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9

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1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

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觸),追求終極目標——涅槃,所以稱為人天導師。

分辨名色

以定為基礎,佛陀教導能受教的眾生去辨別世俗諦和究竟諦。眾生執著的〈我〉屬於世俗諦,它可以被分解為色、受、想、行、識五蘊。

五蘊裡的色是色法,受、想、行、識是名法。名法有辨認的能力,色法沒有此能力,它成為名法辨認的目標。禪修者有必要分辨名與色。然後辨認所謂的〈人〉〈我〉只是五蘊之組合,除了色、受、想、行、識,在這之內或背後,並沒有一個主宰的我存在

【探索因緣法

過後,佛陀繼續讓禪修者探索五蘊生起的因緣。今世五蘊之果報身不是無端生起,也非萬能之神所造,而是因過去世的無明、愛、取、行及業五個因造成的。如果煩惱不斷,今世的無明、愛、取、行與業將產生未來的五蘊果報身。

raw-image
在十二緣起支(paṭiccasamuppāda)中,過去的無明、愛、取構成煩惱輪轉(kilesavatta); 行與業構成業輪轉(kammavatta),今世的五蘊或識、名色、六入、觸與受構成果報輪轉(vipākavatta)。

過去因為對四聖諦無明,特別是對苦諦——五取蘊之苦,和集諦——痛苦的根源的無知,眾生沉溺於五官的享受,並且強烈執著於生命(煩惱輪轉),導致他們造作善業與惡業(業輪轉)。所造之業一旦成熟,人們隨業投生於相關的生存地,就如我們造下的善業導致我們出生為人一般。

隨著生命的生起,就有識、名色六入(眼,耳,鼻,舌,身和意),有六入就會有接觸,有接觸就會有種種感受。因此識、名色、六入、觸和感受構成果報輪轉

今生由於無明貪愛仍然根盤心中(煩惱輪轉),人們又繼續造作善和惡業(業輪轉),在生命流留下了業力,導致下一世的投生(果報輪轉)。這三輪就這樣沒有止盡地輪轉下去。可見生命的輪迴是有其因緣的。

瞭解世間一切為因緣法,

即此生故彼生,
緣於無明,行生起;緣於行,識生起;
緣於識,名色生起......此滅故彼滅,
因為無明滅,所以行滅;
因為行滅,所以識滅;
因為識滅,所以名色滅......

禪修者越度了關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疑惑。能夠辨識因果互相牽引的能力,即稱為緣攝受智(Paccaya pariggaha ñāṕa)

raw-image

【通過觀禪徹見無常、苦、無我 】

隨後,佛陀教導禪修者以智慧來辯認五蘊,「這不是我的(苦隨觀、這不是我(無常隨觀)」、「不是我的自我(無我隨觀)。」五蘊名色的不斷生滅是無常;不斷受生滅壓迫是苦;不受控制,因緣所生,沒有一個永恆的實體是無我。

無論是過去世、現在世或未來世,內在與外在的所有名色法,都是無常、苦、無我的。

當一再的觀名色的無常、苦、無我時,觀智將變得敏銳,禪修者就不再注意名色的生起,只見到它們不斷地消失與壞滅。禪修者對這些不斷壞滅的名色法生起怖畏,覺知一切行法都是不圓滿的,充滿過患,於是開始對它們感到厭離。

如用竹簍抓魚的漁夫,習慣把手伸進簍口中,以探知魚兒有沒有入簍。如果手碰到魚兒,漁夫會高興的從簍中把魚兒抓出。這次,當他的手碰到滑溜的物體,便從簍中把它抓出,看到抓到的動物頸項有三條斑紋,他知道這是有危險、極毒的水蛇,如果處理不好而被反咬一口,有可能會被置於死地。

漁夫因此不再感到高興,反而害怕極了。對這毒蛇感到厭惡,很想擺脫它。於是他抓緊水蛇,在其頭上打旋三次,並用最大的力氣把它丟到最遠的地方,然後趕緊跑到高地去。唯有這樣,他才會覺得安全與自在。

raw-image
raw-image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