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備份不等於「第二大腦」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或許有人並不認同此說法,然而,所謂「第二大腦」(2nd Brain),並不是把資料備份(Backup)、同步放在雲端上,就是「第二大腦」,同樣具備類似大腦的「儲存容量」還可無限擴充,再者,拜儲存技術之賜,使得數位儲存設備使用(例如磁碟陣列RAID)更輕巧方便,特別要說明,大腦的「儲存容量」並非機能,「思考與記憶」才是協助大腦的機能,儘管某些人就以「儲存容量」為定義,或許對也或許不對,但若是如此簡單定義,倒不如直接存放在隨身(硬)蝶更方便或是具備N個隨身(硬)碟/大腦,此作法,如同將原先檔案櫃的形式縮小隨身攜帶(類似於日本科幻漫畫《哆啦A夢》的縮小燈魔法),然而每次需要搜尋資料或全文檢索時,就必須準備有足夠的HUB集線器來讀取攜帶的隨身(硬)碟與雲端的同步資料夾,其搜尋的方式類似網路硬碟的運作模式,就算是擁有AI全文檢索功能,此模式絕對不是所謂的「第二大腦」,充其量稱為儲存或備份的資料檔案或是稱為雲端儲存設備。

雲端儲存不等於第二大腦

雲端儲存不等於第二大腦


總而言之,不論雲端備份多少文件檔案或是N個隨身(硬)碟/大腦,甚至於使用磁碟陣列RAID設備,其關鍵在於檔案資料的內容,是否具備有脈絡(Context)可循的數位內容,例如Word、Excel、JPG/PNG/AV等檔案就是單純的檔案備份,唯一的脈絡就是備份日期與檔名(或是經過中英文數字組成的編碼原則),也就是與大腦溝通連結的主要訊息,至於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就必須透過一份備份清單文件(Readme)來描述是什麼,類似GitHub的Read.md,這也是目前大多數人採行的方法,就像圖書館的目錄清單,可以找到相關的書名,但其具體內容為何,就需要逐本翻閱才能得知詳細內容,在雲端儲存的檔案文件資料也是如此。

無怪乎,數位工具使用越多或依需求不同使用多種軟體工具或方法,反而無法專注思考,聚焦在工作或任務上,終將回歸到基礎的軟體工具與方法上,原因出在大腦有訊息競爭、瞎子摸象、侷限而片段思考等缺陷(或是稱為常是身陷其中而不知不覺的思考陷阱),所以我們堅持使用工具的三大原則,就是「快速(Instant)使用、聚焦(Focus)專業與極簡(Minimalist)工具」。

2022年艾茲拉.克萊因的研究說明,同時再次證實了這個觀點,人在從事多工的活動,雖然看似可行,但實際上卻是不太可能面面俱到,分心處理多個訊息而無法專注,而且頻繁的切換專注的焦點反而降低或混淆大腦思考的認知。例如,互聯網時代大家專注一個任務的平均時間在不斷降低,從2004年的2.5分鐘,到2012年的75秒,現在降至約47秒,面對此焦慮窘境的常態現象,不去找出根本原因的源頭,以減少大腦身陷其中而不知不覺的思考陷阱,反而以號稱高效率工具或時間管理等方式做為化解資訊焦慮、專注下降的解方,無異是「緣木求魚,捨本逐末」。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時至今日,從以往紙本檔案紀錄(紙本載體)轉型為數位化的儲存設備(數位載體),例如隨身(硬)碟、雲端服務、區塊鏈、AI/GPT等,均是互聯網、數位化趨勢潮流下的產物,也是大腦強化思考或延伸機能的想像空間,或是可以解讀為服務人類需求的科技思維,例如汽車解決代步的日行千里、電動汽車解決環境污染的氣候變遷,天文望眼鏡解決探索星球的一望無際,手機解決移動、溝通與影像的即時需求,物聯網解決周邊設備的萬物可聯,數位筆記解決片段零碎資訊與思考的「第二大腦」等,「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就是最佳的說明。

不可諱言,數位化的資料檔案加上雲端的解決方案,確實解決了跨地域、行動化、文件共享、隨時取用、全年無休(24x365天)等的便利化需求,若是雲端上的檔案文件,是未經思考或沒有脈絡(Context)可循的數位內容,搜尋資料如同大海撈針、不知所云(某些人樂此不疲);再者,若是沒有版權、機密或安全性的因素考量(這些也是令人猶豫不決且最關鍵焦慮的議題),與其花時間搜尋、過濾、彙整,倒不如透過海量資料的AI/GPT來完成某些工作或任務來得更有效率,儘管資料豐富、彙總迅速等是AI/GPT的優勢,但是海量資料中也常存在某些的偏見或錯誤,隨後還是要經由我們的大腦來做判斷(主導權),並賦予洞見發現與精彩豐富的情境,如同我們之前曾表達ChatGPT就是高效率筆記法的工具,就看我們的大腦如何聰慧巧妙的運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曉雲的沙龍
19會員
13內容數
好的筆記是具有脈絡完整的內容(From Content to Context),其內容是交互聯結的,這樣的密集結構絕非階層推疊而成,而是以網絡的形式相互交叉關聯,形成交織密集的數位神經網路(Digital Nervous Network),而企業筆記就是在建構數位神經網路成為企業組織的第二大腦。
馬曉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06
若是沒有與提亞戈·福瑞迪Tiago Forte類似的「慣性情境」,很難有效率的聰明複製;因為疾病的因素,促使必須(Must)或是沒有其他的選項,成為困境中唯一的期待,如同救命稻草般,所以慣性的思考、極端與專注使用數位化工具;筆記軟體Obsidian正是零碎片段文字紀錄與整合內外部資訊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3/11/06
若是沒有與提亞戈·福瑞迪Tiago Forte類似的「慣性情境」,很難有效率的聰明複製;因為疾病的因素,促使必須(Must)或是沒有其他的選項,成為困境中唯一的期待,如同救命稻草般,所以慣性的思考、極端與專注使用數位化工具;筆記軟體Obsidian正是零碎片段文字紀錄與整合內外部資訊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2023/10/31
回歸根本:「Instant快速使用、Focus聚焦專業、Minimalist極簡工具」,才是使用高效率筆記法的正道。 Chat GPT就是高效率筆記法,資料蒐集與歸納能力,直接KO完勝所謂的大神還直接結束比賽,再次印證科技創新是變革/改變的加速器(Booster)。
Thumbnail
2023/10/31
回歸根本:「Instant快速使用、Focus聚焦專業、Minimalist極簡工具」,才是使用高效率筆記法的正道。 Chat GPT就是高效率筆記法,資料蒐集與歸納能力,直接KO完勝所謂的大神還直接結束比賽,再次印證科技創新是變革/改變的加速器(Booster)。
Thumbnail
2023/10/12
筆記軟體就要能直接解決個人與組織使用數位化工具的基本問題----「有效連結資訊孤島與強化透明度」,方能多元「綜觀全局」的思考,找出關鍵問題的系統解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徵狀解,如此才能透過「第二大腦」的建構「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2023/10/12
筆記軟體就要能直接解決個人與組織使用數位化工具的基本問題----「有效連結資訊孤島與強化透明度」,方能多元「綜觀全局」的思考,找出關鍵問題的系統解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徵狀解,如此才能透過「第二大腦」的建構「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若是沒有與提亞戈·福瑞迪Tiago Forte類似的「慣性情境」,很難有效率的聰明複製;因為疾病的因素,促使必須(Must)或是沒有其他的選項,成為困境中唯一的期待,如同救命稻草般,所以慣性的思考、極端與專注使用數位化工具;筆記軟體Obsidian正是零碎片段文字紀錄與整合內外部資訊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若是沒有與提亞戈·福瑞迪Tiago Forte類似的「慣性情境」,很難有效率的聰明複製;因為疾病的因素,促使必須(Must)或是沒有其他的選項,成為困境中唯一的期待,如同救命稻草般,所以慣性的思考、極端與專注使用數位化工具;筆記軟體Obsidian正是零碎片段文字紀錄與整合內外部資訊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用科技產品來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只是消磨時間,或受過多資訊摧殘。」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網際網路上有不計其數的資訊,我們每天隨處可見,所有可傳達資訊的媒介,報章雜誌、手機、電腦裡四處都能看到,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各式各樣的資訊,但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幫助的,哪些是對我們較沒幫助的,我們需要一個分類。
Thumbnail
「用科技產品來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只是消磨時間,或受過多資訊摧殘。」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網際網路上有不計其數的資訊,我們每天隨處可見,所有可傳達資訊的媒介,報章雜誌、手機、電腦裡四處都能看到,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各式各樣的資訊,但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幫助的,哪些是對我們較沒幫助的,我們需要一個分類。
Thumbnail
對身外之物且非大腦所屬特定機能的「第二大腦」(2nd Brain)來說,或許每個人的認知或用途不同,就有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就是快速養成大腦學習或是運用數位化科技來解決生活或工作上對知識/經驗/資訊/實務或智慧的累積與運用的需求」,其目的在於「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對身外之物且非大腦所屬特定機能的「第二大腦」(2nd Brain)來說,或許每個人的認知或用途不同,就有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就是快速養成大腦學習或是運用數位化科技來解決生活或工作上對知識/經驗/資訊/實務或智慧的累積與運用的需求」,其目的在於「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或許有人並不認同此說法,然而,所謂「第二大腦」(2nd Brain),並不是把資料備份(Backup)、同步放在雲端上,就是「第二大腦」;大腦的「儲存容量」並非機能,「思考與記憶」才是協助大腦的機能。 大腦有訊息競爭、瞎子摸象、侷限而片段思考等缺陷,或是稱為常是身陷其中而不知不覺的思考陷阱。
Thumbnail
或許有人並不認同此說法,然而,所謂「第二大腦」(2nd Brain),並不是把資料備份(Backup)、同步放在雲端上,就是「第二大腦」;大腦的「儲存容量」並非機能,「思考與記憶」才是協助大腦的機能。 大腦有訊息競爭、瞎子摸象、侷限而片段思考等缺陷,或是稱為常是身陷其中而不知不覺的思考陷阱。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是否常會遇過一種狀況,那就是當千辛萬苦做完各式各樣的讀書筆記後,卻不知道如何妥善「收納」或者是「整理」這些筆記?或著,當真的要使用時,卻早已經忘記了曾幾何時曾寫過相關內容的筆記可供參考,卻難以「使用」相關筆記的窘境?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在學校念書的時候,是否常會遇過一種狀況,那就是當千辛萬苦做完各式各樣的讀書筆記後,卻不知道如何妥善「收納」或者是「整理」這些筆記?或著,當真的要使用時,卻早已經忘記了曾幾何時曾寫過相關內容的筆記可供參考,卻難以「使用」相關筆記的窘境?
Thumbnail
作者:提亞戈·佛特 什麼是第二大腦,為什麼我們需要打造他? 我們投注不計其數的時間閱讀、觀看和傾聽他人談論我們應當怎麼做,該如何思考、過生活,但相對地,我們很少致力於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將其化為己有。多數時候我們只是資訊囤積者,雖然儲存了數不勝數的立意良好的數位內容,最終卻只是徒增焦慮和煩惱。而第二大
Thumbnail
作者:提亞戈·佛特 什麼是第二大腦,為什麼我們需要打造他? 我們投注不計其數的時間閱讀、觀看和傾聽他人談論我們應當怎麼做,該如何思考、過生活,但相對地,我們很少致力於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將其化為己有。多數時候我們只是資訊囤積者,雖然儲存了數不勝數的立意良好的數位內容,最終卻只是徒增焦慮和煩惱。而第二大
Thumbnail
是不是曾經聽到過很棒的觀念或是啟發,但是日後卻怎麼想也想不起來?或是工作上的某些很重要的事情但卻無法在需要的時候立刻提取?
Thumbnail
是不是曾經聽到過很棒的觀念或是啟發,但是日後卻怎麼想也想不起來?或是工作上的某些很重要的事情但卻無法在需要的時候立刻提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