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賞析:空虛意向,一個現象學式的解讀——讀林瑞麟的〈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哲替現代詩賞析 003~


〈漬〉一詩於 2020年11月3日,發表於中華日報副刊,後收錄於作者林瑞麟於2021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我們被孤獨起底》(以下簡稱《孤獨》)。依據詩人自述,《孤獨》是一本「內觀」的詩集,他著重描述具體的生活經驗,從內省與微觀的角度側寫人存在的感受以及和環境之間交相互動與依存的關係。


raw-image


〈漬〉的書寫非常具有代表性,詩人出色地綜合了對「漬」方方面面的直觀與意向,由此體現出了人的存在所固有且無法消去的獨特空虛感受:

月曆又撕了一頁
牆上那疙瘩越長越大
潮濕往心裡去

是一種暗示
黃昏的飛蟻從濕氣剝離
和對面山頭湧出的雲瀑
滂沱,一起跌進空碗裡

晾在稻埕的床單飄忽
像失心的魅
把它抓進屋裡,擺平
姿態、氣味、痕跡都還在
只是淡了

焦躁的風
翻開報紙
文字一行一行離開
都是別人的消息

看出去
屋外水田一直乾著
他像躲在雲裡的雨
陰陰的成謎


〈漬〉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敘事者的缺席。全詩一行一行的文字,貌似「都是別人(他者)的消息」。究竟是誰躲在雲裡的雨,陰陰的成謎?

作者想表現的是王國維的無我之境嗎?讓濕氣與雲瀑成為主體,讓吹動床單、報紙乃至月曆的風自己說話,由此構作一幅黯灰色調的動態山水畫?但是,境界的陳詞又似太過壯大高遠,〈漬〉想表達的,比較像是一種暗示、一種剝離、一種飄忽、一種貌似缺席的在場,像是一個躲藏起來的謎團。這個失心的魅影,我們真的能把它抓進屋裡擺平嗎?

潮濕,難以捉摸,卻可以往心裡去?作者意圖開拓一種「漬」的本體論,他缺席似地玩味著「漬」的存在與虛無:漬的存在就在其虛無,漬的虛無正證成了其存在。漬到底是什麼?是剝離的濕氣?是滂沱的雲瀑?是飄忽的床單?還是一行一行離開的消息?


raw-image


都不是。現象學教導我們存而不論(Epoché),把外在的實存放入括弧,而只描述意識行為的本質——讓我們把貌似缺席實又在場的敘事者找回來,整首詩都不過是詩人錯落又統合的意向性(intentionality)。意識的本質就是意向性,也就是說,所有的意識都是「關於…的意識」,所有意識都有它的意向對象。但是,「漬」的存在卻構成了雙重的挑戰。

「月曆又撕了一頁」,我們從首句就跌入了敘事者的時間意識之中,自我與體驗此消彼長。「漬」作為留下來的東西(或者,對漬的體驗作為被人意識到的東西),卻缺乏有效的意義內容?人為了自己記憶沉積岩的豐富與厚實,我們在每一層都灌溉以意義的養料。「漬」呢?誰要為它存在的意義負起責任?

原來滯留下來的東西不一定要具有意義;並不是「漬」的存在沒有得到充實(即在場),而是對它的充實意向就是空虛。在場的東西不能只是在場?對空虛的體驗終歸也是一種體驗?

換言之,存在有空虛的體驗、體驗的空虛,在內心意義的岩層外,亦流布著「漬」一般的空虛意向;在心田乾涸的時候,「漬」就如同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1898-1967)畫中的雲一樣深奧難解;「漬」作為一種暗示,有時亦可強如山頭湧出的雲瀑,滂沱地跌入我們碗般空洞的內心之中;不過最重要的,或許還是它的源始意象:牆上那越長越大的疙瘩。


raw-image


這個疙瘩為何源始?為何它的潮濕,可以往心裡去?因為月曆又撕了一頁,僅此而已。「漬」,在根本意義上是我們空虛的時間感受,是我們這種活在時間之中、自身存在意義只能於時間之中得到開展的、永遠貪得無厭從而百無聊賴卻又時刻都在操煩著的生物的詛咒,我們就是那晾在稻埕的床單,看著天氣、感受著風的吹拂與時間的節拍。

若時間的流逝本身沒有意義,則我們就像那隻失心的魅,姿態、氣味、痕跡,都還在,只是淡了。但「漬」的這種詛咒會否也是一種幸福,或至少是一種獨屬於人的一種安逸?只有人的意識/存在可以潮溼、可以剝離、可以飄忽?沒有太多話語、沒有太沉重的意識的自我、沒有太多意義的束縛,我們有時不想要活得太清楚,只想要躲在雲裡蜷曲——


陰陰的成謎。


(完)


* 本文亦刊登於〈中華副刊〉民國一一二年六月十三日(二)。

raw-image

* 也見〈中華副刊〉網頁: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81678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家替代役的沙龍
32會員
29內容數
2025/03/29
〈土裡的鑰匙〉一詩收錄於作家鄭琬融在 2024 年出版的新詩集《醒來,奶油般地》(木馬出版)。
Thumbnail
2025/03/29
〈土裡的鑰匙〉一詩收錄於作家鄭琬融在 2024 年出版的新詩集《醒來,奶油般地》(木馬出版)。
Thumbnail
2025/01/17
(續上篇)在聰明的效率宇宙裡,似乎有一個破洞,那就是「可愛」。(大家覺得這個破洞有多大呢?)
Thumbnail
2025/01/17
(續上篇)在聰明的效率宇宙裡,似乎有一個破洞,那就是「可愛」。(大家覺得這個破洞有多大呢?)
Thumbnail
2025/01/16
我發現有些長輩對「聰明」一詞的用法是:拿來描述某個人(不問緣由也不計其付出的代價)可以在遠快於平均耗時的情況下學會或做完某件事。
Thumbnail
2025/01/16
我發現有些長輩對「聰明」一詞的用法是:拿來描述某個人(不問緣由也不計其付出的代價)可以在遠快於平均耗時的情況下學會或做完某件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漬〉一詩於 2020年11月3日,發表於中華日報副刊,後收錄於作者林瑞麟於2021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我們被孤獨起底》(以下簡稱《孤獨》)。
Thumbnail
〈漬〉一詩於 2020年11月3日,發表於中華日報副刊,後收錄於作者林瑞麟於2021年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我們被孤獨起底》(以下簡稱《孤獨》)。
Thumbnail
〈問道〉在 2019 年 12 月發表於《吹鼓吹詩論壇》三十九號,並收錄於作者林瑞麟的第一本詩集《我們被孤獨起底》。
Thumbnail
〈問道〉在 2019 年 12 月發表於《吹鼓吹詩論壇》三十九號,並收錄於作者林瑞麟的第一本詩集《我們被孤獨起底》。
Thumbnail
刊於《台客詩刊》30期,與詩人對話專欄 ——致詩人汪啟疆〈有無之間的存在〉 一切無他,生滅由自然界飄逸 煙硝離我們很近,落葉滿地 有物無物,萬象皆空 晚霞配著潮起潮落,別無選擇 童年將剪下理想的最大值 邀請,一次性地生命的風景 非我,浪費地時間之睡意 黑洞是神話的足跡 這日,無法遠離彼此 愛的體
Thumbnail
刊於《台客詩刊》30期,與詩人對話專欄 ——致詩人汪啟疆〈有無之間的存在〉 一切無他,生滅由自然界飄逸 煙硝離我們很近,落葉滿地 有物無物,萬象皆空 晚霞配著潮起潮落,別無選擇 童年將剪下理想的最大值 邀請,一次性地生命的風景 非我,浪費地時間之睡意 黑洞是神話的足跡 這日,無法遠離彼此 愛的體
Thumbnail
忙碌時腦袋塞滿代辦事項和會議,突然回過神才發現,今天又接近尾聲了。生存在城市裡,心情就像反覆墜落在一片汪洋,有時是無光黑潮。有時是點點星海。但願今天的你,剛好被滿星圍繞。
Thumbnail
忙碌時腦袋塞滿代辦事項和會議,突然回過神才發現,今天又接近尾聲了。生存在城市裡,心情就像反覆墜落在一片汪洋,有時是無光黑潮。有時是點點星海。但願今天的你,剛好被滿星圍繞。
Thumbnail
霧裡來去 懸浮的蒸餾的心 環繞觸不到的水氣 泛潮呼吸 歡慶無病
Thumbnail
霧裡來去 懸浮的蒸餾的心 環繞觸不到的水氣 泛潮呼吸 歡慶無病
Thumbnail
〈歲月更替〉張瑞欣 01 夜的回憶不讓你熟睡 醒來,吞了口水 醒來,含了情緒 打破心的圓滿 02 退後的眼淚 沒有七彩,跳過 回憶的假面具 跳過,甜蜜的小木偶 03 多巴胺加加減減 不敢眺望遠山進水 躲在屋子的桌邊 寫著一日如年的平穩 04 芒草,迷失於人群 無名氏留下足跡 誰的數字面臨逝去 05
Thumbnail
〈歲月更替〉張瑞欣 01 夜的回憶不讓你熟睡 醒來,吞了口水 醒來,含了情緒 打破心的圓滿 02 退後的眼淚 沒有七彩,跳過 回憶的假面具 跳過,甜蜜的小木偶 03 多巴胺加加減減 不敢眺望遠山進水 躲在屋子的桌邊 寫著一日如年的平穩 04 芒草,迷失於人群 無名氏留下足跡 誰的數字面臨逝去 05
Thumbnail
週一難得有空參加「微讀詩」社團的活動,從書架中抽出二十幾歲買的詩集,恰好翻到用金屬書籤夾著的內頁,瀏覽之下,依舊十分有感覺,那時的心境和這首詩很像,但如今更多的是緬懷,便決定與大家分享這首詩: 路寒袖,〈遠方〉 七月之后 我們就都是流落的書生了 只是你在南,我在北方 候鳥每一掠過 拖累至今,每每
Thumbnail
週一難得有空參加「微讀詩」社團的活動,從書架中抽出二十幾歲買的詩集,恰好翻到用金屬書籤夾著的內頁,瀏覽之下,依舊十分有感覺,那時的心境和這首詩很像,但如今更多的是緬懷,便決定與大家分享這首詩: 路寒袖,〈遠方〉 七月之后 我們就都是流落的書生了 只是你在南,我在北方 候鳥每一掠過 拖累至今,每每
Thumbnail
香港詩人廖偉棠在2018 年舉家搬來台灣,因為慕名林口的霧,在新北市安定了下來。很快地一年後,香港開始「反送中」遊行,那時他剛取得台灣身分證,在異鄉客多的林口已像個在地人,但他的心,仍始終掛記著家鄉…… 撰文.攝影=廖偉棠(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0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生活,
Thumbnail
香港詩人廖偉棠在2018 年舉家搬來台灣,因為慕名林口的霧,在新北市安定了下來。很快地一年後,香港開始「反送中」遊行,那時他剛取得台灣身分證,在異鄉客多的林口已像個在地人,但他的心,仍始終掛記著家鄉…… 撰文.攝影=廖偉棠(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40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生活,
Thumbnail
    《我們被孤獨起底》一書分為三輯「貓疑」、「涉入」、「跳離」,集結林瑞麟自2014年起發表於報刊雜誌的詩作。定調為一本「內觀」的詩集,作者將世界的細節內化成詩語,成為乍現的靈光,投擲到我們單調的日常,引起陣陣漣漪。   第一輯「貓疑」以十行內的微型詩,擬態幽微的心緒與謬思。「顫,我覺得那貓是
Thumbnail
    《我們被孤獨起底》一書分為三輯「貓疑」、「涉入」、「跳離」,集結林瑞麟自2014年起發表於報刊雜誌的詩作。定調為一本「內觀」的詩集,作者將世界的細節內化成詩語,成為乍現的靈光,投擲到我們單調的日常,引起陣陣漣漪。   第一輯「貓疑」以十行內的微型詩,擬態幽微的心緒與謬思。「顫,我覺得那貓是
Thumbnail
櫃子上擺著一本自己手抄的詩集,以往只要遇到喜歡的詩,就會一邊慢慢讀一邊把它抄進去。內頁翻開的第一首,就是漉漉的〈孤城〉。
Thumbnail
櫃子上擺著一本自己手抄的詩集,以往只要遇到喜歡的詩,就會一邊慢慢讀一邊把它抄進去。內頁翻開的第一首,就是漉漉的〈孤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