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我們:反烏托邦小說始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共有兩個樂園,人們有權選擇:沒有自由的幸福,或者沒有幸福的自由。」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部經典對性與慾望都在作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們同樣把禁忌之愛視為反抗泉源。

身為反烏托邦小說的始祖《我們》與另兩本反烏托邦名著《1984》與《美麗新世界》相比,卻實沒有後者的名氣,但《一九八四》卻是受到《我們》啟發衍生出的作品,歐威爾還親自撰有對《我們》的評論一篇,稱其為「焚書年代裡的文學奇品之一」。

了解作家薩米爾欽的生平後發現,在帝國成立前他不停刊登有關於馬克思思想的讀物,可見他是認同共產黨思想的。可到十月革命帝國成立後,因為對政策的不滿,他的作品處處諷刺著蘇聯政府,回應蘇聯的極權現實。而作者更在蘇聯飽受批鬥和牢獄之苦,是當中唯一來自反烏托邦現實的作家。

我們 | 薩米爾欽

我們 | 薩米爾欽

故事中的主角,D-503看似作者的縮影。同樣身為工程師,負責為政府建造火箭征服其他星球。人們所標榜的理性主義、科學技術的進步並沒有把人類帶向一個美好幸福的世界(或許表面看上的確美好),與此相反,高度機械化的生命變得卑賤和渺小。社會乃按照極致理性規劃,所有人居住玻璃屋,方便受持續監控。性法規定每個人都有權力制訂了一個人為性產品使用,並且之後獲得粉紅票才能拉下簾子進行性行為。大家以號碼互相稱呼,這是一個去人化(Dehumanizing)的過程。國家並不覺得人民是人類,而是為國家運轉的工具。人民行為都以數學公式計算著,有著一套嚴謹、整齊劃一的社會控制模式,每人每日的時間表並且自覺地執行,人民謹守本分、按部就班,可以活下去但沒有尊嚴。人的們的公共價值理念並不是自發的,而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固。社會沒有「我」,只有「我們」。一道稱為「綠牆」的玻璃牆建立在國家的外圍,把人民與外部世界分隔開來。

反烏托邦表示著一個看似美好的假想社會結構,其實是極端惡劣的社會最終形態,它代表著極權統治、發現高度分層、壓迫,華麗的糖衣下是麻木和重複。反人性反道德反倫理的社會侵害著人類的靈魂,人的尊嚴和人性全日遭受到否定。

雖然小說主角的反抗全部失敗告終,世界依然存在反抗的可能 —— 如「我們」的牆外原始世界、「美麗新世界」的野蠻人保留區、「一九八四」稱作普理的平民百姓,他們都殘存不羈放縱愛自由的本性,這也算是作者們心理留下他們能反抗的伏線。

就如卡繆的「反抗者」中説所,不要誤以為「反抗」是為了自身的自由,或為了自身的福利而反抗。剛好相反,終極的、純粹的反抗要出現,「反抗者」願意付出一切的福利,埋葬所有的自由,就為了反抗。


‧̍̊˙· 𓆝.° 。˚𓆛˚。 °.𓆞 ·˙‧̍̊

𖤘 書籍資訊

書名:《我們

作者: 尤金.薩米爾欽 原文作者: Yevgeny Zamyatin

譯者: 殷杲 出版社:野人

‧̍̊˙· 𓆝.° 。˚𓆛˚。 °.𓆞 ·˙‧̍̊

 ˗ˏˋ 延伸閱讀 ˎˊ˗

‧̍̊˙· 𓆝.° 。˚𓆛˚。 °.𓆞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MediumMatters:@aaaaalvarea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再多一頁 one more page
22會員
35內容數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2024/12/23
《#平面國》寫於1884年,表面上他像是對於空間維度的探索與思考,但裏層卻能滲透出反烏托邦與對社會階級、封閉思想諷刺的意味。書中詳細描述了二維世界的種種,因此我們也能藉著這種思維類比四度或更高維度看我們三維世界的視覺。而這種「壓扁」的二維世界,卻把社會階級、宗教議題、極權統治的議題更立體的反應出來。
Thumbnail
2024/12/23
《#平面國》寫於1884年,表面上他像是對於空間維度的探索與思考,但裏層卻能滲透出反烏托邦與對社會階級、封閉思想諷刺的意味。書中詳細描述了二維世界的種種,因此我們也能藉著這種思維類比四度或更高維度看我們三維世界的視覺。而這種「壓扁」的二維世界,卻把社會階級、宗教議題、極權統治的議題更立體的反應出來。
Thumbnail
2024/08/15
火光與硝煙退卻後,這些矛盾所帶來的憤怒、迷失、失望、無力、罪疚和迷茫,最終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塑造出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獨特靈魂面貌。這一部作品捕捉了這些幽微的傷害,讓這些傷害被看見。
Thumbnail
2024/08/15
火光與硝煙退卻後,這些矛盾所帶來的憤怒、迷失、失望、無力、罪疚和迷茫,最終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塑造出一個屬於這個時代的獨特靈魂面貌。這一部作品捕捉了這些幽微的傷害,讓這些傷害被看見。
Thumbnail
2024/02/13
這是一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的故事。十三歲那年的房思琪被一直崇拜著的補習老師李國華誘姦,她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身邊不同人對性的看法,她明白她不會得到理解 - 於是她嘗試著以愛之名,合理化這難以忍受的一切。
Thumbnail
2024/02/13
這是一個「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的故事。十三歲那年的房思琪被一直崇拜著的補習老師李國華誘姦,她小心翼翼的試探著身邊不同人對性的看法,她明白她不會得到理解 - 於是她嘗試著以愛之名,合理化這難以忍受的一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烏托邦一詞,揉雜了美好和烏有之意。 反烏托邦三部曲,帶領讀者思考個體的自由和幸福。
Thumbnail
烏托邦一詞,揉雜了美好和烏有之意。 反烏托邦三部曲,帶領讀者思考個體的自由和幸福。
Thumbnail
書中從不同角度描寫著極權無所不在的高壓控制,就像是隨處可見的老大哥海報、官方訂製的新語、被精密監控的新聞體系、最親密的告密者等等。人民必須時刻保持著政治正確,避免思想犯罪。
Thumbnail
書中從不同角度描寫著極權無所不在的高壓控制,就像是隨處可見的老大哥海報、官方訂製的新語、被精密監控的新聞體系、最親密的告密者等等。人民必須時刻保持著政治正確,避免思想犯罪。
Thumbnail
它漸行漸深,越咬越緊,隨即,陽光慢慢湧現——並非我們這種透澈明晰,藍幽幽、軟綿綿穿透玻璃牆的陽光。不是,是一種野蠻的陽光,光線奔湧而來燒灼著大地,將一切撕扯成碎片…… ── 《我們》,尤金‧薩米爾欽(1884 - 1937) 感官的覺醒,如同一種溺水的過程 是種換位思考,也讓我們體認
Thumbnail
它漸行漸深,越咬越緊,隨即,陽光慢慢湧現——並非我們這種透澈明晰,藍幽幽、軟綿綿穿透玻璃牆的陽光。不是,是一種野蠻的陽光,光線奔湧而來燒灼著大地,將一切撕扯成碎片…… ── 《我們》,尤金‧薩米爾欽(1884 - 1937) 感官的覺醒,如同一種溺水的過程 是種換位思考,也讓我們體認
Thumbnail
「反烏托邦」的電影,其中的「反烏托邦」究竟是在反對什麼?那為什麼要反「烏托邦」?「烏托邦」難道是一個不好的東西,所以一但有了「烏托邦」出現,我們就要「反對」它嗎?
Thumbnail
「反烏托邦」的電影,其中的「反烏托邦」究竟是在反對什麼?那為什麼要反「烏托邦」?「烏托邦」難道是一個不好的東西,所以一但有了「烏托邦」出現,我們就要「反對」它嗎?
Thumbnail
《核爆家園》並非核災史劇,而是一部當代寓言,講述謊言、恐懼與操弄;同時,更也講述自我救贖,尤其主角群的雙手,都曾沾染鮮血與髒污,卻還是能重生、覺醒為英雄。當然,如果沒有壓迫,衝鋒陷陣的英雄也就不用誕生,若非一無所有,誰還會願意,縱身躍入腥紅的槍林彈雨呢?
Thumbnail
《核爆家園》並非核災史劇,而是一部當代寓言,講述謊言、恐懼與操弄;同時,更也講述自我救贖,尤其主角群的雙手,都曾沾染鮮血與髒污,卻還是能重生、覺醒為英雄。當然,如果沒有壓迫,衝鋒陷陣的英雄也就不用誕生,若非一無所有,誰還會願意,縱身躍入腥紅的槍林彈雨呢?
Thumbnail
從小到大學的時候,求學過程中都沒有接觸到什麼外國經典文學,舉凡卡謬、海明威、瑪格麗特等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作者對我來說都相當陌生。包括這篇介紹到的歐威爾,當初我對於這本早在 1948 年就橫空出世的經典完全不知曉。誘發我看這本書有幾個原因:第一,是中國的集權統治;第二,也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從小到大學的時候,求學過程中都沒有接觸到什麼外國經典文學,舉凡卡謬、海明威、瑪格麗特等等,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作者對我來說都相當陌生。包括這篇介紹到的歐威爾,當初我對於這本早在 1948 年就橫空出世的經典完全不知曉。誘發我看這本書有幾個原因:第一,是中國的集權統治;第二,也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當政府主宰一切時會發展成怎樣的未來?在英國長大的歐威爾歷經印度、緬甸及西班牙等國際歷練後,培養出自己的政治觀點,並應用在作品裡,但孰料自己的作品竟成了美國打擊異己的政治工具.......
Thumbnail
當政府主宰一切時會發展成怎樣的未來?在英國長大的歐威爾歷經印度、緬甸及西班牙等國際歷練後,培養出自己的政治觀點,並應用在作品裡,但孰料自己的作品竟成了美國打擊異己的政治工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