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隱藏所得的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保險所得並沒有被隱藏,只是沒去看

高資產階級的需求:避險、避稅、傳承

踏入富裕階級後,所關心者已不全然是投資報酬率,當資產規模一大,就算是銀行利息也可能吃穿不盡,既然錢用不完,也大可不必為了追求報酬而承擔風險,因此對於富裕階層而言,會在意的就是避險、避稅、以及傳承。

富人:合法節稅與隱藏所得我全都要

事實上目前保險已經有若干租稅優惠規定,例如滿足條件可以不計入遺產課稅,或是取得保險金給付原則上不課徵所得稅,但租稅優惠大多不是毫無節制,當資產相當龐大時,很難完全符合免稅的標準,因此富人與稅局間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歇過,追求最大的免稅利益,而需要課稅的部分,就設法隱藏起來,這是許多節稅規劃追求的目標。

所得資產歸戶:國稅局的查稅利器

為了確保國家租稅權力的伸張,以應付國家日常營運的龐大開支,稅局也必須與時俱進,與富人間的纏鬥史已歷經好幾個世紀,在課稅資料資訊化的現在,國稅局得以透過網路蒐集每個人的所得及財產資料,這種蒐集所得及財產資料的行為稅局稱為:歸戶,每個人可以在國稅局櫃台申請的所得及財產清單就是歸戶資料的一種,而各種歸戶清單資料也是稅務員賴以查稅的利器。

保單未歸戶,造成實務上保險隱藏所得的功效。

如果你到國稅局去查調財產清單及所得證明,會發現可以查到保費的繳納紀錄,但卻無法像不動產一樣,查到名下有幾張保單,因此如果將財產轉化成保單的形式,再透過保單特定方式的移轉,稅局是有可能會第一時間無法掌握大戶財產變動或其他有價值的課稅事實。

國稅局不歸戶,不代表看不到

然而請注意,國稅局僅"第一時間看不到",不代表永遠看不到,要知道保險公司都是特許行業,受金管會管轄,背負很重的政治壓力,只要國稅局一紙公文,其實任何資料都可以要得到,因此把資產化作保單,並沒有真正把資產隱藏起來,只是放在不顯眼的地方。

再者儘管現階段國稅局並沒有歸戶保單,也不代表永遠不會,當保單做為節稅規劃運用氾濫,國家只要缺錢,隨時都會將關愛眼神投射在保單上,到時候保單在課稅上的運用,可能會更加無所遁形。

現階段保單仍有節稅功效,但建議仍以合乎法律運用為上

筆者總會跟諮詢者建議,但凡節稅,必定有風險,就算是合法的節稅管道,也可能會面臨修法而喪失節稅利益,或許這也是為何目前主管機關禁止以節稅作為銷售誘因的行為,為的是避免將來的糾紛,保護消費者,也保護銷售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DY不當上班族的沙龍
51會員
81內容數
從事公務員10年後的Andy,好不容易累積了一小筆錢,兩個小事業,毅然選擇不再為五斗米折腰,離職後在自由市場森林中闖蕩,繼續尋覓財富自由的密碼,一點點興奮、一點點心酸,盡在此處跟你分享。
2024/01/28
資產傳承,特別是涉及傳承糾紛的法律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在將來,保險公司可能會對儲蓄險的獲利模式進行大幅調整,這可能對於保險業務員的生存提出挑戰。然而,儲蓄險的商機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停售前夕,這是一個值得加以利用的機會。
Thumbnail
2024/01/28
資產傳承,特別是涉及傳承糾紛的法律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在將來,保險公司可能會對儲蓄險的獲利模式進行大幅調整,這可能對於保險業務員的生存提出挑戰。然而,儲蓄險的商機仍然存在,尤其是在停售前夕,這是一個值得加以利用的機會。
Thumbnail
2023/09/18
在與筆者談論開課需求時,很容易聽到保險業務員如此要求:「講太多法條我們也不想聽,直接告訴我們可以賣甚麼就好!」所以大家最想要的是一個直接了當的答案,快速的將行銷流程進入簽約的程序,但是筆者可以告訴你,有含金量的議題,從來不簡單,也不直接。
Thumbnail
2023/09/18
在與筆者談論開課需求時,很容易聽到保險業務員如此要求:「講太多法條我們也不想聽,直接告訴我們可以賣甚麼就好!」所以大家最想要的是一個直接了當的答案,快速的將行銷流程進入簽約的程序,但是筆者可以告訴你,有含金量的議題,從來不簡單,也不直接。
Thumbnail
2023/08/15
其實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們之所以對於配息商品如此趨之若鶩,就是對於穩定現金流所帶來安全感的迷戀,無論是配息商品,或是固定薪水都是如此,往往導致人們對於投資、乃至於人生規劃,產生沒有效率的扭曲現象。
Thumbnail
2023/08/15
其實社會上絕大多數人們之所以對於配息商品如此趨之若鶩,就是對於穩定現金流所帶來安全感的迷戀,無論是配息商品,或是固定薪水都是如此,往往導致人們對於投資、乃至於人生規劃,產生沒有效率的扭曲現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投保真的能避稅嗎? 洪女士理財規劃師在此提醒大家,投保確實有其稅務優惠,但並非所有的保險都能達到避稅的效果。例如,顏先生因為心血管疾病投保終身壽險,卻在申報遺產稅時未將保險金計入遺產總額,結果被國稅局課稅。
Thumbnail
投保真的能避稅嗎? 洪女士理財規劃師在此提醒大家,投保確實有其稅務優惠,但並非所有的保險都能達到避稅的效果。例如,顏先生因為心血管疾病投保終身壽險,卻在申報遺產稅時未將保險金計入遺產總額,結果被國稅局課稅。
Thumbnail
繳稅真的是人生必然嗎!?資產轉化成保險,有效逃離課稅循環。 資產傳承向來是件很複雜的課題,其涉及領域涵蓋金融、民法、租稅甚至家族情感,如果沒有專業的會計師、律師團隊規劃,很難做有效的安排,因為少有人同時具備這三個領域的知識,而筆者早期出身銀行,深耕稅務部門,又經過司法考試的洗禮,無論理論或實務俱有相
Thumbnail
繳稅真的是人生必然嗎!?資產轉化成保險,有效逃離課稅循環。 資產傳承向來是件很複雜的課題,其涉及領域涵蓋金融、民法、租稅甚至家族情感,如果沒有專業的會計師、律師團隊規劃,很難做有效的安排,因為少有人同時具備這三個領域的知識,而筆者早期出身銀行,深耕稅務部門,又經過司法考試的洗禮,無論理論或實務俱有相
Thumbnail
保戶在打算聽信良莠不齊的業務員「保險可以節稅」的說法時,是需要有些基本認知的。財政部國稅局已經明白揭露有八項會遭補稅的地雷行為「超母湯」,讀者們不要輕易踩到,更不可不知! 國稅局就以「實質課稅原則」,羅列出以下八種可能會被課徵遺產稅的投保特徵,供民眾參考: ❶躉繳投保,就是一次繳清保費。 ❷高齡投保
Thumbnail
保戶在打算聽信良莠不齊的業務員「保險可以節稅」的說法時,是需要有些基本認知的。財政部國稅局已經明白揭露有八項會遭補稅的地雷行為「超母湯」,讀者們不要輕易踩到,更不可不知! 國稅局就以「實質課稅原則」,羅列出以下八種可能會被課徵遺產稅的投保特徵,供民眾參考: ❶躉繳投保,就是一次繳清保費。 ❷高齡投保
Thumbnail
許多父母會在子女年幼時,選擇以自己為要保人、子女為被保險人購買保單,等到子女有經濟能力後,再將要保人變更為子女。不過,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的是,變更保單要保人其實也是一種「贈與行為」,必須依法申報及繳納贈與稅。
Thumbnail
許多父母會在子女年幼時,選擇以自己為要保人、子女為被保險人購買保單,等到子女有經濟能力後,再將要保人變更為子女。不過,大多數人沒有注意到的是,變更保單要保人其實也是一種「贈與行為」,必須依法申報及繳納贈與稅。
Thumbnail
  臺灣政府稅收採取「累進稅率」,依照所得高低而有所調整,因此每年收入不同也有差別稅率,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是採用此準則,目的就是希望透過課稅級距縮短貧富差距。
Thumbnail
  臺灣政府稅收採取「累進稅率」,依照所得高低而有所調整,因此每年收入不同也有差別稅率,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是採用此準則,目的就是希望透過課稅級距縮短貧富差距。
Thumbnail
公司關了再開一家可避稅?國稅局祭假扣押,追回千萬營業稅。 💬逃稅? 是指納稅義務人故意或無意中違反稅法規定,以致未繳或少繳應繳的租稅的行為。 💬避稅? 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它是因為稅法規定不周延,有些納稅人就利用漏洞來規避應納的稅捐。 💬節稅? 👉節稅秘笈(看這裡!) 👉國稅問與答
Thumbnail
公司關了再開一家可避稅?國稅局祭假扣押,追回千萬營業稅。 💬逃稅? 是指納稅義務人故意或無意中違反稅法規定,以致未繳或少繳應繳的租稅的行為。 💬避稅? 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它是因為稅法規定不周延,有些納稅人就利用漏洞來規避應納的稅捐。 💬節稅? 👉節稅秘笈(看這裡!) 👉國稅問與答
Thumbnail
林爸爸日前因癌症往生,申報遺產稅時,家人看著國稅局提供的金融遺產財產清冊上有5筆壽險型保單、3筆投資型人壽保單。奇怪,為何有些人壽保險死亡理賠免遺產稅,而有些理賠要列入遺產呢?心理浮起許多問號。 保險規劃免遺產稅的4大重點: 讓我們先來認識實質課稅、投資型保單課稅認定、要保人被保險人設定、保單受益人
Thumbnail
林爸爸日前因癌症往生,申報遺產稅時,家人看著國稅局提供的金融遺產財產清冊上有5筆壽險型保單、3筆投資型人壽保單。奇怪,為何有些人壽保險死亡理賠免遺產稅,而有些理賠要列入遺產呢?心理浮起許多問號。 保險規劃免遺產稅的4大重點: 讓我們先來認識實質課稅、投資型保單課稅認定、要保人被保險人設定、保單受益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