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個來和我談理財的年輕父親聊起他的一歲女兒,不由得想起我剛開始懷孕時的狀況,我常覺得自己是一個過於冷血的人,在感情上沒有過多的浪漫和激動的情緒,一開始有孩子時,真的是沒有過多的情緒,只是覺得喔!一切似乎就是照著計劃而已,然後我開始從電腦中搜尋所有相關資料和開始買所有相關書籍。把書中所說的,照著養。所以當在育兒的三年後生下的老二,才發現書雖然說的是對的,但仍有不足及該修正的地方,但書所呈現的是統計資料的絕大多數(這是現在的感受)。
在和那位父親聊天時,談到他那一歲的女兒,他談到孩子不愛安全座椅,綁上去會哭,我和他聊起我們家小孩,從出生到第一次上車就被我們夫妻綁上安全座椅的故事,他會哭(這是一定的好嗎?),那就哭吧!我記得那時我們夫妻就會一個開車,一個坐在後座陪著他,在綁上的一刻起,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的我們就把我們準備的玩具和吃的給她,然後一邊觀察她的狀況,然後在心裡默念,綁著是為他好,畢竟只要有一次意外,那她就直接上天堂,打掉重練。我不想面對這樣的痛苦,那就只好這樣了。然而幾個月的孩子很笨嗎?當我們下定決心非綁不可的態度,小孩似乎也都知道沒有轉圜的餘地,一切就很快地落幕,她哭時(我會在心裡默念─哭是運動,只要臉色正常就沒事),孩子不管怎麼哭,坐在後座的我只能不停地轉移她的注意力、念書和安撫的很快,每次她不是哭到睡著,就是認命的去玩手邊的東西,沒到多久,她再也不會有要不要坐安全座椅的問題,到大也只會上車綁安全帶,會需要我提醒嗎?不需要。
我常和一些父母聊到怎麼要求小孩,我常覺得小孩就像一棵樹(德國的教養也有說教養小孩像種一棵樹和一朵花),一開始必須要支撐和修剪,壞的習性就像分岔的小枝,在剛開始看到時,就必須要毫不猶豫地修剪,這樣樹才能長得筆直。不要等到樹長大再來修剪那些分岔的枝,那樹肯定長的很亂,要修剪分岔的枝時,就必須要動用鋸子和梯子,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面對小孩子在違反規定時,我從來奉行的是慈母多敗兒,心慈不掌兵,一旦下手就必須達到效果,我們家的處罰沒有一定的形式,但絕對讓孩子心痛,肉痛?太累了,所以我不會選擇體罰打孩子,因為效率太差,要就一次罰到她永生難忘,不然就不要罰。因此我的責罰在別人眼中可能是罵得很慘,或者罰得很重。我很清楚眼前的殘酷是為了建立她們人生的重要的概念,如果我不下狠手,未來就是別人替我教育我的孩子。與其別人動手不如我自己下手,畢竟我是她娘,罵完我還可以抱著她和她說為什麼,還會念好久,遇到類似的又會再唸一次。外面的人會替我看著罵嗎?如果存有這樣的幻想,那我只覺得太天真了。
我會克制自己不要在別人面前臭罵小孩(但也有過,這不能否認。),其實我和小孩說不要踩到我的管教界線,其實就沒事。不要一個錯在一星期連著犯三次,我都可以當作沒看到。但和安全有關,那可就從來沒有商量的餘地,我會和孩子說,我有說要和你商量嗎?沒有吧!你憑什麼和我商量?我只有要求執行,所以親愛的坐你的安全座椅和綁安全帶。
常有人覺得我在管教我家兩個孩子是如此的冷酷,可是當他們現在步入青少年時期,我常覺得慶幸我在她們幼年時期的堅持,他們有安全好好地長大,會和別人好好的溝通而不是很自我的任性。當父母從來都不容易,正因為不容易,就在他們還小的時候就先處理,那可能就會相對地容易多了。而要處理就要告誡自己─「慈母(父)多敗兒,心慈不掌兵。」下狠手才能永絕後患,別讓自己年邁才來面對當初慈愛的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