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我們:反烏托邦小說始祖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共有兩個樂園,人們有權選擇:沒有自由的幸福,或者沒有幸福的自由。」

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部經典對性與慾望都在作品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們同樣把禁忌之愛視為反抗泉源。

身為反烏托邦小說的始祖《我們》與另兩本反烏托邦名著《1984》與《美麗新世界》相比,卻實沒有後者的名氣,但《一九八四》卻是受到《我們》啟發衍生出的作品,歐威爾還親自撰有對《我們》的評論一篇,稱其為「焚書年代裡的文學奇品之一」。

了解作家薩米爾欽的生平後發現,在帝國成立前他不停刊登有關於馬克思思想的讀物,可見他是認同共產黨思想的。可到十月革命帝國成立後,因為對政策的不滿,他的作品處處諷刺著蘇聯政府,回應蘇聯的極權現實。而作者更在蘇聯飽受批鬥和牢獄之苦,是當中唯一來自反烏托邦現實的作家。

我們 | 薩米爾欽

我們 | 薩米爾欽

故事中的主角,D-503看似作者的縮影。同樣身為工程師,負責為政府建造火箭征服其他星球。人們所標榜的理性主義、科學技術的進步並沒有把人類帶向一個美好幸福的世界(或許表面看上的確美好),與此相反,高度機械化的生命變得卑賤和渺小。社會乃按照極致理性規劃,所有人居住玻璃屋,方便受持續監控。性法規定每個人都有權力制訂了一個人為性產品使用,並且之後獲得粉紅票才能拉下簾子進行性行為。大家以號碼互相稱呼,這是一個去人化(Dehumanizing)的過程。國家並不覺得人民是人類,而是為國家運轉的工具。人民行為都以數學公式計算著,有著一套嚴謹、整齊劃一的社會控制模式,每人每日的時間表並且自覺地執行,人民謹守本分、按部就班,可以活下去但沒有尊嚴。人的們的公共價值理念並不是自發的,而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固。社會沒有「我」,只有「我們」。一道稱為「綠牆」的玻璃牆建立在國家的外圍,把人民與外部世界分隔開來。

反烏托邦表示著一個看似美好的假想社會結構,其實是極端惡劣的社會最終形態,它代表著極權統治、發現高度分層、壓迫,華麗的糖衣下是麻木和重複。反人性反道德反倫理的社會侵害著人類的靈魂,人的尊嚴和人性全日遭受到否定。

雖然小說主角的反抗全部失敗告終,世界依然存在反抗的可能 —— 如「我們」的牆外原始世界、「美麗新世界」的野蠻人保留區、「一九八四」稱作普理的平民百姓,他們都殘存不羈放縱愛自由的本性,這也算是作者們心理留下他們能反抗的伏線。

就如卡繆的「反抗者」中説所,不要誤以為「反抗」是為了自身的自由,或為了自身的福利而反抗。剛好相反,終極的、純粹的反抗要出現,「反抗者」願意付出一切的福利,埋葬所有的自由,就為了反抗。


‧̍̊˙· 𓆝.° 。˚𓆛˚。 °.𓆞 ·˙‧̍̊

𖤘 書籍資訊

書名:《我們

作者: 尤金.薩米爾欽 原文作者: Yevgeny Zamyatin

譯者: 殷杲 出版社:野人

‧̍̊˙· 𓆝.° 。˚𓆛˚。 °.𓆞 ·˙‧̍̊

 ˗ˏˋ 延伸閱讀 ˎˊ˗

‧̍̊˙· 𓆝.° 。˚𓆛˚。 °.𓆞 ·˙‧̍̊

工餘時間持續創作並不容易嗚~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 愛心|

🔮|對內容感興趣請按下 追蹤|

🧋|文章若有幫助也歡迎 贊助|

任何一種支持都給我敲大動力!(´▽`ʃ♡ƪ)

更多的我:InstagramVocusMediumMatters:@aaaaalvaread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和世界關係產生了疏離異變的人。 荒謬,貫穿這整本書。主角不解為何世上大家對於每件事上都必須建立意義,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追隨者社會的標準。 這讓我想到濱湖散記裡的:「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
「正因為艱難,所以必定更深刻,也必存留更久。」 讀你讀不懂的書,比讀讀得懂的書,要來的重要、來得有價值,這是作者所說的話。所以我也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帶我去了解我不完全看懂的卡繆、他主張的存在主義。(如果想要好好認識卡繆的作品和背後的想法,這一本書真的大推!)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和世界關係產生了疏離異變的人。 荒謬,貫穿這整本書。主角不解為何世上大家對於每件事上都必須建立意義,大家都人云亦云地追隨者社會的標準。 這讓我想到濱湖散記裡的:「大部份的人似乎都不曾認真思考過房子的意義,卻認為一定要跟鄰居一樣擁有一棟房子,導致他們一生過著沒有必要的貧苦日子。
「正因為艱難,所以必定更深刻,也必存留更久。」 讀你讀不懂的書,比讀讀得懂的書,要來的重要、來得有價值,這是作者所說的話。所以我也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帶我去了解我不完全看懂的卡繆、他主張的存在主義。(如果想要好好認識卡繆的作品和背後的想法,這一本書真的大推!)
《鼠疫》帶出了人類與荒謬的關係,以及人類面對荒謬所應採取的態度。其最終目的在於,人類需要走出荒謬的狀態。在閱讀的時候,腦海也浮現了社會正在發生的各種議題。 我們在現實裡再也看不到真實,唯有透過閱讀摸索著破碎的線索,從而參透這個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劇透警告⚠️ 以下內容包含小說結局,不想被暴雷的人請讀完書再來,請自行斟酌後再觀看,謝謝! 作者:柯琳.胡佛(Colleen Hoover) 譯者:  趙盛慈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6267388082 本
Thumbnail
最近在研讀對外遇、性生活議題有其獨特見解的心理治療師埃斯特‧沛瑞爾(Esther Perel)所寫的書籍<情慾徒刑>,本篇與下一篇文章將針對我閱讀這本書的心得做闡述。
Thumbnail
最近看了南韓作家金草葉的科幻小說《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是由七個短篇小說結集成一本書。其中第一章《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令我想到印象深刻的老電影《發條橙》,我喜歡這套電影的程度甚至我去誠品見到一本名為《發條橙子》的書都先買了回家。兩個故事同樣都是人類製造烏托邦的題材,生活在故事中的主角都沒有得選
Thumbnail
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在書中,運用了不同學者的名言、現實生活的案例來説明他的廢棄理論,並指出除了物以外,人類也會成為廢棄「物」。
Thumbnail
為何日本如此與眾不同? 與台灣相似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身材比例,為何日本能夠在世界的長跑舞台上大放異彩? 為了追尋答案,作者芬恩遠自英國來到日本,展開為期一年的踏查。這是一本風趣且稍具深度的作品,也歸結了日本的長跑架構與文化內涵,但在深度與資訊衝擊上的不足,還是令我對本書感到惋惜。
Thumbnail
《孤獨世紀》要讀者意識科技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而在你看不見的角落,或許有人因為孤獨而犯罪,甚至死亡,孤獨,已經是這個世代不得不重視的一種現象。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Thumbnail
⚠️劇透警告⚠️ 以下內容包含小說結局,不想被暴雷的人請讀完書再來,請自行斟酌後再觀看,謝謝! 作者:柯琳.胡佛(Colleen Hoover) 譯者:  趙盛慈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6267388082 本
Thumbnail
最近在研讀對外遇、性生活議題有其獨特見解的心理治療師埃斯特‧沛瑞爾(Esther Perel)所寫的書籍<情慾徒刑>,本篇與下一篇文章將針對我閱讀這本書的心得做闡述。
Thumbnail
最近看了南韓作家金草葉的科幻小說《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是由七個短篇小說結集成一本書。其中第一章《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令我想到印象深刻的老電影《發條橙》,我喜歡這套電影的程度甚至我去誠品見到一本名為《發條橙子》的書都先買了回家。兩個故事同樣都是人類製造烏托邦的題材,生活在故事中的主角都沒有得選
Thumbnail
齊格蒙·鮑曼(Zygmunt Bauman)在書中,運用了不同學者的名言、現實生活的案例來説明他的廢棄理論,並指出除了物以外,人類也會成為廢棄「物」。
Thumbnail
為何日本如此與眾不同? 與台灣相似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身材比例,為何日本能夠在世界的長跑舞台上大放異彩? 為了追尋答案,作者芬恩遠自英國來到日本,展開為期一年的踏查。這是一本風趣且稍具深度的作品,也歸結了日本的長跑架構與文化內涵,但在深度與資訊衝擊上的不足,還是令我對本書感到惋惜。
Thumbnail
《孤獨世紀》要讀者意識科技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而在你看不見的角落,或許有人因為孤獨而犯罪,甚至死亡,孤獨,已經是這個世代不得不重視的一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