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內向的人「社交疲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內向、外向不是很嚴謹的分類,估計有25%的人屬於「內向」。但現代世界是個外向導向的社會,外向的人居於主流、有比較多的發言權。內向的人的心理需求就常常被忽略。

raw-image

所以這篇文章也是提醒內向者的伴侶、好友、家人,可以多多察覺內向者的狀態,適時拉一把或協助解圍。內向者也可多注意自己的精神狀態,不能勉強時就要休息。

區別內向、外向者最科學的依據是:社交會不會累。內向的人未必害羞,內向的人也可能喜歡社交,內向的人更需要一些社會聯結。但無奈的人,內向的人無法輕鬆應對社交場合,太多人、太長時間的社交,會讓內向的人腦力衰竭,快速消耗光。

如果長時間被迫處在社交疲勞的狀態,內向的人可能因此燃燒殆盡(burnout),最後變得焦慮、憂鬱、疲憊、情緒不穩定,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表現。

所以,當我們察覺內向的人有點社交疲勞了,就要停止、減少社交時間或頻率,然後要讓他們有獨處、復原的時間,如走入大自然、健身運動、靜坐冥想、或一個人做些喜歡的事情。

內向的人的社交疲勞,就像是手機電池剩下10%,有些功能可能已經無法正常使用,有些人會出現能量抽乾的感覺。

這時,內向的人會開始出現對其他人感覺麻痺、抽離、失去真實感,濛濛瀧瀧的,然後開始無法專注在談話主題。

內向的人可能會感覺到頭痛、不舒服,渾身無力,沒有精神,開始有情緒崩潰的感覺,最嚴重時會莫名尖叫、哭泣、憤怒,行為變得難以掌控。

除了「抽離現場」、「重新規劃生活秩序」外,改善社交疲勞最好的方法就是「固定時間運動」。

固定時間運動,就是讓自己每天都有獨處的時間,讓大腦跟身體都可以重新充電。

固定時間運動,也讓你有很好的理由離開現場、或婉拒不必要的社交。

不管是慢跑、快走、健身重訓、游泳、爬山、騎腳踏車,對內向者都是很好的運動習慣。

好的總之,內向者要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不要逞強。內向者要對常跟自己進出的的伴侶、好友說明自己的內向特質,協助自己脫身、早早回家休息。多休息、儲備精力、在最重要的場合表現自己,避免在社交場合情緒抽離或崩潰,才是對內向者最有利的人生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551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美國最近有個「內向者高薪好工作」的調查,結果排第一的是「放射科醫師」。美國的放射科商業網站馬上報導這消息。其他2-10名又是什麼工作呢? 報導指出,放射科醫師大多數工作時間專注地獨自分析影像,與病患和其他醫生的互動短暫,可以擁有充裕的安靜時間。對內向的人來說,這是很舒適的工作方式。內向、善於觀察細
Thumbnail
2025/03/16
美國最近有個「內向者高薪好工作」的調查,結果排第一的是「放射科醫師」。美國的放射科商業網站馬上報導這消息。其他2-10名又是什麼工作呢? 報導指出,放射科醫師大多數工作時間專注地獨自分析影像,與病患和其他醫生的互動短暫,可以擁有充裕的安靜時間。對內向的人來說,這是很舒適的工作方式。內向、善於觀察細
Thumbnail
2025/03/03
人類可能擁有超能力,只是被自己的「左內側中額葉」(left medial middle frontal region)壓抑住了?當我前天看到這個研究時嚇一跳,不過這是刊登在 impact factor 3.2分的期刊 Cortex 上,還是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5/03/03
人類可能擁有超能力,只是被自己的「左內側中額葉」(left medial middle frontal region)壓抑住了?當我前天看到這個研究時嚇一跳,不過這是刊登在 impact factor 3.2分的期刊 Cortex 上,還是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4/11/27
太容易愛上別人、太容易感受到好感、可以同時愛上許多人.....有學者稱為「情感癖」(emophilia)。或許有些人在某個人生階段會容易愛上別人,有些人長期持續容易陷入愛情。這是好還不好呢?
Thumbnail
2024/11/27
太容易愛上別人、太容易感受到好感、可以同時愛上許多人.....有學者稱為「情感癖」(emophilia)。或許有些人在某個人生階段會容易愛上別人,有些人長期持續容易陷入愛情。這是好還不好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內向、外向不是很嚴謹的分類,估計有25%的人屬於「內向」。但現代世界是個外向導向的社會,外向的人居於主流、有比較多的發言權。內向的人的心理需求就常常被忽略。
Thumbnail
內向、外向不是很嚴謹的分類,估計有25%的人屬於「內向」。但現代世界是個外向導向的社會,外向的人居於主流、有比較多的發言權。內向的人的心理需求就常常被忽略。
Thumbnail
這個社會總是在告訴我們,安靜是不被允許的,你要舉手發言、你要每天進步、你要表達自己。我總在一生中學習克服內向,但也在這幾年裡,我開始喜歡內向的特質、和內向好好共處,可以真正「自在的內向」,該要談話時,可以自在的回應,而不想說話的時候,就自由的當個少話的人,那也是讓我能量回流的方式。
Thumbnail
這個社會總是在告訴我們,安靜是不被允許的,你要舉手發言、你要每天進步、你要表達自己。我總在一生中學習克服內向,但也在這幾年裡,我開始喜歡內向的特質、和內向好好共處,可以真正「自在的內向」,該要談話時,可以自在的回應,而不想說話的時候,就自由的當個少話的人,那也是讓我能量回流的方式。
Thumbnail
沒有人是絕對的外向,也沒有人是絕對的內向。每一位外向的內向者,內心不曾跟你說的秘密。
Thumbnail
沒有人是絕對的外向,也沒有人是絕對的內向。每一位外向的內向者,內心不曾跟你說的秘密。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我以為自己很外向,但很多時候又完全不是這樣,覺得自己很矛盾」這情況?矛盾的不是你,是內向型和外向型人格這個錯誤的分法。「你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這個問題,是一個錯誤格式。格式錯誤的問題會引導你回應錯誤的答案,甚至得到錯誤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我以為自己很外向,但很多時候又完全不是這樣,覺得自己很矛盾」這情況?矛盾的不是你,是內向型和外向型人格這個錯誤的分法。「你是外向型還是內向型?」這個問題,是一個錯誤格式。格式錯誤的問題會引導你回應錯誤的答案,甚至得到錯誤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內向」的人也有可能「多話」喔。有些內向的人活動力還蠻強的。判斷內向、外向的核心差異,在於「社交會累」。內向的人可以靠事先準備、瞭解在場的人的喜好、平日廣泛閱讀,讓自己侃侃而談。但內向的人,沒辦法像外向的人一樣,越多社交刺激越興奮、越有活力。社交場合後,還是要讓自己好好休息。
Thumbnail
「內向」的人也有可能「多話」喔。有些內向的人活動力還蠻強的。判斷內向、外向的核心差異,在於「社交會累」。內向的人可以靠事先準備、瞭解在場的人的喜好、平日廣泛閱讀,讓自己侃侃而談。但內向的人,沒辦法像外向的人一樣,越多社交刺激越興奮、越有活力。社交場合後,還是要讓自己好好休息。
Thumbnail
早在二十年前,歐美國家就完成一連串的研究,認為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在得到憂鬱症的人裡面,外向的人會比內向的人容易復原,而內向的人會更容易走向自殺。台灣對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比西方國家慢,現在對「什麼是憂鬱症」、「我們應該重視憂鬱症」以及對憂鬱症的去污名化,已經有足夠的認知。
Thumbnail
早在二十年前,歐美國家就完成一連串的研究,認為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在得到憂鬱症的人裡面,外向的人會比內向的人容易復原,而內向的人會更容易走向自殺。台灣對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比西方國家慢,現在對「什麼是憂鬱症」、「我們應該重視憂鬱症」以及對憂鬱症的去污名化,已經有足夠的認知。
Thumbnail
說起來慚愧,身為心理系校友,竟然從沒有發現自己是個內向者。 有些人和朋友吃飯聊天,就能感覺舒壓療癒,但我只有一個人靜靜地沉澱,才能釋放一天的壓力重新充電;有些人需要一群人一起激盪發想出好點子,但當我在一群人當中,通常腦袋裡都只剩漿糊…這樣的我也許和別人不同,但我終於了解到這無關好壞、只是不同..
Thumbnail
說起來慚愧,身為心理系校友,竟然從沒有發現自己是個內向者。 有些人和朋友吃飯聊天,就能感覺舒壓療癒,但我只有一個人靜靜地沉澱,才能釋放一天的壓力重新充電;有些人需要一群人一起激盪發想出好點子,但當我在一群人當中,通常腦袋裡都只剩漿糊…這樣的我也許和別人不同,但我終於了解到這無關好壞、只是不同..
Thumbnail
有一派心理學家提出過:「外向的人可以在社交活動中充電,內向的人只能在獨處中蓄積能量。」
Thumbnail
有一派心理學家提出過:「外向的人可以在社交活動中充電,內向的人只能在獨處中蓄積能量。」
Thumbnail
一般而言,內向者給人的感覺是什麼?文靜、害羞、靦腆、沉默……等等,外向者給人的感覺則通常是活潑、開朗、樂觀、喜好社交……等等,其實,喜好社交、開朗樂觀的人,不見得一定是外向者,內向者也有這樣子的人……
Thumbnail
一般而言,內向者給人的感覺是什麼?文靜、害羞、靦腆、沉默……等等,外向者給人的感覺則通常是活潑、開朗、樂觀、喜好社交……等等,其實,喜好社交、開朗樂觀的人,不見得一定是外向者,內向者也有這樣子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