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墨西哥灣到優勝美地:約翰.繆爾與他的荒野行蹤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翻開約翰‧繆爾(John Muir)的著作,野外的清新撲鼻而來。這位隱居在優勝美地的環境保護人士曾以雙足踏遍美國東西,親身走入人跡罕至的荒野,以此為樂。對於生長在都市的讀者(如我),光是沿著他筆下的描述漫步,就已不知不覺進入了全新的世界。

我只是出門散步,最後卻決定待到日落。[1]

過去這一年,我接觸到的自然書寫或多或少都提到了這位19世紀的著名先驅:里察鮑爾斯(Richard Powers)在得獎的小說《樹冠上》中,選了繆爾當成主要角色的精神指導;羅伯特摩爾(Robert Moor)在《路:行跡的探索》中,引用繆爾在優勝美地生動有趣的牧羊經歷;而《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更描述年輕的繆爾如何為前一世代的大師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所啟發,走上自己的天命之旅。這趟奇妙旅程遙遙引出了《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中那條美麗的「太平洋屋脊步道」。《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作者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保護自然聲響的志向也同樣深受繆爾啟發。

不只如此,連我喜愛的英國自然書寫大師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也為繆爾《我的山間初夏》寫下一篇精采的導讀。事已至此,在命運推動下,我進去了《墨西哥灣千里徒步行》與《我的山間初夏》這兩本書的敘述中。

因為我發現,出走其實就是回歸。[2]

著名的「墨西哥灣千里徒步行」發生在1867年,29歲的繆爾從印第安納波利斯出發,在肯塔基州境附近開始徒步行走,花了接近兩個月的時間隻身走到南端的佛羅里達,再從佛羅里達搭船到古巴,在錯失前往南美洲探險的機會後,他才從古巴返回紐約,並轉乘船隻經巴拿馬運河抵達加州。

我嘗在google map上以現代路網勾勒出這趟旅程的輪廓,我只能吃驚地盯著那條路線,光是步行的直線距離就已經超過1000公里。更不用說當年南北戰爭剛落幕,這條行程剛經過戰火摧殘,十分危險。但就算多次遇見盜匪危及身財,但這趟冒險的成果仍然非常豐碩。

如同繆爾自己的另一句名言:「進入宇宙最清晰的方式是穿過森林荒野」,無論是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一路上經過的一切都悄悄對他透漏著宇宙的秘密。他所看到的世界遼闊且真實,香蕉宏偉高貴,玉蘭是萬民景仰的王子,浪頭般雪白的蒼鷺會以穩重的翅膀搧去濕熱的空氣。

在細緻觀察與豐沛情感的醞釀之下,繆爾嘗試著以一種超越人類本位的視角理解自然環境。對他而言,自然界的奧妙並不是因其提供了多少資源,光是觀察物種如何生存、如何運用環境就已經讓人嘖嘖稱奇。比如他在佛羅里達遇到的鱷魚:

許多善良的人認為鱷魚是惡魔的產物,因為牠們吃所有的東西,又長得難看。但是毫無疑問,這些生物很快樂,而且把造物主指派給牠們的地方住滿了。在我們看來,牠們兇猛又殘酷,但在上帝眼中牠們一樣是美的。牠們也是上帝的子民,因為祂聽著牠們的嚎叫,祂溫柔地照顧牠們,也提供牠們每天的食物。

我不是個基督徒,不太確定上帝如何溫柔地照顧動物,但從這段文字裡,幾乎所有讀者都可以感受到繆爾那顆溫暖的心。

大自然精挑細選的寶藏如此奢華[3]

《我的山間初夏》的時間點發生在前述旅程的一年多後(1869),卻直到1911才被晚年的繆爾整理出版。那年夏天,他與牧羊人一道領著羊群前往著名的優勝美地山谷。比起墨西哥灣之旅的驚險,優勝美地之行顯得從容不迫,繆爾有更多時間觀察身旁一切,不管在寫哪種生物,他的文字總能充斥讀者感官,在視、聽、觸、嗅覺的交互作用之下,他描繪的對象與景色往往躍然紙上:

樹蔭濃密的河段飄揚多重旋律,壯觀的流水與急流快活往前奔,撫摸著垂入水中的莎草葉、樹叢與長了苔蘚的石頭,在水潭中打轉,從長了花朵的小島兩邊流去,飛濺出灰色與白色水花,在散發歡喜之餘又發出深沉的莊嚴底音,令人想起大海─勇敢的小鳥在一旁飛翔,於跳著華爾滋的輕盈水花中唱著如人的甜美歌聲,宛如受庇佑的傳福音者訴說著上帝之愛。

類似的片段在書中不勝枚舉,結合生動的情景與信仰熱忱,他創造出的自然書寫極具感染力,或許在名聲不如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但影響卻不遑多讓。難怪在前述的一連串書籍中,每次繆爾現身都予人強烈的存在感。1903年,連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總統也來到優勝美地與繆爾共度三天露營時光,總統最終決定出手讓優勝美地正式轉型為聯邦政府所有的國家公園,為維護愈顯珍貴的荒野立下重要的典範。

我告別了機械發明,決心用我的餘生來研究上帝的發明。[4]

1914年繆爾過世,至今只稍逾百年。若他能再次環顧今日世界上的荒野,恐怕會大失所望,優勝美地雖仍然受到細心的保護,但也難逃全球暖化、野火等威脅。若人類持續罔視我們自己對大自然的負面影響,再過百年時光,不知地球將何去何從?

在科幻大師埃西莫夫(Asimov)的《鋼穴》中,科技高度發展的人類最終決定將自己與大自然完全隔絕開來,生活在純人工打造的「鋼穴」裡。這可能是我們的未來嗎?我想繆爾大概會對這樣的未來生活斥之以鼻。


本文原投稿並載於【閱讀最前線】:【讀者舉手】從墨西哥灣到優勝美地:約翰.繆爾與他的荒野行蹤 - Readmoo閱讀最前線

[1] 原文為 “I only went out for a walk, and finally concluded to stay out till sundown, for going out, I found, was really going in.” 中文翻譯轉引自《博物學家的自然創世紀》。

[2] 同前注。

[3] 原文為“So extraordinary is Nature with her choicest treasures.”出自《我的山間初夏》。本文轉引自Sierra Club官網

[4] 原文為”I bade adieu to mechanical inventions, determined to devote the rest of my life to the study of the inventions of Go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飽讀終日的沙龍
20會員
56內容數
飽讀終日固然好,有時也需帶點餓。 但若有機會能吃飽,誰真的想stay hungry?
飽讀終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因為我正是機器人,我名叫丹尼爾.奧利瓦(Daneel Olivaw)。──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基地與地球》 當艾西莫夫讓自己「機器人」系列的主角在兩萬年後的「基地」系列現身,許多讀者肯定既驚且喜,喜的是與這位虛構作品中的老友重逢,卻也驚疑這具近乎不朽的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度過時間長
Thumbnail
2025/04/17
因為我正是機器人,我名叫丹尼爾.奧利瓦(Daneel Olivaw)。──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基地與地球》 當艾西莫夫讓自己「機器人」系列的主角在兩萬年後的「基地」系列現身,許多讀者肯定既驚且喜,喜的是與這位虛構作品中的老友重逢,卻也驚疑這具近乎不朽的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度過時間長
Thumbnail
2025/04/02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的《偷書賊》可說是一個異數,從全書的開頭,他便向讀者揭露了一項人盡皆知,卻時常視若無睹的真相:無論中間如何發展,只要是「人類」的故事都將走向共通的結局──死亡......
Thumbnail
2025/04/02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的《偷書賊》可說是一個異數,從全書的開頭,他便向讀者揭露了一項人盡皆知,卻時常視若無睹的真相:無論中間如何發展,只要是「人類」的故事都將走向共通的結局──死亡......
Thumbnail
2025/03/26
在這趟充滿磨難的旅程終點,並沒有什麼珍貴寶藏,也沒有顯赫名聲。格得只是單純擁抱了亟欲擺脫的過去,他總算明白如今的自己正是由過去蛻變而來,而光是要辨識出過去內心的黑影,便需鼓起超乎常人的勇氣。「格得」,這一聲既熟悉又陌生的叫喚,不多不少,圓滿了自己...
Thumbnail
2025/03/26
在這趟充滿磨難的旅程終點,並沒有什麼珍貴寶藏,也沒有顯赫名聲。格得只是單純擁抱了亟欲擺脫的過去,他總算明白如今的自己正是由過去蛻變而來,而光是要辨識出過去內心的黑影,便需鼓起超乎常人的勇氣。「格得」,這一聲既熟悉又陌生的叫喚,不多不少,圓滿了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紫兒佩佩自我療癒作家  BLOG   👁️內容 【第一章 法蘭肯及慕尼黑】 少年時期及求學經過 被延攬赴慕尼黑 巴黎的教育訓練 首部科學著作 在慕尼黑擔任蒐藏研究員 早期的科學出版品:成為科學院常任研究員 受爭議的傑作「頭顱起源」 化石研究 赴巴西探勘的初步計畫 奧地利的探勘行動 馬萩仕
Thumbnail
紫兒佩佩自我療癒作家  BLOG   👁️內容 【第一章 法蘭肯及慕尼黑】 少年時期及求學經過 被延攬赴慕尼黑 巴黎的教育訓練 首部科學著作 在慕尼黑擔任蒐藏研究員 早期的科學出版品:成為科學院常任研究員 受爭議的傑作「頭顱起源」 化石研究 赴巴西探勘的初步計畫 奧地利的探勘行動 馬萩仕
Thumbnail
翻開約翰‧繆爾(John Muir)的著作,野外的清新撲鼻而來。這位隱居在優勝美地的環境保護人士曾以雙足踏遍美國東西,親身走入人跡罕至的荒野,以此為樂。對於生長在都市的讀者(如我),光是沿著他筆下的描述漫步,就已不知不覺進入了全新的世界。
Thumbnail
翻開約翰‧繆爾(John Muir)的著作,野外的清新撲鼻而來。這位隱居在優勝美地的環境保護人士曾以雙足踏遍美國東西,親身走入人跡罕至的荒野,以此為樂。對於生長在都市的讀者(如我),光是沿著他筆下的描述漫步,就已不知不覺進入了全新的世界。
Thumbnail
2020/04/23雖沒有趕上過客收藏家的世界閱讀日跟風活動,但穎發下心願,要趁這一年把所有看過的、重新溫習的書籍PO上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0/04/23雖沒有趕上過客收藏家的世界閱讀日跟風活動,但穎發下心願,要趁這一年把所有看過的、重新溫習的書籍PO上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小獸吃書 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以一年時間觀察 #曼荼羅地-一處位於美國田納西州,作者隨意圈選的小塊林地,書中充滿科學探索與人文省思,從一片樹葉、一根枝枒、物種的播遷,乃至動物間的軍備競賽,作者代替大家走入林間,細緻的描繪森林各個角落在四季時發生的轉變。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Thumbnail
#小獸吃書 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以一年時間觀察 #曼荼羅地-一處位於美國田納西州,作者隨意圈選的小塊林地,書中充滿科學探索與人文省思,從一片樹葉、一根枝枒、物種的播遷,乃至動物間的軍備競賽,作者代替大家走入林間,細緻的描繪森林各個角落在四季時發生的轉變。 《森林祕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
Thumbnail
  離開民宿前,民宿主人很親切地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提行李(不用,但其實有點重,只是不好意思麻煩人家),他告訴我們1號公路往東邊走,會經過一個很像月球的地方,那是他非常非常喜歡的地方。他還告訴我們,太空人上月球之前,因冰島地貌和月球相似,曾來冰島做訓練。
Thumbnail
  離開民宿前,民宿主人很親切地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提行李(不用,但其實有點重,只是不好意思麻煩人家),他告訴我們1號公路往東邊走,會經過一個很像月球的地方,那是他非常非常喜歡的地方。他還告訴我們,太空人上月球之前,因冰島地貌和月球相似,曾來冰島做訓練。
Thumbnail
原住民運動是一種運動,且經常與環境運動有所合作,這往往讓人以為兩種運動屬於同一個場域,或者可以被等同視之,但這是對原運極大的誤解。原運不是一種社會運動,甚至不是一種政治運動,因為原運的基本立場是否定墾殖殖民國家的正當性。
Thumbnail
原住民運動是一種運動,且經常與環境運動有所合作,這往往讓人以為兩種運動屬於同一個場域,或者可以被等同視之,但這是對原運極大的誤解。原運不是一種社會運動,甚至不是一種政治運動,因為原運的基本立場是否定墾殖殖民國家的正當性。
Thumbnail
回想巴拿馬山間兩年的生活,像是一場絢爛而閃耀的夢境,在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到達的山海之巔追尋野生動物的蹤影,生活在異鄉人之間。 這是在巴拿馬兩年留下最真實的第一手紀錄,歡迎你來跟著我的圖文進入巴拿馬散記中奇幻世界!
Thumbnail
回想巴拿馬山間兩年的生活,像是一場絢爛而閃耀的夢境,在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到達的山海之巔追尋野生動物的蹤影,生活在異鄉人之間。 這是在巴拿馬兩年留下最真實的第一手紀錄,歡迎你來跟著我的圖文進入巴拿馬散記中奇幻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