晚上的寧靜。
「我每次看他的作品都覺得,要先放下自己的理所當然,去看裡頭的歷史情境,跟著劇中人去發現那是怎樣的時代。我們過往對台灣歷史都只有從教科書上得到朦朧的認知,透過他的電影,這個朦朧的概念才逐漸具象化,關於我們身處的這塊土地真實過往是什麼,必須經過這樣的過程,及其他各種補充,才能真的飽滿,然後保存下來。」
《白日青春》由新銳導演劉國瑞執導,找來影帝黃秋生與巴基斯坦裔素人男孩林諾一同出演,以香港居民與難民的視角,透過沒有血緣卻仿若親人的互動,講述一個在香港的場域裡,才可能成立的「家」的故事。在中英文片名裡,隱隱藏著劉國瑞對香港難民群體的寄望——不見陽光、不宜生長的環境裡,苔蘚也能綻放出細小而旺盛的花。
從《少年吔,安啦!》做到《悲情城市》,褚明仁不知哭了幾回,「這樣做才有意義,電影是有生命的。」這也呼應侯孝賢在第 57 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時,在台上所說的「對電影的一種堅持,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
電影《黑的教育》講的是台灣高中男生之間、友誼與精神價值悉數被砍掉重練的殘酷成人式。意外地,這竟也成了演員朱軒洋的真實人生成年禮。老天爺不知道是愛他還是玩他?總之,他闖蕩台灣演藝圈的成年禮物是一座金馬獎。
《關於我和鬼》宣傳期間,程偉豪不但被演員爆出「是許光漢的內褲替身」也被調侃「很愛演」,就像很多導演一樣、常常會演給演員看。對此程偉豪苦笑:「因為喜劇的節奏、反差和能量什麼的,真的太難用言語表達給演員知道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有時候直接用肢體和表情來示意最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在影音串流平台尚未竄起的年代,我們可以見到台灣電影向外輸出的外銷成績多半集中在愛情片,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片在東亞、東南亞與華語地區都有不錯的成績……
Thumbnail
1978年出生的王師,就他形容自己出生的年代:「是一個通俗文化的大爆發」,歐美、日本與香港娛樂文化如潮水般湧來,漫畫、電玩、電影豐富了他的童年,涵養了他的成長背景。國中就讀美術班的王師,身邊的朋友或是同學不外乎就是一群文青,記得在一次的期中考放學,他們一群人竟然浩浩蕩蕩地跑到了同學家看《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撰文/張鈺玟;於 2024.04.24(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好威映象的負責人孫宗瀚與我們分享電影產業中的發行與行銷。 ➤ 電影產業簡述 電影產業包含上游的「製作」與下游的「行銷」。上游負責產出電影,過程中包含尋找電影開發的資源、完成劇本、找劇組人員和演員、後製剪接等。下游則是負責
銀幕配額制度是什麼?對台灣疲軟的影視文化產業是一根救命稻草,還是不值一提的過氣玩意兒。
Thumbnail
這隻享負盛名的《老狐狸》在去年11月台灣公映,等了好久好久香港片商也好像沒甚麼動靜,於是今年初去台灣毒遊,趁當地戲院還未落畫就趕快去看 豈料幾個月後就看到香港上映的消息,還是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片之一……世事果然難料(?)!www (下有劇透) 故事發生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小男孩廖
Thumbnail
可以說是「井浦新超前計畫」了,畢竟在院線還沒有上映,片名直翻中文應該是《東京牛仔》,如果在Google搜尋《東京カウボーイ》會先出現和牛專賣店(噗), 期待如果進到台灣影展會出現更有創意的片名,影展翻譯都有獨樹一格的幽默啊。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Thumbnail
去年底的愛書,書名讓我想起了「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昆丁塔倫提諾,身為大眾傳播的孩子真的非常推薦! 之前聽podcast訪問了牽猴子的王師,他非常推薦的一本書,果然一看看到了心坎裡!好懂易讀,有許多共鳴,不僅獲得了知識更讓自己回想起自己迷上電影的小時候。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在影音串流平台尚未竄起的年代,我們可以見到台灣電影向外輸出的外銷成績多半集中在愛情片,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片在東亞、東南亞與華語地區都有不錯的成績……
Thumbnail
1978年出生的王師,就他形容自己出生的年代:「是一個通俗文化的大爆發」,歐美、日本與香港娛樂文化如潮水般湧來,漫畫、電玩、電影豐富了他的童年,涵養了他的成長背景。國中就讀美術班的王師,身邊的朋友或是同學不外乎就是一群文青,記得在一次的期中考放學,他們一群人竟然浩浩蕩蕩地跑到了同學家看《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撰文/張鈺玟;於 2024.04.24(三)部會測記 本次部會很榮幸邀請到好威映象的負責人孫宗瀚與我們分享電影產業中的發行與行銷。 ➤ 電影產業簡述 電影產業包含上游的「製作」與下游的「行銷」。上游負責產出電影,過程中包含尋找電影開發的資源、完成劇本、找劇組人員和演員、後製剪接等。下游則是負責
銀幕配額制度是什麼?對台灣疲軟的影視文化產業是一根救命稻草,還是不值一提的過氣玩意兒。
Thumbnail
這隻享負盛名的《老狐狸》在去年11月台灣公映,等了好久好久香港片商也好像沒甚麼動靜,於是今年初去台灣毒遊,趁當地戲院還未落畫就趕快去看 豈料幾個月後就看到香港上映的消息,還是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片之一……世事果然難料(?)!www (下有劇透) 故事發生在1989年全民皆股的年代,小男孩廖
Thumbnail
可以說是「井浦新超前計畫」了,畢竟在院線還沒有上映,片名直翻中文應該是《東京牛仔》,如果在Google搜尋《東京カウボーイ》會先出現和牛專賣店(噗), 期待如果進到台灣影展會出現更有創意的片名,影展翻譯都有獨樹一格的幽默啊。
Thumbnail
你有多喜歡電影?喜歡到能夠不斷看著重播的電影?《新天堂樂園》主角是一位放映師,從小就在電影院長大(小孩看電影不用錢),甚至偷偷看著電影是如何被剪接的(電影從來不放接吻的畫面),以及偷偷帶著被剪掉的膠片回家對著燭火自導自演,配音想像著會動的畫面。後來小男孩當了放映師,談了一場戀愛,卻發覺,看了那麼多的
Thumbnail
去年底的愛書,書名讓我想起了「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昆丁塔倫提諾,身為大眾傳播的孩子真的非常推薦! 之前聽podcast訪問了牽猴子的王師,他非常推薦的一本書,果然一看看到了心坎裡!好懂易讀,有許多共鳴,不僅獲得了知識更讓自己回想起自己迷上電影的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