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刻板印象並未消失:那些被忽視的校園性別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是不是太美麗的生命總是轉瞬即逝?如同《玫瑰少年》裡說的,「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或許是不合時宜的,深埋在靈魂裡的美麗。


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耳熟能詳的葉永鋕。

相信大家對他的死因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因為「小便之後急著要回到教室,步下台階時卻遇地板濕滑而重心失衡,引發迷走神經性昏厥並倒地,頭部撞擊地面致死」,最後僅判決校方過失。

相信了解這個事件的各位也知道,葉永鋕是因為不敢在下課時間上廁所,而選擇在上課時離開,然後一個人死在廁所。

導致他不敢在下課上廁所的原因是因為同學會脱他的褲子,因為同學會嘲笑他、會罵他,罵他太像一個女孩子,笑他柔軟的氣質,他們說男生該有男生的樣子,嬉笑著扒開葉永鋕的褲子檢查他是不是女生。

於是他一個人看著自己的鮮血流了一地,一個人凋零在他最討厭的地方。

為什麼「男孩子」不可以像一個「女孩子」?

在花期枯萎的玫瑰

在花期枯萎的玫瑰



現實與認知的落差



在葉永鋕的事件中,我們看到了性別刻板印象的展現,認為男生就該陽剛,不應柔柔弱弱,但卻忽略了那是最真實的他。

我們相信葉永鋕絕不是社會中的唯一,因此我們透過製作性別刻板印象相關的網路問卷得知有高達35.8%的青少年都曾遭受性別刻板印象的對待,其中又以「被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言語稱呼」以及「和異性關係好而遭同性別者排擠」為大宗。普遍人認為發生此類現象的原因在於「社會性別的營造」所導致。

在問卷中顯示,性別刻板印象事件的發生無分男女,男生應該搬重物、女生應該做家事、男生制服是褲子而女生的卻是裙子諸如此類的事件仍在大眾的生活中不斷上演。在遭受到這些現象時也有許多不同的感受。大多數青少年感到憤怒,有一些感到不知所措及無所謂,也有4.1%的青少年感到羞愧。這顯示仍有少數的青少年認為自身遭受性別刻板印象對待是件慚愧之事。

性別刻板印象的表現相當多樣,有社會觀念所帶來的舊時思想,也有因跟他人的差異而導致言語、肢體以及關係等一系列霸凌行為。

數據顯示35.8%的青少年曾遭受性別刻板印象的對待,這表示也有至少三成二的青少年曾以性別刻板印象對待他人。而我們得知有39%的人曾目擊或參與過性別刻板印象的事件過程,,而我們得到的數據卻將近一比一,,但此類事件的發生通常是群體對上個人,這是否代表仍有許多的青少年未意識到自己可能也是加害者中的其中一員?而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曾經是性別刻板印象事件中的被害者甚至是受害者呢?

問卷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

校園與社會的限制


雖然曾經遭受過性別刻板印象對待的人在我們的問卷中顯示並沒有超過半數,但其實有許多人有目擊有關性別刻板印象事件的經驗。

在性別刻板印象中,霸凌是最具體的的現象,但其實言語的要求也是相當常見的,像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女生就應該要做家事」這些生活中常聽到的性別刻板印象舉例,而這些其實只是性別刻板印象的冰山一角,這些舊的思想已經無法概括整個性別刻板印象的現象了。在校園中,男女制服的選擇、座號、各科目小老師、甚至上課分組經常都會因為性別刻板印象有所限制和調整,這些都讓許多學生憤怒以及不知所措。

也有許多人反應,校園中的性別刻板印象非常多,像是男生經常被指定幫忙搬新學期的書籍,而女生的工作則是在教室幫忙發書,即使重量明顯是女生也可以負荷的,但搬重物的工作經常是落到男生的身上。或是許多老師認為男生適合讀理組而女生則適合讀文組,這種想法不僅過時也很有可能誤導部分同學對未來的規劃而放棄自己真正擅長的科目。

不只是學校內的性別刻板印象,社會中的諸多歧視現象常常會使行為或是聲音較為中性的人感到困擾,就跟葉永鋕的故事一樣,而這些事情的發生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許多民眾缺乏對LGBTQ的認知,也有填表人指出有些家長仍然帶有性別刻板印象的想法,認為不同性別就要有該性別的性向,導致無法接受小孩性向為同性,認為那是一種病,甚至覺得LGBTQ這些群體的人不正常,這些對不同性向的人的歧視以及極端的對待方式是要被改善的,而這類型的問題也需要被民眾重視。

校園現實及被忽視的問題


半強迫地拉著細小的雙手,母親牽著小男孩和正在街訪的我們擦身而過
「為什麼男生不能留長髮?」
小男孩抬頭微帶怨氣地向母親抱怨著,但這段音訊在飛入母親的雙耳後卻毫無回訊,只替嚴厲的臉龐再添上一股寒氣。

在我們的街訪中,大多數願意接受採訪的成年人都知道性別刻版印象,並對其有一定的瞭解,但同時他們卻認為性別刻板印象是只存在老一輩的觀念中,在現今的校園裡情況已經減少許多甚至是消失。

這個認知和我們問卷調查得出的數據卻大相逕庭,原因或許是對校園環境不再熟悉,又或是世代之間的價值觀不同,導致了許多性別刻板印象已經將自己轉變成大人無法認出的樣子,繼續帶給學生許多影響。

多數受採訪的成年人所認為的性別刻版印象就是將事物給性別化,就跟我們提到過的例子類似,男生就選理組、女生就選文組等,但其中卻有一種類型從未被提起過,卻占了我們問卷調查的一半,也就是「和異性關係好而遭同性別者排擠」這個項目。

和異性之間的關係相處似乎沒有多少成年人認真關心過,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兒女時都只著重在與同性別之間的互動,卻不願意談論關於與異性之間的要如何交友,或許是害怕提到接近未成年戀愛(早戀)等話題,導致大多數青少年在和異性相處上無法和同性一樣順利,最後甚至演變成因性別刻版印象引起的排擠、霸凌事件。



大環境中的漠視與改善


「只是鬧著玩而已,不用太在意啦」 成年人對相關教育的輕忽,大眾對相關事件的漠視,導致了在校園裡依然充斥著各種性別刻板印象。 性別刻板印象至今並未從校園中消失,老師、家長的偏見常會讓性別刻板印象更難消除。減少以性別分工的工作方式,減少對中性族群的嘲笑,減少對性別的既有特定定位以及認知,雖然感覺執行上並不困難,但這些也能使性別刻板印象有非常大的改善。


【高一亮孩:方顥程、周昀妍、胡凱涵、徐梓祐/專題報導】


「亮孩」是專欄作家,也是暢銷書作家,看看我們的「暢銷好書」。

亮孩的相關作品

亮孩的相關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亮孩的沙龍
63會員
27內容數
亮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5
組員:吳宥誼、林若瑀、翁禾芸、蔡念安 一步、兩步、三步,盯著自己的鞋尖,無數次孤獨地行走在人車喧鬧的柏油路。疲累感從腳底蔓延,充斥腦海。在朋友面前總是強顏歡笑,會不會其實自己也希望有個能理解的人主動敲碎那片輕薄的玻璃、脆弱的防衛呢?有時向家人提起,他們卻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一句「過幾天就會好了
Thumbnail
2024/06/05
組員:吳宥誼、林若瑀、翁禾芸、蔡念安 一步、兩步、三步,盯著自己的鞋尖,無數次孤獨地行走在人車喧鬧的柏油路。疲累感從腳底蔓延,充斥腦海。在朋友面前總是強顏歡笑,會不會其實自己也希望有個能理解的人主動敲碎那片輕薄的玻璃、脆弱的防衛呢?有時向家人提起,他們卻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一句「過幾天就會好了
Thumbnail
2024/06/05
至目前為止,男性的犯罪率往往是比女性高出許多。這並不只是台灣有這個現象,從此表格可得知,不論在哪個國家,男女犯罪率都有懸殊的差距,而在這幾個國家當中,男女的人口數相近,所以,究竟由什麼因素會導致世界各國都有此現象? 資料來源  而在各類型的犯罪中,親密關係中的殺人、傷人
Thumbnail
2024/06/05
至目前為止,男性的犯罪率往往是比女性高出許多。這並不只是台灣有這個現象,從此表格可得知,不論在哪個國家,男女犯罪率都有懸殊的差距,而在這幾個國家當中,男女的人口數相近,所以,究竟由什麼因素會導致世界各國都有此現象? 資料來源  而在各類型的犯罪中,親密關係中的殺人、傷人
Thumbnail
2024/06/05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2024/06/05
「我只敢在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拿掉口罩,像是比較熟的朋友或家人,平常在學校除了上體育課和喝水、吃東西會拿掉口罩,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戴著。會怕別人覺得我拿掉口罩之後差很多,他們會不會喜歡的是戴著口罩的我,而不是拿下口罩的我。」這是來自一位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的自述。 2020年疫情爆發,我們開始戴上了口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跟朋友分享到一路這兩三年當長髮男孩媽媽的各種社會觀察、和自我省思,感覺到頭髮和 #性別後天養成、#兒童人權 之間有很深的相關性。 我們一路聊著這個話題,他說很多家長說怕男孩留長髮會受到霸凌,朋友分享他認識另一位已經是小學高年級生的長髮男孩,真的在學校被同學關在廁所裡。 我聽了一秒動怒!怎
Thumbnail
跟朋友分享到一路這兩三年當長髮男孩媽媽的各種社會觀察、和自我省思,感覺到頭髮和 #性別後天養成、#兒童人權 之間有很深的相關性。 我們一路聊著這個話題,他說很多家長說怕男孩留長髮會受到霸凌,朋友分享他認識另一位已經是小學高年級生的長髮男孩,真的在學校被同學關在廁所裡。 我聽了一秒動怒!怎
Thumbnail
是不是太美麗的生命總是轉瞬即逝?如同《玫瑰少年》裡說的,「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或許是不合時宜的,深埋在靈魂裡的美麗。 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耳熟能詳的葉永鋕。 相信大家對他的死因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因為「小便之後急著要回到教室,步下台階時卻遇地板濕滑而重心失衡,引發迷走神經性昏厥並倒地,頭
Thumbnail
是不是太美麗的生命總是轉瞬即逝?如同《玫瑰少年》裡說的,「哪種美麗會換來妒忌?」或許是不合時宜的,深埋在靈魂裡的美麗。 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起耳熟能詳的葉永鋕。 相信大家對他的死因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因為「小便之後急著要回到教室,步下台階時卻遇地板濕滑而重心失衡,引發迷走神經性昏厥並倒地,頭
Thumbnail
或許每一次的案例或慘劇發生,會產生一時的群情激憤,但過不了多久群眾便會開始遺忘。
Thumbnail
或許每一次的案例或慘劇發生,會產生一時的群情激憤,但過不了多久群眾便會開始遺忘。
Thumbnail
:他是男生還是女生? 現在這個世界漸漸不再「非黑即白」,不同的色彩開始絢爛我們的生活,只不過顏色的調配仍然在進步中,還不是那麼耀眼。 #性別與外貌 :「媽媽為甚麼會有男生在女廁?」、「他是男的還是女的?」、「我還以為我走錯廁所了」、「一個女生怎麼打扮得像個男孩子」……。 這陣子YC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Thumbnail
:他是男生還是女生? 現在這個世界漸漸不再「非黑即白」,不同的色彩開始絢爛我們的生活,只不過顏色的調配仍然在進步中,還不是那麼耀眼。 #性別與外貌 :「媽媽為甚麼會有男生在女廁?」、「他是男的還是女的?」、「我還以為我走錯廁所了」、「一個女生怎麼打扮得像個男孩子」……。 這陣子YC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Thumbnail
過去大家的求學階段性平教育是隱晦的,家長不願說老師不願教,直到葉永誌的離開所有人才意識到性平教育無法在漠視,但還是部分宗教團體認為不因該給小朋友有性平教育到底是為什麼?葉永誌的離開真的有敲響性平教育的鐘聲嗎?
Thumbnail
過去大家的求學階段性平教育是隱晦的,家長不願說老師不願教,直到葉永誌的離開所有人才意識到性平教育無法在漠視,但還是部分宗教團體認為不因該給小朋友有性平教育到底是為什麼?葉永誌的離開真的有敲響性平教育的鐘聲嗎?
Thumbnail
社會性別是扮演出來的,我們大多數人都致力於成為主流二元體系中的一員。 近日,全人實驗中學內盛行起一股「厭女言論」。跟隨潮流的同學在有女性同學或教師在場時發表諸如:「盆栽要剪,女人要扁」、「女人就是聒噪」、「洗碗機」等其他令人咋舌的仇女言論......
Thumbnail
社會性別是扮演出來的,我們大多數人都致力於成為主流二元體系中的一員。 近日,全人實驗中學內盛行起一股「厭女言論」。跟隨潮流的同學在有女性同學或教師在場時發表諸如:「盆栽要剪,女人要扁」、「女人就是聒噪」、「洗碗機」等其他令人咋舌的仇女言論......
Thumbnail
最近因為適逢葉永鋕逝世20周年,所以很多性平媒體都報導他的故事以作紀念,並且在這些新聞中,再再強調性別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性別教育的缺乏,會製造更多的葉永誌,以及更多的悲劇。
Thumbnail
最近因為適逢葉永鋕逝世20周年,所以很多性平媒體都報導他的故事以作紀念,並且在這些新聞中,再再強調性別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性別教育的缺乏,會製造更多的葉永誌,以及更多的悲劇。
Thumbnail
撰寫:蔡苡柔 2000年4月20日,就讀於屏東縣高樹國中葉永鋕在上課時間提前離開教室去廁所,後被發現倒臥在廁所血泊中,送醫後隔天不治身亡。葉永鋕的確切死因有不同的醫學判斷,但他長期因為陰柔氣質受到校園霸凌,因此只能在上課時間去廁所而釀成悲劇。葉永鋕的事件受到台灣社會廣泛的關注,催生《性別平等教育
Thumbnail
撰寫:蔡苡柔 2000年4月20日,就讀於屏東縣高樹國中葉永鋕在上課時間提前離開教室去廁所,後被發現倒臥在廁所血泊中,送醫後隔天不治身亡。葉永鋕的確切死因有不同的醫學判斷,但他長期因為陰柔氣質受到校園霸凌,因此只能在上課時間去廁所而釀成悲劇。葉永鋕的事件受到台灣社會廣泛的關注,催生《性別平等教育
Thumbnail
我們都在傷疤中長大,幸運地抱著塊浮木而生,但有些人的時間就此停在了字句從對方口中毫無羈絆脫逃出的那一刻。
Thumbnail
我們都在傷疤中長大,幸運地抱著塊浮木而生,但有些人的時間就此停在了字句從對方口中毫無羈絆脫逃出的那一刻。
Thumbnail
我是一個善良愛好和平的人,不喜歡與別人起爭執,但我會說出我認為對的事情。
Thumbnail
我是一個善良愛好和平的人,不喜歡與別人起爭執,但我會說出我認為對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