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人天導師 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raw-image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觸),追求終極目標——涅槃,所以稱為人天導師。

【佛陀折服巴迦梵天神 】

佛陀甚至應用神變去到色界梵天,為了糾正巴迦梵天神(Baka-Brahma)的邪見。巴迦梵天神認為他的居住地是恆常、堅固、永恆的,在他那兒沒有生、老、死、再生,也沒有其它更高的出離。

佛陀說巴迦梵天神所知的有限,而他的智慧遠勝巴迦梵天神,巴迦梵天神便想與佛陀較量神變,他說:「好吧!親愛的先生!我將從你前面消失。」

「好吧!梵天!那樣的話,請你從我前面消失,如果你能夠的話。」

巴迦梵天說:「我將從沙門喬達摩前面消失,我將從沙門喬達摩前面消失。」而他卻不能夠從佛陀前面消失。

佛陀對巴迦梵天說:「梵天!我將從你前面消失。」

那時,佛陀作出的神通讓梵天和梵天眾能聽到他的聲音,但卻看不見他。當佛陀消失後,他說出這些偈頌:

我看見生存的恐怖,以及生存者尋求斷滅,

我不宣揚任何生存或斷滅,也不執取生存(有)之喜。

那時,梵天、梵天眾都震撼於佛陀的大神通力,那是他們前所未見的,更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沙門喬達摩出生在歡樂於生存、喜愛於生存、歡喜於生存的世代,他卻把生存連根拔除。

偉大導師的特徵 一、實事求是

身為人天導師,佛陀知道什麼事情需要我們關注,什麼事情需要我們擱在一邊,以免浪費時間和精力。

在佛陀時代,許多外道喜歡探索形而上學的問題,佛陀從未對那些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相反的,他保持了特有的沉默,因為這些問題並不能導致厭離、無欲、覺悟和涅槃。

有一次,一個名為蔓童子的比丘來到佛前,急切地要求佛陀當場回答一些玄學上面的問題,並以還俗相威挾。

「老師,世界常還是非常?有限還是無限?生命之流(jiva)與色身是一或二? 如來涅槃後有或非有?或非非有?」

佛陀告誡他不要把時間和精力白白地浪費在這些無稽的猜測上。佛陀說:

猶如一人被毒箭所傷,他對想把毒箭取出來的醫生說:「我要首先弄清傷我之人是誰?我中了什麼樣的箭?在沒有瞭解這些詳情之前,我將不允許你把箭拔出來。在這個人弄清楚這些事之前,他早已死了。」同樣的,在這些問題被搞明白之前,那個人也會死掉。

佛陀這一重要的告誡值得我們三思。

作為一位偉大的導師,他關注的是眾生的苦和提供滅苦的道路,他說:「

我只宣說一法 ——苦的起因,以及朝向滅苦的道路。」

正如海水只有一味,鹹味;同樣的,

這法與律中也只有一味——解脫味。

——《增支部 8.19》

從這一點可以知道佛法注重的是實際解脫苦的修行,不是情感上的信仰和膜拜

raw-image

二、包容開明

佛陀也不因為有名望之人改變了之前的信仰而追隨他就趾高氣揚,到處宣揚,反之,佛陀鼓勵他們探索他宣揚的真理,不要一味接受和盲從。猶如真金可在試金石上鍛燒、敲打、摩擦以檢驗其真假,同樣的,真理不怕智者們檢驗。

富者優婆離尼鍵陀若提子的信徒。一次,他來到佛前,聽了佛陀所說之法後,心中十分愉快,當即表示希望追隨佛陀。但是佛陀卻勸告他說:「善男子!作徹底的調查,像你這樣有名望的人應作謹慎的調查。」

佛陀如此意想不到的回答使優婆離十分信服,隨即說道:「世尊,如果我改變為其它宗教導師的信徒,他的弟子們將會領著我繞街遊行,一路宣揚某某富翁放棄了早先信仰,改信了他們的宗教。但是,世尊卻奉勸我作進一步調查,你的這些有益忠告更加使我高興。」

他感激地重複道:「我第二次請求皈依佛法僧。」包容和開明的佛陀要他繼續護持他先前的宗教導師,以免引起他們的怨恨和不滿。另一件事充分表明佛陀的開明。

raw-image

有一次,一群奇舍子的市民,屬於迦摩羅(kalamas)種姓的人來到佛前說,許多來向他們傳教的梵志和婆羅門,都抬高他們自己的教法,指責他人。他們迷惑不解,到底誰說的正確。佛陀評論道:「是的,迦摩羅人,你們的迷惑和懷疑是正當的,因為對於一件可疑之事,就會產生懷疑。」並且給了他們如下著名的勸告:

迦摩羅人,

不要輕信傳聞,

不要輕信傳說(認為這是歷代相傳),

不要輕言傳統,

不要輕信與經典相符之事,

不要輕信猜測,不要輕信推理,

不要輕信事物的表面,

不要輕信和你一致的觀點,

不要輕信似是而非之事,

不要因尊敬老師而接受其法。

但是,當你們自己明白了這些事是不善的,錯誤的,受到智者的譴責,做了這些事後,將導致傷害和痛苦,你們要真正地拒絕它們。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是善,無過,受到智者的讚美,做了這些事後,將導致利益和幸福,你們要以此為行住。

——《增支部》3集65經

raw-image

善戒尼師 — 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 — 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世間解 佛陀對世間有徹底的認識,所以稱為世間解。 凡是世間一切生命的精神與物質,他都瞭若指掌。 佛陀認為,關注世界的起源或終結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他通過智慧,發現真理是隱藏在眾生的身心裡。 有一日,若希達薩(Rohitassa)天子問佛陀說:「是否可能通過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世間解 佛陀對世間有徹底的認識,所以稱為世間解。 凡是世間一切生命的精神與物質,他都瞭若指掌。 佛陀認為,關注世界的起源或終結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他通過智慧,發現真理是隱藏在眾生的身心裡。 有一日,若希達薩(Rohitassa)天子問佛陀說:「是否可能通過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23 明行足 佛陀兼備圓滿的〔明〕與〔行〕。明 可分三明或八明,行則有十五行。八明和十五行是每尊佛所具備的德行。 三明與八明 三明(tevijjā)是宿住隨念智、天眼智及漏盡智(前面已闡述)。 八明略述如下: 1. 觀智(Vipassanā
Thumbnail
原創 善戒法師 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2021-12-23 明行足 佛陀兼備圓滿的〔明〕與〔行〕。明 可分三明或八明,行則有十五行。八明和十五行是每尊佛所具備的德行。 三明與八明 三明(tevijjā)是宿住隨念智、天眼智及漏盡智(前面已闡述)。 八明略述如下: 1. 觀智(Vipassan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