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六十四章)意思是: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反而失敗。面對事情結束時,能像開始時那麼謹慎,就不會招致失敗了。
這段話使我想到一句俗語:「行百里者半九十。」想走一百里路的人,到了九十里,才算走到一半,因為最後十里正是最難熬過去的。就像參加馬拉松比賽,在開始時領先是一回事,誰能撐到最後,並且率先抵達終點,才算是真正的冠軍。
關於開始,老子說過三個比喻:「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簡單明白,提醒我們要「慎始」:要在事情尚未發生時就處理好,要在禍亂尚未出現時就控制住。這些是針對負面的情況而說的,正如孔子所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智者洞燭機先,預作防範,所以不會窮於應付危機。
至於正面的情況,則須做到「慎終如始」,不到一件事圓滿完成,不能有絲毫鬆懈。
現在企業界的口號是「細節決定品質」,任何產品要贏得顧客的青睞,必須包括售後服務的一切細節都沒有差錯。
慎終如始,我們為人處世不也是如此嗎?
老子說:「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六十四章)意思是: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反而失敗。面對事情結束時,能像開始時那麼謹慎,就不會招致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