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堅強

2023/05/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我的實務經驗中,碰到太多個案在童年時期都會被父母交代說:「要堅強」,或者我常在路上看到有小孩跌倒了,父母會直接在旁邊觀察孩子的反應,明示暗示地要小孩:「自己站起來」,或者在小孩痛到哭出來時,就說:「不要哭」。這篇文章沒有要評論每位父母的管教態度或教養方式是好是壞,單純想要帶領大家思考:為什麼當我們難過或者受傷的時候,我們社會瀰漫的氛圍,都是叫我們要趕快站起來?難道我們就不能承認自己就是難過得想哭?難道我們都不能好好地流一下眼淚、展現自己的脆弱嗎?
  在我的晤談室中,有太多的個案從小都是被父母教養說要獨立、要堅強,但在長大的過程中,情緒常常都沒有得到父母的安撫,最終這些個案也無法長出自我照顧或情緒調適的能力。為什麼呢?試想,如果今天你只是一個0-6歲或上幼兒園的小孩,你的爸爸媽媽在你遭遇挫折時,第一個反應不是先關心你:「發生什麼事了?」,反而是教條式地跟你說:「要自己想辦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或者直接幫你打氣:「加油!你可以站起來!」或者更簡短地說:「不要哭」、「要堅強」,在這樣的狀況下,情緒不但得不到照顧或安撫,反而還被要求要快點長大,長出自己沒有的能力,去解決對自己來說還不曉得要怎麼解決的問題,對一個心智能力、社會功能都還不成熟的孩子來說,真的太困難了!這樣的成長經驗比比皆是。這樣的孩子,不僅沒辦法在成長過程中經歷挫折時得到情緒上的安撫,長大之後,在情緒管理的層面,因為他缺乏被安撫、情緒上被支持與照顧的經驗,他自己也會變得在面對挫折、困難時沒有辦法自己安撫自己的情緒;在問題解決的層面,他也沒辦法學到解決問題的技能,於是他只能靠自己想辦法,但往往單靠自己想辦法的結果,一個可能是沒有辦法用合適的方式解決問題之外,還會用比較有副作用的方式來麻煩自己的情緒感受,例如:用滿滿的菸、酒、性、3C、賭博甚至把自己的生活塞滿工作來逃避面對心中的挫折感。另一個是面對問題就放著不管,交給別人來處理,或原地不動,等待別人來救他,因為他真不知道怎麼處理,也沒有想到要求救。因為如果求救,好像也沒有用,畢竟在他童年經驗中,向父母求救,通常父母也是罵他,或者叫他要堅強,叫他自己處理,他真的很缺乏向人求助過後,能夠實際解決問題或舒緩他當下焦慮的經驗。
  常常有個案跟我說,覺得自己很弱,覺得自己不夠堅強、不夠獨立,覺得自己情緒控管能力很差。然後很想要請我直接給他們一些建議或方法,讓他們可以變成一個有自信且堅強、獨立的人。我通常都不會急著給他們建議,因為我清楚知道,他們認定自己不夠獨立、不夠堅強,沒辦法好好地照顧自己,通常源自於他們在長大的過程中,情緒上常常沒被照顧到,在遭遇挫折時,常常都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從來沒有人會陪著他們,問問他們:「今天過得還好嗎?」從來沒有人陪他們一起經歷人生的困難;從來沒有人會優先照顧他們的情緒,然後在安撫完他們的情緒後,再進行情緒的支持,陪伴他們一起想辦法;從來也沒有人教他們一些問題解決的技巧。難怪他們沒辦法在情緒上自己照顧自己,也很難一個人獨立解決問題。不是他們不好,也不是他們做錯了什麼,只是好遺憾地,他們過往沒有這樣被好好陪伴,沒有完整經歷過自己的情緒,沒有好好被照顧過情緒,沒有人陪他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他們真的不會,也不知道怎麼獨立,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
  因此,想要獨立之前,我們需要先練習向信任的人承認、展現自己的脆弱,然後讓我們信任的人好好地承接我們的情緒。一旦我們的情緒被好好承接、照顧時,我們才能比較有可能啟動理性的認知思考能力,才有辦法跟我們信任的人一起去想問題解決的辦法。如果這樣好的經驗重複過好幾次之後,我們就會漸漸學到自我安撫的情緒調節能力,也漸漸能自己調節自己的負面情緒,也更有辦法自己一人獨力面對挫折並解決問題,這樣,不才是真正的獨立嗎?
  如果很遺憾的,你的生命中缺乏這樣好的經驗,我還是會鼓勵你:試著給心理諮商一個機會,去接受諮商,好好地讓自己體會被照顧的經驗吧!你值得被好好地對待,也值得被好好地照顧。你其實可以不用那麼堅強,你其實可以有人陪伴著一起面對諸多人生的痛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