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靜慢的生活
像樹一樣照顧自己
擁抱塵埃
珍惜根莖
在任何地方都能夠長成
- - 去過靜慢的生活 by 任明信
//創傷復原 - - 心理韌性//
「創傷要多久會好?」最近被問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之前看過「勇抱大地」Land這部電影。
這部片的主角,伊蒂與米格,各自經歷了人生的重大創傷事件,伊蒂選擇了決斷式的隔絕,逃離到山裡,擁有了大自然的陪伴,但也面臨野外生活的真實生存挑戰。
伊蒂在一個生存危機關卡,遇到米格給予支持、理解、包容等空間,透過電影裡季節更換輪轉,觀眾見證角色們漫長艱苦的心理復原之路,也感受到人的韌性,如春天來臨,萬物生長的追尋力量。
--- --- --- --- --- --- --- --- --- ---
心理創傷工作,我覺得是個矛盾場域,因為,困難又困惑,要有安全的環境,才有可能去感受其中的無言、無力、無助、無法等,而似乎碰觸了這樣的底限,才會發現,當中其實是充滿各種可能。
「人一生會有創傷,但在一個安全的空間,也會復原、長出韌性,一切仍有希望」,我想起跟同事對話創傷實務工作中,我們深深體會的這句話。
因為,曾陪伴自己、陪伴各種生命,待過、走過各式的創傷地景,深深明白創傷的復原,不是只跟這個人有關,而是跟這個人所在的環境,給予什麼樣的回應,有著大大的相關。
--- --- --- --- --- --- --- --- --- —
「那要怎麼做?」我想起某天在講創傷相關主題的現場,有人問起。
不勉強自己或這個人「要趕快好起來」,因為當經歷的壓力反應程度超過負荷,需要重新建立起內外的安全感,「我們需要由內而生的安全感,身體才能痊癒和成長」-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得)頁88。
「復原的新焦點,處理的其實是,創傷在身體、大腦刻畫下的印痕。而復原的關鍵,是讓人透過身體,感受到自己『活在當下』,覺得『安全』,並學習與自己的內在、身體交好」- -出自//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一書。
從留意、辨認、接納自己的各種身心感覺出發,就是照顧和復原的重要一步。
我們也能從練習與自己同頻、試著從了解身體感受來調節情緒。
比如,觸覺:在安全的環境下,試試雙手環抱身體,給自己一個擁抱、雙手輪流輕拍身體、或透過按一按自己的手等方式,從觸覺給自己一些反饋與照顧。
也可以試著說出身體的感受,覺得刺刺的、重重的、摸起來感覺如何等,僅是從「留意、發現」動,也是一項開始。
這些,都是能從身體建立起安全感,讓心裡恐懼和焦慮的情緒,有機會被發現、被照顧,進而調解、緩和下來。
當情緒太強烈、來得太快、太多時,單純地觀察或正念冥想,可能會造成旋進去情緒或念頭,身體、神經系統卡在創傷反應的固著迴路中。有時可能需要的是逃避或是暫停,不急著處理或談論創傷事件。這時,跟信任的朋友尋求支持、去大自然散散步、做溫和的伸展、聆聽音樂,都是個選項。
(*但如果情緒的強度大到承受不了,請務必尋求心理專業人士協助。)
這些練習,可以持續、輪流進行,在感覺受傷和穩定之間取得平衡,可能包含掙扎、擺盪,讓這個過程越來越能掌握。
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問問自己今天如何、留意自己的各種感受等,這些,都是給自己一個安全空間的元素。
--- --- --- --- --- --- --- --- --- —
創傷多久會好?我想,沒有標準答案,也無法用數字測量和定義。
創傷讓人的內在封閉,但沒有失去生命力,需要的是等待與空間,並以一種力量,存在和轉化成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