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影評|我盡力了,但還是會犯錯。 ──《玫瑰母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撰文 / 黃曦好夢
劇照 / 東昊影業


「母親說話的時候眼神總是閃爍,我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不知道她快不快樂。」電影開頭,主角 Ernest 看著曾經的母親、哥哥 Jean 與自己,搭配著列車前進的蒸氣,母子三人離開象牙海岸,來到法國,母親玫瑰為自己、也為這個家庭許諾了一場新生。

「母親快樂嗎?」貫穿整部作品的疑問,生育作為男女之間最大的差異,女性無法逃脫這份「贈予」,在身體孕育著新生命的同時,從一個女人變成一群母親——母親沒有名字,沒有人真正在乎母親曾經是個女人,作為一個女人的慾望、渴望、想望,似乎都在成為母親的那刻,她就不再是她自己。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電影裡的母親玫瑰帶著孩子搬到法國,擔任清潔工的同時,仍想繼續開展自己的戀愛,家庭裡本就缺席的父親一角,便由兒子 Jean 替代,搬來法國之後的生活不見好轉,寄人籬下的壓抑也並不是當初所願的重頭來過。母親期待著自己還是能擁有愛人,同時也將功成名就的渴望放在孩子身上,這份渴望來自階級、種族,也來自性別。

開始戀愛之後的母親,帶著孩子搬到情人提供的公寓,但在更大、更好的房子裡,母親的逐漸缺席也讓這個家相較之下變得比過去還要空蕩。年紀稍長的孩子 / Jean,成為另一個孩子 / Ernest 的父親 / 母親,在母親逐漸離開的同時,失能再次以另外一種形式回到家庭,還沒來得及關照母親,孩子原本可能擁有的未來,早隨著家庭功能一起瓦解,被遺落在一次次不斷搬遷的舊家。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最後能翻轉階級複製的,是年紀最小的 Ernest,但曾經最為親密的母親、如父親那般存在的哥哥 Jean 早已不屬於他的世界。或著應該說,是 Ernest 離開了那個無望的世界,完成了母親曾經盼望的新生。看似翻轉了階級的 Ernest 是快樂的嗎?歷經多年的空白,再見母親,母親是快樂的嗎?

直到結尾,疑問仍未被解答,母親卻也只是說「我盡力了,但還是會犯錯。」,或許,這可以說是母親回歸了身為玫瑰的身分,但無法在愛情和家庭中取得的平衡,就得犧牲在孩子身上。無論母親、孩子,都何其無辜,電影不帶批判,以更為冷靜、宏觀的視角,記錄下一個移民家庭的成長歲月,每一個角色都因各自的選擇走向各異的人生,卻又彼此牽絆,但不煽情,就連那些悲劇性的,也被幽微地放在溫暖、飽和的顏色裡傳遞,生命的處境沒有解答,選擇的對錯亦然,但某些關於結構的、制度的刺仍然扎心。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女性處境在幾年間有所進步嗎?我相信答案是部分肯定的,只不過,回首近年在社群平台廣傳的「盆栽要剪,女人要扁」、「男人講話,女人閉嘴」……等梗圖,社會性的結構依然沒有因為女性地位的提升而有大幅進展,換言之,這個社會仍然本質上地屬於男性,畢竟社會結構本身正是男性所打造出來的。

所以,母親真的快樂嗎?我總是相信,在每一個母親心裡深處的某一塊,都是憎恨孩子的。從孩子出生的那刻,母親的名字開始消失,而生育作為贈禮,母職成為一種詛咒。如《戰爭與和平》中,年輕的 Lisa 視生產如死刑,生育剝奪女性只是一個獨立個體、並無男女之分的權力,如果母親只能是母親,快樂便不復存在。而失去自我的一角,總會成為面對孩子的勒索。

望不進去的母親的眼睛,長出了白色的花朵,母親的生之渴望寄託在孩子的成就上,如同《當我望向你的時候》導演樹立與母親之間無法對視的關係,在複雜的家庭情感關係裡,母親的愛是真切存在的,可生命的處境沒有解答,選擇的對錯亦然,唯一確定的,是那些關於結構的、制度的刺仍然扎心。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玫瑰母親》/ 東昊影業


延伸聆聽:安溥〈這個世界〉(原唱:蔡藍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ong-avatar-img
2024/08/29
希望這世界沒有那麼多的二元對立,我做為一個母親、妻子,但仍能保有我自己(幸運地)。
avatar-img
黃曦的沙龍
49會員
11內容數
黃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04
「我覺得我們兩個都有同樣的共識,演員是很脆弱的。在各個部門裡,最脆弱的應該就是演員了,因為我們使用的不只是腦力或體力,而是更多的感受,因此,離開角色的過程也同樣適用於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必須還原自己是一個人,還原本來的生活和興趣,主動思考自己想用怎樣的方式理解世界,這和角色相遇、道別是同樣重要的。」
Thumbnail
2025/04/04
「我覺得我們兩個都有同樣的共識,演員是很脆弱的。在各個部門裡,最脆弱的應該就是演員了,因為我們使用的不只是腦力或體力,而是更多的感受,因此,離開角色的過程也同樣適用於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必須還原自己是一個人,還原本來的生活和興趣,主動思考自己想用怎樣的方式理解世界,這和角色相遇、道別是同樣重要的。」
Thumbnail
2025/04/02
《我依然在此》透過家庭電影來留住私人的生命史,同時也以政治電影作為檔案,將身體作為一張複寫紙,進行電影語言的實驗,記錄歷史裡不斷折返的幽靈,並釋放一段禁錮時代的個體/集體記憶,由此與觀眾連結,將觀眾的觀看本身也視作電影歷史的一環,創造出新的檔案並與記憶對話,以抵達記憶裡曾經失落的風景。
Thumbnail
2025/04/02
《我依然在此》透過家庭電影來留住私人的生命史,同時也以政治電影作為檔案,將身體作為一張複寫紙,進行電影語言的實驗,記錄歷史裡不斷折返的幽靈,並釋放一段禁錮時代的個體/集體記憶,由此與觀眾連結,將觀眾的觀看本身也視作電影歷史的一環,創造出新的檔案並與記憶對話,以抵達記憶裡曾經失落的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無論母親、孩子,都何其無辜,電影不帶批判,以更為冷靜、宏觀的視角,記錄下一個移民家庭的成長歲月,每一個角色都因各自的選擇走向各異的人生,卻又彼此牽絆,但不煽情,就連那些悲劇性的,也被幽微地放在溫暖、飽和的顏色裡傳遞,生命的處境沒有解答,選擇的對錯亦然,但某些關於結構的、制度的刺仍然扎心。
Thumbnail
無論母親、孩子,都何其無辜,電影不帶批判,以更為冷靜、宏觀的視角,記錄下一個移民家庭的成長歲月,每一個角色都因各自的選擇走向各異的人生,卻又彼此牽絆,但不煽情,就連那些悲劇性的,也被幽微地放在溫暖、飽和的顏色裡傳遞,生命的處境沒有解答,選擇的對錯亦然,但某些關於結構的、制度的刺仍然扎心。
Thumbnail
母親就像粉紅玫瑰一樣,帶給子女無限的滋養...... 母親的代名詞有勇者、犧牲、愛、慈悲、養育、女性等等,往往成為接收者的子女,很多事情變得理所當然及合理化。當我們在襁褓之年,沒有母親的愛是無法存活下來的,單單這一點就值得深深的感謝著母親。可惜的是,一路上我們偏離愛的軌道,透過濾鏡看出去的世界是扭曲
Thumbnail
母親就像粉紅玫瑰一樣,帶給子女無限的滋養...... 母親的代名詞有勇者、犧牲、愛、慈悲、養育、女性等等,往往成為接收者的子女,很多事情變得理所當然及合理化。當我們在襁褓之年,沒有母親的愛是無法存活下來的,單單這一點就值得深深的感謝著母親。可惜的是,一路上我們偏離愛的軌道,透過濾鏡看出去的世界是扭曲
Thumbnail
身為女兒,妳符合母親的期望嗎? 身為母親,妳希望女兒符合自己的期望嗎? 身為女人,妳符合社會價值的期望嗎? 女性的價值何在? 那些不相干的人與我何干? 理解到接納是一段過程 愛的寬度決定你的幸福
Thumbnail
身為女兒,妳符合母親的期望嗎? 身為母親,妳希望女兒符合自己的期望嗎? 身為女人,妳符合社會價值的期望嗎? 女性的價值何在? 那些不相干的人與我何干? 理解到接納是一段過程 愛的寬度決定你的幸福
Thumbnail
近年看了不少探討親子關係的電影及戲劇,例如:電影《血觀音》、日劇《惡毒女兒、聖潔母親》、陸劇《小捨得》…,都相當好看,探討的議題主要與"控制及"情緒勒索"相關,想來這也是親子關係的常見問題。原本以為Netflex上架的2022年法國戲劇《完美母親》應該也是百變不離其宗,沒想到觀賞後倒讓我耳目一新!
Thumbnail
近年看了不少探討親子關係的電影及戲劇,例如:電影《血觀音》、日劇《惡毒女兒、聖潔母親》、陸劇《小捨得》…,都相當好看,探討的議題主要與"控制及"情緒勒索"相關,想來這也是親子關係的常見問題。原本以為Netflex上架的2022年法國戲劇《完美母親》應該也是百變不離其宗,沒想到觀賞後倒讓我耳目一新!
Thumbnail
台灣導演阮鳳儀的首部長片電影,故事改編90年出生自身成長的過程,移民美國六年後因母親罹癌後再又返國的經驗,描述因誤解而衝突,找到愛後和解的一家人故事,於第58屆金馬獎入圍7個獎項,其中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3項獲獎,同時出版《美國女孩:電影劇本與幕後創作全書》。
Thumbnail
台灣導演阮鳳儀的首部長片電影,故事改編90年出生自身成長的過程,移民美國六年後因母親罹癌後再又返國的經驗,描述因誤解而衝突,找到愛後和解的一家人故事,於第58屆金馬獎入圍7個獎項,其中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3項獲獎,同時出版《美國女孩:電影劇本與幕後創作全書》。
Thumbnail
真正深刻的電影,不用說教,一幕幕的影像,一句句的對白,就能讓人想起自己走過的或喜悅或悲痛的痕跡,能說與不能說的,都在胸中翻滾迴旋。 當家庭成員各自沈浸在自己的艱難時,實在沒有餘力體會甚至接住對方的無力。
Thumbnail
真正深刻的電影,不用說教,一幕幕的影像,一句句的對白,就能讓人想起自己走過的或喜悅或悲痛的痕跡,能說與不能說的,都在胸中翻滾迴旋。 當家庭成員各自沈浸在自己的艱難時,實在沒有餘力體會甚至接住對方的無力。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我旁觀著母親,有時感覺她是沒有長大的妹妹,或者是永遠在心裡有著一個孩子的女兒!也唯有這樣理解,母親便不需要「應該」是一個母親,我也不用再從所有影視小說故事裡的母親那一角尋覓著有一種愛(被期待的、被想像的、非要索討的)叫「母愛」!
Thumbnail
母愛是什麼?是《孤味》的堅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涵容或是《誰先愛上他的》的焦躁?這些都讓我感到無比熟悉。每看一部電影,就能多找到一片拼圖,慢慢地,關於母愛的模糊輪廓,也緩緩清晰起來。其中,有四部特別的電影,暈開了我的想像,讓我對於母愛有更多的發現,在這邀請妳一起看電影,聊母親!
Thumbnail
母愛是什麼?是《孤味》的堅毅、《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涵容或是《誰先愛上他的》的焦躁?這些都讓我感到無比熟悉。每看一部電影,就能多找到一片拼圖,慢慢地,關於母愛的模糊輪廓,也緩緩清晰起來。其中,有四部特別的電影,暈開了我的想像,讓我對於母愛有更多的發現,在這邀請妳一起看電影,聊母親!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Thumbnail
在家庭議題當中,「母女之間」是女性不得不面對的課題之一。母親與女兒是鏡射關係、是糾纏的共生關係,也是對話關係。 並不是每個女性都應該,或者適合成為母親,我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不適合成為母親,也的確做得不「好」,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應該」要成為母親,一個「好的」母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