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敗兒,心慈不掌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和一個來和我談理財的年輕父親聊起他的一歲女兒,不由得想起我剛開始懷孕時的狀況,我常覺得自己是一個過於冷血的人,在感情上沒有過多的浪漫和激動的情緒,一開始有孩子時,真的是沒有過多的情緒,只是覺得喔!一切似乎就是照著計劃而已,然後我開始從電腦中搜尋所有相關資料和開始買所有相關書籍。把書中所說的,照著養。所以當在育兒的三年後生下的老二,才發現書雖然說的是對的,但仍有不足及該修正的地方,但書所呈現的是統計資料的絕大多數(這是現在的感受)。

在和那位父親聊天時,談到他那一歲的女兒,他談到孩子不愛安全座椅,綁上去會哭,我和他聊起我們家小孩,從出生到第一次上車就被我們夫妻綁上安全座椅的故事,他會哭(這是一定的好嗎?),那就哭吧!我記得那時我們夫妻就會一個開車,一個坐在後座陪著他,在綁上的一刻起,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的我們就把我們準備的玩具和吃的給她,然後一邊觀察她的狀況,然後在心裡默念,綁著是為他好,畢竟只要有一次意外,那她就直接上天堂,打掉重練。我不想面對這樣的痛苦,那就只好這樣了。然而幾個月的孩子很笨嗎?當我們下定決心非綁不可的態度,小孩似乎也都知道沒有轉圜的餘地,一切就很快地落幕,她哭時(我會在心裡默念─哭是運動,只要臉色正常就沒事),孩子不管怎麼哭,坐在後座的我只能不停地轉移她的注意力、念書和安撫的很快,每次她不是哭到睡著,就是認命的去玩手邊的東西,沒到多久,她再也不會有要不要坐安全座椅的問題,到大也只會上車綁安全帶,會需要我提醒嗎?不需要。

我常和一些父母聊到怎麼要求小孩,我常覺得小孩就像一棵樹(德國的教養也有說教養小孩像種一棵樹和一朵花),一開始必須要支撐和修剪,壞的習性就像分岔的小枝,在剛開始看到時,就必須要毫不猶豫地修剪,這樣樹才能長得筆直。不要等到樹長大再來修剪那些分岔的枝,那樹肯定長的很亂,要修剪分岔的枝時,就必須要動用鋸子和梯子,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面對小孩子在違反規定時,我從來奉行的是慈母多敗兒,心慈不掌兵,一旦下手就必須達到效果,我們家的處罰沒有一定的形式,但絕對讓孩子心痛,肉痛?太累了,所以我不會選擇體罰打孩子,因為效率太差,要就一次罰到她永生難忘,不然就不要罰。因此我的責罰在別人眼中可能是罵得很慘,或者罰得很重。我很清楚眼前的殘酷是為了建立她們人生的重要的概念,如果我不下狠手,未來就是別人替我教育我的孩子。與其別人動手不如我自己下手,畢竟我是她娘,罵完我還可以抱著她和她說為什麼,還會念好久,遇到類似的又會再唸一次。外面的人會替我看著罵嗎?如果存有這樣的幻想,那我只覺得太天真了。

我會克制自己不要在別人面前臭罵小孩(但也有過,這不能否認。),其實我和小孩說不要踩到我的管教界線,其實就沒事。不要一個錯在一星期連著犯三次,我都可以當作沒看到。但和安全有關,那可就從來沒有商量的餘地,我會和孩子說,我有說要和你商量嗎?沒有吧!你憑什麼和我商量?我只有要求執行,所以親愛的坐你的安全座椅和綁安全帶。

常有人覺得我在管教我家兩個孩子是如此的冷酷,可是當他們現在步入青少年時期,我常覺得慶幸我在她們幼年時期的堅持,他們有安全好好地長大,會和別人好好的溝通而不是很自我的任性。當父母從來都不容易,正因為不容易,就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就先處理,那可能就會相對地容易多了。而要處理就要告誡自己─「慈母(父)多敗兒,心慈不掌兵。」下狠手才能永絕後患,別讓自己年邁才來面對當初慈愛的慘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樹的沙龍
6會員
50內容數
樹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9
當我家大孩子滿17歲、小小孩滿13歲時,我看著她們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時,我想我可以說,老娘教的還不錯! 她們從小到大似乎沒有因為賴床被媽媽吼過,因為媽媽不喜歡小孩太晚睡又太早起,所以自學,但她們自學一樣要早起去上課,而現在媽媽都是敲敲門道:「小姐們起床了,幾點幾分了。」然後兩位小姑娘就自己起床、
2024/09/09
當我家大孩子滿17歲、小小孩滿13歲時,我看著她們往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時,我想我可以說,老娘教的還不錯! 她們從小到大似乎沒有因為賴床被媽媽吼過,因為媽媽不喜歡小孩太晚睡又太早起,所以自學,但她們自學一樣要早起去上課,而現在媽媽都是敲敲門道:「小姐們起床了,幾點幾分了。」然後兩位小姑娘就自己起床、
2023/12/13
身為自學生家長,長期擔任女兒們的老師,看到近日的新聞,我真的看不出來一篇文言文到底關於一個人的品格有何關係? 從國中到高中我在學校都擔任國文小老師,還記得要聽同學背誦文言文,當時每次上課文言文上課時大家都是一邊抄著老師黑板上的解釋,另一邊又要背誦。我還記得高中同學就有點受不了。大學後還記得上過前後
2023/12/13
身為自學生家長,長期擔任女兒們的老師,看到近日的新聞,我真的看不出來一篇文言文到底關於一個人的品格有何關係? 從國中到高中我在學校都擔任國文小老師,還記得要聽同學背誦文言文,當時每次上課文言文上課時大家都是一邊抄著老師黑板上的解釋,另一邊又要背誦。我還記得高中同學就有點受不了。大學後還記得上過前後
2023/08/23
最近在youtube 有一個事件,一個中國的youtube在他母親生病時,來台灣治療並運用該事件獲取善款,有人捐助那人上萬的資金,有人幫助那人不少忙,但在那位中國youtube帶著父親去日本旅遊時,不少幫助那位youtube的人出來爆料,而讓許多觀看者和捐助者傻眼,也因此不少人發現被騙,這個這件
2023/08/23
最近在youtube 有一個事件,一個中國的youtube在他母親生病時,來台灣治療並運用該事件獲取善款,有人捐助那人上萬的資金,有人幫助那人不少忙,但在那位中國youtube帶著父親去日本旅遊時,不少幫助那位youtube的人出來爆料,而讓許多觀看者和捐助者傻眼,也因此不少人發現被騙,這個這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才算正式開啟療癒自我創傷的旅程,原因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看見以往小時候,那些無法理解的事情,原來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傷口,我活在看似“健全“的家庭,沒有吃不飽穿不暖,只是沒有愛...
Thumbnail
自從生了孩子之後,才算正式開啟療癒自我創傷的旅程,原因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看見以往小時候,那些無法理解的事情,原來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傷口,我活在看似“健全“的家庭,沒有吃不飽穿不暖,只是沒有愛...
Thumbnail
「母親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而兒子跟丈夫則是以他人的身份存在,女兒之於母親並非獨立的身份,而是與母親本人相同的角色」在書裡面或多或少應該可以找到一些社會大眾很常見的狀況,要是願意把自己丟進去在其中的話、也可以藉此看看自己的狀況,說不定有些事情可以在書裡面找到新的答案跟感覺。
Thumbnail
「母親將女兒視為自己的延伸,而兒子跟丈夫則是以他人的身份存在,女兒之於母親並非獨立的身份,而是與母親本人相同的角色」在書裡面或多或少應該可以找到一些社會大眾很常見的狀況,要是願意把自己丟進去在其中的話、也可以藉此看看自己的狀況,說不定有些事情可以在書裡面找到新的答案跟感覺。
Thumbnail
她說 她想帶著孩子去死。 他說 他和太太整天被兒子折磨威脅,他們想生命是不是就是在折磨他們的情感。
Thumbnail
她說 她想帶著孩子去死。 他說 他和太太整天被兒子折磨威脅,他們想生命是不是就是在折磨他們的情感。
Thumbnail
今晚,我不像媽媽,而是像孩子一樣向孩子撒嬌。鑽進孩子懷裡,被孩子緊緊抱著,能像這樣和孩子撒嬌,能被這樣黏著、盧著,真好。 我以為是我撐著妳,才發現撐住我的人,是妳。 謝謝妳,是媽媽的解憂草。 謝謝妳,在我身後撐住了我。
Thumbnail
今晚,我不像媽媽,而是像孩子一樣向孩子撒嬌。鑽進孩子懷裡,被孩子緊緊抱著,能像這樣和孩子撒嬌,能被這樣黏著、盧著,真好。 我以為是我撐著妳,才發現撐住我的人,是妳。 謝謝妳,是媽媽的解憂草。 謝謝妳,在我身後撐住了我。
Thumbnail
原來養育孩子的家庭生活,不是驚嚇連連,就是驚喜不斷,結局永遠和自己預料的不一樣。每天面對孩子天真的反應,有時令我會心一笑,但有時卻是哭笑不得,整顆心都懸在孩子身上。 當下我乾愣在那裡,真是哭笑不得啊! 本文首刊於《人間福報》2021.12.3〈甜密日常〉我家寶貝
Thumbnail
原來養育孩子的家庭生活,不是驚嚇連連,就是驚喜不斷,結局永遠和自己預料的不一樣。每天面對孩子天真的反應,有時令我會心一笑,但有時卻是哭笑不得,整顆心都懸在孩子身上。 當下我乾愣在那裡,真是哭笑不得啊! 本文首刊於《人間福報》2021.12.3〈甜密日常〉我家寶貝
Thumbnail
總有許多親友或路人在看到媽媽對孩子不耐煩或有情緒的時候,會說:做媽媽的怎麼可以對小孩不耐煩?孩子這麼可愛,怎麼捨得對他兇喔~~ 常常有許多媽媽會找我諮商說:「我是不是病了?怎麼會罵孩子甚至對他這麼沒耐心?」但我常回答:如果沒有這些情緒才真的是病了吧?」 媽媽們辛苦了!
Thumbnail
總有許多親友或路人在看到媽媽對孩子不耐煩或有情緒的時候,會說:做媽媽的怎麼可以對小孩不耐煩?孩子這麼可愛,怎麼捨得對他兇喔~~ 常常有許多媽媽會找我諮商說:「我是不是病了?怎麼會罵孩子甚至對他這麼沒耐心?」但我常回答:如果沒有這些情緒才真的是病了吧?」 媽媽們辛苦了!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這是「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封,道盡一個媽媽可能的恐懼。沒有感受到的愛,怎麼給?就像看著嗷嗷待哺的女兒哭鬧討奶,但是媽媽還沒泌乳一樣,擔心無法滿足女兒的焦慮,與自己滿身的疲累,情緒的張力,通通在這個沒有辦法,卻一定要想到辦法的媽媽身上。 這本書的閱讀契機,來自於一個需要幫忙的邀請,我試著從旁
Thumbnail
為什麼兒女對母親的抱怨,永遠比對父親多?而且打從太陽升起,作娘的都會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嘮叨個沒完…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最近在抽獎方面一直屬於〝非洲人〞等級,臉色越抽越黑,越抽越辛酸的家政夫,終於從『媽媽經』獲得雙語繪本
Thumbnail
為什麼兒女對母親的抱怨,永遠比對父親多?而且打從太陽升起,作娘的都會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嘮叨個沒完…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最近在抽獎方面一直屬於〝非洲人〞等級,臉色越抽越黑,越抽越辛酸的家政夫,終於從『媽媽經』獲得雙語繪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