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的生命從誕生開始身體組織尚未成熟

隨著環境刺激、正常的生長過程以及工作技能的訓練

開始從柔弱的幼兒長成健壯的成人

大約在人類2~30歲時,身體組織的健康程度會是在生命中的最高值

無論是骨質密度、肌肉質量,都到達最佳狀態

隨即逐年下降,慢慢的產生骨質酥鬆、關節退化與肌少症等等退化性的問題

但是老化就真的無法應付年輕時可以承受的工作嗎?

我的老婆曾經與我一起爬七星山時被一個27年次與29年次的登山者超車

爬山不是傷膝蓋嗎?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自己曾經服務過很多失智者的經驗是

當你越害怕讓失智的家人外出,就越容易使家人加速退化

我曾遇過因為疫情而將家人關在家裡的家屬

2年前還能自己上下樓梯,去醫院復健

2年後我見到患者時,對方已經不會講話,與其對談也毫無反應

連行走都不會,需要別人推著走路

一開始我看到對方時一時也不知如何協助家屬

後來想到從後面抱著他

故意將他拉到快要跌倒的狀態

使他產生預防跌倒的反射動作

這樣子三個月後的某一天他居然舉起拳頭做勢要打我XD

家屬也覺得在與人互動的反應上進步很多

這件事情上我的看法是

大腦就是一個接受外界刺激並且做出回應的構造

當大腦無法適當的與外界有回應,依造我們的身體機制

很自然的會認為大腦不需要了,所以就退化得更嚴重

當你開始刺激大腦時,他才會知道自己有存在的必要

家屬表示目前的狀況幫助很大

邀請患者作出一些動作時也比較容易執行

我覺得7~80歲還能爬山的人只是因為他們持續且正確地進行爬山活動

還能種田的人也只是持續且正確地進行種田活動

我們?希望老年的自己是什麼狀態呢?

最終的樣子都是自己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修物誌的沙龍
10會員
95內容數
在因緣際會之下了解到台灣這塊島嶼上也有著迷人的故事,那些路上曾經行走過的人們與他們遺留下來的足跡,寫著前人的歡喜、悲傷與生命,我認識的並不全面,但也想把我所知道的台灣史與世人分享,讓生長在這塊土地的人知道,我們自己的台灣也很有內涵
修物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羅東森林鐵道 羅東森林鐵道建造之前,舊太平山林場就已經開始伐木,但早期木材運送是利用蘭陽溪流放至員山,但運送過程木材容易碰撞受損,所以興建羅東森林鐵道系統,1924年通車時全線由土場車站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竹林車站,負擔著珍貴木材運輸的重任,帶動羅東的繁榮,其中天送埤車站到歪仔歪車站則是租用臺
Thumbnail
2025/04/28
羅東森林鐵道 羅東森林鐵道建造之前,舊太平山林場就已經開始伐木,但早期木材運送是利用蘭陽溪流放至員山,但運送過程木材容易碰撞受損,所以興建羅東森林鐵道系統,1924年通車時全線由土場車站至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竹林車站,負擔著珍貴木材運輸的重任,帶動羅東的繁榮,其中天送埤車站到歪仔歪車站則是租用臺
Thumbnail
2025/04/22
老梅 石門的老梅,不是因為這裡有很多的梅樹,而是因為此地原本居民是凱達格蘭族群,稱呼此地的地名與老梅相近,意思是山豬的意思,所以老梅國小又有山豬的小學之稱,隨著漢人入墾,才漸漸將這裡稱為老梅,這裡有一個區域的門牌號碼稱為公地,主要是因為乾隆晚期來這裡的許家人捐出土地興建三界公廟,土地為公有,所
Thumbnail
2025/04/22
老梅 石門的老梅,不是因為這裡有很多的梅樹,而是因為此地原本居民是凱達格蘭族群,稱呼此地的地名與老梅相近,意思是山豬的意思,所以老梅國小又有山豬的小學之稱,隨著漢人入墾,才漸漸將這裡稱為老梅,這裡有一個區域的門牌號碼稱為公地,主要是因為乾隆晚期來這裡的許家人捐出土地興建三界公廟,土地為公有,所
Thumbnail
2025/04/13
南迴公路        114年3月30日,終於把台東到枋山的火車站分三次走完,這次從太麻里到大武全程約36公里,總結三次旅行從台東到枋山總距離約120公里,還找到了舊南迴公路遺跡香蘭隧道,與疑似公路基底的駁坎,感謝太太的陪伴,我想應該沒多少人願意陪另一個人做這種辛苦的旅行,希望旅途結束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4/13
南迴公路        114年3月30日,終於把台東到枋山的火車站分三次走完,這次從太麻里到大武全程約36公里,總結三次旅行從台東到枋山總距離約120公里,還找到了舊南迴公路遺跡香蘭隧道,與疑似公路基底的駁坎,感謝太太的陪伴,我想應該沒多少人願意陪另一個人做這種辛苦的旅行,希望旅途結束的時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人的生命從誕生開始身體組織尚未成熟 隨著環境刺激、正常的生長過程以及工作技能的訓練 開始從柔弱的幼兒長成健壯的成人 大約在人類2~30歲時,身體組織的健康程度會是在生命中的最高值 無論是骨質密度、肌肉質量,都到達最佳狀態 隨即逐年下降,慢慢的產生骨質酥鬆、關節退化與肌少症等等退化性的問題 但是老化就
Thumbnail
人的生命從誕生開始身體組織尚未成熟 隨著環境刺激、正常的生長過程以及工作技能的訓練 開始從柔弱的幼兒長成健壯的成人 大約在人類2~30歲時,身體組織的健康程度會是在生命中的最高值 無論是骨質密度、肌肉質量,都到達最佳狀態 隨即逐年下降,慢慢的產生骨質酥鬆、關節退化與肌少症等等退化性的問題 但是老化就
Thumbnail
人的身體健康固然會受到工作或是居住環境及飲食習慣等不同要素的影響,到老年後會有高低之分。而以最單純的身體自然老化來說,老人家能夠多爬樓梯,多活動,就能降低在生命盡頭倒數幾年躺在床上的機率。醫療技術的發達雖然有助於延長人類的壽命,但不代表就能好好的度過生命盡頭的倒數幾年。大家都知道有這樣的盡頭存在,卻
Thumbnail
人的身體健康固然會受到工作或是居住環境及飲食習慣等不同要素的影響,到老年後會有高低之分。而以最單純的身體自然老化來說,老人家能夠多爬樓梯,多活動,就能降低在生命盡頭倒數幾年躺在床上的機率。醫療技術的發達雖然有助於延長人類的壽命,但不代表就能好好的度過生命盡頭的倒數幾年。大家都知道有這樣的盡頭存在,卻
Thumbnail
老化是生命中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但同樣是老化似乎會發現每個人的進程似乎不同 在七星山上健行時曾經遇到一個兩個阿伯抄他車 聽他們聊天似乎是第一天認識 阿伯A:你今年幾歲 阿伯B:84 阿伯A:你多我一歲 有幾個阿伯80歲還能爬七星山呢? 為什麼他們可以這樣,我想到的是 拉馬克主義的用進廢退理論 以前
Thumbnail
老化是生命中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但同樣是老化似乎會發現每個人的進程似乎不同 在七星山上健行時曾經遇到一個兩個阿伯抄他車 聽他們聊天似乎是第一天認識 阿伯A:你今年幾歲 阿伯B:84 阿伯A:你多我一歲 有幾個阿伯80歲還能爬七星山呢? 為什麼他們可以這樣,我想到的是 拉馬克主義的用進廢退理論 以前
Thumbnail
爬山於是有了不同的風景。有時為著自己爬,但有時也練習領著別人爬。
Thumbnail
爬山於是有了不同的風景。有時為著自己爬,但有時也練習領著別人爬。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那時候的您 年齡沒有老到很囉唆 而我也還正值青壯   生活裡的不方便 好像也還好 沒有那麼深的不貼心   是從您更加力不從心的時候吧 那時我開始常感身體疲憊不太想動   這時的我 嘴上常掛著 『老爸,您老了,您的女兒,我,也不再年輕了』   可能說的次數多了 您也就慢慢得不再說期望與要求   在需要
Thumbnail
那時候的您 年齡沒有老到很囉唆 而我也還正值青壯   生活裡的不方便 好像也還好 沒有那麼深的不貼心   是從您更加力不從心的時候吧 那時我開始常感身體疲憊不太想動   這時的我 嘴上常掛著 『老爸,您老了,您的女兒,我,也不再年輕了』   可能說的次數多了 您也就慢慢得不再說期望與要求   在需要
Thumbnail
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然後呼了老人家好多耳光!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生活,還喘得過氣嗎?   家政夫記得,某天早晨叫醒孩子們準備
Thumbnail
罹患失智症的老人會不會是在假裝?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這麼辛苦?難道老了就可以任性?老了就可以拖累晚輩?然後呼了老人家好多耳光!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因為疫情不得不宅在家的生活,還喘得過氣嗎?   家政夫記得,某天早晨叫醒孩子們準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