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喃喃之【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電子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

(讀於電子書,Kobo Clara 2E)


  • 一個人心中,應該有三種「對錯觀」:

1.法學家(=評論家,證據來決定對錯)

2.經濟學家(=決策者,社會總成本來決定對錯)

3.商人(=現實者,損失大小來決定對錯)

〈舉例〉:富翁兒子被綁架,自認錯非綁匪錯,自認自己不應該疏忽安全措施,讓兒子被綁架,最後,富翁以數億元贖回兒子的命。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得勒提出「課題分離」原意指「要解決人際問題的煩惱,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依據「課題分離」,綁匪要的是贖金,是他的課題,而富翁是因為綁架受到損失,這是富翁的課題,富翁意識到自己即將面臨損失危機,趕緊先認錯,好讓損失停在這一刻,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 人生的三層智慧:博弈、定力、選擇

作者說:「在35歲之前不要在乎自己的收入是多少錢,成長了多少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收入。這是因為你有一天發現,當初為了多幾千元的工資,從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是多麼愚蠢可笑的事情。」

”定力,是人生的智慧—最終的勝利,常常是時間的勝利,是長期主義的勝利。“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層智慧,定力是第二層智慧,選擇是第一層智慧,如何博弈,如何保持定力,如何做出選擇,都決定著人生的走向。”

這會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無論經歷時間多久,每一次的經驗,都會告訴你學會了選擇同時,你也必須學會放棄,如何取捨是一個長期性的考驗,不到最後,難料結果。

  •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腦」?

“對「為什麼+觀點」這個句型的非理性反應,是人的思維模式中的重大漏洞。”

〈舉例〉:「茉莉,為什麼最近老闆總是故意針對你啊?」當對方輕輕的問一句,聽起來像是同情,一旦茉莉聽進這一句話,就會開始把注意力放在“老闆總是故意針對我”,這就掉入對方的陷阱了,無論是敵是友,特別說給你聽時,別忘讓思考緩一緩,或者一個字也別聽進去。

  • 流程、制度與系統

“如果說改變流程、改變制度是管理,那麼改變系統、改變模型就是治理。真正頂級優秀的人,都用治理的方式管理組織。”

〈舉例〉:美國空軍降落傘的合格率是99.9%,為了避免某一位士兵有可能因為0.01機率喪命,因此,軍方要求合格率提升至100%,廠商列出各種理由推托,軍方便改變檢察系統,每次交貨前,隨機挑選幾個跳傘讓負責人親自跳傘檢測,從此,合格率就達到了100%。

是治標還是治本,想徹底治本,改變系統去治理,總是挑戰人性。

  • 邊際交付時間

“每多提供一項服務或一個產品所增加的交付時間。”

〈舉例〉:一張畫,需要花費三小時,多畫一張畫,就要多花三個小時,邊際交付時間相對提高,收入變得有限,若是一本書,需要花費一年時間,每多賣一本書,付出時間不變,邊際交付時間為零,收入能持續增加。

相反地,個人體驗、服務式、客製化等等都是以個人感受為主,相對價格會比一般來得高。

  • 所謂洞察本質,就是會打比方

〈舉例〉:金老師說:「企業就像一棵大樹,樹根就是系統結構,樹幹就是戰略,樹冠就是市場,果實就是產品,葉子就是品牌。」

越是厲害的人,就能把越複雜的理論,用最簡單的詞語讓任何人明白其中含意,而不是文謅謅得令人卻步,但能用好的比方,代入複雜的本質是考驗你的洞察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仲太一的沙龍
7會員
65內容數
分享閱讀後的喃喃自語,選取某段落來慢慢思考, 思考字面上的意思,深思檯面下的含義, 設身處地不易,但可以合適地用心去感受人性,欣賞不同的選擇。
仲太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06
若現實上,需要有工作來維持生計,便好好努力工作, 但若現實沒有被苛求,那你會怎麼對待自己?會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嗎?
Thumbnail
2023/06/06
若現實上,需要有工作來維持生計,便好好努力工作, 但若現實沒有被苛求,那你會怎麼對待自己?會把生活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嗎?
Thumbnail
2023/06/01
半熟不熟的四十歲 卻活得如青春少女般的生活 為自己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會是什麼?
Thumbnail
2023/06/01
半熟不熟的四十歲 卻活得如青春少女般的生活 為自己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會是什麼?
Thumbnail
2023/05/28
「在這十七年整日的精神修煉中,我最珍視的一點就是: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就是我的超能力。」 「我願意和你合作。你不必很完美、聰明伶俐,我甚至不需要喜歡你。但是我已經準備好跟你合作了。」
Thumbnail
2023/05/28
「在這十七年整日的精神修煉中,我最珍視的一點就是: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就是我的超能力。」 「我願意和你合作。你不必很完美、聰明伶俐,我甚至不需要喜歡你。但是我已經準備好跟你合作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作者劉潤把在「五分鐘商學院」中講述底層邏輯的內容做總結,全書共有五章,分別是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與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關於底層邏輯,作者認為是不同中的相同之處、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底層邏輯》是作者劉潤把在「五分鐘商學院」中講述底層邏輯的內容做總結,全書共有五章,分別是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理解他人的底層邏輯與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關於底層邏輯,作者認為是不同中的相同之處、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 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底層邏輯》,中國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所撰,意在探討事實是什麼?當我們了解一件事時,是被表象所騙,還是深入了解背後的邏輯?如何能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事物之間的共通點,就是底層邏輯。」作者如此說。得知了這些事物的共通點(也就是底牌),再加上一些環境的變數,我們就能適應這個世界。
Thumbnail
《底層邏輯》,中國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所撰,意在探討事實是什麼?當我們了解一件事時,是被表象所騙,還是深入了解背後的邏輯?如何能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事物之間的共通點,就是底層邏輯。」作者如此說。得知了這些事物的共通點(也就是底牌),再加上一些環境的變數,我們就能適應這個世界。
Thumbnail
如果懂得萬事萬物的《底層邏輯》 ,那麼,你就可以用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這個世界,當然也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這本書裡頭談了好多以前從未聽過的概念,讀起來有燒腦,但乾貨滿滿,讀完後收穫良多。書中舉了好多生動又接地氣的故事為例,讓人很容易的就能瞭解作者所要傳達的理念。 #什麼是底層邏輯? 作者說,如
Thumbnail
如果懂得萬事萬物的《底層邏輯》 ,那麼,你就可以用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待這個世界,當然也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這本書裡頭談了好多以前從未聽過的概念,讀起來有燒腦,但乾貨滿滿,讀完後收穫良多。書中舉了好多生動又接地氣的故事為例,讓人很容易的就能瞭解作者所要傳達的理念。 #什麼是底層邏輯? 作者說,如
Thumbnail
電子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 〈舉例〉:富翁兒子被綁架,錯在富翁還是綁匪?
Thumbnail
電子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作者:劉潤 〈舉例〉:富翁兒子被綁架,錯在富翁還是綁匪?
Thumbnail
最近也看了另一本很讚的作品--《底層邏輯》,這是一本由企業顧問劉潤所著的商業思維書籍,主要介紹了在不同領域和情境中運用底層邏輯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最近也看了另一本很讚的作品--《底層邏輯》,這是一本由企業顧問劉潤所著的商業思維書籍,主要介紹了在不同領域和情境中運用底層邏輯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 前言 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e Underlying Logic - How to See the Essence of Things. 作者:潤米諮詢創辦人 劉潤 著 概要: 透過「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去看透事物的本質,就如同看見冰山時,讀者能知曉冰
Thumbnail
▍ 前言 書名:《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The Underlying Logic - How to See the Essence of Things. 作者:潤米諮詢創辦人 劉潤 著 概要: 透過「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去看透事物的本質,就如同看見冰山時,讀者能知曉冰
Thumbnail
假設今天你趕著去給一個客戶的大主管簡報,在前往對方辦公室路上,搭乘捷運的時候,你坐在普通座位上,卻有一個老人要求你讓座。甚至說假設不讓座,要請捷運站務員來處理,更放話說要是你不配合他要報警,而且不斷碎嘴咒罵...
Thumbnail
假設今天你趕著去給一個客戶的大主管簡報,在前往對方辦公室路上,搭乘捷運的時候,你坐在普通座位上,卻有一個老人要求你讓座。甚至說假設不讓座,要請捷運站務員來處理,更放話說要是你不配合他要報警,而且不斷碎嘴咒罵...
Thumbnail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家看爛了 送各位一句復旦教授的話:「愛富不嫌貧,才是真自由」 從還沒出生就開始競爭的我們,到底在競爭什麼?比誰的錢多?比誰愛過的人多?比誰被愛的人多?比孩子的成就?比自己的體驗多寡?還是比誰比較幸福?又何來定義幸福?這太主觀了。 我想說的是「同向為競,相向為爭。」 做為一個家庭
Thumbnail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家看爛了 送各位一句復旦教授的話:「愛富不嫌貧,才是真自由」 從還沒出生就開始競爭的我們,到底在競爭什麼?比誰的錢多?比誰愛過的人多?比誰被愛的人多?比孩子的成就?比自己的體驗多寡?還是比誰比較幸福?又何來定義幸福?這太主觀了。 我想說的是「同向為競,相向為爭。」 做為一個家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