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孩子好黏,怎麼辦?-嬰幼兒的分離焦慮症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幾天真的快瘋掉了,鈞鈞突然有了分離焦慮症
我上個廁所他也哭,擦地板擦到他看不見的地方也哭...又回到一整天都聽他哭的日子

雖然都已經用心的教,但是狀況還是時好時壞.........救命ㄚ

==================================================

文/施名玥 採訪諮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任郭雲鼎

你的寶寶黏著你不放嗎?當你去洗澡或是上個廁所,他就開始放聲大哭,哭得你手忙腳亂,趕緊加快手邊的工作,回到他的身邊,你知道寶寶為什麼離不開你嗎?

寶寶的成長是令人驚喜的過程,他在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發展,五、六個月大的寶寶,逐漸與母親建立起依附關係,只要媽媽一離開他的身邊,就會感到焦慮和恐懼,這是寶寶「分離焦慮症」的表現,能不能順利地度過危機呢?關鍵就在於媽媽如何處理!

為什麼有分離焦慮症

三、四個月大的寶寶,已經能夠區別熟人與陌生人的不同,進而對陌生人產生懼怕及逃避的反應,等到寶寶長到五、六個月大時,會認定一個特定的對象,與他產生密切的依附關係,這個對象通常是與寶寶最親密的 媽媽,他的眼睛會一再地搜尋媽媽,看到時,就會高興得手足舞蹈,但只要媽媽一離開,寶寶就會出現害怕和哭泣的行為。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任郭雲鼎表 示,這是分離焦慮症的表現,主要是與寶寶的認知能力有關,一般成人具有物體恆存的概念,但是寶寶卻還沒有發展出來,在他的認知裡,物體離開就等於是完全消 失,他必須感覺到物體或是人的存在,才能安心。

症狀會逐漸減輕

根 據學者研究,三個月大的嬰兒,能夠辨識養育者與其他人的不同,之後七個月,逐漸發展出依戀養育者之愛,建立親密的關係,這是嬰幼兒安全感的來源,也會影響 他日後情緒與人格的發展。在這個時期,父母要盡量支持寶寶,讓他感受到爸媽的愛,滿足他對安全感的需求,等到大概兩歲以後,寶寶的分離焦慮就會逐漸地減 輕,轉為自主性的萌芽,藉著摸索環境的方式,發展自我獨立的能力,直到寶寶三歲時,開始和其他人互動,分離焦慮症的情形也就逐漸地消失了。但是孩子進入可以上學的階段,離開家庭到學校去的環境改變,可能又將引發他另一波的分離焦慮症。

可能影響日後行為發展

孩 子一出生,就開始快速地發展情緒與社會行為,三個月大的嬰兒,只能夠表現愉快,興奮與苦惱三種情緒,但六個月大的嬰兒,更多了懼怕、憤怒、厭惡、苦惱及愉 快等情緒,幼兒開始害怕陌生的人、事、物,出現與父母分離的焦慮症,但是要判讀三歲以前的幼兒,分離焦慮症的嚴重程度,是否足以影響日後行為的異常,並不 容易,例如:害怕陌生人、不喜歡跟同齡孩子玩,或是對某些物體特別害怕等症狀,很容易和正常的表現融合在一起,而且大都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克服過 去。不過父母親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在這段過渡期裡,如果沒有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懷與支持,就會造成負面的情緒發展,潛藏在孩子的個性中,也許會變得沒有自 信,或是沒有勇氣面對新的事物等。根據統計研究發現,某些問題青少年的焦慮症,甚至可以追溯到嬰兒的首次焦慮,因此,了解寶寶的情緒,讓他感受到父母親的 愛,寶寶的成長才會快樂又健康。

醫學治療焦慮症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親不必過分擔心焦慮症會毀了孩子一輩子,或是他長大後變成焦慮的成年人,目前,他們發展了一些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製造模仿情境,讓幼兒觀察他人如何成功地面對焦慮的情境。
二、敏感遞減法:訓練個案放鬆→鼓勵個案描述會產生焦慮的情境→鼓勵個案相像過去認定會產生焦慮的情境,由情節較輕的情境開始想像。當個案無法同時感覺放鬆和焦慮,就會降低對焦慮的敏感程度及不良反應。

孩子哭了要離開嗎?

面 對寶寶因為分離而害怕的哭泣,媽媽們不自禁地心生憐惜,甚至產生罪惡感,因而放棄離開的念頭,轉身回到寶寶身邊,但卻會無形中讓孩子學習到,用哭鬧哀憐的 方式,是可以讓父母親屈服的,因此這個時候媽媽要下定決心,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寶寶,媽媽現在要離開,並向他保證何時會回來,幫寶寶建立起「媽媽並沒有消 失」的概念,漸漸地讓他跨越這道認知的鴻溝,走出分離焦慮的恐懼。

幫助寶寶度過焦慮

不只是寶寶會因為分離而感到焦慮,媽媽也一樣有這種情緒,分分秒秒為寶寶掛心、無法放手讓寶寶獨立、擔心寶寶生病而過度保護等,但如果因此造成孩子過度的依賴,反而愈加重分離焦慮的症狀,因此,爸爸媽媽先調適好心態,才能協助寶寶共同度過心理危機。

一、適當的協助:對孩子會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是情境,做知識性的教育,並用漸進式的引導,協助他們認識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寶寶的好奇心,進而敢去接近或做嚐試。

二、 給寶寶立即性的回應及安全感:注意寶寶的一舉一動,隨時做出回應,讓寶寶知道媽媽一直存在,沒有消失;當你在浴室洗澡,或是上廁所時,你可以將寶寶放在門 口,他會先看你是不是在那邊,然後再去玩自己的遊戲,就這樣來來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不見,直到他確認媽媽一直都在的事實之後,你就可以關上門,但記得要保 持跟寶寶的溝通哦!

三、在必要時堅定地離開;

四、媽媽自己也要放鬆心情。

避免錯誤的處理方式

一、避免將幼兒關在黑暗的場所,或施以恫嚇的手段,例如:寶寶不聽話時,威脅他說會被魔鬼抓走,這類的話語會讓幼兒的潛意識產生幻想,加深他內心的恐懼。

二、避免強迫分離的情形發生,

三、避免以賄賂的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四、避免趁寶寶睡著時溜走,

重質不重量的親密關係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科主任郭雲鼎建議,對於0-3歲的幼兒來說,社會心理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對將來的人格發展,有重要深遠的影響,懂得寶寶的需求,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即使親子相處的時間不多,也能讓寶寶發展出健康穩定的人格。

(詳文請見94年2月《媽媽寶寶》雜誌)

    1會員
    38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轉貼]立馬書寫怨恨筆記,排解極端壓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1YKR6z64Jk跟批踢踢黑特版有87%像 只是黑特版不能把人名直接寫出來 但真的很有用 寫完氣至少會消一半🤣
    avatar
    pyl1128
    2024-05-02
    [轉貼]霸凌不可怕,可怕的是走不出來https://vocus.cc/article/660f4f9ffd89780001ecde60?cid=661a8078fd897800017a5583
    avatar
    pyl1128
    2024-04-13
    【轉貼】何清漣:《三體》在美國引發「文革」聯想【余案:美國會有「文革」嗎?這種問題聼上去似乎匪夷所思。實際上卻是迫在眉睫的威脅。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端視讀者坐在哪條板凳上。不同立場自然會有不同回應。昨天看到一個號稱中立的網站有貼文稱:……美国共产党更像是一个清谈馆。该党的确对包括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的诸多议题有着自己的主张 – 其主张与自由
    Thumbnail
    avatar
    MsTong
    2024-03-29
    轉貼工商時報報導_鮑爾救葉倫???為小白解說這篇新聞在講甚麼???附上原文鮑爾救葉倫 美債天量發行釜底抽薪 - 日報 - 工商時報 (ctee.com.tw) 近期,報章雜誌等媒體紛紛宣傳債市處於低位,建議投資人買入債券型etf。然而,許多看了報導就跟風申購etf的阿姨叔伯,並不清楚債券的相關知識。因此,我要為完全不熟悉債券的新手,簡單地介紹一下債券的基本概念。
    Thumbnail
    avatar
    硬漢WU
    2024-03-11
    【轉貼】【思想领袖】杨杰凯(Jan Jekielek)保护孩子 抵制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余案:時下的中國,「馬克思主義」並非還是一塊足以招搖過市的金字招牌。很形象的一個例證,就是北大學生有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讀書會居然遭遇當局干涉,被强行解散了。與事者應該都是熱衷當局政策積極追隨的左翼青年。因此尚未聽聞遭到整肅的消息。這當然是好事。但也因此引發一些好事者的豐富想象,覺得馬克思主義還
    Thumbnail
    avatar
    MsTong
    2024-03-01
    【转贴】体罚、驱逐和“宫斗”:凉山支教背后的真相 ③五个月的凉山支教经历,作者触摸到外人不可知的公益支教背后的真相,教师体罚学生、组织内部宫斗和一连串利益驱动等原因,让原本金光闪闪的慈善事业开始伤痕累累。 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将分三次推送全文,共讲述十个凉山支教老师的故事。本次推送第三部分。
    Thumbnail
    avatar
    植物人的梦境
    2023-04-02
    【轉貼】粽子情緣 (祝各位端午佳節快樂)作者 / 陳小小 大學時代離鄉背井出外讀書,遇到重大節日有事不能回家,還真的能體會到詩人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孤寂感。特別是「端午節」常不能回家,因為那總是撞到如火如荼的期末考週。
    Thumbnail
    avatar
    羅珊
    2022-05-31
    『轉貼』6歲女童長出“雙排牙”,跟吃這種東西很有關係! + 塗氟? + 功能性矯正介紹在門診中,常有焦慮的家長問我這種現在常見的異常怎麼辦?在餐館,我看到鄰桌的家長在揠苗助長這樣做,心情好時、想日行一善時,就會當面勸阻,曉以大義;不過更多時候,我是冷眼旁觀不置一語,反正以後要送錢給矯正醫師,擋也擋不住,我何樂而不為?何必擋人財路? 只是可憐了人類的下一代。
    Thumbnail
    avatar
    黃邦定
    2021-08-19
    『轉貼』王穎牙醫媽媽---孩子的顏值取決於父母的認知4月 10, 2018 孩子的顏值取決於父母的認知 王穎是一名中國大陸的牙醫師(所以原文很多文辭,我已改寫在地化了),在從醫的12年中,她接待的病人無數,其中70%以上都是孩子。 王穎在這方面卻沒有那麼多困擾,也許是自帶親和力的緣故,再加上她學習過很多心理學知識,總能很快的和小患者們打成一片。
    Thumbnail
    avatar
    黃邦定
    2021-08-19
    轉貼『15個只有戴過牙套的人才會超懂的「牙齒痠到想撞牆」內心辛酸!』每次有成人願意來矯正諮詢時,我都充滿了無限敬意,因為深知那種不舒服,如此文『15個只有戴過牙套的人才會超懂的「牙齒痠到想撞牆」內心辛酸!』。若沒有相當程度的決心,大多數人應該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下去,不去處理,等病在未來不知處。
    avatar
    黃邦定
    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