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舒緩孩子的分離焦慮症(子玲解憂信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子玲陪伴許多媽咪處理孩子的問題中, 其中有一個是最常被問到的 【分離焦慮】.
以下是一位媽咪的來信內容

raw-image

親愛的涵媽咪,辛苦了~想幫小孩脫離分離焦慮,自己卻也跟著陷入了焦慮
在聽我的回答前,子玲老師邀請你先給自己一個抱抱,跟自己說聲:「我是用心找方法的媽媽,我不放棄的仍在找方法中,我欣賞我自己的不放棄」

老師讀到了妳內心中的三種恐懼和焦慮
《害怕孩子成為特例者與特權》
《害怕孩子成為老師的負擔》
《害怕孩子未來有拒學的可能》


妳問到的:「孩子需要幫忙,我到底要幫她,還是要當一個有原則的媽媽?」
我想妳大女兒,應該遇到安全感上的困難了,孩子不知道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調節她的害怕,我們先來試著探訪看看,女兒的分離焦慮從哪裡而來,知道源頭的可能性,從根源出發,妳想試試看嗎?


因為此刻我們並非進入【一對一占心諮詢】所以我們無法抽牌卡對談去梳理.子玲老師透過過去我陪伴過類似課題的媽咪,陪伴她們的經驗,幫妳先整理可能的方向,幫助妳「自我提問與探訪,找出孩子問題背後的需要」喔!

▶探訪孩子

1)孩子的分離焦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當時有發生什麼事情嗎?
  (子玲老師好奇,第二個女兒是在大女兒,幾歲時來報到的呢?)

2)是否曾經有孩子要去保母或照顧者那裡時,我們是快速放下,
  趁其不注意偷偷快跑的經驗呢?


▶探訪媽咪

3)涵媽咪,妳自身成長經驗裡,對於分開有焦慮過的經驗嗎?
  可以試著回想妳自己的兒時經驗喔!如果有,當時妳是如何被回應的呢?
  心中是否有一種《補償心態》,
  過去妳沒有被好好對待的,妳想透過孩子補愛回來?


第三個提問,或許妳會覺得老師問這題也太怪了吧!等等讓我說個真實的故事給妳聽,或許你就能明白了(關於我曾陪伴過的一位媽咪,她孩子分離焦慮,連結到她自己兒時害怕被拋棄的一個經驗)

說也奇怪,兒時內在的焦慮感,所帶來的不安全感,一直深深的影響著她(這段故事,歡迎聽我podcast#14集 分享給大家聽)



▶兒童心理學-一歲半到三歲,是兒童第一個秩序敏感期,這裡若有愛被剝奪感
       或者是打亂感,很容易產生焦慮感

raw-image

■ 課題分離 ■

🅰給孩子方的準備

涵媽咪的大女兒,從信中老師看到,她也有情緒穩定時,妳可以這樣做:
1)聚焦欣賞 : 她做得到,並做得好的部分,慶祝妳又進步,更獨立了.

       更欣賞她於生活其他層面的進步與做得比妹妹更棒的部分.
2)情緒練習:子玲老師給孩子的情商課中,有克服焦慮的遊戲,
       平常就可以和孩子玩與多練習喔!

3)勇敢小物:替代媽咪不在身旁時,傳遞愛與勇敢的陪伴(情商課中:像卡通人物借力量,勇敢小物的製作

4)心裡預備+重建迴路:
🅥前一天
▶鼓勵小卡:讚美當天的進步,給積分貼紙卡,鼓勵她持續堆疊進步
▶模擬遊戲:模擬若又有分離焦慮時,可以怎麼做(情緒遊戲+勇敢小物)

🅥當天早上 
▶信任語言:
媽咪相信今天妳一定又比昨天更進步,因為你有勇敢項鍊.回家妳蒐集看看今天學校有哪些好玩的事,看看今天我們又會蒐集多少張貼紙喔!

▶信任行為:擁抱+Give me five擊掌+期待出門的節奏


🅥校門口前 
▶信任儀式感:Yes !今天又是好玩的一天 ! 妳下課, 媽咪就在這裡迎接妳抱抱妳
聽你分享今天學校好玩的新發現喔 ! 愛你喔 ! Go !(Give me five)
           


🅱媽咪方的準備-如何化解自己內在焦慮, 這就是媽咪自身的功課了, 回到最一開始 , 子玲老師邀請涵媽咪自我提問的第三個題目中, 若有找到這些蛛絲馬跡. 是可以這麼做的

➊ 自我對話 : 我能練習好好和自己的情緒, 和平相處嗎 ?
我的焦慮背後, 需要的愛,我能自給自足嗎 ?
先陪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我能信任孩子做得到嗎?

➋ 上課修復 : 學習如何正向自我情緒修復, 好好練習《愛自己》
子玲老師有一門專為陪伴媽咪, 為自己情緒開一扇窗, 好好大口呼吸的
七天心靈之旅【媽咪舒心情商課-情緒修復 心靈呵護
可以提供給需要的媽咪們, 一個能彼此接住的心靈課程喔 !


回頭看看原本老師幫你整理出來的三項恐懼

《害怕孩子成為特例者與特權》
《害怕孩子成為老師的負擔》
《害怕孩子未來有拒學的可能》

當我們能這樣一步步前進時,相信妳所擔憂的恐懼, 都會被妳一一破框而出
只要我們成為一位 《成長型父母》,當我們陪伴自己內在和孩子內在長出力量,
那麼我們要擔心的事情, 就會越來越少. 信任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會越來越豐厚.

祝福所有的父母親, 藉由孩子遇到的困難, 我們一起學習 一起成長吧
子玲老師成立的公益社團 芙愛陪伴【點亮家中的光】 也歡迎妳的加入喔

子玲老師 愛你們喔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孫子玲的沙龍 禪卡*情緒的療心導師
37會員
56內容數
子玲老師以禪卡占心,陪伴6000人以上,梳理內心打結的心線. 將人們容易遇見生活中的困境, 分為三個系列專題 - 1. 家庭關係的大小麻煩(伴侶/親子/夫妻) 2. 自我實現的打怪故事(夢想/職涯) 3. 身心靈療癒小書店 (好書推薦)
2024/01/09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2024/01/09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擾? 孩子總是只想玩,不想學習。 孩子總是怕失敗,不敢嘗試新事物。 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自信。 如果您有這些困擾,那麼[內在成就感]一定是你的下一步。 這一集節目, 子玲老師訪談[內在成就]作者愛瑞克, 來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養成喔!
Thumbnail
2024/01/03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
Thumbnail
2024/01/03
放棄與放下,是人生中常常面臨的抉擇。當面對挫折或失敗時, 我們該如何判斷是該放棄還是該堅持? 在《內在成就》一書中,作者艾瑞克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概念: 事前不放棄,事後要放下。 一起來聆聽愛瑞克透過他的生命故事 與你分享其中的拿捏方法喔 !
Thumbnail
2023/12/27
失敗是日常,從失敗中學習 在現代社會,失敗似乎成了一種禁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功,因此當孩子失敗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失望、焦慮,甚至責備孩子。然而,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無法避免。因此,如何教導孩子面對失敗,就成了父母必須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2023/12/27
失敗是日常,從失敗中學習 在現代社會,失敗似乎成了一種禁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功,因此當孩子失敗時,我們往往會感到失望、焦慮,甚至責備孩子。然而,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我們無法避免。因此,如何教導孩子面對失敗,就成了父母必須面對的課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公司中午休息時間剛結束,正在整理準備上班的情緒,突然看到手機來電顯示,是學校電話。我感覺心跳有點用力,通常學校來電,都不是好的事情。 我深呼吸一口氣,接起電話,是妹妹導師,她跟我說明,學校最近有幫孩子做心理評估測驗,問了一些問題,妹妹有幾項回應,達到需要進一步了解跟輔導的標準。
Thumbnail
公司中午休息時間剛結束,正在整理準備上班的情緒,突然看到手機來電顯示,是學校電話。我感覺心跳有點用力,通常學校來電,都不是好的事情。 我深呼吸一口氣,接起電話,是妹妹導師,她跟我說明,學校最近有幫孩子做心理評估測驗,問了一些問題,妹妹有幾項回應,達到需要進一步了解跟輔導的標準。
Thumbnail
【親子聊心屋-子玲撫慰媽咪的心】podcast#15 當孩子拒絕上學 媽媽只能對孩子推、拖、拉 用盡全力才能讓孩子走入校門嗎? 長期在社服單位服務的欣怡媽咪 也遇到了孩子拒絕上學的問題 欣怡媽咪做了幾件關鍵的事情來引導孩子 第一件事:點出孩子的情緒 第二件事:說出孩子對於上學的無力感 第三件事:接
Thumbnail
【親子聊心屋-子玲撫慰媽咪的心】podcast#15 當孩子拒絕上學 媽媽只能對孩子推、拖、拉 用盡全力才能讓孩子走入校門嗎? 長期在社服單位服務的欣怡媽咪 也遇到了孩子拒絕上學的問題 欣怡媽咪做了幾件關鍵的事情來引導孩子 第一件事:點出孩子的情緒 第二件事:說出孩子對於上學的無力感 第三件事:接
Thumbnail
子玲陪伴許多媽咪處理孩子的問題中, 其中有一個是最常被問到的 【分離焦慮】. 以下是一位媽咪的來信內容 親愛的涵媽咪,辛苦了~想幫小孩脫離分離焦慮,自己卻也跟著陷入了焦慮 在聽我的回答前,子玲老師邀請你先給自己一個抱抱,跟自己說聲:「我是用心找方法的媽媽,我不放棄的仍在找方法中,我欣賞我自己的不放棄
Thumbnail
子玲陪伴許多媽咪處理孩子的問題中, 其中有一個是最常被問到的 【分離焦慮】. 以下是一位媽咪的來信內容 親愛的涵媽咪,辛苦了~想幫小孩脫離分離焦慮,自己卻也跟著陷入了焦慮 在聽我的回答前,子玲老師邀請你先給自己一個抱抱,跟自己說聲:「我是用心找方法的媽媽,我不放棄的仍在找方法中,我欣賞我自己的不放棄
Thumbnail
你們家的孩子,在考前,會有焦慮行為嗎? 咬指甲? 情緒發洩? 重甩門?失眠? 要如何正向引導孩子,可以自主學習進步呢? 一位企業界臨場健康服務護理師-于雯 除了擁有健康照顧的專業外,一年前踏上身心靈的學習,在《芙愛占心學院》透過禪卡鍛鍊覺察洞察力,習得《家庭占心》的心法.薩提爾成長模式一起運用在孩
Thumbnail
你們家的孩子,在考前,會有焦慮行為嗎? 咬指甲? 情緒發洩? 重甩門?失眠? 要如何正向引導孩子,可以自主學習進步呢? 一位企業界臨場健康服務護理師-于雯 除了擁有健康照顧的專業外,一年前踏上身心靈的學習,在《芙愛占心學院》透過禪卡鍛鍊覺察洞察力,習得《家庭占心》的心法.薩提爾成長模式一起運用在孩
Thumbnail
曾經,我因為工作壓力大到連續三個月反胃想吐,接著開始心悸、耳鳴到無法入睡。 曾經,我因為孩子的嚴重分離焦慮及對於諸多未知的恐懼而使我日夜無法正常生活。 曾經,我因為朋友的嚴重焦慮症而使我的生活受到嚴重打擾,也連帶影響到其他友人。 「焦慮」這種感受幾乎無所不在,即便我們自認是樂觀的人,也不代表在某個時
Thumbnail
曾經,我因為工作壓力大到連續三個月反胃想吐,接著開始心悸、耳鳴到無法入睡。 曾經,我因為孩子的嚴重分離焦慮及對於諸多未知的恐懼而使我日夜無法正常生活。 曾經,我因為朋友的嚴重焦慮症而使我的生活受到嚴重打擾,也連帶影響到其他友人。 「焦慮」這種感受幾乎無所不在,即便我們自認是樂觀的人,也不代表在某個時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溝通的技巧,從我出發,不是分析對方。因為人都喜歡被同理,不喜歡被評價 「我感覺你有點難過...」「我聽到你說....」 我們常被外在的刺激而引發情緒,而當我們有了情緒,又是怎麼解讀這個有情緒的自己?這個解讀往往就是我們受苦的原因。
Thumbnail
孩子是種需要安全感的動物,尤其是主要照顧者必需長時間不在身邊時,他的不安全感會更被放大,於是不安的焦慮便會出現,這個時候次要照顧者就需要多點技巧去引開孩子的注意力,讓他知道除了媽咪還有許多愛他的家人陪伴。
Thumbnail
孩子是種需要安全感的動物,尤其是主要照顧者必需長時間不在身邊時,他的不安全感會更被放大,於是不安的焦慮便會出現,這個時候次要照顧者就需要多點技巧去引開孩子的注意力,讓他知道除了媽咪還有許多愛他的家人陪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