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認知戰吧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方格子寄信給我,說超過 30 天沒發文可以變成魔法師。這是很可愛的推播。不知道超過60天沒發文能不能轉職成賢者?
我目前沒打算深耕。一方面我沒啥做專題的打算,我現在要養自己都有點困難,純靠文字生活不僅要才氣也要有運氣。而且原本也只是要配合AIart做圖文故事,後來發現這邊比較專攻文字,就跑回去pixiv了。(結果Fanbox又開始封殺)既然跑回來看就留點紀錄啦。
記得上次是說「中文系」,也說了學語言就是在研究文化。好巧不巧,這文發了沒多久,就發生了土豆事件。詳細的情況有興趣的話自己找。

土豆事件

我當時有看了出版社的原圖,判斷其用意,應該是要做「一詞多義」的解釋。這種教學放在生物科不太妥,但若是語文科系絕無不妥,而且必須放,必須講。避而不談才是問題。就好像現在電視、網路,各種媒體到雜誌、簡訊,都在講「質量」有多好有多高,我常常會覺得:感覺好沈重。因為以往我所受的教育是指重量,在物理科學上則是指「慣性質量」或「主動引力質量和被動引力質量」。
但大家聽得懂「質量」嗎?其實也懂,就是在講品質。這就是一詞多義。我想這些廣告用詞不見得物理課沒學好,而是為了推廣更大的市場,必須用這個詞。我對這點沒啥意見。因為語言本來就是溝通,認同反而沒那麼優先。
所以跟我講同文同種同族群的,我都聽不太懂這個邏輯。你看用英文的有多少種多少族群?回到土豆吧,土豆後來被升格到認知戰。什麼叫做認知戰?wiki說:
認知作戰(英語:cognitive warfare),簡稱「認知戰」,亦可稱為影響作戰(influence operation)、認知域作戰(cognitive domain warfare)、認知領域作戰,是一種結合多元領域技術企圖製造衝突的手段,聚焦心理意識之攻防,旨在影響個人、團體或國家對某一問題、事件或局勢的思考方式。認知作戰的目的,在於透過釋放資訊,影響並破壞社會既有、互相信任的網路,並加深對立、降低士氣,打擊對手計畫和開展活動的能力。
一個詞的爭議能達到認知戰的層級?我很難理解。就像前面講的「質量」我知道他有多種意思,而商人們想傳達的就是品質的意思。受眾們也都理解是品質的意思。那商人和受眾就會因為「質量」這個詞達成溝通上的理解,而被統一成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了?這中間是不是跳過太多什麼了?
這就跟我之前講的一樣。這島普遍沒在關心文化,等出了點小事就鬧得雞飛狗跳,連文化戰都說不上。後來我有看到一篇文章,說宗教宮廟信仰有被滲透,這個其實也不算新聞,但確實比較接近認知戰了。因為透過信仰改變認知,就是心理意識的攻防戰。
在我的認知裡面,低階的認知戰就是宣傳戰,像早期的宣傳單喊話,讓對方覺得站錯隊了。而高階的認知戰只有兩種。一是不會讓你覺得突兀,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就被策反了。二是直接讓你產生認同危機。

示範一下

我說過,學語言就是在學文化。學文化的人為什麼在舊時代會被尊重?因為他們掌握一個文化的脈動,可以成為某個文化的代表,可以帶領社會,也可以偷換概念來進行政治手段,史書就是經典案例。講得很厲害,其實做起來沒那麼容易。以往學文可以引領社會,那是因為以往學術界還有話語權,現在哪有什麼話語權,不人人喊打就不容易囉。
我接下來會示範一個論述。醜話說在前面啊,這只是示範一個接近認知戰的論述。你如果被動搖了,請你去查資料證明你自己。我沒有要論戰的意思。我只是個雜學,並不是博學。而我想做的只是要說明一下,認知戰不是一個詞就能達到的高度,背後是有完整的理論來論述。

中國

我學中文,就從中國開始吧。中國這個詞最原始的意思,就是中原地區。而中原地區就位於河南省為核心的黃河中下游。結束。

國有國號

由於最原始就不存在中國,他只是個區域。所以我開始改變中國史的稱呼方式。首先,各朝就是各國,千年以來也只有西元1911年才開始有「中國」稱呼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還是個簡稱,全名叫做中華民國。所以就是夏王國、商王國、周王國,後來升格成皇帝也沒差,秦帝國、漢帝國,依此類推。他們都不自稱「中國」,國有國號,誰統治就用誰的年號。你聽過一個叫做「中」的古代統治勢力嗎?清帝國對各國勢力自稱什麼?就「清」,這是國號。China雖是古稱,但意思為瓷器(的來源地),難道有個國家叫做瓷?不是這樣的。

東亞大陸區域民族史

其次,所謂中國史,應該改稱東亞大陸區域民族史。因為東亞大陸又不是只有漢族,稱百族真的不是亂講。常說華夏,還真以為有千年華夏民族史了?商王國被誰滅的?來自西方的姬周。周王國治下八百年,又被西方來的秦帝國給滅了。那說漢民族好了,可是漢帝國也是滅了,後繼魏晉,五胡十六國,真是美稱。
簡單講就是當時東亞很多民族建國。然後唐帝國,這個就真的是扯,第三扯。李唐不僅是西方入侵中原,到了盛唐也不如隋帝國富,還搞軍國主義。再來呢?五代十國,也是美稱。就是各種民族建立的國家。
接著宋帝國,這個應該是第二扯,竟然被稱作不如唐帝國?拜託,當代全球最繁榮最富有的勢力,怎麼可能積弱不振。科技都是名列前茅的。不然後來的元人怎麼會對宋人恨之入骨,還編入階級制度最底層?因為蒙古人橫掃歐亞無人能擋,卻在宋帝國踢到鋼筋水泥板。超難打,根本龜甲兼刺蝟,損失無數。
然後呢,蒙古和元帝國,這個應該是第一扯。就蒙古人,誰跟你漢人。連階級制度都排好好的,還要說是你的歷史。那明帝國呢?自稱漢人,反正不可考,給你及格。悄悄說,明比清有趣,從民情到科技都是,題外話,儒家心學在日本發揚光大。清帝國呢?就滿清女真人。所以幾千幾百年過去,跟我說漢族?我說到底有幾%是漢族?這樣比較準,DNA鑑定一下,準沒錯。當然你得先去找找最原始的漢族DNA在哪裡。接下來就要發難了:那自古傳下來的文化是怎樣解釋!

儒佛道文化圈

為什麼我一直說百族?百族就是原住民,他們自己有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今天如果說某國是信仰某宗教文化,這是文化霸權。後來wiki跟上潮流,把每國的人種組成信仰組成都用百分比去表示,這就是在尊重並反映真實。
很諷刺的,支撐整個東亞「文化」的不是史書也不是教育,是宗教信仰。以前讀書識字的成本可是很高的,庶民哪有閒情逸致去讀書。書啊,那可是貴重物。可以束之高閣,難以維持生計。所以你學文化就會知道,文化分成精緻文化(上流或貴族文化、統治階級)與庶民文化(大眾文化)。前者可以靠文字流傳,後者可以靠口語相傳。哪個比較強?都強,都會互相影響。
古時候的帝王也不笨,神權合一是一種,國教是一種,篡改教義或給宗教神祇封個什麼職位、劃分階級,蓋廟給轄地,也都有。這些在幹嘛?就是前面講的,以政治影響文化,再以文化影響認同。你認同了,那我統治就方便。正好接通上流階層和庶民階層。
那這文化怎麼傳承的?史書沒載的,進教義經典裡面就可以口耳相傳。宗教就強在這裡,國滅了宗教也不會滅,他可以透過教義經典記載文字,看不懂文字就用講的。
而儒佛道文化圈貫穿整個東亞。在東亞的政權,常常就是這三個文化在輪流。那為什麼到最後自然就融合了(就是三一教)?對大眾來說,換來換去不如全部合在一起,方便,省事。有趣的是,你會發現這三個文化圈有重疊但不完全相同。在各個地方各個時代也有不同的變種,特別是現代。

所謂的千年歷史文化

就是個笑話。遠的不說,經歷十年的文革還敢自稱沒有中斷?東亞大陸上沒有一個民族有千年歷史,要跨海過去,日本有一個皇朝(不計算神話,不計算西元前)。現在常在講的千年歷史文化不是「中國」的。剛剛講了,中國如果要定義為一個東亞大陸上的大版圖國家,那最少也要1911年才開始。以前的中國只是個「地方區域」。這種字義上和歷史上的問題你可以自己去查。
相對的,怎樣最容易讓你感到「中國風」?你把道教搬出來就行了,再不行就配點儒家(教)。覺得我在胡扯?你想想,那所謂仙風道骨,披襟道袍,在藝術史上有沒有紀錄?有啊。那道袍又可以追朔到哪裡?信仰道教的王朝幾乎都可以參考一下,特別是宋帝國,那時候小冰河時期,服裝特別厚重。覺得不夠,佛教搬出來也行。有趣的是,這些東西拿去給韓國也通。日本通不通?也能通。陰陽術,佛教,都是元素。唐帝國以後,宋帝國有持續遠航貿易,明帝國也有。
接著你就發現,同樣是佛家道士儒生的變種,怎麼在韓國在日本就是長得不一樣?這個可以去參考一下氣候和藝術史,特別是傳統配色,每個地域民族用的配色就很不一樣,但只要是同一個民族,配色基本上有一定的統一性。越往熱帶,顏色就偏鮮豔,越往寒帶就相反。
然後呢?旗袍?這個是文化混同,原本是滿清的文化,經過現代風格改造後,中華民國時代的旗袍,才是現在比較廣為人知的款式。
所以那所謂的千年歷史,有幾種含義。一個是自欺欺人,被人滅了就美化一下,自我催眠,實際上就是斷了。另一個是宗教文化與庶民文化的傳承,這個才是現實。不是你中國的文化,是宗教的。為啥這樣強調?因為信仰什麼宗教跟國族、民族並不絕對相關。反過來也一樣。任何民族和國家都可以信仰某個宗教。
我信仰道教就得皈依中國?那我信仰天主教要皈依哪一國?這很淺顯的道理。所以,前面提到的「滲透宗廟組織」我覺得這招不錯,但不足為慮。理由不僅是民族與宗教不絕對掛鉤。也跟國族不掛鉤。如果因為宗教的淵遠流長而認為有聖地,那你得先搞清楚是哪裡,只要有佛教元素,是不是就得去印度找那個菩提樹啦?沒有要你去搞宗教革命,單純只是:別人家說啥你就信啥,你總得要去驗證。就好像我現在驗證的就是「自欺欺人的千年謊言」。
每當國族滅了,宗教還是能乘載的民生智慧與生活文化,繼續傳下去。日子照樣過,拜神拜佛拜祖先,風水禁忌保平安。你去驗證風水習俗,很多民間習俗都是能用科學驗證原因的。比如通風不良,比如路衝危險。沒了國,還有家。沒有家,還有神主牌。神主牌都沒了,那就雙手合十,老天爺啊。總行。

單一民族與多元民族

剛剛在解構「中國」,解構「千年的謊言」,接下來要解構「中國人」這個概念。如果是孫中山先生講的概念,那我沒有爭議。他講「五族共和」意思就是多元民族。旗子裝不下百族,挑些代表性的大族,五個顏色,夠繽紛了。再多就看花了。多元民族,就是多元文化主義,各族互相尊重,沒有高低之分,語言也是,文化也是。但是,孫中山創立的叫做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你去看國旗就好,要原始版。後來路線因為各種政治因素變調了也是後話,所以有人說「中華五族共和」是個虛構的未完成理想,我同意。因為更有趣的是,他的理想在這個島上慢慢實現了。嘛,雖然名字可能會被換掉。
接下來要講的是「民族國家」,這個詞很老了,自己查吧。基本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是民族國家,特別是有些年紀的。歷史上的民族自決,就是民族國家建立的高峰之一。但那是歷史。
隨著民族平權,多元交融,國際交通發達,資訊交匯發達,有一個新的趨勢出現了,那就是多元文化主義,這個詞正式提出大約是1957年用來描述瑞士的政策。實際上,民族國家建立的單一國族本來就會引發各種文化爭端,因為一個區域內不可能只有一個民族。
這時候你看看這座島。你不想承認也得看看,這島還真是世界上少數達成高程度的多元文化主義。我不否認,這裡確實還存在歧視和不尊重。但比其他不少自稱文化大熔爐強多了。這當然跟歷史有關。原本就是南島語族,然後被荷蘭等西方殖民,又被鄭氏王朝殖民,再來是清王朝殖民,緊接著是日本殖民。二戰結束後由國民政府接管,就性質上來說也比較像是移民和殖民。配合美援,就有美式文化衝進來。還沒到資訊時代就已經習慣各種文化融合了。剩下的,就是心態上有沒有辦法做到平等和友善尊重。
你不接受ROC非得要TW,我沒意見,畢竟土地認同比國族認同還能包容多元文化。只是至少,最至少,人家聽到TW要反應「啊!是個可以包容我國/族差異的文化!」不是嗎?這樣起步才能跟人家打文化戰啊。
而說到「中國人」,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翻最近十年左右的公開文宣和資訊,節目也算。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稱中國,試圖將國族與民族劃上等號,然後再把民族跟華夏民族or漢族劃上等號。也就是說,在這個概念底下,不存在百族,只有一族,有不同就全部同化。我亂說了嗎?看看藏族和維吾爾族。

結語

你可能有幾種感想。你炸毛了?你覺得好像有道理甚至通體舒暢?或者你覺得通篇狗屁不通不值一提?都好,代表你讀到這裡,被我影響了。這就是最基礎的影響力。不是一兩個詞爭議就能達到的效力。
前面那麼一大串不是要批評誰沒文化,真的,別對號入座。我文組專科,混到現在算是同年齡層裡面最差的,自然也不會逃避現實,要求在座的各位必須都給我幾兩尊重,社會給我的價值就這麼幾兩重。而且我還拉低了全國平均薪資水平,非常抱歉。
文組衰弱沒差,畢竟能吃飯比較重要,文化和思想教育可以靠你自己來。都什麼時代了,不會自我思考和判斷資訊?資訊自由發達,論文也能查。吃完義務教育就不用驗證人家說的、教科書講的有沒有錯?把眼界放寬,基礎打好,就不必學了點皮毛就為了點小事驚慌失措,去問問教授也好,前輩也罷,趁他們還在。
2會員
11內容數
AI繪圖生成發展快速,但也在各地掀起一連串腥風血雨,特別在日本⋯⋯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umicha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就本科系立場發了一篇勸阻新生進入相關學系的文章。到現在AI發展出現進展,我的立場並沒有太多變化:沒錢沒背景不要讀文組。我不喜歡只談美好一面而遮蓋黑暗面的社會風氣⋯⋯
這天推特在小帳問我"Do you remember when you joined Twitter?"我笑了。一周年以前,正好在64前幾天,Twitter發生多起帳號被凍結的案例,史稱推特大屠殺。 而最近,有人這樣問:64對你而言有何意義?
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就本科系立場發了一篇勸阻新生進入相關學系的文章。到現在AI發展出現進展,我的立場並沒有太多變化:沒錢沒背景不要讀文組。我不喜歡只談美好一面而遮蓋黑暗面的社會風氣⋯⋯
這天推特在小帳問我"Do you remember when you joined Twitter?"我笑了。一周年以前,正好在64前幾天,Twitter發生多起帳號被凍結的案例,史稱推特大屠殺。 而最近,有人這樣問:64對你而言有何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我們今天要來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那些年你做過的善舉是在為地獄鋪路」。這個標題聽起來有點難懂,讓我來幫你解釋一下。 這其實很簡單,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做對別人好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事情可能對對方並不好,甚至可能會產生反效果。舉個例子,有些人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做出一些行為,認為這樣是幫助別人...
Thumbnail
這本書最讓我產生好奇的是,作者是一位韓國人,21歲從南韓到美國耶魯大學念研究所,25歲就拿到耶魯心理學博士。你想瞭解什麼是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對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嗎?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會背負很多角色和身分,必須肩負諸多責任和義務。我們同時要扮演好這麼多身分、兼顧好這麼多角色,可想而知大家的壓力都滿大的。別人給你加諸了很多期許甚至是幫你貼了很多標籤,希望你該怎麼做…這都無形成為我們的壓力。 所以,今天要用牌卡來認識一下你。
Thumbnail
因《The King:永遠的君主》中冷酷沉穩的皇家護衛隊長形象迷倒婆媽的禹棹奐,身高180公分挺拔的身材、細長的單鳳眼加上立體的側臉,根本就是「行走的雕像」!趕快來認識禹棹奐的7個小故事,了解這位即將走花路的帥氣歐巴吧!
Thumbnail
本片算是由甄子丹自制自導自演的作品,感覺很有以前成龍拍片的做法。 天龍八部的故事太過複雜,而本片主軸放在喬峰身上,理論上應該能讓焦點集中,結果呈現上卻像是讓喬峰這人在帶觀眾去認識天龍八部的眾多角色。
在自閉症者的認知同理心有到一定程度,可以用桌遊,進行提升。 規則 發牌的型式,由主持人決定。 主要是每個玩家各五張,不能被其他玩家看到,而說書人,就是說故事者。 由主持人指定玩家出題,並玩家出題,下注者嚴禁下注自己。 玩家可以挑選任一顏色的兔子的棋子,只要有符合,就可以前進。到30分,就是終點。 作
Thumbnail
古代耽美小說心得 | 《墨刃》作者:岳千月 小說標籤 短篇+古代+主僕文+雙重生+古早味狗血+甜虐+江湖武俠+忠犬受+結局HE 一句話簡介 《墨刃》是小攻九重殿主「楚言」和小受貼身侍衛「墨刃」的雙重生古代愛情故事。 全文字數:約25萬 文案 再睜眼,時光回轉,如大夢一場。 ——斷劍可重鑄,人心呢?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我們今天要來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那些年你做過的善舉是在為地獄鋪路」。這個標題聽起來有點難懂,讓我來幫你解釋一下。 這其實很簡單,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做對別人好的事情,但事實上,這些事情可能對對方並不好,甚至可能會產生反效果。舉個例子,有些人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做出一些行為,認為這樣是幫助別人...
Thumbnail
這本書最讓我產生好奇的是,作者是一位韓國人,21歲從南韓到美國耶魯大學念研究所,25歲就拿到耶魯心理學博士。你想瞭解什麼是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對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嗎?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會背負很多角色和身分,必須肩負諸多責任和義務。我們同時要扮演好這麼多身分、兼顧好這麼多角色,可想而知大家的壓力都滿大的。別人給你加諸了很多期許甚至是幫你貼了很多標籤,希望你該怎麼做…這都無形成為我們的壓力。 所以,今天要用牌卡來認識一下你。
Thumbnail
因《The King:永遠的君主》中冷酷沉穩的皇家護衛隊長形象迷倒婆媽的禹棹奐,身高180公分挺拔的身材、細長的單鳳眼加上立體的側臉,根本就是「行走的雕像」!趕快來認識禹棹奐的7個小故事,了解這位即將走花路的帥氣歐巴吧!
Thumbnail
本片算是由甄子丹自制自導自演的作品,感覺很有以前成龍拍片的做法。 天龍八部的故事太過複雜,而本片主軸放在喬峰身上,理論上應該能讓焦點集中,結果呈現上卻像是讓喬峰這人在帶觀眾去認識天龍八部的眾多角色。
在自閉症者的認知同理心有到一定程度,可以用桌遊,進行提升。 規則 發牌的型式,由主持人決定。 主要是每個玩家各五張,不能被其他玩家看到,而說書人,就是說故事者。 由主持人指定玩家出題,並玩家出題,下注者嚴禁下注自己。 玩家可以挑選任一顏色的兔子的棋子,只要有符合,就可以前進。到30分,就是終點。 作
Thumbnail
古代耽美小說心得 | 《墨刃》作者:岳千月 小說標籤 短篇+古代+主僕文+雙重生+古早味狗血+甜虐+江湖武俠+忠犬受+結局HE 一句話簡介 《墨刃》是小攻九重殿主「楚言」和小受貼身侍衛「墨刃」的雙重生古代愛情故事。 全文字數:約25萬 文案 再睜眼,時光回轉,如大夢一場。 ——斷劍可重鑄,人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