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孫山九次,第十次竟然直接成了狀元的明末官員文震孟。(兼論八股文主宰科舉考試的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明末官員「文震孟」(1574年-1636年),字文起,乃明代知名書畫家「文徵明」的曾孫。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文震孟二十歲即中舉,獲得了考進士的資格,少年得志,意氣風發。

但等待他的,卻是三十年的沉潛歲月。開啓了九次考進士都落榜的過程。

(古代進士三年考一次,因此他人生最精華的三十年,二十歲到五十歲就在不斷的落榜中度過!)

明代天啟二年(1622年),第十次參加進士考試,終於獲得了主考的賞識,上了會試榜單。

而當年十五歲,傳說目不識丁,只喜歡當木匠的天啓皇帝,在殿試上,竟然點了文震孟,成了壬戌年殿試第一甲第一名的狀元,授翰林院從六品修撰。

(小木匠皇上八成是聽主考官的推薦點了狀元,一般進士,大概會先分發為縣丞或縣令,才正八品或從七品)。

參加了十次會試,前九次名落孫山,第十次就成魁首狀元了,難道文震孟在第十次會試時突然孔子附身,文章大進步了?當然不是,這是運氣!

為什麼?

(下面介紹明代科舉流程,請耐心的看完這個冷知識。)

如果由制度上看明代科舉制度,其實規劃上非常有理想性。

進士科舉考三天:

第一天:作七篇八股文,七篇作文題目是由四書、五經中挑一句話作題目,是看考生如何闡發聖賢在四書五經中的義理,借此來考察考生的對四書五經的背誦及理解程度。

第二天:考「判詞」(法院判決書)、「詔」(皇帝命令)、「表」(對上級、皇帝的公文)。檢驗考生的行政文書寫作能力。

第三天考「策論」,考察考生對於國家政策意見。

如果主考官都能完全的綜合三天所有的文章,再來選拔人才,那就真的有機會選出才能出衆之人。

但到了最後,科舉考試卻產生了考生只要八股文第一篇文章,甚至於只要第一篇第一段的破題,能得到主考官讚賞,就算剩下的文章普通,也能高中的弊端。

因為三天科考,一個考生有十一篇文章。進士會試,應考的擧人,少則六、七千,多則上萬人。這樣至少有十萬篇文章出爐。

考官(主考一人,副主考一到二人)及閱卷官(三十到四十人左右),要在十多萬篇文章中,利用大約半個月的閱卷期間,要挑出三百個進士,時間很趕,所以形成了很多主考官及閱卷官只看完八股文第一篇第一段,就趕著下決定是否淘汰的習慣。

(如果破題第一段閱卷官覺得不好,閱卷官就直接拿下一個人的考卷了,根本不會想仔細的看完全文!)

因此主考官成了關鍵人物,只要你八股文第一篇文章寫得能得到主考官的認同,八成就能上榜。(除非考生剩下的文章全部爛到不行!)

因此八股文的第一篇就成為了十分重要的敲門磚,許多考生變成了只專心學八股文,尤其是要寫出投合主考官心意,能通關的八股文。

而晚明時期,王陽明等人主張新儒學,有許多才智之士,接受了這思想,也用來寫八股文。運氣好的,踫上欣賞這種新思想的主考官,就能榜上有名。但運氣不好者,主考官思想保守,則一定名落孫山,蹉跎人生。

好比文震孟,考了十次,才踫上欣賞他的主考官,把他從落第九次考生,一下子拉拔成第一名的狀元。

結論:考試規定很完善的進士考試規定,卻因為考官們為了趕閱卷時間,造成了明清兩代,考出了一堆只會作八股文,不懂人情世事的官員!

(間接造成了「師爺」這種專門幫官員處理事務的私人幕僚的大量出現)

raw-image

#良好的制度需好良好的執行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安的方格子
198會員
632內容數
這裏是老安生活中雜七雜八的生活記錄。
老安的方格子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本文探討蘇勛丞回憶錄《我所見到的慈禧和光緒》中,對於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對比,藉此分析袁世凱擁護慈禧而非光緒的原因,並從愛民角度探討光緒變法失敗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3/07
本文探討蘇勛丞回憶錄《我所見到的慈禧和光緒》中,對於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對比,藉此分析袁世凱擁護慈禧而非光緒的原因,並從愛民角度探討光緒變法失敗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3/05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象徵著仲春的開始,春雷乍響,萬物復甦。本文詳細介紹了驚蟄的由來、節氣意義、習俗(祭白虎、打小人、吃梨、驅蟲)、諺語、三候以及氣候特點,並提供SEO建議,提升文章的搜尋引擎排名。
Thumbnail
2025/03/05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象徵著仲春的開始,春雷乍響,萬物復甦。本文詳細介紹了驚蟄的由來、節氣意義、習俗(祭白虎、打小人、吃梨、驅蟲)、諺語、三候以及氣候特點,並提供SEO建議,提升文章的搜尋引擎排名。
Thumbnail
2025/03/04
在這塵世間,有些習慣看似尋常,卻藏著深邃的文化根柢,喝開水便是如此。說起愛喝開水,幾乎可稱得上是一種橫跨兩岸的「華人特色」。 為何華人,會對喝開水情有獨鍾?這背後的故事,宛如一卷中醫與西醫戶相影響的篇章,有著歷史的因緣。 首先是中醫的推廣,在中醫的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指出: 「形寒飮冷則傷肺
Thumbnail
2025/03/04
在這塵世間,有些習慣看似尋常,卻藏著深邃的文化根柢,喝開水便是如此。說起愛喝開水,幾乎可稱得上是一種橫跨兩岸的「華人特色」。 為何華人,會對喝開水情有獨鍾?這背後的故事,宛如一卷中醫與西醫戶相影響的篇章,有著歷史的因緣。 首先是中醫的推廣,在中醫的典籍《黃帝內經》中,就指出: 「形寒飮冷則傷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古代科舉的科目,在常態的進士、明經等科目之外,還有一種不定期的「制舉」。
Thumbnail
古代科舉的科目,在常態的進士、明經等科目之外,還有一種不定期的「制舉」。
Thumbnail
南宋最後一位名將,而且是狀元出身的名將,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誰。沒錯,就是文天祥。 文天祥在獄中寧死不降,即使以妻女的安危作要挾,亦在所不惜,而僅留下遺言,說: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其後,事情竟然有新發展(戲作): 當晚他作了個夢,
Thumbnail
南宋最後一位名將,而且是狀元出身的名將,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誰。沒錯,就是文天祥。 文天祥在獄中寧死不降,即使以妻女的安危作要挾,亦在所不惜,而僅留下遺言,說: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其後,事情竟然有新發展(戲作): 當晚他作了個夢,
Thumbnail
#考試結果落差最大的狀元及明代科舉制度介紹 #考了九次進士都落榜第十次竟然直接成了第一名狀元。 明末官員「文震孟」(1574年-1636年),字文起,乃明代知名書畫家「文徵明」的曾孫,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文震孟二十歲即鄉試中舉,成了舉人,獲得了考進士的資格,此後一共考了十次。
Thumbnail
#考試結果落差最大的狀元及明代科舉制度介紹 #考了九次進士都落榜第十次竟然直接成了第一名狀元。 明末官員「文震孟」(1574年-1636年),字文起,乃明代知名書畫家「文徵明」的曾孫,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文震孟二十歲即鄉試中舉,成了舉人,獲得了考進士的資格,此後一共考了十次。
Thumbnail
看著考卷上的選擇與申論題,是不是有時會想寫上「正確答案」以外的內容呢? 在應試教育中,我們不知不覺就被灌輸並默認了問題另一端必然有唯一正解,偶爾才會靈光一現,意會現實並非如此,並力求其他解法。其實這種對於「正確答案」的挑戰思維,在古代科舉考試中,就已經有考生表現出來了。清代就有一名才子金聖歎,明明書
Thumbnail
看著考卷上的選擇與申論題,是不是有時會想寫上「正確答案」以外的內容呢? 在應試教育中,我們不知不覺就被灌輸並默認了問題另一端必然有唯一正解,偶爾才會靈光一現,意會現實並非如此,並力求其他解法。其實這種對於「正確答案」的挑戰思維,在古代科舉考試中,就已經有考生表現出來了。清代就有一名才子金聖歎,明明書
Thumbnail
10年後,時任宰相的公孫弘,上書請為博士設弟子。 這個看似非常平常的上書,但卻影響了後世上千年。 博士並不是現在的最高級別學歷,而是秦漢時期的皇帝顧問。 他們並沒有決策權和行政權,常常列席禦前會議,就是一幫提意見的。 不過這幫提意見的卻很有發言權和影響力,畢竟總在皇上身邊嘚嘚,誰知道哪句話稀裏糊塗就
Thumbnail
10年後,時任宰相的公孫弘,上書請為博士設弟子。 這個看似非常平常的上書,但卻影響了後世上千年。 博士並不是現在的最高級別學歷,而是秦漢時期的皇帝顧問。 他們並沒有決策權和行政權,常常列席禦前會議,就是一幫提意見的。 不過這幫提意見的卻很有發言權和影響力,畢竟總在皇上身邊嘚嘚,誰知道哪句話稀裏糊塗就
Thumbnail
@曾經很沉迷於道教的紫微斗數算命,還有宋朝儒家的易經算命(大儒邵雍的梅花易數)有幫一些友人算過,十個人中,瞎貓碰到死耗子,也會算準一兩個人。 @今天大年初一,各大廟都開出國運籤,小弟對於國運的看法,孔子在「中庸」一書中說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要維護一個國家,文武兩件事,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曾經很沉迷於道教的紫微斗數算命,還有宋朝儒家的易經算命(大儒邵雍的梅花易數)有幫一些友人算過,十個人中,瞎貓碰到死耗子,也會算準一兩個人。 @今天大年初一,各大廟都開出國運籤,小弟對於國運的看法,孔子在「中庸」一書中說過:「文武之政,布在方策」。要維護一個國家,文武兩件事,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這兩天的心情不是很穩定,不是家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私事,就是心緒不寧而已。 今晚一面喝一面想:當年給大家講到南宋最後一位名將,而且是狀元出身的名將,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誰。沒錯,就是文天祥。
Thumbnail
這兩天的心情不是很穩定,不是家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私事,就是心緒不寧而已。 今晚一面喝一面想:當年給大家講到南宋最後一位名將,而且是狀元出身的名將,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誰。沒錯,就是文天祥。
Thumbnail
        文徵明臨(1)寫《千字文》(2),日以十本為率(3),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4),或答(5)人簡札(6),少(7)不當意(8),必再三易(9)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Thumbnail
        文徵明臨(1)寫《千字文》(2),日以十本為率(3),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4),或答(5)人簡札(6),少(7)不當意(8),必再三易(9)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