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鋕逝世20年改寫台灣性別教育史的“玫瑰少年”

2020/04/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撰寫:蔡苡柔
2000年4月20日,就讀於屏東縣高樹國中葉永鋕在上課時間提前離開教室去廁所,後被發現倒臥在廁所血泊中,送醫後隔天不治身亡。葉永鋕的確切死因有不同的醫學判斷,但他長期因為陰柔氣質受到校園霸凌,因此只能在上課時間去廁所而釀成悲劇。葉永鋕的事件受到台灣社會廣泛的關注,催生《性別平等教育法》故事不只被記載在教科書中,更在教育現場中被反复提及。
2019年的金曲獎,台灣歌手蔡依林演唱的以葉永鋕故事為題材的《玫瑰少年》獲得年度歌曲獎,她提到,“葉永鋕提醒了他,在任何情況我都會成為某種少數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愛任何我身邊的人。這首歌獻給他,也獻給以為自己完全沒有機會也沒有選擇的你。你一定要記得選擇和支持自己。”
2020年的4月20日,葉永鋕逝世20週年,教育部長潘文忠在臉書上分享,去年這個時候他在臉書寫下,“努力讓每一位孩子,為自己的樣子驕傲、自信”,他想藉我們教育夥伴的話來告訴孩子“ #要相信,#會有人全心全意愛你。”葉永鋕在台灣不再只是一個性別平權路上的重要人物,更是帶領台灣社會包容尊重每個人的樣貌,玫瑰少年改變許多人的人生。
玫瑰少年
1985年葉永鋕出生,葉永鋕的母親陳君汝分享葉永鋕從小就很體貼,但是在外會被親戚罵是娘娘腔、變態,小學三年級就有老師跟她反映葉永鋕喜歡做“女生做的事情”,要她帶小孩去給心理醫生看。但是醫生告訴葉媽媽,“你的兒子非常正常,如果有人說他不正常,那是那個人不正常。”

但即使有醫生理解,仍舊無法改變葉永鋕在校園生活的不順遂,因為他陰柔的氣質時常被嘲笑。葉永鋕曾跟媽媽提到同學都會一直要脫他褲子“檢查他是不是男生”,更曾寫下紙條要媽媽救他,因為“有人要打我”,也因為害怕上廁所被脫褲子,葉永鋕都利用快下課前的上課時間去廁所,卻在4月20日被發現倒在廁所的血泊中,送醫不治身亡,15歲的生命畫下休止符。

葉永鋕的事件在社會引發軒然大波,民間團體、學界跟媒體多方討論跟報導。這件事也使學校應落實性平教育的呼聲漸大。此外為了不特別強調特定的性別氣質,教育部將“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改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2000年開始草擬的《兩性平等教育法》也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2004年頒佈時,條文中就提到“學校應尊重學生與教職員工之性別特質及性傾向。”

葉永鋕媽媽在兒子過世後跟校方展開訴訟,強調兒子不是因為自身身體疾病而是意外身亡,最終校方三個主管因業務過失致死罪被判刑。而葉媽嗎在這期間,也發現社會上有許多跟葉永鋕遭遇相似,有相同氣質的年輕人,有仁甚至會寫信給她,她也因此許下“我的孩子沒了,我要救像他這樣的孩子”的心願。

葉永鋕逝世的10週年,葉媽媽參加2010年高雄同志大遊行,她表示自己在南部等了10幾年,很開心高雄有進步,但有點太晚了。她認為當時是自己的無知害死了兒子,她希望參與遊行的孩子們都不要哭,“你們沒有錯,要向著陽光去爭取權利”,成為台灣同志運動史上廣為流傳的演講。

玫瑰凋謝後台灣重建花園了嗎?

不過,即便台灣通過同婚專法以尊重多元性別為傲,台灣社會至今仍舊存在針對不符合性別角色期待之人的歧視和騷擾。

根據教育部2018年的統計,不同於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受害者多為女學生,校園性霸凌受害者高達87.5%為男性,具備陰柔氣質的男性因為不符合性別角色認定,往往成為被針對的目標。此外,2018年台灣公投第15案加強《性別平等教育法》中的情感、性和同志教育未通過,對主張多元平等的團體也是一種挫敗。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眾官員戴上粉紅色口罩,強調顏色沒有性別,給因為怕戴粉紅色口罩被嘲笑的台灣小男孩支持。包括總統蔡英文、教育部長潘文忠都發文支持、政府機關、媒體跟許多粉絲專頁也將臉書大頭貼換成粉色響應這波“粉色浪潮”,強調顏色沒有性別,顏色跟性別一樣都不該被刻板印象束縛。被視為是一種社會包容度的進步。
在葉永鋕逝去後,隨著社會整體的社會氛圍、觀念的改變,對於不同性別氣質和角色更能包容,即便社會對性別議題仍存在不同的觀念和想法,未有共識,但玫瑰少年的故事讓更多人關注性別議題,讓更多燦爛的玫瑰不因與眾不同而凋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多維TW
    多維TW
    以時政評論、國際新聞資訊搭建溝通橋樑 突破地域主張以『多維觀點』提供『寰球視野』 全方位解讀和剖析中國政治、兩岸關係、以及國際現勢牽動下的全球局勢發展與影響。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