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二大腦

2023/10/3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用科技產品來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只是消磨時間,或受過多資訊摧殘。」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網際網路上有不計其數的資訊,我們每天隨處可見,所有可傳達資訊的媒介,報章雜誌、手機、電腦裡四處都能看到,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各式各樣的資訊,但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幫助的,哪些是對我們較沒幫助的,我們需要一個分類,也需要更有效的方式去整理這些資訊,以備未來需要時可以更有效的使用。

在以前:

我們總是用筆和一本筆記本,把我們當下聽到覺得有效或需要記錄下來的,寫在筆記本裡,用於之後的考試、會議、其他時候使用。

在現在:

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可以幫助我們紀錄的工具,不只記錄還幫我們整理成各類型,為我們減少許多找資料的時間,這便是科技帶給我們最明顯的便利之一。

  「第二大腦」,可以把它理解為處理人生中各種瑣碎的雜事,設想我們一天忙於課業、事業、各是各樣的事情,如果還要把生活中所有瑣事記的一清二楚,也太辛苦了,或許很多人都曾抱怨,或聽身邊人在抱怨自己的記性很差,總是忘東忘西的,但其實大腦的本質是語言邏輯、情緒、藝術和創造思考,記憶只是佔少部分,所以我們才要建立一個數位知識庫,充分運用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就不怕忘東忘西了,因為隨時都能找到。


「第二大腦」有以下四個要點

  1. 獲取:吸引共鳴的資訊
  2. 組織:專案、領域、資源、檔案庫
  3. 萃取:將引發共鳴的筆記做四層優化,發送給未來的自己
  4. 表達:藉由手機、電腦、平板、筆記來展示你的成果


  書中的萃取我把它理解為把原本的筆記經過過濾,把句子中的重點整理出來,把冗長的句子縮短,讓閱讀更為容易。而表達就是整理完之後所呈現的,也可以說下次打開筆記時所看到的。雖然上述說的是用科技產品來記錄,但萬一剛好手機、電腦不在身邊,當然也可以用筆記的方式,用上述的方法去紀錄,就不怕寫一堆筆記,但需要時卻找不到。

  書中有一句話寫「資訊是你一切的基礎」,這句話不代表一定要在網路上得到的才叫做資訊,路上的行人、車輛,我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稱為資訊,因為有這些資訊讓生活充實,但也因為一天接受太多資訊而感到疲憊,所以我們把這份工作交給科技產品、工具,來幫助我們,把空出來的力氣和時間拿來休息、旅遊、培養嗜好、和親朋好友相處,把科技跟我們打造出嶄新的關係。


75會員
100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