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土場】半屏山北峰大展望俯瞰!從高雄捷運、台鐵到高鐵一次看個夠

2023/05/3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半屏山是位於高雄左營與楠梓交界,由於東面較為陡峭、好像被切去半邊,因此得名「半屏山」。半屏山的位置就在蓮池潭北側,登山口就在台鐵新左營站附近,可說是高雄交通最方便的郊山之一。鄰近交通樞紐的地理優勢,也讓半屏山上頭可以飽覽高雄捷運、台鐵與高鐵在都會中穿梭,現在就跟著場長的腳步去看火車吧!

半屏山頂看高捷

距離火車站最近的半屏湖登山口位在站前北路路底的半屏山後巷,爬上階梯後向左沿著木棧道前進即可抵達半屏湖。半屏山的表面地質主要以石灰岩為主,從清代便有少量的石灰石開採,二戰後隨著東南水泥等企業投入才開始大規模開發。結束開採石灰石後,由於東面山坡裸露嚴重,為了避免強降雨導致地表雨水逕流太快,因此而設置滯洪池。滯洪池在長年儲水下,在高雄市政府規畫下成為半屏湖濕地公園,提供山區與城市之間的緩衝帶。
挖水泥挖到可以養魚這句話沒想到是真的
沿著水泥鋪面的步道走過幾個髮夾彎之後就來到半屏山的稜線上,路線便大致向東北方前進,在爬上稜線也有幾處不錯的蓮池潭展望點。9:08從登山口出發起算約40分鐘後,9:47抵達位於山頂的觀景台,雖然沿途綠樹成蔭,但夏季的氣溫依然不容小覷。從山頂觀景台往西邊看,從北邊的高雄煉油廠辦公室到2009年世界運動會主場館都盡收眼底,甚至還可以看見台灣海峽。至於高雄捷運從左營出發後穿越半屏山即爬上高架段,到山崖邊緣處即可拍攝世運站至楠梓加工區之間的路線,構圖可以包含都會、工廠與體育公園等等元素,取材相當多元。
稜線上可以展望蓮池潭
高捷世運站與世運主場館

私房大展望:往半屏山北峰

兩年前造訪高雄的時候,在《鐵道情報》古總編輯分享下,場長試圖前往半屏山北峰的碉堡,試圖做高雄煉油廠拆除過程中的紀錄。然而,上次走的西側山腰路徑人跡罕至,光是找路就耗去不少體力,加上前往北峰的道路也缺乏指標物,在迷路之下只好先行撤退。這次就從較多人走的主稜路徑出發吧!10:28從觀景台出發,約5分鐘到達林下的休憩空間,再往前走便遇到有指標的岔路,取右往北峰碉堡前進。10:45抵達第一個高鐵拍攝點,如果體力不夠可以選擇在此打住,若要續往北峰則取左。
拍攝點在黃色箭頭處
1307次與120次交會
11:01到達樹根纏繞的大岩壁,是這段路徑的重要地標。此處剛好有岔路往西側山腰,取右沿著岩壁繞過去後,北峰就在前方,走下鞍部繼續往北峰前進。11:07抵達了目標,北方碉堡下層坑道。
北峰在眼前!
北峰碉堡下層坑道
北峰碉堡坑道有三條,從正面看排列呈現「品」字形。憑藉著手機的燈光直直穿越坑道到另一端,向左轉可以看到一座廢棄的水池,過水池後立刻左轉就能往上到上層坑道的水泥階梯。鑽過鐵管下方沿著路徑往上就到了上層坑道口,爬上右側的岩壁繼續往上就能到達北峰碉堡。
穿過下層坑道之後可以看到廢棄的水池,繞過水池可以看到往上的水泥階梯
上層坑道口,往紅色箭頭方向爬上去,踏點還算清楚好爬
北峰碉堡抵達!
攝影點就在北峰碉堡頂端,一旁好心人士已備好梯子和繩索,但要爬上去還是得費點力。從北峰碉堡頂即可俯瞰整座高雄煉油廠。高雄煉油廠的前身是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生產流程設計主要參考自位於三重縣四日市的海軍第二燃料廠(位置就在場長年初去過的鹽濱站旁邊),主要規劃做精製部,負責精煉自海外輸入的原油,可說是台灣石化業的起源之地。
戰後由國民黨政府接收後另組中油公司接手經營,陸續啟用加氫脫硫工廠、觸媒裂解工廠、輕油裂解廠等等設施,帶領高雄成為台灣石化業重鎮。 1980年代中油預計更新升級為第五套輕油裂解廠(俗稱五輕)之際,民間在不堪忍受長期地下水與空氣汙染下發起後勁反五輕運動,居民劉永鈴與楊朝明甚至爬上燃燒塔抗議,震驚社會,也促使時任行政院長郝柏村承諾高雄煉油廠於2015年關廠。
拆除已近尾聲的高雄煉油廠
關廠後的高雄煉油廠因長期地下水汙染問題被列為整治場址,加上許多煉油設備都還堪用,使得中油在關廠後不斷進行拆除作業,其中最可惜的是當年抗爭運動爬上的廠區北側的燃燒塔也被拆除。至於包含日本時代留下的辦公室在內,今年6月高雄文資委員會又再指定23處歷史建築,目前廠區已有41座文化資產,希望中油在轉型的過程中能妥善規劃呈現台灣石化工業發展進程,同時以見證台灣民主歷史的角度,也能考慮重建當年震驚社會的燃燒塔。
在碉堡頂端的另一項重點就是高鐵與台鐵列車了,尤其是高鐵路線從燕巢向海側彎出,在進左營站前跨越國道一號上方的桁架橋,恰好呈現S形。台鐵方面在空氣好時,甚至可以看見列車從楠梓站出發,除了試著等待台鐵與高鐵交會外,也不妨試試看與油槽一同構圖吧。
探訪時間:2020.6.
完稿時間:2020.6.(刊登於Blogge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會員
105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