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假如靈魂是一種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了聯眾國殖民宇宙的遠大計畫,建造太空船「積分號」的總工程師 D-503 寫了一系列筆記,意圖向外星人宣揚他所在的體制。同時,他遇到神祕的女性 I-330,幾經掙扎,他成為 I-330 的性伴侶,並加入她密謀的革命計畫。他明知這麼做代表自己有病,但他不想接受治療;另一方面,他也不樂見革命份子製造混亂……

raw-image

葉夫根尼‧薩米爾欽的反烏托邦小說《我們》發生於某個發生過兩百年戰爭的未來。生活規律健康的 D-503 遇到 I-330 後,出現了作夢、失眠、精神恍惚的「症狀」。以現在來說就是戀愛時可能會有的正常反應,但在這個人人以編號為名的世界,這種情感反應是感染靈魂病的症狀,必須接受治療,否則就會像野蠻的古代人。書中的政府還發明了一種切除想像力的手術,幫得到靈魂病的人恢復理性。

不過 D-503 所認知的理性真的是理性嗎?讓我們以理性檢視他說過的話。

古人隨心所欲的音樂多麼可悲,它們毫無限制地放任野蠻想像!

可悲是主觀感受的形容,代表他不喜歡這種音樂形式。

假如人類的自由相當於零,那麼人們也就不會進行任何犯罪,這一點再清楚不過。助人類擺脫犯罪的方法正在於幫助他們擺脫自由。

第一句話的命題基本上合邏輯,但並未完全符合事實,因為有了自由,人們可能犯罪,也可能不犯罪,也就是說自由不是人們犯罪的主要原因,如此連結到第二句反而是看似有道理的思考謬誤。

區區十二個號碼連聯眾國成員的十億分之一都不到。實事求是地講,這不過是個第三級的「無限小」罷了。只有古代人才會產生因為對算術的無知而造成的憐憫之情;在我們看來那是非常荒謬的。

如果數字只是數字,這自然合理,但把人當數字管理,就是泯滅人性了。

我們則沒有任何要掩飾或者為之羞愧的東西;我們堂堂正正地在光天化日之下慶賀我們的選殫。我看到所有人都投了無所不能者的票,所有人也都看到我投了無所不能者的票。難道還會有什麼別的可能性嗎?要知道「所有人」和「我」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我們」呀。與古代人那些怯懦、猥瑣的「秘密」相比,我們的選舉是多麼高貴、誠實和高尚!

最後一句的形容詞代表這是包含主觀感受的陳述。

以上種種,雖然是選擇性檢視,但可一窺 D-503 認知的理性是以合乎體制規範為核心,剝離人性與感情的安定秩序。可以說是以理性為名的盲目相信。而這當然是作者薩米爾欽刻意安排的荒謬現實。

出生於俄國的薩米爾欽是共產革命的支持者,不過在那之後他發現,在本質上,蘇共強調一致性、不允許任何批判聲音的作風跟天主教排斥異端沒兩樣,而共產黨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會以國家大義包裝對領導人的崇拜,以理性教條來粉飾黨的所有作為。因此在《我們》一書中可以看到薩米爾欽將「理性崇拜」推展到極致,藉此來反諷蘇聯體制。

同樣是虛構極權國家體制,讀到《一九八四》的「雙重思想」,我頂多聯想到某些極權國家似是而非的言行,但讀到《我們》的「理性至上」,反而聯想到社會現況。

社會上有許多人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苦惱,有的疾病說到底就是源自於壓力,以及伴隨壓力而來的不健康飲食和作息。心理療癒某種層面而言,其實也是在為煩惱的人注入一些整理情緒和想法的理性。更有甚者,有些心靈修行將內心波瀾不興當做一種很高的境界——單從這點來看,捨棄情緒和情感對人們是有一定程度吸引力的……

當然,也不是說理性不好,畢竟很多事還是要靠邏輯和條理去運作。只是看到 D-503 的心路歷程不免讓我想問:我們要理性到什麼程度,才能保持心境平和,又不至於把靈魂和自由當成疾病和災禍?

《我們》目前有多種中文譯本可供選擇,本文引用句皆摘錄自野人出版的版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左串串字的沙龍
7會員
16內容數
寫讀書心得或筆記就是自己跟自己開讀書會、寫會議記錄,公開內容則是因為覺得,如果有其他人能用這種延遲的方式交流想法,那就太好了。閱讀類型有點雜,會寫閱讀心得的書應該以小說和歷史人文書為主,但可能也會出現科普書、心理學相關或是商管書。
2023/06/12
「貧窮是什麼?」 當一位高中老師對考生們抛出這個問題,考生可能會覺得莫名奇妙,書都讀不完了還思考什麼哲學或社會問題。然而,當人們在生活與工作載浮載沉,偶爾得以用全知觀點回顧那個時期的自己和老師的問題,可能會抓到此時與彼時的連結。其中一個抓到連結的人可能就會成為作家,寫出《若你傾聽》這部小說。
Thumbnail
2023/06/12
「貧窮是什麼?」 當一位高中老師對考生們抛出這個問題,考生可能會覺得莫名奇妙,書都讀不完了還思考什麼哲學或社會問題。然而,當人們在生活與工作載浮載沉,偶爾得以用全知觀點回顧那個時期的自己和老師的問題,可能會抓到此時與彼時的連結。其中一個抓到連結的人可能就會成為作家,寫出《若你傾聽》這部小說。
Thumbnail
2023/06/05
二十年前的事,你還記得多少? 我們還可以再為這個問句設定多一點條件,比如,二十年前打擊大眾身心的重大事件,你還記得多少?你記得的,跟身邊人記得的,一樣嗎?
Thumbnail
2023/06/05
二十年前的事,你還記得多少? 我們還可以再為這個問句設定多一點條件,比如,二十年前打擊大眾身心的重大事件,你還記得多少?你記得的,跟身邊人記得的,一樣嗎?
Thumbnail
2023/05/29
有時候失去不只是失去,還是對過往努力掙扎的詰問。 由此看來,蕭瑋萱的《成為怪物以前》似乎頗成功刻畫了一個受創的人經過再次打擊,在追尋正義的路上崩潰的樣貌。
Thumbnail
2023/05/29
有時候失去不只是失去,還是對過往努力掙扎的詰問。 由此看來,蕭瑋萱的《成為怪物以前》似乎頗成功刻畫了一個受創的人經過再次打擊,在追尋正義的路上崩潰的樣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
Thumbnail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
Thumbnail
為了聯眾國殖民宇宙的遠大計畫,建造太空船「積分號」的總工程師 D-503 寫了一系列筆記,意圖向外星人宣揚他所在的體制。同時,他遇到神祕的女性 I-330,幾經掙扎,他成為 I-330 的性伴侶,並加入她密謀的革命計畫。他明知這麼做代表自己有病,但他不想接受治療;另一方面,他也不樂見革命份子製造混亂
Thumbnail
為了聯眾國殖民宇宙的遠大計畫,建造太空船「積分號」的總工程師 D-503 寫了一系列筆記,意圖向外星人宣揚他所在的體制。同時,他遇到神祕的女性 I-330,幾經掙扎,他成為 I-330 的性伴侶,並加入她密謀的革命計畫。他明知這麼做代表自己有病,但他不想接受治療;另一方面,他也不樂見革命份子製造混亂
Thumbnail
相較烏托邦訴求完美理想主義的單調或者單一,和活潑與多元所形成亂中有序的浪漫,後者才是人性所趨吧!
Thumbnail
相較烏托邦訴求完美理想主義的單調或者單一,和活潑與多元所形成亂中有序的浪漫,後者才是人性所趨吧!
Thumbnail
這會讓我聯想起二十世紀最經典的反烏托邦文學小說之一,薩米爾欽的《我們》......................
Thumbnail
這會讓我聯想起二十世紀最經典的反烏托邦文學小說之一,薩米爾欽的《我們》......................
Thumbnail
我超級喜歡這本書的。它完全滿足我了解人類為何不理性的全部理由。中文書名叫「反智」,「反智」就是違反「智慧」嗎?,維基百科所說的「智慧」較可達到個體及群體的預定目標,是為人處事之道,為「形而上者」,謂之道。智慧能使我們做出如願的決策,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
Thumbnail
我超級喜歡這本書的。它完全滿足我了解人類為何不理性的全部理由。中文書名叫「反智」,「反智」就是違反「智慧」嗎?,維基百科所說的「智慧」較可達到個體及群體的預定目標,是為人處事之道,為「形而上者」,謂之道。智慧能使我們做出如願的決策,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
Thumbnail
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更重要的是 有沒有自由意志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如果沒有自由意志,我們和機器有什麼差別? 如果我們和機器沒有差別,我們還需要“負責”嗎?我們還該“懲罰”嗎? btw這集還討論了廢死
Thumbnail
人類有自由意志嗎? 更重要的是 有沒有自由意志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如果沒有自由意志,我們和機器有什麼差別? 如果我們和機器沒有差別,我們還需要“負責”嗎?我們還該“懲罰”嗎? btw這集還討論了廢死
Thumbnail
人類就這樣又繼續苟延殘喘了起來,這本書挖掘了群眾人性的本質:人的愚昧來自本能,它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生存危機,但生存危機也可以反過來促進科技進步。就像是走鋼索的人,搖搖晃晃的想到終點,大部分能到得了吧。
Thumbnail
人類就這樣又繼續苟延殘喘了起來,這本書挖掘了群眾人性的本質:人的愚昧來自本能,它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生存危機,但生存危機也可以反過來促進科技進步。就像是走鋼索的人,搖搖晃晃的想到終點,大部分能到得了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