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褒貶,存在即是價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抒懷感思

  相信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被論斷,而我總以為只要不批評就是了,然而讀了阿德勒心理學後,我才警覺到讚美其實也是一種論斷
  阿德勒認為對人不論褒貶,都是一種優越情結的展現,可以說是從根本否認被褒貶者的能力,因此在褒貶的過程中,被褒貶者無形間會越來越沒自信,甚至迷惘自己的價值,故為了確認自己存在的意義,反而會更進一步積極尋求他人的認同,強迫自己要活得符合他人期望,即使過程中並不開心,也依舊難以掙脫如此束縛。
  對於這樣的不快樂,人通常歸咎於社會或他人的要求,未曾自覺這樣的生活其實是來自自己的選擇,源於內心深處渴望被認同,害怕被他人厭惡,才會使自己形成今天這樣的樣貌,所以說人真正的痛苦根源是來自於「認同需求」,無怪乎阿德勒會說:「一切煩惱均是來自人際關係」。(在亞洲社會更是如此)
因此,若想要幸福,想要過自己嚮往的生活,就得面對被他人討厭的風險,勇敢選擇自己嚮往的人生,其實你不是不能,你只是缺乏勇氣而已。
  那勇氣在哪裡呢?以阿德勒的見解來看:「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才會有勇氣。」而我們之所以沒有勇氣,正是因為我們不敢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
  從小到大,一路以來我們不停受到「評價」洗禮,害怕師長的責怪,渴望師長的讚美,使我們一直習慣「標竿」的存在,不敢相信自己也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處世哲學。這讓我們不但習慣別人「介入」我們的生命課題,甚至潛移默化間我們竟也渴望被「介入」。
  演變到最終,我們無意間也成了某些人的「標竿」,不自覺的去主導,去干涉他人的生命,甚至認為背負他人生命是自己的義務。
  面對這樣的難關,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去「評價」他人,「評價」是一種上對下的關係,彼此雖然身分不同,但都是平等的,沒有人是神,是完美的,可以純正公平的評論黑白,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應該是橫向關係,是相互鼓勵的,而表達「感謝」就是最好的鼓勵方式,阿德勒提到:「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就明白自己是對他人有貢獻的。」
  因此不去評價,不妄求別人符合自己的期望,甚至不去介入他人的人生選擇,做好課題分離,畢竟這是屬於他們的課題,他們擁有自己人生的主權,反過來說你也擁有自己人生的主權。最後,要記得每個人的存在均有其價值,沒有平凡偉大之別。

  •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 推薦度:★★★★
  • 適合對象:想要了解阿德勒心理學的初學者、對自己的價值感到迷惘者、受情緒勒索影響者

文字拾遺

☀️前言
1.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
2.沒有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世界。
3.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4.人是可以改變的;還可以變得幸福
5.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改變別人的學說,而是為了讓自己改變的心理學。
☀️否定心理創傷
1.許多人都有強烈的自卑感。有點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除了無法由衷祝福別人外,也總是處在自我厭惡中。
2.阿德勒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傷。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3.「情緒」是工具,是我們為了達成目的而捏造的。好比你其實可以好好表達,但你選擇怒吼,然而換個對象時,你卻又能轉換情緒,好好表達。
4.佛洛依德的決定論,可以說是「心理創傷」最具代表性的論點,但他的決定論其實是變相的宿命論,是通往虛無主義的入口。而阿德勒心理學則是虛無主義的對立面,是哲學。
5.人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
6.改變的第一步,是要知道。但答案要親自找。
7.如果你感受不到幸福,繼續做現在的你也不會好到哪去。不要停下來,要繼續前進才行。
8.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9.你的不幸,是自己選的。沒有人單純只是為了做壞事而做壞事。所有犯罪者都有其「正當理由」
10.「生活型態」:對人生採取的思考或行動傾向。也就是你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己。
11.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你下定決心「不要改變」。即便有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安心。
12.簡單說,你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所以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決心。13.一直「如果⋯」,就不可能改變!
14.過往的人生如何,對你未來打算怎麼過日子一點也沒有影響。(每天要做什麼由你決定)
☀️所有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1.你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是因為你下了決心「不要喜歡自己」。為何如此呢?因為你過分害怕被人討厭、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導致的。而你的目的就是「不要受傷」。
2.「要除去煩惱,唯有獨自存活在宇宙中」因為所有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沒有個人就能終結的煩惱
3.這些折磨我們的自卑感並非「客觀事實」,而是「主觀解釋」。如果沒有其他可比較的人存在,我應該不會想到自己的身高問題。
4.為了擺脫無力感,會有一些普遍的需求和慾望。阿德勒稱為「追求卓越」。而當理想無法達成時,就會對自己產生一種低劣無能的感覺。
5.無論是追求卓越還是自卑感,都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對努力與成長來說健康和正常的刺激。
6.「情結」是表示錯綜複雜,而且倒錯的心理狀態
7.「自卑情結」:是指開始把自卑當成藉口使用的狀態。
8.「表面上的因果律」:把完全沒有因果關係的事物,說得好像有多大的關係,並接受這樣的說法,充其量只是不願改變罷了!(例:把「高學歷才會成功」當作自己不成功的理由,但這是事實嗎?其實只是害怕改變,或不想改變,安於現在的輕鬆。甚至某程度上,其實是想暗示自己其實是優秀的,只是因為「學歷低」才會不得志)
9.「優越情結」:表現自己好像很優秀,沈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中。(自吹自擂的人其實很自卑)
10.「炫耀不幸」:透過「不幸」讓自己變得「特別」,以此高人一等。甚至藉此支配他人。
11.軟弱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嬰兒支配他人,卻不受支配)然而把「不幸」當作武器的話,自己將一直處於不幸中。
12.「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他人比較產生,而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的結果。比現在的自己更往前一步,才是它的價值所在。
13.人際關係一旦有了「競爭」,就無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脫身,無法逃離不幸。
14.只要你置身競爭之中,內心就無法得到片刻安寧。因為不想成為輸家,而且為了不成為輸家,就必須不斷贏下去,也沒辦法相信別人。
15.無法祝福他人是因為你認為別人的幸福是「自己的挫敗」。把人人當作夥伴,對世界將會有不同看法。
16.一旦確信「我是對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踏入權力鬥爭了。當你認為自己是對的的時候,這時已經不是在討論意見的正確性,而是該轉變成思考「如何對待別人」。17.要知道承認錯誤、表達歉意還有脫離權力鬥爭,這些都不是挫敗。
18.朋友多寡沒有意義,真正該考量的是彼此關係的深淺。
19.人只有在感覺「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愛。(唯有「對等的關係」人才能和睦相處)
20.「保持現狀」是最糟的。
21.只要有心,人都能找出對方的瑕疵。因此對方沒變,是自己想要終止關係而產生的「人生謊言」
☀️割捨別人的課題(否定尋求認同)
1.「賞罰教育」導致我們有了「認同需求」
2.老想尋求他人認同,最後你過得就是別人的人生
3.如果你不是為了別人的期望而活,那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
4.人際關係的紛爭,往往來自涉入他人的課題,或自己的課題被干涉而引發的。
5.如何區分是誰的課題呢?想想這個決定的結果是由誰來承受,就能一目了然。
6.我們可以將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他喝水
7.只有自己可以改變自己
8.關係越親,越是要懂得切割課題。為了避免情緒勒索,要知道對方對於你的決定要如何調節心情是他的事,這不是你的課題,因為你的決定最終影響最大的是你自己,不是他們。(是否追夢呢?)
9.對於自己的人生,你所能做的只有「選擇一條自認為最好的路」
10.別人如何評論你,是他的課題,你無法干預。
11.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介入他人課題才是自我中心)
12.所謂命運,並非依靠傳說安排,而是揮舞自己的劍去斬開。沒學會面對困難的孩子,將會閃躲一切困難。
13.為他人期待而活,或是將人生託付給他人,是對自己與他人不誠實的生活方式。14.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想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要有被討厭的勇氣!☀️世界的中心在哪裡?
1.「社會意識」:就是把別人當成夥伴,並感覺有自己的歸屬。(社會的最小單位:你和我)
2.只在乎別人如何看我,是真正的自我中心,對自己的執著。因此要把對自己的執著,轉為「對別人的關心」。
3.歸屬感來自於「主動積極參與共同體」。必須靠自己雙手去獲得。不要思考別人會給你什麼,而是思考我能給別人什麼?
4.在害怕關係崩毀的恐懼下過日子,其實只是為別人而活,是不自由的。
5.當我們在稱讚別人的時候,目的在於「操控能力比自己還差的對象」,其中並沒有感謝或尊敬的意味。(不可以責備,也不可以稱讚)
6.否定一切「縱向關係」,提倡所有人際關係都是「橫向關係」。(自卑感來自縱向關係)
7.人面臨課題之所以由於,不在能力有無,而是在於缺乏面對課題的勇氣。
8.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
9.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就明白自己對他人是有貢獻的。而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時,才會有勇氣。
10.不是從別人那裡獲得好的評價,而是自己主觀認知「我對別人有貢獻」。
11.「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無須以行為來看,否則一旦失去「行為」能力,將遭受打擊
12.由自己做起,不必考慮他人是否協助13.任何人都是對等的關係,該堅持就堅持,坦蕩不退縮。
☀️認真活在當下
1.「肯定自我」:明明做不到,卻暗示自己「我可以」、「我很強」。這種想法會連到優越情結上。
2.「接納自己」:在無能為力下,坦然接受自己辦不到,然後盡最大努力朝目標前進,不騙自己。
3.懂得分辨「可以改變」(需要勇氣)與「不能改標」(需要接納):主啊!求你賜我平靜的心,去接納無法改變的事物;賜給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東西;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兩者的差異。
4.「斷念」是明白真相後的達觀。
5.「信用」是有附帶條件的(如果你還的起就借你);「信任」是無條件信任。
6.決定要不要背叛的不是你,那是對方的課題,你只要考慮自己要怎麼做就行了。
7.只要你害怕信任,終將無法與任何人建立深厚的關係。
8.可以「接納自己」,才能不怕背叛、「信任他人」。接著,因為對別人有貢獻,感受到「我對某人有用處」,於是接受這樣的自己,做到接納自我
9.不要想著別人能為我做什麼,而是我能為別人做什麼?
10.不要以偏概全,不要以那狹隘的觀點來評論全世界。(某人討厭你,並不代表全部)
11.「工作太忙以致無法兼顧家庭」不過是以工作為藉口,想要迴避其他責任罷了。12.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歡自己
13.所謂幸福,就是貢獻感。然後透過認同需求所獲得的貢獻感是不自由的。簡單說,主觀上覺得自己有用處就可以了,不需要別人的認同。
14.一個人不論特別好或特別差,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脫離「普通」的狀態,成為「特別的存在」。
15.擁有「甘於平凡的勇氣」:平凡並非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沒必要刻意誇耀自己的優越性。
16.「實現式的人生」:既是過程也是結果。(不是到達目的地時才叫旅行,而是踏出家門的剎那,就已經在旅行了)
17.人生是一連串剎那,只要「當下」是充實的,就已經足夠了。過去發生什麽,與當下無關;未來會如何,也非當下要考慮的問題。
18.「等⋯的時候再來做」這是虛耗人生,好好享受「今日的成就」吧!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活在當下
19.人生沒有意義。意義是你自己賦予的。
20.不必與人競爭,也不需要有目的地,只要持續走著,就會抵達某個地方。
#自覺自己的選擇#做好課題分離#以感謝取代評價#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閱讀#閱讀筆記 #閱讀心得#阿德勒#心理#價值#讀書心得#閱讀心得#讀後感#推薦閱讀

    0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找不到自我價值嗎?只要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這篇同樣接續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我們從課題分離聊到人際關係,今天我們從社會意識進入存在的價值。 人際關係的入口是課題分離,終點則是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就是把別人當成夥伴,並感覺到自己有歸屬感,社會意識是我們在思考什麼是「幸福的人際關係」時,重要的指標。
    Thumbnail
    avatar
    最好的知己
    2021-07-13
    不存在的只是奢望在這場夢裡, 美好的邂逅,蜜汁般的相處,濃密的愛意… 這只是一場夢,夢醒終究是空 瞬間的淚意襲來,窒息一樣的難受 不知道持續多久,不知道難受多久 埋藏在深處的秘密,還要隱瞞多久
    avatar
    抓不住的桃子
    2021-04-26
    【活下去的參考提案】當我失去我的存在價值給自己打不及格分數的人,更容易有著完美主義的傾向。 我們很自然地想把事情做好、想自己更厲害。 但是,當我們的心裡有一個極高標準,並很渴望自己能符合標準,而同時,我們認為自己距離標準十萬八千里,怎樣都無法達到,這個標準就成了一個二十層高的斷頭台。
    Thumbnail
    avatar
    青兒說
    2020-12-03
    我決定我是誰----不去在乎他人眼光,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作者鍾明軒,是一名youtuber,作為男兒身的他因為個性陰柔而受到同儕霸凌,小六時上傳一首歌而爆紅,但這一爆紅後,隨即而來的就是親戚和網友的酸言酸語。 
    Thumbnail
    avatar
    弭特
    2020-02-07
    政府存在的價值不是讓人民有錢。 2020年1月11日,是台灣第15屆總統大選,同時也是第7次民選總統的日子,隨著選舉的時間越來越近,台灣社會從媒體到人民、網軍到遊行;對於三位候選人的支持與反對明顯越演越烈,生活中充斥著候選人及其政黨彼此針鋒相對、互別苗頭、明槍暗箭的資訊。 說實話,民眾很難不被影響的,尤其是30歲左右的我們,一群
    Thumbnail
    avatar
    Alvin/林渙恩 - 數位職場觀察者
    2020-01-01
    法律是為了不去懲罰人而存在《陪審員們》「法律是為了不去懲罰人而存在的,怎麼可以毫無標準地懲罰人呢?也有可能蒙受不白之冤,所以為了不亂懲罰人樹立了懲罰的標準,那就是法律。」
    Thumbnail
    avatar
    丫朵
    201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