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被討厭的勇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阿德勒說:「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我們一定時常在說自己有多不自由,多不想要看別人臉色過日子。如果你今天遇到阿德勒,那他就會告訴你:「你就去吧!」
本書作者是岸見一郎老師與古賀史健老師一起著作,兩位老師就扮演著哲學家與憤世忌俗的年輕人,展開了一場哲學與心理的對話。書中對話並不困難艱澀,但屢屢讓我暫停思考這富有深度的對話,不知不覺中,會讓人融入其境,不知不覺跟著上了一堂收穫滿滿的哲學心理課。
▎ 你的不幸,是誰造成的? 「是你自己『選』的」
如果以佛洛伊德的學說,會認為你的不幸是因為過去總總的成長環境與經驗造就了現在的你,這是「決定論」。
但在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是「目的論」,意思是:人在做決定時,都有自己的目的,只是我們不一定會察覺自己做這件事的目的為何。因此,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造成的。看到這裡,讀者一定會有疑惑甚至是憤怒,「誰會想讓自己不幸?!」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無人自願為惡」。沒有人在行為上自願選擇惡。但希臘的「善」與「惡」跟道德無關,原本的意思是「有用的」與「沒用處的」。就像小偷偷錢,雖然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錯誤的,但是他做這件事是以他自己覺得的「正當理由」去做這件事,因此這件事對他是「善」的,也就是有用處的。
人們常常會因為不願意改變人生的某些階段選擇了不幸,因為選擇不幸在那個當下對你是「善」,也就是當下對你是有用處的。
▎ 我明明很想改變,為什麼就是改變不了?
​ ​ ​ ​ 「一定是環境等等外在因素讓我無法改變的」,我們都這麼想。但阿德勒認為,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你下定決心不要改變。儘管我們對現狀有所不滿,但我們可以預料目前的現狀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比起改變的不確定性,我們傾向維持現狀才能讓我們感到安心且輕鬆。
​ ​ ​ ​ ​ ​ 因此阿德勒主張,人們之所以不幸不是因為過去的總總,或是能力不足,而是因為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 你,討厭自己嗎?總是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讓其他人失望。這樣的我好討厭⋯⋯
​ ​ ​ ​ 人,最大的煩惱源自於人際關係。為了有一個良好而不緊張的人際關係,我們總是配合著他人對我們的期待。
​ ​ ​ ​ 父母期待你當學生時考上好學校、長大後有份體面的工作,最好是醫師、企業家、或是穩定的公務員;朋友期待你的義氣相挺,能在他需要幫忙時二話不說站出來捍衛他;女友期望能有一個滿足她安全感的港灣,所以你除了要拼命加班賺一堆錢,她難過時還得撇下加班工作隨傳隨到;同事總是把份內的工作丟給你,但為了辦公室內的和氣,你也只能摸摸鼻子自己扛起來。
​ ​ ​ 曾幾何時,我們拼了命的配合別人,完成別人的期待,卻因為無法事事完美,而越來越討厭自己。我們總是討厭自己無法盡善盡美,「這些事情我做不來所以我真的很沒用」、「我沒有達到爸媽的要求,讓家族蒙羞」,等等的不停批判自己、懷疑自己⋯⋯
▎ 學會「分離課題」。把他人的課題還給他吧!
​ 「嘿,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把所有精力都給了別人,忘了花時間給自己,你把別人的需求看得比自己重要,而你也累到沒辦法正視與滿足自己真正的渴望。
​ ​ ​ ​ 我們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我們要把別人的課題分離出來。重新花時間觀照自己,問問自己內在的需求。不要只迎合別人,不要過別人要我們過的生活。那些因為我們沒有滿足他人而使他人不悅的問題,需要他們自己去消化解決,那是他們的課題。
▎ 勇敢的對他人的指指點點Say NO! 寧願被討厭,也不要討厭自己!
​ ​ ​ ​ 雖然聽從他人指示過人生有時候比較簡單,父母長輩指著那條路然後你只要跟著走就好,之後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只要抱怨就好,以為自己不用負責任。
​ ​ ​ ​ 我們輕易聽信他人的指導,只是潛意識不想做選擇或是不想對選擇負責任,但其實每一個選擇,最後承受結果的都是我們自己。
​ ​ ​ ​ 既然,都要為自己每一個選擇負責任了,為何不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呢?
​ ​ ​ ​ 所以我們,一起重拾「變得幸福的勇氣」,當一個喜歡自己並勇敢對越過我們底線的人說「不!」的人吧!
》書籍資訊《
《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譯者: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うん輕輕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的腦中常常會被除了自己以外的人佔據。 有時候是隔壁鄰居的小孩考上了第一自願;有時候是親戚整家搬到國外居住;當初班上的最後一名竟然考上了國外頂就學校的博士;買了房子卻羨慕起同學的大坪數豪宅⋯⋯ ​ ​ 我們的腦袋擠了好多別人幸福的故事,卻沒有留給自己。
  白色恐怖時期,那是一個人心惶惶的時期。   電影的背景是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當時的《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列》導致人人都可能是匪諜。本劇改編自曹欽榮前輩的《流麻溝十五號女收分隊及其他》,是以女性視角來撰寫的歷史電影。   到底誰是匪諜?
他們說你會來 我等你 你沒來 我從五點等你等到了九點零八分 起先 我聽到了你輕輕的走來 越來越近 越來越倉促 然後你包圍了我 你在我耳邊訴說 我無處可去 就讓你親吻我的臉 我全身 然後你驟然離去 徒留我一人 何時再來見我 你不願直說 沒關係 他們會告訴我
我們的腦中常常會被除了自己以外的人佔據。 有時候是隔壁鄰居的小孩考上了第一自願;有時候是親戚整家搬到國外居住;當初班上的最後一名竟然考上了國外頂就學校的博士;買了房子卻羨慕起同學的大坪數豪宅⋯⋯ ​ ​ 我們的腦袋擠了好多別人幸福的故事,卻沒有留給自己。
  白色恐怖時期,那是一個人心惶惶的時期。   電影的背景是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當時的《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列》導致人人都可能是匪諜。本劇改編自曹欽榮前輩的《流麻溝十五號女收分隊及其他》,是以女性視角來撰寫的歷史電影。   到底誰是匪諜?
他們說你會來 我等你 你沒來 我從五點等你等到了九點零八分 起先 我聽到了你輕輕的走來 越來越近 越來越倉促 然後你包圍了我 你在我耳邊訴說 我無處可去 就讓你親吻我的臉 我全身 然後你驟然離去 徒留我一人 何時再來見我 你不願直說 沒關係 他們會告訴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媒體消費素材如同社群各界曾為流行的JoJo立,擺出這樣的姿勢大多只為流量,卻可能沒有黃金精神(甚至沒看過作品也未必)。但當消費熱潮過了以後,社會改變了什麼?或者,我們將一切留待機率與命運來決定?
Thumbnail
療癒就像是協助我們清除和修復這些錯誤,使我們恢復正軌,從根源著手,問題自然就會逐漸改善。 隨著療癒將更多外在加諸我們身上的偽裝剝除,我們會越加感受到與內在神性的連結,會更加瞭解自己,會更加感受到原來愛一直都用各種形式隱藏在我們的周圍。
Thumbnail
有時候會問自己,為什麼要進步?進步的過程又累又挫折。 我有個朋友,他傳遞給我的價值觀(也可能是開玩笑),是不要有上進心,不想著要進步,就不會有得失心,然後人生就可以過得很快樂自在。 乍聽覺得邏輯有點怪,不過我想了一下,進步通常是來自不滿足於現狀,想要有所改變...
Thumbnail
1.儲蓄的本質 儲蓄代表我們的貢獻大於對社會的索取,而用多餘財富的方式來呈現價值。 換句話來說,就是實力和信用的積累,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實力、能力不用特別追求,財富會自然被我們吸引。 有一句話叫做‘’物以類聚‘’,財富也喜歡有財富的人,就像馬太效應一樣。當有儲蓄的習慣,就像建立一座引水的渠道富裕
Thumbnail
  投資是一個永遠也不會退流行的名詞。投資本身的敘述相當傳神,意思即為「投」入「資」本在預期將會有所成長的「標的」上,以待未來能夠收穫成長之後的標的。
Thumbnail
2023年4月17日,在度過了三年的COVID-19疫情生活後,隨著大眾運輸搭乘防疫規則的鬆綁,台灣可以說是正式告別戴口罩的日子。金獎導演林君陽最新電影《疫起》在此時推出,以二十年前台北和平醫院因SARS疫情緊急封院的事件為改編基礎......
Thumbnail
此篇文章欲探討波茲曼兩本著作《娛樂至死》、《科技奴隸》中揭示的概念,不只對文化的見解鞭辟入裡,更為21世紀的我們敲了響鐘。《娛樂至死》描述的雖是電視何以攻擊文化,但它可以應用在現今各種延伸你感官的科技上(電腦、手機),所以什麼人適合看這兩本書?沉迷在3C世界想打掉自己賤手卻無可自拔的人,針砭時事的社
Thumbnail
上次在粉絲專頁上分享,紀錄熊本市慈惠病院「送子鳥的搖籃」十週年的《なぜ、わが子を棄てるのか「赤ちゃんポスト」10 年の真実》一書中譯版《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在這個月上市後,收到中譯版出版社的聯繫。最近看完這本書後,終於可以來和大家分享看完之後的心得⋯⋯
Thumbnail
大家有感覺到嗎?我們習慣的職場樣貌,正在歷經解構與重組! 因為疫情關係,當前職場5個變革,包括:混合工作模式日益普及、非典型就業成主流、數位長職缺興起、二代接班需求急迫,以及心理韌性愈來愈受重視。但究竟未來的企業需要具備什麼能力?而你已經具備好了嗎?
Thumbnail
他們對愛情的信念,就是付出時間、金錢、精力,就能夠換取對方的感動,用自以為是的付出,以量化的付出來換取回饋,這樣的愛情價值觀常常出許多影視作品或愛情小說裡頭,所謂的「追求」套路也製造了許多拯救者。 我們總是認為:「付出的自己才有價值」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媒體消費素材如同社群各界曾為流行的JoJo立,擺出這樣的姿勢大多只為流量,卻可能沒有黃金精神(甚至沒看過作品也未必)。但當消費熱潮過了以後,社會改變了什麼?或者,我們將一切留待機率與命運來決定?
Thumbnail
療癒就像是協助我們清除和修復這些錯誤,使我們恢復正軌,從根源著手,問題自然就會逐漸改善。 隨著療癒將更多外在加諸我們身上的偽裝剝除,我們會越加感受到與內在神性的連結,會更加瞭解自己,會更加感受到原來愛一直都用各種形式隱藏在我們的周圍。
Thumbnail
有時候會問自己,為什麼要進步?進步的過程又累又挫折。 我有個朋友,他傳遞給我的價值觀(也可能是開玩笑),是不要有上進心,不想著要進步,就不會有得失心,然後人生就可以過得很快樂自在。 乍聽覺得邏輯有點怪,不過我想了一下,進步通常是來自不滿足於現狀,想要有所改變...
Thumbnail
1.儲蓄的本質 儲蓄代表我們的貢獻大於對社會的索取,而用多餘財富的方式來呈現價值。 換句話來說,就是實力和信用的積累,只要我們有足夠的實力、能力不用特別追求,財富會自然被我們吸引。 有一句話叫做‘’物以類聚‘’,財富也喜歡有財富的人,就像馬太效應一樣。當有儲蓄的習慣,就像建立一座引水的渠道富裕
Thumbnail
  投資是一個永遠也不會退流行的名詞。投資本身的敘述相當傳神,意思即為「投」入「資」本在預期將會有所成長的「標的」上,以待未來能夠收穫成長之後的標的。
Thumbnail
2023年4月17日,在度過了三年的COVID-19疫情生活後,隨著大眾運輸搭乘防疫規則的鬆綁,台灣可以說是正式告別戴口罩的日子。金獎導演林君陽最新電影《疫起》在此時推出,以二十年前台北和平醫院因SARS疫情緊急封院的事件為改編基礎......
Thumbnail
此篇文章欲探討波茲曼兩本著作《娛樂至死》、《科技奴隸》中揭示的概念,不只對文化的見解鞭辟入裡,更為21世紀的我們敲了響鐘。《娛樂至死》描述的雖是電視何以攻擊文化,但它可以應用在現今各種延伸你感官的科技上(電腦、手機),所以什麼人適合看這兩本書?沉迷在3C世界想打掉自己賤手卻無可自拔的人,針砭時事的社
Thumbnail
上次在粉絲專頁上分享,紀錄熊本市慈惠病院「送子鳥的搖籃」十週年的《なぜ、わが子を棄てるのか「赤ちゃんポスト」10 年の真実》一書中譯版《為什麼要拋棄我?日本嬰兒信箱十年紀實》在這個月上市後,收到中譯版出版社的聯繫。最近看完這本書後,終於可以來和大家分享看完之後的心得⋯⋯
Thumbnail
大家有感覺到嗎?我們習慣的職場樣貌,正在歷經解構與重組! 因為疫情關係,當前職場5個變革,包括:混合工作模式日益普及、非典型就業成主流、數位長職缺興起、二代接班需求急迫,以及心理韌性愈來愈受重視。但究竟未來的企業需要具備什麼能力?而你已經具備好了嗎?
Thumbnail
他們對愛情的信念,就是付出時間、金錢、精力,就能夠換取對方的感動,用自以為是的付出,以量化的付出來換取回饋,這樣的愛情價值觀常常出許多影視作品或愛情小說裡頭,所謂的「追求」套路也製造了許多拯救者。 我們總是認為:「付出的自己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