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佛陀 25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raw-image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熱等相對之法破壞而變易的緣故。色包括組成眾生色身的四大種色(mahābhuta),如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以及這四大種色所造成的二十四種色法,稱為所造色(upādāya rūpa)

四大種色也被稱為(界),因為它們都擁有自己的特相。

地界–被如此稱呼是因為其硬與粗的特相,例如身體裡的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骨頭等等。

水界–具有流動的特相,此特相顯現在痰、汗水、血液、淚水、口水、尿液等等。

火界–具有冷和熱的特相,可在體溫及消化系統產生的熱能裡被體驗到。

風界–具有推動和支援的特相,它存在於呼吸、打嗝、氣體在腸子移動時導致的胃氣等等。

色也包括外在的物質,如山、水、屋子等等。山、水只是概念,以究竟諦或勝義諦來說,它們是由生滅無常的四大及所造色組成,是由火界產生的,稱為(時節生色聚)。色聚一生起即消滅,新生的取代舊的,然後立刻消逝。因此它們是無常、苦及無我的

佛陀把色比喻為泡沫,表示它是空、虛、沒有實體的本質。

試想:一團泡沫怎麼會有實體可言?

諸比丘!假設恆河上漂著一大團泡沬,一個視力良好的人視察它、深思它、仔細地研究它,於是那團泡沬對此人而言是空的、虛的、沒有實體的,因為一團泡沬中哪裡能有什麼實體存在呢?

同樣地,諸比丘!無論是哪一種「色」,過去的、未來的或現在的、內在的或外在的、粗的或細的、低劣的或殊勝的、遠的或近的,比丘都視察它、深思它、仔細地研究它,於是「色」對比丘而言是空的、虛的、沒有實體的,因為「色」當中哪裡能有什麼實體存在呢?

raw-image

(二)受蘊 (vedanā khandha)

受的特相是體驗目標,從體驗感受苦、樂及不苦不樂三種受。從六根觸到六所緣產生的受可以分為六種:

觸到顏色所產生的受,(可以是苦或樂或不苦不樂);

觸到聲音所產生的受;

觸及氣味所產生的受;

觸到味道所產生的受;

觸到實體所產生的受;

觸到法所緣所產生的受。

六根觸及六所緣,生起的是苦受、樂受或不苦不樂受是依據目標的不可喜、可喜及中舍性而定。

當樂受生起時,一般人即刻感到歡愉、喜悅、舒適、滿足,隨即執著於樂受; 一旦所執著及依戀的樂受消失,他們便會感到痛苦、沮喪、失望,因而生起苦受。

無論是何種受,都是因緣法,因緣法是無常、苦及無我的。

佛陀說:

無論是哪一種受,皆是苦的。

佛陀把受比喻為水泡,因為水泡是脆弱的,剎那生,剎那滅,空無實體。

諸比丘!假設在雨季最後一個月下雨的時候,大顆的雨滴直線落下,水面之上有水泡生起與破裂。一個視力良好的人視察它、深思它、仔細地研究它,於是水泡對此人而言是空的、虛的、沒有實體的,因為水泡中哪裡能有什麼實體存在呢?

同樣地,諸比丘!無論是哪一種『受』,過去的、未來的或現在的、內在的或外在的、粗的或細的、低劣的或殊勝的、遠的或近的,比丘都視察它、深思它、仔細地研究它,於是『受』對比丘而言是空的、虛的、沒有實體的,因為『受』當中哪裡能有什麼實體存在呢?

raw-image

(三)想蘊 (saññā khandha)

想的作用產生在初次見到一個目標,即對目標作一個標記,以便再次體會到相同目標時能辨認出來,認為它是(一樣的)

比如第一次看到紅色,()的作用是對紅色作一個記號,當再次體會到紅色時,()便認得這是紅色,不是白色。在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它是記號或標記。

想共有六種,即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及法想。

我們常被(想)所矇騙,無常的標記為常的苦的標記為我的不淨的標記為淨的這是無明——沒有如實見到現象的本質所造成的顛倒想(sañña-vipallāsa)

正如農夫為了恐嚇鹿,在稻田裡立起拿著弓箭的稻草人。當鹿來到稻田,因為之前已對拿著弓箭的獵人作了標記,此時一看見稻草人,(想)即記得是同樣的獵人,鹿被其(想)所蒙騙,誤以為稻草人是獵人而驚慌逃走。明明是稻草人,鹿卻把它看作是獵人;同樣的,佛陀不斷地告訴我們一切行法都是無常、苦、無我、不淨的,可是人們因為(顛倒想),卻把行法看作是恆常淨的,因此產生種種的執著,痛苦也隨之而生。

佛陀把「想」比喻為海市蜃樓,猶如人被海上冒出來的高樓所矇騙,以為是真的;眾生把沒有實質、虛幻的身心視為穩定、真實、快樂、美麗和可以控制。

諸比丘!假設在熱季最後一個月裡的正午時分,有閃動搖晃的海市蜃樓產生。 一個視力良好的人視察它、深思它、仔細地研究它,於是那海市蜃樓對此人而言是空的、虛的、沒有實體的,因為海市蜃樓中哪裡能有什麼實體存在呢?

同樣地,諸比丘!無論是哪一種「想」,過去的、未來的或現在的、內在的或外在的、粗的或細的、低劣的或殊勝的、遠的或近的,比丘都視察它、深思它、仔細地研究它,於是『想』對比丘而言是空的、虛的、沒有實體的,因為『想』當中哪裡能有什麼實體存在呢?
——《泡沫譬喻經》
raw-image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8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2023/06/16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2023/06/16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從人類個體的內在的視角,去投射感知整個世界,是屬於主觀性的解讀整體實相,整體實相的圓滿整體訊息經過主觀濾鏡,大部分的資訊都被過濾,只留下小範圍的資訊,加上主觀的加工,進入到我們的個體真實,轉譯成我們認知的相對實相。
Thumbnail
如果從人類個體的內在的視角,去投射感知整個世界,是屬於主觀性的解讀整體實相,整體實相的圓滿整體訊息經過主觀濾鏡,大部分的資訊都被過濾,只留下小範圍的資訊,加上主觀的加工,進入到我們的個體真實,轉譯成我們認知的相對實相。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 經頌云 楞伽經云。佛告大慧。當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薩善四大造色。彼真諦者,四大不生。於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觀察已竟。名相妄想分劑。自心現分劑。乃至大慧,彼四大種,云何生造色。謂津潤妄想大種,生內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種,生內外火界。
Thumbnail
「知妄本自真。見佛則清淨。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 經頌云 楞伽經云。佛告大慧。當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薩善四大造色。彼真諦者,四大不生。於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觀察已竟。名相妄想分劑。自心現分劑。乃至大慧,彼四大種,云何生造色。謂津潤妄想大種,生內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種,生內外火界。
Thumbnail
「以清淨心,為善業根。以不善心,為惡業根。心清淨故,世界清淨。心雜穢故,世界雜穢。我佛法中,以心為主。一切諸法,無不由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 夫論法處之色。有五種。一,極略色。二,極逈色。三,受所引色。四,遍計色。五,定果色。已上法處五般色,都分為三門。影像門。無表門。定果門。
Thumbnail
「以清淨心,為善業根。以不善心,為惡業根。心清淨故,世界清淨。心雜穢故,世界雜穢。我佛法中,以心為主。一切諸法,無不由心。」—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 夫論法處之色。有五種。一,極略色。二,極逈色。三,受所引色。四,遍計色。五,定果色。已上法處五般色,都分為三門。影像門。無表門。定果門。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 它們同樣都是無常,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 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願你們永遠記得這些教法! 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心,是個常變化的東西;身,也是變遷不定的。 它們同樣都是無常,都是痛苦的來源,都是「無我」。 這就是佛陀所指出的:身和心既不是眾生,也不是個人,也不是自我、靈魂、我們、他們。它們僅僅是元素——地、水、火、風,四大元素而已! 願你們永遠記得這些教法! 祝福你們健康快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