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我走( 原文作者: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

本書的內容取材自以無性生殖技術生產複製人的生命議題故事背景為英國1990年代晚期,人們為治療損害的人體器官而利用生物技術產出複製人,並作為人類需要時的移植器官來源。另一方面也探討了複製人的生活記憶以及他們是否有靈魂?還有複製人有沒有機會延遲或改變成為器官捐贈者的宿命?
內文分成三部,第一部從主角凱西的回憶,開始倒敘複製人被產生出來後就送到一所名為海爾森的學校,過著學習式的團體生活。複製人們在海爾森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 創造 能夠「創造 」文藝類的作品代表著複製人與生俱來也有和人類一樣的靈魂。
第二部也是主角凱西的回憶倒敘當複製人們從海爾森畢業後,有些人會來到一個名為卡提基的地方,有些人則去威爾斯山上的白樓或多塞郡的白楊農場,開始適應工作的社會化生活。
第三部就是凱西現階段的工作~在養護中心照顧捐贈器官的複製人。
小說家通常在創造內容中主要角色群貫穿整部作品的同時,會以故事情節的描述方式賦予角色們靈魂。本書作者很顯然認為複製人就是活生生的一個人,就像主角凱西一開始的自述一樣,她是一個從事看護工作11年多的31歲女人。從她的回憶可以說複製人是有屬於自己的記憶,再從她所照顧的捐贈者狀況總是比較好,且他們對於捐贈手術前後的心情也很少出現「 情緒激動」的這點,也證明複製人也有與生俱來的心理能力。如果沒有看過書本簡介或導讀,其實很難聯想凱西本身也是複製人的角色設定,這也是小說引人入勝的地方。
我在閱讀小說所演繹的人事物時,會時常被我的智識程度左右,也習慣使用科學邏輯來看待小說家創造的文學世界,於是乎「 萬物無情,有情的是人類看見並思考後的感受 」的想法會同時在閱讀到最後闔上書本時浮現。
有血有肉的人如果看見「 複製人 」呢?換句話說,在人類的觀點中,見到「 複製人 」而折射出的感覺,究竟他們是「一個人」還是「替代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很喜歡《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也喜歡《孟子·盡心篇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喜歡讀著讀著而茅塞頓開的時候,那種究竟的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