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 Netflix 的人,說話都這麼直接嗎?」——一個矽谷員工跳槽的故事

「你們 Netflix 的人,說話都這麼直接嗎?」——一個矽谷員工跳槽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寶鼎出版

圖片/寶鼎出版

文/Han

我先來給你講一個矽谷員工跳槽的故事。

2017年6月,在矽谷屹立22年的老店雅虎(Yahoo),被威訊(Verizon)以45億美元收購。1995年成立的雅虎作為互聯網先驅,曾經叱吒全球互聯網行業。它以搜索引擎起家,曾經和谷歌二分天下,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美元。它還為整個互聯網貢獻了免費服務的「盈利模式」——對用戶免費,向商家收費,利用廣告賺錢。這一模式,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兩大矽谷互聯網巨頭,谷歌和Facebook:直到2018年末,這兩家公司的最大營收來源依然是廣告業務。

除了沒有趕上行動互聯網以及業務布局失敗,這家老店和其他矽谷一線科技企業文化間的不同,可能也是它倒下的原因之一。艾瑞克.柯爾森(Eric Colson)曾經在雅虎負責一個數據分析團隊,在他跳槽到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後,文化的衝擊讓他一時難以適應。

柯爾森在加入Netflix後,很快就發現了兩家企業文化的不同。例如,竟然有基層員工直接在會議上批評他,跟他提出意見:「艾瑞克,你的溝通能力不行,說了半天也沒說到重點。」這種直接的溝通方式一下子讓柯爾森心裡不爽:「哦?我對你們也一堆意見呢!」要知道,他在雅虎的時候,為了照顧底下人的感受,常常要非常迂迴地說事情,自己還曾經為下屬的錯誤買單。

後來,他才知道,原來這麼開誠布公的說話方式,就是Netflix的文化之一。員工之間,上級和下屬之間,坦誠相待非常重要。當面提出問題,當面「挑骨頭」,而不是背後跟別人煽風點火,才是最有效果、成本最低的溝通方式。同時,這也能有效避免辦公室政治。在學會了這一條文化上的不同之後, 柯爾森很快地就在三年以內,從普通員工晉升到了數據與工程 副總裁的位置。

為什麼Netflix能有這麼強大的戰鬥力?

按照Netflix前人力資源總監帕蒂.麥克科德(Patty McCord)在她出版的《給力》(Powerful)圖書中的介紹,Netflix是用21世紀的企業文化在戰鬥,他們完全擺脫了整個 20 世紀發展起來的、煩人且複雜的管人系統。Netflix希望它的員工能夠上來挑戰領導,無拘無束地提出反駁意見,也希望領導層能以身作則,積極面對挑戰,持續溝通。這樣,才能讓整個組織運轉高效、驅動靈活。

我覺得,鼓勵員工發表自己的觀點,就是讓有創意的想法能夠有機會得以實施。

這裡,介紹一個有名的案例。直到今天,很多互聯網平台發布網劇,依然會像傳統電視劇那樣採取「週播」的方式。例如,一個週末播出兩集,而會員可以多看幾集。 但是,Netflix 從《紙牌屋》開始就開創了一次性播出一整季的創新策略,目的就是為了讓用戶爽。當然,這必然會對會員留存數據有一定的影響,可能很多人看完節目以後就退訂了。但是,這也正向刺激了公司持續不斷地生產新的優質原創內容。 這個「一次性播放一季」的想法,最初就是一個基層員工提出來的,最終被 CEO 直接採納。

Netflix代表了整個矽谷的最新科技行業企業文化,上面提到的開放式溝通也被其他矽谷企業所推崇。早在2009年,Netflix的CEO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就把企業文化和架構的總結以PPT的形式放在了網上公布。最終,這份被人們稱為「矽谷重要文件」的閱讀和下載量竟然突破了1500萬次。雖然Netflix的企業文化有著它對於串流媒體行業運作的獨特部分,但是其整體思想,依然是整個矽谷互聯網企業所廣泛推崇的。總結起來就是給員工足夠的自由,包括給上級隨時指出問題的自由。

「自由」讓每個矽谷人都是創業家。

文章內容取自《矽谷思維:矽谷頂尖工程師實戰經驗總結,五大模式訓練邏輯思考,職場技能提升+競爭力開外掛!

《矽谷思維:矽谷頂尖工程師實戰經驗總結,五大模式訓練邏輯思考,職場技能提升+競爭力開外掛!》/寶鼎出版

《矽谷思維:矽谷頂尖工程師實戰經驗總結,五大模式訓練邏輯思考,職場技能提升+競爭力開外掛!》/寶鼎出版



avatar-img
寶鼎出版的沙龍
6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寶鼎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只要賺錢就是我的啊,哪裡還算年薪啊?」你會突然冒出這種想法 。但是要計算年薪,才能將它反映到(商品)價格上。
常常聽到病患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想要尋求「安樂死」,也在新聞媒體上聽到某某名人去國外接受安樂死,「安樂死」這個議題在台灣常常被提出來討論,但是基本上根據台灣的法律是不允許安樂死,安樂死也被認為是「協助死亡」,或是「協助自殺」。
打從本書英文版2020年出版以來,我便不斷收到讀者的來信。有些信很簡短,三言兩語便說明意思,但很多信卻長達數千字,讀起來讓人傷感。來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寫信告訴我他們親眼目睹的死亡情況,說有人死得不堪聞問,有人病榻纏綿,有人藥石罔效,有人的情況則讓人困惑和尷尬,甚至令人心痛,因為根本感受不到溫暖和情感
在接下來的幾年之間,YouTuber 的主流將變成偶像或藝人,到了2028年,語言的隔閡就會消失,全球的YouTuber 就會開始淘汰日本的YouTuber,接著,人類的YouTuber將被AI YouTuber 淘汰……。
ChatGPT 的全名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 GP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使用大量的文本資料來訓練自己並且可以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可以進行文章寫作、問答、對話等多種語言任務。在中文使用者中,通常也會稱其為「
《彼得・提爾:從矽谷到白宮,創投天王野心勃勃的權力擴張之路》(英文書名 The Contrarian 直譯是「反主流論者」)。 作者花了非常大量的時間,仔細對比與蒐集彼得・提爾從幼年開始、發跡前與成功後,他的所有言行舉止與作為,無論是商業、政治或是個人隱私方面。
「只要賺錢就是我的啊,哪裡還算年薪啊?」你會突然冒出這種想法 。但是要計算年薪,才能將它反映到(商品)價格上。
常常聽到病患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想要尋求「安樂死」,也在新聞媒體上聽到某某名人去國外接受安樂死,「安樂死」這個議題在台灣常常被提出來討論,但是基本上根據台灣的法律是不允許安樂死,安樂死也被認為是「協助死亡」,或是「協助自殺」。
打從本書英文版2020年出版以來,我便不斷收到讀者的來信。有些信很簡短,三言兩語便說明意思,但很多信卻長達數千字,讀起來讓人傷感。來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寫信告訴我他們親眼目睹的死亡情況,說有人死得不堪聞問,有人病榻纏綿,有人藥石罔效,有人的情況則讓人困惑和尷尬,甚至令人心痛,因為根本感受不到溫暖和情感
在接下來的幾年之間,YouTuber 的主流將變成偶像或藝人,到了2028年,語言的隔閡就會消失,全球的YouTuber 就會開始淘汰日本的YouTuber,接著,人類的YouTuber將被AI YouTuber 淘汰……。
ChatGPT 的全名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 GP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開發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使用大量的文本資料來訓練自己並且可以生成自然語言文本,可以進行文章寫作、問答、對話等多種語言任務。在中文使用者中,通常也會稱其為「
《彼得・提爾:從矽谷到白宮,創投天王野心勃勃的權力擴張之路》(英文書名 The Contrarian 直譯是「反主流論者」)。 作者花了非常大量的時間,仔細對比與蒐集彼得・提爾從幼年開始、發跡前與成功後,他的所有言行舉止與作為,無論是商業、政治或是個人隱私方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