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嶺替代役訓練班之政治文化分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9 分鐘

(舊文重發:原寫於 2017 年 11 月 4 日。)

raw-image

那些腦子不腦子的


哀我終於成功嶺+專業訓練結束了ˊ_>ˋ

這是一篇打給自己的筆記,單純算是以後回顧好玩寫的。其實我原先想要不帶腦子進去單純像肉塊一般放棄思考的活著(因為很多人告訴我帶腦子想追尋意義的話會更痛苦@w@幹到底為什麼要考這個啊?啊不要問,背就對了。。。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只要備好眼睛、耳朵跟必要時才使用的嘴巴即可,但是還是止不住腦袋運轉,因為他蟑螂的,那些大餐課實在太廢太無聊了=__=我還是動筆寫了一些筆記構成了這篇亂七八糟的文章。。。

我並不建議那些你確定以後會進成功嶺但現在還沒進去的人閱讀,有許多人在裡面雖然痛苦,但是仍舊是找得到意義的,甚至交到好些朋友;可是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大概就很難正向思考了XD這篇亂七八糟的文章或許還是比較適合那些已經待過裡面、知道這種生活很操蛋的人隨便讀個好玩、看個開心,回想起一些記憶的碎片就好=P

那我們開始吧ˊ_>ˋ


成功嶺替代役訓練班形上學第一原理


成功嶺替代役訓練班的形上學第一原理就是:

規矩就是規矩。

哎這不應該是倫理學嗎?

不對喔。形上學第一原理是指世界構成的終極法則,啊,你已經推演到底了,不能再更後退了。在成功嶺,這整個世界,不管是廁所、路線、衣櫃、棉被、蚊帳、教室、課表、水杯、服裝、打菜、洗碗、夜哨、名條...各種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都服從於這個形上學第一原理。

換句話說,如果你問:為什麼晚上九點半到十一點之間,以及早上五點半到六點之間不能去上廁所?那你就可以往後推演,喔,因為值星區隊長是這麼說的。那為何值星區隊長這麼說?喔,那是因為這是規矩。那為什麼這是規矩?我們常常想大小便的時間不就是睡覺前跟睡醒後嗎?喔,你問到底了,那是因為,規矩就是規矩。

... ...

規矩的特性就是一種看似理性,但其實根本超級非理性的一視同仁,所以這會產生一種誒大家都這樣所以很“公平”的錯覺啊。這種公平,在成功嶺是以反面的方面來表述的,也就是說,當有人違反了這看起來很公平,大家都要遵守的規矩時,值星官就會罵他:

就你最特別!

哎所以,分析起來,規矩就是規矩這個形上學第一原理,窮究一切可以窮究的內涵,我只想得出兩個:(1)(追求一種好像很理性很公平的)平均;(2)(但其實每個人都不一樣,而且明明每個人也都是行為能力人,卻因為必須遵守(1)而導致的)荒謬。

這種平均跟荒謬很好理解,那就是當你過完這操蛋的幾週後,你心裡大概就會想:幹我居然跟這群人過了多久這樣的日子啊。。。哈哈哈哈哈。

據唸過軍校的同學說,這會讓人變老,看到其他還沒當過兵或唸過軍校的朋友總會在燈火闌珊處莞爾一笑,啊,畢竟,你已經到了理解世界構成終極法則的年紀了啊ˊˇˋ

有些帶班學長老了,或許他就不會整天吼人。更多時間他就處於一種跟年輕人,痾,我是說學弟,勸世的狀態:我已經帶了第N屆替代役了,你們這一屆還算XX;你們在受訓,態度要拿出來,只要你們拿出態度,我們都會看到。

許多時候,老學長們也知道某些規矩很荒謬,但荒謬歸荒謬,我們還是需要遵守。老學長們知道“規矩就是規矩”很明顯就是一種論證失敗,這種論證的失敗會使他們喪失支配的正當性。學長們老了,也常常會想開脫要求我們遵守不合理規矩的責任,他們提不出更高明的論證,也就是說:

(那些規矩都是)長官定的。


倫理學三大法則


有這樣的形上學原理,那究竟可以協助規矩支配世界的是什麼呢?

那就是在看得到與看不到的地方,都總是可以叫人守規矩的倫理學三大法則:

  1. 感覺主義
  2. 集體個人主義
  3. 表象(或形象、功績)主義


感覺主義是這樣的。

成功嶺成績考評中,有一項是基本教練(就是叫你稍息、立正、向左轉之類的)。基本教練有什麼技巧呢?學長們花好多好多時間檢整服儀、調整動作、來回查看...或許會多說一些小技巧(像是向後轉時腳不要抬起來而是向後平移;平移後轉身用腳跟轉,到定點後立刻腳尖踩穩才不會晃...),但更細部就說不出來了(實在很能理解,就這幾個動作重覆做千百遍,到底是能說出多少技巧...),那這時候,學長們就會對於求好心切的學弟們說:

自己多練習,抓住基教的感覺,多注意一下。看的是你們的態度!

這就是感覺主義的內涵。規矩、規矩,除了你不要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在不對的地方,或者不長眼睛硬是跟別人都不一樣,再來的一切一切,就是感覺,靠感覺,依循感覺,磨練出感覺(感覺要翻譯成fu或者sense都可以)。那你要靠什麼磨練出那個感覺?喔,幹你態度要拿出來啊!

其實說不出更多,也是因為成功嶺有太多評分都是黑箱了。誰知道鑑識官今天心情如何,然後依據什麼評分呢?但這一切都被化約為(也只能被化約為)態度跟感覺的問題。啊然後你不要太計較這樣。你太計較的話就是態度很差ㄝ——

每一屆都有這種人!(怒與無奈)


集體個人主義是透過感覺主義建立起來的部隊運行方式。規矩是用態度跟感覺維繫的,一群菜菜光頭要可以被組織起來像個部隊,行進有行進的樣子,答數有答數的樣子,那就是要靠這個集體中的每個個人都拿出態度跟磨出感覺。

集體個人主義很有意思,因為它明明就是很矛盾的兩種制度被硬是合併在一起,因為:加扣分在個人,可是管幹們對於役男的表現評價依據卻在於整體。集體個人主義在成功嶺替代役訓練班中形構了很有意思的學弟間文化:大家對彼此都很客氣、很熱心,也很有禮貌(我很懷疑這個年紀在都市生活的年輕人們彼此間到底在日常生活中對陌生人是有多少善意,但是成功嶺好多好多喔)!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都不希望除了被學長幹以外,還要過著一種被大家排擠或討厭的生活;並且還有一項更為實際也無時不刻在發生的重要部隊機制在起著作用:資訊的傳遞。

幹剛剛值星說什麼?誒到底幾點可以去上廁所?操蚊帳為什麼被打叉啦?

就算再怎樣繃緊神經,每個人都焦慮兮兮的,總還是會有漏聽訊息或沒注意到細節的時候。這時候一個部隊內部就會有自我調節的資訊傳遞機制,而它就要建立在總會有一些人聽到或知道怎麼做,而且會跟大家說,甚至熱切的叮囑大家幹要怎樣不要怎樣。


最後就是表象、形象或者功績主義。

拿出態度、磨練感覺最終要營造的就是表象或形象。這絕對不只是替代役成功嶺訓練班倫理學的基本法則,更是整個台灣政府在施行替代役政策時的核心績效:

你必須告訴民眾這個制度不白痴,不是浪費錢,不是讓一群人當爽兵,而是他們確實有在“做公益服務,幫弱勢族群,服役中學習,學習中成長”。來上大餐課的好幾個負責人或長官所秉持的核心論述都是:(1)你們不要抱怨,衰也不是只有你;(2)要建立與維護替代役整體的良好形象。

這到底有多重要呢?某役別的負責人負面表述得很直接:

替代役的天敵,是民眾。

幹,你為什麼不說台灣政府的天敵是民眾?更直接更正確,是不是?

我們秉持仁慈原則,可以幫官員們護航說,注重形象和認真做事是同一硬幣的兩面啊,你認真做事的時候,就會留下好印象(某承辦人也講得很直接,你表現好,我直接請媒體幫你發新聞稿)。話雖如此,可是表象/形象/功績主義卻帶來了很多奇怪且負面的後果。

首先就是軍營裡面著名的那句話:

不打出頭鳥,不打懶惰蟲,專打不長眼。

這太淺顯了,不用解釋。在表象主義原則底下,你當然可以偷懶,但是要高明的偷懶,不要被發現,或自爽時不要太白目。

其次,“榮譽”概念在訓練班中的概念,變得很扭曲。

榮譽的英文是honor,它表示一種出於穩定且高貴的品性,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來的好的行動,榮譽即是這種有穩定高貴品性,且總是做出好的行動、過好生活的人佩得的獎賞。人們讚譽他,是因為他真真正正、扎扎實實做好的事情,並且一生都依據這些原則過規律的生活。這種讚譽並不要求物質回饋,它源自一種人們內心對於善與好生活的嚮往。好的人總是讓人喜歡,又有自己的原則與生活。

然後,加扣分制度很輕易地就把這些古典的修身倫理(無論是西方哲學或中國的士人傳統)都給摧毀掉了。大家自願舉手做公差、回答問題,到台前示範,是為了加分(消極一點說就是為了抵銷被扣掉的分數),而不是因為什麼別的。人們生活緊張兮兮,是被動的避免犯錯。

這種扭曲可以用一種很簡單的負面標準來加以評判(好好理解一下軍中的榮譽到底有著怎樣的內涵):當人們自願承接了公差,或者明明照著指示做了,卻沒有享有對應加分或甚至被扣分時,會產生出的一種陰暗狠毒的情緒:怨恨(resentment)

這種怨恨有一種很好的表述格式,在諾蘭的電影《黑暗騎士》中的角色劉會計師,在蝙蝠俠殺到香港造成大樓動亂時講出了這樣的話:

我都已經給他們[指保全或警察]錢了,他們還不來!

成功嶺替代役訓練班當中的役男們也常常在加扣分制度中流露相同的情緒與一模一樣的情緒表述格式:

我都已經照做了/我都已經是公差班了,還被扣分/還沒被加分/還沒有榮譽假/還被罰勤!

... ...

與其說這是某種黑暗的學長學弟制,倒不如說,這是制度中的政治性造成的必然結果。在加扣分基準、榮譽假給訂標準都模糊,最後加扣分情況與有假與否的決定也都是黑箱,並且追求榮譽也不過就是因為想要加分或放假,人照做卻沒拿到自己覺得配得的東西,那他很自然就會覺得他什麼都沒拿到。幹。

這就是軍營中的榮譽與恐懼法則的基本內涵,在底層流淌的就只有陰暗的怨恨與日子他叔公的外甥的還是要過的無奈而已。

... ...

你們覺得這種倫理學法則會建構出怎樣的管理文化面容呢?邏輯地推演就可以得出三種必然結果:

(1)(被幹到)飛高高

飛高高簡直是成功嶺的專業術語了XD這種文化面容就是學長們都超兇,從第一天吼到最後一天,然後全時段扣分,沒有任何福利。你就是一個比任何存有都還要不如的瞎雞巴廢物,你唯一的消極任務就是被幹。

(2)傳統權威式管束或說教

有些學長們的教育方式,除了幹也可能會用說教的,用說教來建構支配正當性(哎那講話方式有夠像某些大人,以下羅列數種)。

你們也想趕快回去吧!
不要苟且!
我們這麼做,是希望你們知道...。
你們的努力,值星官這邊都有看到。但是我還是要重申你們有一些沒做到的事情...。

(3)嘲巢文化,也經常連帶而來的是一種溫情而無奈的現實主義

嘲巢文化是一種年輕人的次文化氛圍,嘲是幽默、會自嘲或開某特定對象的玩笑,以此度日的意思;而巢則是依據嘲文化度日的年輕人們常常會具有的特質,就是群聚在一起過集體生活(講幹話當然是一起講啊,男生在一起要幹麻?當然是講幹話啊~:D)

當這種嘲巢文化遇上學長學弟會發展出什麼管理文化面容呢?我把它稱作溫情而無奈的現實主義。這東西厲害了,它在管理上事實上並不提供合理化規矩支配正當性更優異的政治哲學論述,它召喚的反倒是一種很實際的共感,那就是:好啦,我們都很衰很慘啦,學長也是,我也只不過是比較早進來的梯次,規矩也不是我定的,所以何苦為難彼此呢?

這很驚人的和某種台灣年輕世代的父權或所謂男(雄?)性文化邏輯,可以這麼親密地耦合!以下列舉幾句代表性的發言:

誒,太扯了吧!認真一點啊。
剛剛沒說加分就沒人舉手,現在一堆人舉手,竹筍啊!
哎大家會在這裡遇到,就是緣分嘛。既然有緣分就彼此配合一下吧。
替歌小老師其實沒有義務幫你們想那些動作你們知道嗎?知道的話你們剛剛還一直在下面聊天,這樣不好吧?配合一下嘛。
體能是男性的一項很基本的條件,大家好不容易來這裡接受幾天訓練,有自信一點吧,又不是女生,抬頭挺胸很困難嗎?

這種管理文化總來自於很有經驗的學長,意外地可以收買很多年輕學弟們的心。一個在教育場域可以有強力支配正當性的管理者,總是出自以下兩者其中之一的做法:

要嘛就是菁英教育,要嘛就是後段教育,兩者有完全不同的權威依據。菁英教育的管理者,其權威來自於能力上的差距,他的一切之於被管理者都是壓倒性的,這時其他人就會乖乖閉嘴聽他的話;後段教育的權威來源卻是一種義氣相挺,管理者不放棄任何人,管理被管理者是管理者的義務,他會照顧你,總是沒有條件的照顧你,不因為別的,只因為你是他的學生。這兩者要有權威,共通點在於他們,都追求公平、公平,還是TMD公平(不公平的領導總是要破滅的,時間問題而已)!但是前者追求的是量上的公平(誰能力強誰責任大誰說話大聲誰幹得多),而後者追求的則是一種質上面的公平,你再怎樣雷老師也不會放棄你,但是老師對於你的嚴格要求與期許不會變。你一天做不到,老師還是一天要唸你。

顯然,在軍營中的文化,尤其就溫情無奈的現實主義而言,總是接近後段教育的邏輯。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說,大專兵很可能遠比中輟生還要不能適應軍旅生活。連替歌比賽都可以反應部分的側面:有人說研發替代役根本無心比替歌,但其他那種學歷不高又雷雷的中隊,反而可以拿到前六名。因為,

當兵啊,比的不是學歷。


政治學三大原則


像螞蟻,默默做自己,貢獻每一個小小心力,集結成奇蹟。沒有懷疑,沒有怨言,走進了人群...

上面這是替歌歌詞。唸人文的我總是喜歡負面的去理解它們=//////=

總喜歡跟年輕人說“不要抱怨”的長輩們,往往分不清楚抱怨批判之間的區別。抱怨往往只是情緒性的,而且事實上尚止於抱怨也就表示,他仍活在承認這個權威是合法的狀態中,也就只是內心有小小的不公平想隨便找人吐吐苦水而已。

但批判並不只是情緒性的,好的批判會有深厚的理智基礎以及刻苦銘心的感受力。唸人文社會的人都知道,知識與政治會進步,都是出於有用心以及深入的批判,而且往往,如果你對一個事物、一個學說、一個體制,或甚至是一個人並不抱有情感,那你是不會批判他的。深刻的批判我認為,總是來自於深刻的愛過或者恨過,你在意它、希望它更好,因此你必須批判它。批判甚至是一種最深刻的愛的形式。

不過這似乎是某種很西方的傳統或知識份子的做法(?)但我還是覺得,台灣大權在握的這個世代需要培養這種可以被批判的勇氣(對面的中國共產黨也很值得學一學喔!沒有害處的:D)。這種勇氣不只是心胸與器量,更多的還是在於理智基礎-大有為的政府與最頂尖的公務人員,應該要能夠區辨民眾的意見是否有價值有見地、知識份子的批判是否深刻而且不是基於私心。大有為的政府不應該害怕雞巴民眾與廢物媒體,真正的“公正(justice)”不是僅在法規章程這種形式上的地方,更在於敢於承擔與明智判斷的具體決策上。

現在的替代役訓練,乃至於整個台灣政府,瀰漫的是一種民眾與公務體系間的相互不信任。這種相互不信任就體現在沒有人想要(也沒有人敢)多付出以及承擔責任上。這導致的替代役訓練班第一個政治學原則就是-絕對科層體制官僚制(這種絕對真的夠絕對,絕對到我很吃驚)。

這種絕對的科層體制最基本的地方表現在兩處:(1)部隊行進,以及最可怕的,(2)許多非人性化的表單

在部隊行進間,排頭連自己什麼時候走、什麼時候停、什麼時候向右轉、向左轉的行為能力都沒有,通通都要執行來喊:12121212,向左轉!如果排頭先自己轉了,會被幹:

很自動啊!誰叫你轉了?

(幹都18、20歲的人了,當然是自動的啊@口@a)

以前看過那種一人在上百人在下聽候調遣的圖片,一直都很難想像;不過進了成功嶺以後就真的感受到韋伯(Max Weber)所說的-權力的定義即是一個人在一社會團體中得以貫徹自己意志並排除他人抗拒的程度與機會——這話的真義。幹部隊行進、精神答數等等的,真的是一人貫徹意志、百人聽命耶 0////0

但非人性化表單仍然是最讓我吃驚的東西。我們喝水要表單、打電話要表單、心理健康要表單、體溫要表單....。一般保險跟團體意外險要表單是很可以理解的,它們畢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可是今天替代役連喝水都有飲水記錄簿、晚上打電話報平安也有通話記錄簿、役男壓力與心理衛生也有量化表單,連進餐廳前都每個人要量體溫並且記錄...。

為什麼會有非人性化的表單出現?如果這是一個絕對科層體制的官僚系統,當它今天遇到問題要脫罪,這類拉基表單就是好幫手——ㄝ你看這表單,上面寫說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都各有建議的飲水CC數,並且役男也有按時喝水並且回報,那今天幹他還中暑,家長們就不能說全部是我們的責任了吧!?我們區隊長分隊長也都很溫馨的讓他們不要曬到太陽、要站在樹陰下了呀!我們每餐前都有體溫委員幫所有役男量體溫,如果今天有人身體不適我們也發放口罩並且允許外出看診、轉診,這樣還有流感蔓延,你們不能怪我們吧!?役男沒有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有啊,我們幹部都有准許時間,他們通話後也都有填寫詳細記錄-幾點、打給誰、跟那人的關係為何、講多久——這樣你總不能說他沒打回家了吧........

幹。

這些表單蠢、不人性的原因,在於它們首先只是為了規避責任而存在,其次它在實行上根本就有困難,而且這種管制徒增麻煩也毫無對於役男個人的狀態掌握有更進一步。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心理量表根本是學長一個口令我們一個動作寫的啊!可能一律只能填寫正常或還好;其次,役男到底有沒有喝水、喝多少,會不會中暑,跟填表單到底有何關聯?飲水情況是學長每天要我們都簽名後,隨便打勾的;最後,通話記錄簿與體溫表根本就是大家隨便亂寫的啊,要進餐廳有一百多人,體溫委員根本隨便量量,後面記錄的人根本自己瞎掰。幹。幹幹幹幹幹=_____=。我們一群青春正盛的年輕人在這邊瞎雞巴忙到底是在跟誰交待什麼事情呢?

這種管制化有夠蠢。而可以支持這種白痴管制化與智障規矩繼續穩固的,是成功嶺政治學第二原則——方便爽爽主義。

什麼叫方便爽爽主義?這也來自於一句超級超級著名的話喔-

你們給我們方便的話,我們也會給你們方便。

... ...

你們知道這句話一出現,邏輯上來說,就把整個規矩的論證基礎與支配正當性給抽掉了嗎?因為管理者也很清楚,規矩根本瞎機八白痴跟扯蛋嘛!你們只是為了方便要遵守它,並不是因為規矩有內在的道德基礎或必要性=口=

這說明了方便,那爽爽呢?

哎爽真是一個在成功嶺很常見的用詞耶。爽缺、爽兵...這種苦悶白痴又處處受管制的生活,所有人搞到最後只在意一件事情——

爽不爽?

一群有能力的大男生混在一起,只在意生活過得爽不爽,那這種文化氛圍還真是蠻變態的。。。

最後一個政治學原則,就是異性戀霸權,或男性主義。大家都是男生啊!在這樣的想法下,大家老老實實,什麼直男話題都可以開~許多講者與學長學弟,話題總是從女朋友女朋友女朋友開始與結束。老老實實老老實實。

我可以整理一下在成功嶺各大小團體中的幾個最重要話題,啊,除了女朋友(或你沒有女朋友以外=///=),還有:

菸、車、武器、酒店(或PUB)、法院、看妹子、錢、爽缺、好吃的東西...。

有趣的文化現象是,台灣男生群體有一種獨特的男性主義,這種男性主義體現在你可以談論上述話題外,更重要的是圍繞在講述浮誇經驗上。

ㄝ超扯的耶,我有一次怎樣怎樣...。
幹那還好好不好,我朋友之前怎樣怎樣更誇張...。

... ...

這樣瞎機巴聊天聊了半小時以後大家就都累了。那麼短的休息時間,大家什麼都沒有得到ˊˇˋ


單一價值範疇的美學


最後是美學。

成功嶺也有自己的美學。化作一句話說就是,完全被“量”化約的“質”。

替歌比賽是講究美學的,那不是看音準也不是聽節奏,而是一種蠻簡單粗暴的音量與整齊;部隊行進與集合時,另外還講求速度就是了。不過共通點都一樣——營造一個完全被“量”化約的“質”的表象即可——大家答數都很有精神、動作看來挺整齊、集合沒人遲到就是很不錯,沒有的話會被幹——

搞什麼東西啊!?

但實際情況也沒有到這麼單純,其實學長學弟間還有另外的美學價值,那就是在嘲巢文化中被奉為圭臬般崇拜的-幽默感!(,或者獵奇也可以。)

幽默感是可以掌控場面、說話有梗有節奏,能夠調侃上台的人或特定出糗對象的一種能力。你知道,當兵這麼無聊,學長有梗帶一些智障活動總還是可以促發一些笑料的。

訓練接近尾聲時,有慶生會活動,另外還有加碼的公開朗誦私信的活動。慶生會就是大家可以吃零食(幹雖然還要自己出錢..)喇賽然後聽學長講幹話的活動;公開朗誦私信則是要求收到信件的人把內容唸出來~大家都期待那些女朋友們寄來的信件中的精彩內容啊:

你有被長官幹到飛高高嗎?沒關係啊,你回來也可以把我幹到飛高高!

挖屋!還有一些人會寄照片來喔!學長(開玩笑地)說:

如果是清涼照的話大家傳閱分享,如果是裸照的話學長要沒收。

據說某些中隊因為信件內容火辣或清涼照給力,那個役男加分被加到爆呢。


結語


最後,我先整理這篇文章的架構:

一、形上學第一原理-

規矩就是規矩 [平均&荒謬]

二、倫理學三大法則-

  1. 感覺主義、
  2. 集體個人主義,以及
  3. 表象/形象/功績主義[榮譽的內涵 & 怨恨的情緒]

*三種管理文化結果:

  1. 被幹到飛高高;
  2. 傳統權威式管束或說教;
  3. 嘲巢文化,也經常連帶而來的是一種溫情而無奈的現實主義

*菁英教育 & 後段教育

三、政治學三大原則-

  1. 絕對科層主義官僚制[部隊行進 & 非人性化表單]、
  2. 方便爽爽主義,以及
  3. 異性戀霸權男性主義[特定話題 & 浮誇經驗]

四、單一價值範疇的美學-

完全被量化約的質(音量、整齊、速度);唯一例外-幽默感


綜合上述一到四,你們覺得成功嶺形構了怎樣的政治文化氛圍呢?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我認為,統合上述幾點既荒謬又追求平均的體制形構,站在這些表象運作背後的,是一種很獨特的唯心論(稱作觀念論亦可)。

這種獨特的唯心論是台灣當代長輩的普遍共通思維,甚至是有一點東方傳統家父長制的遺產。它的特質在於,將所有煩惱或問題化約為“心”的問題(因此處理的方式也就是拿出態度、培養感覺囉)。

首先,一位來宣導替代役法規與權益的講者,一上台就叫我們把所有的考古題與筆記本收起來,只要專心聽他講話不准做其他任何事情。他接著開始連珠炮似的講述法規與權益,並責怪許多學長休假期間出交通意外、或者因為不知道有什麼權益而沒有爭取,就是因為-

上課沒在聽嘛!就是這樣,沒注意、沒在聽才會出錯!沒用心嘛。

這個命題有多少真值?

一方面,它當然為真。人們犯錯不就是出於沒注意或不用心嗎?

但仔細想想就知道這是一句無用的廢話。交通事故的發生與權益保障的爭取等問題,真的就只是因為沒注意、疏忽等沒用“心”的原因而出現嗎?那麼,這是說,交通事故與權益保障,真的是只要用心了,就可以通通獲得解決的問題嗎?

道德的建構與安全的確保,永遠是未竟的,而人只有在犯錯與嚐試的過程中才會搖搖晃晃的成長,這絕對不只是心的問題。這包含了役男(模糊)的社會定位與連帶的法規制度、整個替代役政策執行的政治文化氛圍、學長學弟制與服勤單位與役男間的權力關係、申訴流程的遊戲規則與政治性、課程與講座內容的涵蓋範圍與互動方式、役男住宿地點與工作單位的距離與交通情況、役男值勤、備勤與休假規定......

這些體制性的思考與盲點,總是這種唯心論的弱點。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大家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個案抓出來,逼問個案你為什麼這樣做?然後再來責任踢皮球。這類問題處理的方式總是純然個案式的,顯然當政者並沒有嚐試將個人煩惱連接到公眾論題,或者錯綜複雜的單位之間交互來往,也沒有人在做整體性的獨立思考。

其次,這種唯心論若再上升一個層次,就不會是負面批評役男沒用心聽講與遵守規則,而是正面指導役男,不要浪費時間,而要把握每一吋光陰去做最有效的投資。

一位講者舉的是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書中所提到的內容。大前研一說,他做顧問公司非常需要精準的觀察與判斷力,以確診一間公司內部營運的問題。但他都什麼時候做這樣專業思考技術的訓練呢?都是趁搭車的時候。講者接著表示,你看他就是學會運用零碎的時間,替代役也是一樣啊!如果你自己想太多糾結於一些瑣事或痛苦,或者你在零碎的時間裡都只是腦袋放空,那就是你自己再浪費自己的時間。

他於是又舉了經歷納粹集中營的猶太人法蘭克的例子。法蘭克在集中營的經驗中感悟到了生命中一種純粹的自由狀態——那就是,即便你的身體與生活管理再怎麼樣地遭到控制與剝奪,你的心靈永遠是自由的。

你隨時可以思考,你的心總是自由的。如果在納粹集中營的人都是心靈自由的,那你們這些替代役男怎麼不行?(感受到這種獨特唯心論的論證力量了嗎?)

接著,他的演講基本上就圍繞在,就算是在成功嶺這麼操蛋的生活中,其實都還是可以思考並且學到東西。挖靠,學到什麼@@?他說,他自己學到的就至少包含以下三點:

  1. 珍惜
  2. 感恩
  3. 流程(即時間管理與應用等)

有人摘錄了他的話——

「因為我覺得當兵真的有學到東西。當完兵後,我光是每天洗澡在蓮蓬頭前暢快的淋著熱水就感到心滿意足。此外,你以為被罵這麼簡單,以後出去上班,要罵你的人多的是。怎麼樣能夠讓老闆痛痛快快地罵完,在他消氣後再心平氣和的跟他解釋,這樣的練習機會你怎能不把握?最後,我一直不懂的是,台大的學生在學校的時候,比的是誰過得有意義,這個假期去哪裡做志工、學術交換、還是企業實習,為什麼一到了當兵,大家反而是比涼、比爽、比沒事,國家給你的限制是你的身體,你的思想還是自由的,如果因為到不同的環境就改變自己,這樣的損失才是最可惜的。」

大家讀完這段話,你的心是否被收買了呢?

他的論點是:幸福,是比較而來的。你痛苦過就會發現,原來許多事物不是理所當然,因此,你也學會了感恩。比方說下次你去到便利商店或跟女友見面時,你的內心可能就跟以前不一樣了,因為多了一層珍惜與感恩;最後,你也學會了善用零碎時間思考的生活方式,以及安排做事流程、組織人力以達最優化成效的方法。

我先把這種唯心論的論點推演到最後。許多的長輩們最後就會把這些管理學、組織文化、生涯發展、適應壓力、群體生活、道德發展等議題,拉高到接近宗教的形上學層次——

要學會感恩,這些都是緣分;心念正確最重要——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你在哪裡做什麼事情與怎麼做、做得像什麼樣子,都取決於你的心念;轉向思考,人生沒有困局,可能只有交叉口與不同的轉機;這就是命啊;因果輪迴、大千世界,你是想不透的,專注於當下、停止抱怨,發揮最好的能力做好分內的事情-做什麼要像什麼......。

大家覺得如何呢?你們的心被收買了嗎?

... ...

我沒辦法被說服ˊ____>ˋ有些人是可以的,當然或許更多人只當上面是長輩的廢話隨意聽聽。

但我的論點如下——

尼采說,人並不害怕苦難,人怕的是苦難的無意義。

太多講者與官員的論點,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種功績主義的代言與護航者,他們希望役男們在這個明明就很僵固、怕事、丁金(、甚至某些時候真的很白痴)的體制裡,還要不斷勉勵自己要盡可能地力爭向上並榨取意義感,例如他們最喜歡舉的就是嚴長壽談到的金牌替代役。就算做不到金牌替代役,至少也可以-

沒空要自己努力,準時上班不要幹主管;有空自己要規劃,考證照準備出國唸書。

我尤其難以接受有講者說,你這樣痛苦過後,如果你出去以後仍舊沒有多一分珍惜與感恩,也沒學到任何事情,那你的痛苦都白受了。老實說,這種論證方式真的很像是為了要避免痛苦白白承受,所以你需要去珍惜感恩還有在服役中學習成長......。

更多的論述更為直接露骨(我都在想你們這些講者怎麼可以這麼誠實):

你們要去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挖!你們也知道這叫做被利用耶QwQ...)
趕快趁此時建立自己的人脈存摺!
(不是才說緣分,怎麼又把別人當存摺...)
把替代役視為自己的工作前哨站!
(若是工作前哨站,為何休假與下班後的時間仍不自主自由?為何我們跟單位主管之間仍舊是一種特殊權力關係......)


後記


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呢?

一方面宣洩那些時日中的無聊,另一方面,我的主要精神還是在於批判。對於成功嶺,我還是有一些不錯的記憶。我們中隊雖然給分不甜,但是學長多走溫情無奈的現實主義管理路線,裡面不乏很有領導力、很好笑,也很有自己原則的人;另外我也很感恩有遇到過水班的各位,大家都很真誠、很可愛、很白痴。我常在想如果自己沒有進過水班,或許許多日子不會感到那麼快樂,雖然總是很累很累,洗澡與打電話的時間也永遠少別人一半,但很高興是跟著大家一起度過。

對於這樣的政治文化,我能有的只有嘆息,我學到的東西真的有限得不行。真心覺得許多優秀的學長待在成功嶺真的很浪費XD也祝福所有同梯的人下單位以後多少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步調以及過充實開心的生活。

是啊,這些都不難,但我還是還是呼籲對政治文化分析與批判的重要性,無論是支配正當性的論證基礎、各種法規與制度的訂立之政治性,以及大團體生活中的各種關係與壓力。

批判我相信,終究是出於愛的理由。我並不是在罵人或責怪誰,而是要把那些看得到與看不到的,都攤在陽光底下檢視。

唉,我啊,或許也仍舊像是尼采所說,也只是想在痛苦的無意義中努力的創造與榨取出意義而已呢 ˊ ˇ 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家替代役的沙龍
32會員
29內容數
2025/03/29
〈土裡的鑰匙〉一詩收錄於作家鄭琬融在 2024 年出版的新詩集《醒來,奶油般地》(木馬出版)。
Thumbnail
2025/03/29
〈土裡的鑰匙〉一詩收錄於作家鄭琬融在 2024 年出版的新詩集《醒來,奶油般地》(木馬出版)。
Thumbnail
2025/01/17
(續上篇)在聰明的效率宇宙裡,似乎有一個破洞,那就是「可愛」。(大家覺得這個破洞有多大呢?)
Thumbnail
2025/01/17
(續上篇)在聰明的效率宇宙裡,似乎有一個破洞,那就是「可愛」。(大家覺得這個破洞有多大呢?)
Thumbnail
2025/01/16
我發現有些長輩對「聰明」一詞的用法是:拿來描述某個人(不問緣由也不計其付出的代價)可以在遠快於平均耗時的情況下學會或做完某件事。
Thumbnail
2025/01/16
我發現有些長輩對「聰明」一詞的用法是:拿來描述某個人(不問緣由也不計其付出的代價)可以在遠快於平均耗時的情況下學會或做完某件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其實我想,學校應該是最需要講誠信的地方,也許算是以身作則,如果教育端都沒有,那如何期待我們的下一代,甚至如何期待台灣的未來?」。讀著研究生的回信,我的心情也不太好受。年初面試的時候講好7月的實習會提供免費的專業督導,沒想到這個月長官大刀一揮,把3位兼任專業人力(其中1位老師的工作正好是實習生的專業
Thumbnail
「其實我想,學校應該是最需要講誠信的地方,也許算是以身作則,如果教育端都沒有,那如何期待我們的下一代,甚至如何期待台灣的未來?」。讀著研究生的回信,我的心情也不太好受。年初面試的時候講好7月的實習會提供免費的專業督導,沒想到這個月長官大刀一揮,把3位兼任專業人力(其中1位老師的工作正好是實習生的專業
Thumbnail
我一開始沒想過 有那麼多事情違反常理 我會發現是因為 我每次無聊在思考事情邏輯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 跟其他人想法 不是略有不同 是...不同 所以 我想來一項一項列出來 記錄下來 到底有多少邏輯 跟一般"常理"不同 我自己也很好奇 1. 想提升工作技能 未必代表"只"提升工作能力 我覺得這是一
Thumbnail
我一開始沒想過 有那麼多事情違反常理 我會發現是因為 我每次無聊在思考事情邏輯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 跟其他人想法 不是略有不同 是...不同 所以 我想來一項一項列出來 記錄下來 到底有多少邏輯 跟一般"常理"不同 我自己也很好奇 1. 想提升工作技能 未必代表"只"提升工作能力 我覺得這是一
Thumbnail
在這種既荒謬又追求平均的體制形構中,站在這些表象運作背後的,是一種很獨特的唯心論......
Thumbnail
在這種既荒謬又追求平均的體制形構中,站在這些表象運作背後的,是一種很獨特的唯心論......
Thumbnail
生活中睜開眼的第一剎那就要面臨各種選擇,建立一個準則越來越靠近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與工作。 透過原則找到幫助我們做決定!
Thumbnail
生活中睜開眼的第一剎那就要面臨各種選擇,建立一個準則越來越靠近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與工作。 透過原則找到幫助我們做決定!
Thumbnail
以前的我,總是認為這個世界非黑即白,所有的人事物都只能靠兩邊站,沒有中間值的可能,而抱持著這樣的觀念,對待事物的看法也會比較嚴苛。 例如身邊的人犯了一個錯誤之後,可能就會收回對他原先的所有好感,甚至會將他歸納於「壞」的那一方,從此再也不聯繫。 但是隨著看到的事情多了,也漸漸變得比較能理解,人在面臨很
Thumbnail
以前的我,總是認為這個世界非黑即白,所有的人事物都只能靠兩邊站,沒有中間值的可能,而抱持著這樣的觀念,對待事物的看法也會比較嚴苛。 例如身邊的人犯了一個錯誤之後,可能就會收回對他原先的所有好感,甚至會將他歸納於「壞」的那一方,從此再也不聯繫。 但是隨著看到的事情多了,也漸漸變得比較能理解,人在面臨很
Thumbnail
筆者在之前提到秩序,下一步要談的是,為何需要秩序?有了秩序之後又是為了什麼? 秩序是為了成為一個共同體( Community),要用日文或是其他社群、集體都可以,以下都用共同體來指稱。共同體的成立,必須要先有一個秩序,秩序是「有意識」的去遵循,不管我們稱這個秩序是什麼,若沒有秩序,共同體就不會存在。
Thumbnail
筆者在之前提到秩序,下一步要談的是,為何需要秩序?有了秩序之後又是為了什麼? 秩序是為了成為一個共同體( Community),要用日文或是其他社群、集體都可以,以下都用共同體來指稱。共同體的成立,必須要先有一個秩序,秩序是「有意識」的去遵循,不管我們稱這個秩序是什麼,若沒有秩序,共同體就不會存在。
Thumbnail
規則就是:考試的時候不要談戀愛、每堂課都要出席、我們要做個正向的人,諸如此類換個環境,就會變體的東西。
Thumbnail
規則就是:考試的時候不要談戀愛、每堂課都要出席、我們要做個正向的人,諸如此類換個環境,就會變體的東西。
Thumbnail
真理是不變的,而道理是它的一部分一腦子◎語錄
Thumbnail
真理是不變的,而道理是它的一部分一腦子◎語錄
Thumbnail
自選推薦書 我們應當是什麼?應該如何過生活?或是面對兩難時,要怎抉擇。要解釋這應當真不簡單。 道德哲學分為三個層次: 應用倫理學(applied ethics):媒體上有關倫理道德的探討。 規範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探討何謂對錯的一般理論。 後設倫理學(meta-
Thumbnail
自選推薦書 我們應當是什麼?應該如何過生活?或是面對兩難時,要怎抉擇。要解釋這應當真不簡單。 道德哲學分為三個層次: 應用倫理學(applied ethics):媒體上有關倫理道德的探討。 規範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探討何謂對錯的一般理論。 後設倫理學(meta-
Thumbnail
我想 教育的成功或是洗腦的過程 讓我們都誤以為 任何事 就該有個正確的答案 就算想去否認 這個潛在的規則卻一直在腦裡 無法抹滅 但 離開學生時代越久 我越無法明白 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是什麼概念 或是該
Thumbnail
我想 教育的成功或是洗腦的過程 讓我們都誤以為 任何事 就該有個正確的答案 就算想去否認 這個潛在的規則卻一直在腦裡 無法抹滅 但 離開學生時代越久 我越無法明白 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是什麼概念 或是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