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假如靈魂是一種病

更新於 2023/05/1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了聯眾國殖民宇宙的遠大計畫,建造太空船「積分號」的總工程師 D-503 寫了一系列筆記,意圖向外星人宣揚他所在的體制。同時,他遇到神祕的女性 I-330,幾經掙扎,他成為 I-330 的性伴侶,並加入她密謀的革命計畫。他明知這麼做代表自己有病,但他不想接受治療;另一方面,他也不樂見革命份子製造混亂……
葉夫根尼‧薩米爾欽的反烏托邦小說《我們》發生於某個發生過兩百年戰爭的未來。生活規律健康的 D-503 遇到 I-330 後,出現了作夢、失眠、精神恍惚的「症狀」。以現在來說就是戀愛時可能會有的正常反應,但在這個人人以編號為名的世界,這種情感反應是感染靈魂病的症狀,必須接受治療,否則就會像野蠻的古代人。書中的政府還發明了一種切除想像力的手術,幫得到靈魂病的人恢復理性。
不過 D-503 所認知的理性真的是理性嗎?讓我們以理性檢視他說過的話。
古人隨心所欲的音樂多麼可悲,它們毫無限制地放任野蠻想像!
可悲是主觀感受的形容,代表他不喜歡這種音樂形式。
假如人類的自由相當於零,那麼人們也就不會進行任何犯罪,這一點再清楚不過。助人類擺脫犯罪的方法正在於幫助他們擺脫自由。
第一句話的命題基本上合邏輯,但並未完全符合事實,因為有了自由,人們可能犯罪,也可能不犯罪,也就是說自由不是人們犯罪的主要原因,如此連結到第二句反而是看似有道理的思考謬誤。
區區十二個號碼連聯眾國成員的十億分之一都不到。實事求是地講,這不過是個第三級的「無限小」罷了。只有古代人才會產生因為對算術的無知而造成的憐憫之情;在我們看來那是非常荒謬的。
如果數字只是數字,這自然合理,但把人當數字管理,就是泯滅人性了。
我們則沒有任何要掩飾或者為之羞愧的東西;我們堂堂正正地在光天化日之下慶賀我們的選殫。我看到所有人都投了無所不能者的票,所有人也都看到我投了無所不能者的票。難道還會有什麼別的可能性嗎?要知道「所有人」和「我」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我們」呀。與古代人那些怯懦、猥瑣的「秘密」相比,我們的選舉是多麼高貴、誠實和高尚!
最後一句的形容詞代表這是包含主觀感受的陳述。
以上種種,雖然是選擇性檢視,但可一窺 D-503 認知的理性是以合乎體制規範為核心,剝離人性與感情的安定秩序。可以說是以理性為名的盲目相信。而這當然是作者薩米爾欽刻意安排的荒謬現實。
出生於俄國的薩米爾欽是共產革命的支持者,不過在那之後他發現,在本質上,蘇共強調一致性、不允許任何批判聲音的作風跟天主教排斥異端沒兩樣,而共產黨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會以國家大義包裝對領導人的崇拜,以理性教條來粉飾黨的所有作為。因此在《我們》一書中可以看到薩米爾欽將「理性崇拜」推展到極致,藉此來反諷蘇聯體制。
同樣是虛構極權國家體制,讀到《一九八四》的「雙重思想」,我頂多聯想到某些極權國家似是而非的言行,但讀到《我們》的「理性至上」,反而聯想到社會現況。
社會上有許多人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苦惱,有的疾病說到底就是源自於壓力,以及伴隨壓力而來的不健康飲食和作息。心理療癒某種層面而言,其實也是在為煩惱的人注入一些整理情緒和想法的理性。更有甚者,有些心靈修行將內心波瀾不興當做一種很高的境界——單從這點來看,捨棄情緒和情感對人們是有一定程度吸引力的……
當然,也不是說理性不好,畢竟很多事還是要靠邏輯和條理去運作。只是看到 D-503 的心路歷程不免讓我想問:我們要理性到什麼程度,才能保持心境平和,又不至於把靈魂和自由當成疾病和災禍?
《我們》目前有多種中文譯本可供選擇,本文引用句皆摘錄自野人出版的版本。
avatar-img
7會員
16內容數
寫讀書心得或筆記就是自己跟自己開讀書會、寫會議記錄,公開內容則是因為覺得,如果有其他人能用這種延遲的方式交流想法,那就太好了。閱讀類型有點雜,會寫閱讀心得的書應該以小說和歷史人文書為主,但可能也會出現科普書、心理學相關或是商管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左串串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溫斯頓,一個有潛力但沒機會成為文具控的男人,本來以為同事茱莉亞只是無腦的花瓶,沒想到有一天茱莉亞居然主動傳小紙條跟他告白。兩人在一次偶遇後開始幽會、祕密交往,在恩愛之餘也交換了對國家的看法。後來他們決定加入反叛份子,然而他們認識的反叛份子其實是當權者的臥底,於是他們在床上被捕了……
從小到大看到秦始皇當主角的連續劇都有個疑問:為什麼秦始皇這麼暴虐,還是有那麼多人聽命於他?現在終於在佛洛姆《逃避自由》一書找到一部分的解答。
故事的起點是窮困。主角維克多能養到國王企鵝,是因為公立動物園財政困難,開放部分動物給市民領養。維克多本人也是個潦倒的窮作家,儘管他一直想寫小說,為了糊口,只能寫新聞或不知所云的小故事,他以為養了企鵝能填補寂寞,但在那之前,他得填飽肚子,於是接了一個性質很荒謬、酬勞卻很優沃的工作:幫名人寫未來的訃聞。
說到暴政,我們可以很容易指出幾個政權,也可以指出他們做了哪些事迫害無辜的人,但當我想到要怎麼定義「暴政」或「極權專制」,在制度上的說明詞彙就會在腦中形成模糊的概念,什麼也說不出來。我讀這本書主要是想更了解暴政具體會怎麼實踐,而我們該如何警惕,可以做些什麼。
一開始聽說《瓦特希普高原》是兔子版的《三國演義》,我想的是兔子相爭並不奇怪,問題是這個故事有多擬人化。實際讀了之後,不得不說,這是目前我心目中兔子小說最好的模樣。
有的書,你買了,卻遲遲無法打開,即使你知道它就在那裡。你望向書架上的它,總會像發現一顆石頭,可你知道這何止是一顆石頭,你擔心它其實是炸彈,會炸開淚水,炸開太過複雜難以面對的認知和情緒。 於是我就這麼將《無法送達的遺書》擱置在書架上,忘了幾年,直到現在……
溫斯頓,一個有潛力但沒機會成為文具控的男人,本來以為同事茱莉亞只是無腦的花瓶,沒想到有一天茱莉亞居然主動傳小紙條跟他告白。兩人在一次偶遇後開始幽會、祕密交往,在恩愛之餘也交換了對國家的看法。後來他們決定加入反叛份子,然而他們認識的反叛份子其實是當權者的臥底,於是他們在床上被捕了……
從小到大看到秦始皇當主角的連續劇都有個疑問:為什麼秦始皇這麼暴虐,還是有那麼多人聽命於他?現在終於在佛洛姆《逃避自由》一書找到一部分的解答。
故事的起點是窮困。主角維克多能養到國王企鵝,是因為公立動物園財政困難,開放部分動物給市民領養。維克多本人也是個潦倒的窮作家,儘管他一直想寫小說,為了糊口,只能寫新聞或不知所云的小故事,他以為養了企鵝能填補寂寞,但在那之前,他得填飽肚子,於是接了一個性質很荒謬、酬勞卻很優沃的工作:幫名人寫未來的訃聞。
說到暴政,我們可以很容易指出幾個政權,也可以指出他們做了哪些事迫害無辜的人,但當我想到要怎麼定義「暴政」或「極權專制」,在制度上的說明詞彙就會在腦中形成模糊的概念,什麼也說不出來。我讀這本書主要是想更了解暴政具體會怎麼實踐,而我們該如何警惕,可以做些什麼。
一開始聽說《瓦特希普高原》是兔子版的《三國演義》,我想的是兔子相爭並不奇怪,問題是這個故事有多擬人化。實際讀了之後,不得不說,這是目前我心目中兔子小說最好的模樣。
有的書,你買了,卻遲遲無法打開,即使你知道它就在那裡。你望向書架上的它,總會像發現一顆石頭,可你知道這何止是一顆石頭,你擔心它其實是炸彈,會炸開淚水,炸開太過複雜難以面對的認知和情緒。 於是我就這麼將《無法送達的遺書》擱置在書架上,忘了幾年,直到現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媽媽,我不想要上學!」 弟弟這幾天不斷跟我喊著他不想要上學。 特別是看到已經畢業的哥哥, 還窩在舒服的棉被裡呼呼大睡。 不甘願的心裡更是不平衡, 對我哀嚎得更是大聲! ▪️ 嗯… 是該搬出我們父母那套了。 上一代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態度, 是不會接你任何忤逆的負
Thumbnail
大家好,我們是花氛園💐! 陪伴你「回歸最初純粹,尋找心靈之源」! 🌿〜🌲〜🌳〜🌱〜🌿〜☘️〜🍀〜🍃 💐您的愛心按讚與分享,是我們前進的大動力! 💐IG已公布,Dcard稍晚將更新,想馬上獲得解答,請追蹤IG能第一時間知道喔! 💐大眾占卜提供整體指引,因為每個人處境各不
Thumbnail
未生病前的凌敏(李庚希 飾演)做導遊工作。 患了尿毒症,一週三次洗腎,為了方便就醫, 等待腎臟移植優先順序,她和父母從北方小鎮搬到長沙租房。 凌敏在朋友的網路雜誌寫地方特色美食介紹,拍攝抖音推廣視頻。 27歲生日那晚,她自拍一段影片放上微信,向人求捐腎臟給她,脫離洗腎人生。 她願意一輩子照
Thumbnail
根據這條新聞報導,日本神戶學院大學的華語課程中國教授胡士雲去年暑假短期返回中國大陸之後,目前已經半年以上聯絡不上了,很有可能遭到中國當局拘禁了。 胡士雲教授在大學裏從中國話的古典與傳統教到初級到應用。 根據大學官方網頁,胡教授1960年生於中國江蘇省,是暨南大學博士。
Thumbnail
《我們》劇情暗喻分析 在這齣電影中,喬登·皮爾導演運用他一貫的敘事風格來講述種族以及社會階層的議題。就如同其餘喬登·皮爾自編自導的電影一樣,故事都由黑人擔任主角,並在劇情中安插些許事件來表現黑人與白人的社會地位差異。不過除了電影有明顯道出的社會議題,依我看來,整個故事也正好能夠對應到人在面對「心魔」
Thumbnail
喬登·皮爾(Jordan Peele)在《逃出絕命鎮》的表現是令人驚豔的(附註1),初試啼聲的作品讓他不僅有能執導編劇的能力,也發覺他在這類型題材節奏的把握上有著個人的魅力。但在《我們》這部同類型的電影上,卻有種必須將電影看完才能夠「盡興」的感覺。這與《一屍到底》熬過前面30分鐘,之後反轉變成神轉折
外勞政策在臺灣已經施行十幾年了,不外乎是雇主用較低廉的價錢,讓雇來的外勞幫忙一些少有臺灣人願意做的卑下工作,最常見的有看護工、工廠工人等等。而我們所謂的「外勞」之所以離鄉背井、大老遠來到異鄉討生活,為的不正是本國經濟條件差,因而寧可和親人暫時分離,遠赴異國工作,「夢想泰半承擔著家人的需求」。 本書出
外勞政策在臺灣已經施行十幾年了,不外乎是雇主用較低廉的價錢,讓雇來的外勞幫忙一些少有臺灣人願意做的卑下工作,最常見的有看護工、工廠工人等等。而我們所謂的「外勞」之所以離鄉背井、大老遠來到異鄉討生活,為的不正是本國經濟條件差,因而寧可和親人暫時分離,遠赴異國工作,「夢想泰半承擔著家人的需求」。 本書出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曉海的父親拋家棄子不顧、堂而皇之住進小三的寓所,櫂的母親追隨男人至蕞爾小島、意亂情迷下家中大小事都無法自理。一位是家境岌岌可危、我見猶憐的在地女生,另一位是見過都市繁華、遠道從京都來的俊俏小生,在有此令人困擾的家庭背景下,兩人時常成為鎮上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彼此惺惺相惜,不受待見的倆人逐漸有了交集。
Thumbnail
「媽媽,我不想要上學!」 弟弟這幾天不斷跟我喊著他不想要上學。 特別是看到已經畢業的哥哥, 還窩在舒服的棉被裡呼呼大睡。 不甘願的心裡更是不平衡, 對我哀嚎得更是大聲! ▪️ 嗯… 是該搬出我們父母那套了。 上一代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態度, 是不會接你任何忤逆的負
Thumbnail
大家好,我們是花氛園💐! 陪伴你「回歸最初純粹,尋找心靈之源」! 🌿〜🌲〜🌳〜🌱〜🌿〜☘️〜🍀〜🍃 💐您的愛心按讚與分享,是我們前進的大動力! 💐IG已公布,Dcard稍晚將更新,想馬上獲得解答,請追蹤IG能第一時間知道喔! 💐大眾占卜提供整體指引,因為每個人處境各不
Thumbnail
未生病前的凌敏(李庚希 飾演)做導遊工作。 患了尿毒症,一週三次洗腎,為了方便就醫, 等待腎臟移植優先順序,她和父母從北方小鎮搬到長沙租房。 凌敏在朋友的網路雜誌寫地方特色美食介紹,拍攝抖音推廣視頻。 27歲生日那晚,她自拍一段影片放上微信,向人求捐腎臟給她,脫離洗腎人生。 她願意一輩子照
Thumbnail
根據這條新聞報導,日本神戶學院大學的華語課程中國教授胡士雲去年暑假短期返回中國大陸之後,目前已經半年以上聯絡不上了,很有可能遭到中國當局拘禁了。 胡士雲教授在大學裏從中國話的古典與傳統教到初級到應用。 根據大學官方網頁,胡教授1960年生於中國江蘇省,是暨南大學博士。
Thumbnail
《我們》劇情暗喻分析 在這齣電影中,喬登·皮爾導演運用他一貫的敘事風格來講述種族以及社會階層的議題。就如同其餘喬登·皮爾自編自導的電影一樣,故事都由黑人擔任主角,並在劇情中安插些許事件來表現黑人與白人的社會地位差異。不過除了電影有明顯道出的社會議題,依我看來,整個故事也正好能夠對應到人在面對「心魔」
Thumbnail
喬登·皮爾(Jordan Peele)在《逃出絕命鎮》的表現是令人驚豔的(附註1),初試啼聲的作品讓他不僅有能執導編劇的能力,也發覺他在這類型題材節奏的把握上有著個人的魅力。但在《我們》這部同類型的電影上,卻有種必須將電影看完才能夠「盡興」的感覺。這與《一屍到底》熬過前面30分鐘,之後反轉變成神轉折
外勞政策在臺灣已經施行十幾年了,不外乎是雇主用較低廉的價錢,讓雇來的外勞幫忙一些少有臺灣人願意做的卑下工作,最常見的有看護工、工廠工人等等。而我們所謂的「外勞」之所以離鄉背井、大老遠來到異鄉討生活,為的不正是本國經濟條件差,因而寧可和親人暫時分離,遠赴異國工作,「夢想泰半承擔著家人的需求」。 本書出
外勞政策在臺灣已經施行十幾年了,不外乎是雇主用較低廉的價錢,讓雇來的外勞幫忙一些少有臺灣人願意做的卑下工作,最常見的有看護工、工廠工人等等。而我們所謂的「外勞」之所以離鄉背井、大老遠來到異鄉討生活,為的不正是本國經濟條件差,因而寧可和親人暫時分離,遠赴異國工作,「夢想泰半承擔著家人的需求」。 本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