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這問題我們應該重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早在二十年前,歐美國家就完成一連串的研究,認為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在得到憂鬱症的人裡面,外向的人會比內向的人容易復原,而內向的人會更容易走向自殺。台灣對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比西方國家慢,現在對「什麼是憂鬱症」、「我們應該重視憂鬱症」以及對憂鬱症的去污名化,已經有足夠的認知。接下來,「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應該可以拿上檯面來討論了。

是的,我們會宣揚內向人格的優勢,去寫內向人格的種種好處。內向、外向會受到教養、文化與人生經歷的影響,但也有蠻高的遺傳性。「內向」是普遍存在人類的大腦特質,這特質在人類演化上一定有他的重要意義。人類如果只有一種大腦特質,就會很難面對外在世界的變化。

但無論如何,現在就是個由「外向」的人主導的世界。外向的人是多數,美式文化與生活尊崇外向特質,又更加重內向者的壓力。在現代社會,很容易就會以外向者的自然表現,認為內向者也一樣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就是不認真學習、不願意改善自己的缺點。

內向者承受的種種有形無形社會壓力,會讓憂鬱症容易產生。

內向者的憂鬱症不易痊癒

我曾經遇到好幾位類似狀況的「病人」:帶著內向性格從小唸書到上大學並沒有什麼問題,安靜乖巧討人喜歡,有一些要好朋友,有正常的社交與興趣嗜好。但進入職場後,同事之間的「潛規則」,卻讓她(或他)受到排擠。比如說她不主動聊八卦,也不太參與看日劇韓劇宮廷劇的閒聊,下班喜歡直接回家不找同事吃飯。同事開始覺得她高傲、不理人,讓她漸漸成為職場裡的「黑羊」與被排擠的對象。如果遇到會針對她且有操縱、煽動能力的同事,最後往往就是被迫離職或來看精神科了。

當然一定有人說,那你就學習、模仿同事的社交行為就好啦。嗯,「內向」並不是疾病,沒有非常嚴格的定義,不過目前有個簡單、還算通用的辨識方法,認為「內向」的最核心特質,是在一段社交行為之後會感覺累,需要休息才能恢復。內向的人在充足的準備後,可能可以在半天的社交活動裡表現得還不錯,但如果晚上要再繼續,大腦可能會變得遲鈍或反應失當,「外向」的人則是人越多越來勁,甚至深夜還可以約朋友到酒吧跟不認識的異性搭訕。

在社會或工作壓力之下,勉強自己理會、參與各種社交(辦公室政治當然也是社交行為的一種),讓大腦持續處在疲累不堪、過度使用的狀態,也是讓內向者憂鬱的原因之一。「不能做自己」、對自己大腦特質的否定、以及隨之而來的「低自尊」,很自然地也會讓人心情低落。

「外向」是憂鬱症患者的保護因子,另個角度來看,內向者的行為模式,會讓憂鬱症更不容易好:比如說一直待在家裡、不跟朋友求助(有些內向者或許朋友也不多)、然後腦袋一直打轉。有些(不是全部)內向者會過度思考、過度焦慮、追求完美,最後變成不斷想自己的不好,這會造成遇到挫折時,就容易陷入憂鬱、也不容易好轉。

內向者伸出援手,避免憂鬱症

內向的人在演化上有什麼優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封城、社交距離、遠端工作,讓外向的人覺得很悶,內向的人倒是覺得如魚得水。是的,最基本的,在古早傳染病很難治療的時代,外向的人容易在外接觸、傳染疫病,內向的人能輕易自我隔離。內向者的大腦思考模式在某些工作也會有明顯好處。不過,現在畢竟是個多數人都要不斷接觸人的時代,內向的人變得必須去適應時代的變化。

所以,面對「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這件事情,我們能做什麼嗎?講得遠一點,瞭解、尊重「內向」特質,不要把外向者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視為內向者也都應該做到。但,要改變社會不是那麼容易。有許多研究指出,內向者要融入新班級、融入新職場,都比外向者容易卡關。在內向同學、同事踏入泥沼時,有人伸出援手,或許就能降低日後演變成憂鬱症的機率。

歡迎訂閱與分享。歡迎到Readmoo瀏覽電子書。

重要參考文獻、文章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Implications for Depression and Suicidality
INTROVERSION, INTERPERSONAL LOSS, AND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 Psychometric Validation Analysis of Eysenck’s Neuroticism and Extraversion Scales in a Sample of First Time Depressed Patients
Help for Introverts Who Are Struggling With Depression
Introverts and Depression: Is Depression More Common in Introverts?
The Truth about Introver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hy Depression Symptoms Are More Common in Introver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oversion and depressio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4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美國最近有個「內向者高薪好工作」的調查,結果排第一的是「放射科醫師」。美國的放射科商業網站馬上報導這消息。其他2-10名又是什麼工作呢? 報導指出,放射科醫師大多數工作時間專注地獨自分析影像,與病患和其他醫生的互動短暫,可以擁有充裕的安靜時間。對內向的人來說,這是很舒適的工作方式。內向、善於觀察細
Thumbnail
2025/03/16
美國最近有個「內向者高薪好工作」的調查,結果排第一的是「放射科醫師」。美國的放射科商業網站馬上報導這消息。其他2-10名又是什麼工作呢? 報導指出,放射科醫師大多數工作時間專注地獨自分析影像,與病患和其他醫生的互動短暫,可以擁有充裕的安靜時間。對內向的人來說,這是很舒適的工作方式。內向、善於觀察細
Thumbnail
2025/03/03
人類可能擁有超能力,只是被自己的「左內側中額葉」(left medial middle frontal region)壓抑住了?當我前天看到這個研究時嚇一跳,不過這是刊登在 impact factor 3.2分的期刊 Cortex 上,還是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5/03/03
人類可能擁有超能力,只是被自己的「左內側中額葉」(left medial middle frontal region)壓抑住了?當我前天看到這個研究時嚇一跳,不過這是刊登在 impact factor 3.2分的期刊 Cortex 上,還是有參考價值。
Thumbnail
2024/11/27
太容易愛上別人、太容易感受到好感、可以同時愛上許多人.....有學者稱為「情感癖」(emophilia)。或許有些人在某個人生階段會容易愛上別人,有些人長期持續容易陷入愛情。這是好還不好呢?
Thumbnail
2024/11/27
太容易愛上別人、太容易感受到好感、可以同時愛上許多人.....有學者稱為「情感癖」(emophilia)。或許有些人在某個人生階段會容易愛上別人,有些人長期持續容易陷入愛情。這是好還不好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內向的個性限制了自己,走向邊緣人的命運 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
Thumbnail
內向的個性限制了自己,走向邊緣人的命運 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
Thumbnail
內向、外向不是很嚴謹的分類,估計有25%的人屬於「內向」。但現代世界是個外向導向的社會,外向的人居於主流、有比較多的發言權。內向的人的心理需求就常常被忽略。
Thumbnail
內向、外向不是很嚴謹的分類,估計有25%的人屬於「內向」。但現代世界是個外向導向的社會,外向的人居於主流、有比較多的發言權。內向的人的心理需求就常常被忽略。
Thumbnail
作者安炫珍從韓國自古受儒家文化的內向社會轉變為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外向社會談起,並從心理及生理機制說明內外向者的天生差異延伸出偏好的生活型態、人際關係表現等等。
Thumbnail
作者安炫珍從韓國自古受儒家文化的內向社會轉變為受美國文化影響的外向社會談起,並從心理及生理機制說明內外向者的天生差異延伸出偏好的生活型態、人際關係表現等等。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內向不等於害羞;內向者不見得不善言詞;外向者不見得能言善道,因講話是種技巧,是訓練來的,跟內向外向無關,那是取決於邏輯思考力。每個人的天賦優勢不同,透過性格的認識,不是為了設限,而是讓我們更有彈性,能去做各種拿捏。全然去選擇與享受自由,但這個的背後就是承擔與負責。
Thumbnail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不懂得找話題與人聊天,不擅與人相處,不知道該怎麼樣融入大型團體。也試著讀一些教人聊天,教人交朋友的相關書籍,但實在不想勉強自己去實踐書中理念,也自覺做不到。但是在朋友眼中都覺得我說話挺幽默,在初次見面的團體中也能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從來都沒有人
Thumbnail
引自博客來書籍介紹 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不懂得找話題與人聊天,不擅與人相處,不知道該怎麼樣融入大型團體。也試著讀一些教人聊天,教人交朋友的相關書籍,但實在不想勉強自己去實踐書中理念,也自覺做不到。但是在朋友眼中都覺得我說話挺幽默,在初次見面的團體中也能發表一些自己的想法,從來都沒有人
Thumbnail
內向者需要花一些時間獨處來思考與省思,但人們都會渴望與人交流與相處,只是喜歡的形式不一樣。身為內向的另一半若能彼此養成一個默契,還是能達成雙方都喜歡的生活方式的。
Thumbnail
內向者需要花一些時間獨處來思考與省思,但人們都會渴望與人交流與相處,只是喜歡的形式不一樣。身為內向的另一半若能彼此養成一個默契,還是能達成雙方都喜歡的生活方式的。
Thumbnail
早在二十年前,歐美國家就完成一連串的研究,認為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在得到憂鬱症的人裡面,外向的人會比內向的人容易復原,而內向的人會更容易走向自殺。台灣對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比西方國家慢,現在對「什麼是憂鬱症」、「我們應該重視憂鬱症」以及對憂鬱症的去污名化,已經有足夠的認知。
Thumbnail
早在二十年前,歐美國家就完成一連串的研究,認為內向的人較容易得憂鬱症;在得到憂鬱症的人裡面,外向的人會比內向的人容易復原,而內向的人會更容易走向自殺。台灣對精神疾病的接受程度比西方國家慢,現在對「什麼是憂鬱症」、「我們應該重視憂鬱症」以及對憂鬱症的去污名化,已經有足夠的認知。
Thumbnail
讀完一些關於內向者的文章後,因為自己是內向的人可以感同身受與理解那些內容,同時也讓我開始好奇與自己性格光譜另一側的外向者,他們的內心世界應該也是與我們想像的不同,於是我也尋找了一些關於外向者的研究資料與文章,仔細閱讀後,果然發現有許多我們認知有所誤解的部分。
Thumbnail
讀完一些關於內向者的文章後,因為自己是內向的人可以感同身受與理解那些內容,同時也讓我開始好奇與自己性格光譜另一側的外向者,他們的內心世界應該也是與我們想像的不同,於是我也尋找了一些關於外向者的研究資料與文章,仔細閱讀後,果然發現有許多我們認知有所誤解的部分。
Thumbnail
內向人多半講話語帶保留 做事一定追根究底 就算真的害羞內向,那又如何 重點是擁抱自己的特質 在外向世界裡成為最安靜的力量
Thumbnail
內向人多半講話語帶保留 做事一定追根究底 就算真的害羞內向,那又如何 重點是擁抱自己的特質 在外向世界裡成為最安靜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