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AI,誰更像人?通過圖靈測試的ChatGPT,讓我們重新思考人性這件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忘了什麼值得讚嘆,而電腦正提醒我們。-《人性較量》

數週前,我收到朋友傳來的一項小測驗,測驗本身提供20張cosplay玩家的照片,而受測者必須要辨識出在這20張照片中有哪些是由AI生成,又有哪些是真人拍攝。

為了要更理解AI,避免科幻電影中「天網」統治人類的陰謀真實發生,我決定先上網搜尋AI生成人像的弱點。果然,世界各地的網友已經整理出一些AI尚不擅長的細節,比如難以掌握手指,有時候會增減指頭數量;對「跌倒」的姿勢與表情也理解不佳等等。我當下心頭大定,總覺得依照這這些指南以及自己對「人」高超的敏感度,勢必能在一眾照片中找到真人妹子,不被AI迷惑。

從人與AI的對壘開始

我不是唯一對人工智慧懷有勝負情結的人。集電腦工程師、詩人於一身的布萊恩.克里斯汀(Brian Christia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布萊恩在2009年獲邀參加依著圖靈測驗設計的羅布納獎(Loebner Prize)比賽,與AI對話程式相互較勁,嘗試透過純文字的互動,在5分鐘時限內讓評審相信他是一個真人。

歷年比賽,主辦單位往往會給人類參賽者一句頗為諷刺的建議:「你本來就是人,做你自己就好。」布萊恩完全沒有理會這句話。為了能在比賽中捍衛自己身為人類的身分,他深入探索哲學、程式語言、諮商對話等不同領域,希望能找出在這場競賽中保證獲勝的方法,並將這些思考寫成了《人性較量》(The Most Human Human)一書。

表面上看起來,這本書源於圖靈測驗中AI與人類的對壘,但布萊恩非常清楚,如同歷史上所有突破性的科技發展,造成問題的癥結點一向都在人類本身。人類是自己的陌生人。我們崇尚理性,透過邏輯思考塑造環境樣貌,我們用火、發明工具、在世界各地創造不同的文化,並想辦法將自己與身邊的大自然區分開來,甚至嘗試依照自己對自己的理解進行創造。當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AI竟已以摧枯拉朽之勢掌握了演繹技巧、歸納與邏輯能力逐漸追上我們,彷彿我們最崇尚的理性根本不值一提。

回過頭來才發現,那些人類曾自以為獨有的元素,也早已在嶄新的科學觀察下遭到淘汰:許多靈長類與我們同樣擅長使用工具、世界各地的虎鯨族群也擁有不同的文化,甚至連某些猛禽也「已知用火」。在這樣一個節骨眼上,或許我們應該真正擔心的並不在AI的進步,反而是該如何完整理解自己的「人性」?

raw-image

如何跟人工智慧較量?

在閱讀《人性較量》的時候,腦海中浮現一則新聞。台北捷運市政府站每到跨年夜總是人潮洶湧,根據統計資料,出入站人次合計動輒超過200,000,站內站外的擁擠程度,對曾經親歷散場的朋友一定難以忘懷。某次,見到等待入站的群眾焦躁不安,站務人員於是拿出擴音器,跟群眾玩起了腦筋急轉彎,博得滿堂喝采。

如果是單純要規畫現有條件下最理想的散場動線,我想AI的能力應該可以超越站務人員。但要如同這位站務人員一樣敏銳察覺散場群眾的情緒,在適當的時候站上第一線,用幽默的方式給予回應,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這樣的表現無疑展現了人性的深邃之處:我們不只會客觀思考,還有主觀的感受。或許正是因為將這兩種時常南轅北轍的元素不完美的融合在一體,人類的行為與選擇才會如此複雜又不可理喻,這些「出格」的事,正好是我們生而為人的證明。

在2009年的羅布納獎上,布萊恩.克里斯汀透過這些深刻的思考,最終成功地展現了自己人性,在諸多參賽者間奪得了「最像人類的人類」(The Most Human Human)頭銜。到了2023年的現在,ChatGPT已於2月通過圖靈測驗,這是否意味著科幻電影中的末日即將到來?布萊恩在《人性較量》中,也已預料到了這一天:

我認為隔年的圖靈測驗才值得一看,因為那是我們人類還擊的時刻,是我們被置之死地之後的反攻時刻。我們那時會懂得怎麼當個更好的朋友、藝術家、老師、父母或情人。那是我們變得比以往更具人性的時刻,我們將重返榮耀。那才是我盼望躬逢其盛的時刻。

對了,順道一提。電腦前的我也完成了那個混雜了真人Cosplay玩家與AI生成照片的辨識測試,在20張照片中我只矇對了3個,看來我該讓賢了。

(作者為被AI迷惑的人。)


原刊於獨立評論:【投書】你和AI,誰更像人?通過圖靈測試的ChatGPT,讓我們重新思考人性這件事 | 邱凡誠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cw.com.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飽讀終日的沙龍
19會員
56內容數
飽讀終日固然好,有時也需帶點餓。 但若有機會能吃飽,誰真的想stay hungry?
飽讀終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因為我正是機器人,我名叫丹尼爾.奧利瓦(Daneel Olivaw)。──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基地與地球》 當艾西莫夫讓自己「機器人」系列的主角在兩萬年後的「基地」系列現身,許多讀者肯定既驚且喜,喜的是與這位虛構作品中的老友重逢,卻也驚疑這具近乎不朽的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度過時間長
Thumbnail
2025/04/17
因為我正是機器人,我名叫丹尼爾.奧利瓦(Daneel Olivaw)。──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基地與地球》 當艾西莫夫讓自己「機器人」系列的主角在兩萬年後的「基地」系列現身,許多讀者肯定既驚且喜,喜的是與這位虛構作品中的老友重逢,卻也驚疑這具近乎不朽的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度過時間長
Thumbnail
2025/04/02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的《偷書賊》可說是一個異數,從全書的開頭,他便向讀者揭露了一項人盡皆知,卻時常視若無睹的真相:無論中間如何發展,只要是「人類」的故事都將走向共通的結局──死亡......
Thumbnail
2025/04/02
馬格斯.朱薩克(Markus Zusak)的《偷書賊》可說是一個異數,從全書的開頭,他便向讀者揭露了一項人盡皆知,卻時常視若無睹的真相:無論中間如何發展,只要是「人類」的故事都將走向共通的結局──死亡......
Thumbnail
2025/03/26
在這趟充滿磨難的旅程終點,並沒有什麼珍貴寶藏,也沒有顯赫名聲。格得只是單純擁抱了亟欲擺脫的過去,他總算明白如今的自己正是由過去蛻變而來,而光是要辨識出過去內心的黑影,便需鼓起超乎常人的勇氣。「格得」,這一聲既熟悉又陌生的叫喚,不多不少,圓滿了自己...
Thumbnail
2025/03/26
在這趟充滿磨難的旅程終點,並沒有什麼珍貴寶藏,也沒有顯赫名聲。格得只是單純擁抱了亟欲擺脫的過去,他總算明白如今的自己正是由過去蛻變而來,而光是要辨識出過去內心的黑影,便需鼓起超乎常人的勇氣。「格得」,這一聲既熟悉又陌生的叫喚,不多不少,圓滿了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近日玩了底特律變人,劇情讓我意外地覺得好玩,算是我目前玩過最好玩的,也可以說看過最好最完整的互動式電影,儘管它是電玩,但當電影來看也無違合。 因為是互動式電影,所以結局都有可能不一樣,故事中的三位仿生人,玩家可以自由選擇他們每一個關鍵時刻的決定,而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劇情走向。有十幾種不同結局
Thumbnail
近日玩了底特律變人,劇情讓我意外地覺得好玩,算是我目前玩過最好玩的,也可以說看過最好最完整的互動式電影,儘管它是電玩,但當電影來看也無違合。 因為是互動式電影,所以結局都有可能不一樣,故事中的三位仿生人,玩家可以自由選擇他們每一個關鍵時刻的決定,而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劇情走向。有十幾種不同結局
Thumbnail
這個小遊戲邀請你,用限時兩分鐘的聊天,判斷對方是人還是AI。這是個很棒的行銷,也是人類彰顯價值的一個案例。
Thumbnail
這個小遊戲邀請你,用限時兩分鐘的聊天,判斷對方是人還是AI。這是個很棒的行銷,也是人類彰顯價值的一個案例。
Thumbnail
想像無限,可能就會無限;你是你,接受這樣的自己。
Thumbnail
想像無限,可能就會無限;你是你,接受這樣的自己。
Thumbnail
數週前,我收到朋友傳來的一項小測驗,測驗本身提供20張cosplay玩家的照片,而受測者必須要辨識出在這20張照片中有哪些是由AI生成,又有哪些是真人拍攝......
Thumbnail
數週前,我收到朋友傳來的一項小測驗,測驗本身提供20張cosplay玩家的照片,而受測者必須要辨識出在這20張照片中有哪些是由AI生成,又有哪些是真人拍攝......
Thumbnail
AI會取代我們嗎? #腦袋運轉系列 #Midjourney的AI之旅 兩張圖的關鍵字都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umanlike robot machine 產生兩個看起來截然不同的風格📷一個像常見的協助人類的機器人、一個像要回來復仇的機器人
Thumbnail
AI會取代我們嗎? #腦袋運轉系列 #Midjourney的AI之旅 兩張圖的關鍵字都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umanlike robot machine 產生兩個看起來截然不同的風格📷一個像常見的協助人類的機器人、一個像要回來復仇的機器人
Thumbnail
如今我們在面對已經出世的AI技術,我們要一再的詢問自己,當AI出現了之後,人類的價值在哪裡、我們要怎麼面對我們與AI哪裡不同?
Thumbnail
如今我們在面對已經出世的AI技術,我們要一再的詢問自己,當AI出現了之後,人類的價值在哪裡、我們要怎麼面對我們與AI哪裡不同?
Thumbnail
就算不怎麼看新聞的人,也應該知道今年最恐慌的事件之一,俄烏戰爭。 緊張的局勢被比擬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戰事相關新聞也發現現代戰爭已經不僅僅人類與人類的戰鬥,更多的是機械、電腦、人工智能的比拼。 這樣的對決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時間拉回十年之前之前。
Thumbnail
就算不怎麼看新聞的人,也應該知道今年最恐慌的事件之一,俄烏戰爭。 緊張的局勢被比擬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戰事相關新聞也發現現代戰爭已經不僅僅人類與人類的戰鬥,更多的是機械、電腦、人工智能的比拼。 這樣的對決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時間拉回十年之前之前。
Thumbnail
人類對於AI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始終充滿著無限的想像,而這些奇幻異想便藉由好萊塢的電影,一點一滴的逐漸匯聚成型。但同時,有更多的人開始擔憂,未來會有多少工作將被AI人工智慧科技所取代 ......
Thumbnail
人類對於AI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始終充滿著無限的想像,而這些奇幻異想便藉由好萊塢的電影,一點一滴的逐漸匯聚成型。但同時,有更多的人開始擔憂,未來會有多少工作將被AI人工智慧科技所取代 ......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Thumbnail
我很喜歡這一段話:「那些感受到 AI 威脅的人,如何去接受 AI、向 AI 學習,摸索人類與 AI 的共存之道。從人類與 AI 的相處方式,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的弱點及可能性。」細品後發現字裡行間充滿意涵。接下來會透過拆解此句來分享從中獲得的啟發。
Thumbnail
未來科技展-人文沙龍講座後記 去年科技部已辦了一場《AI的文學夢》的講座,探討AI與文學的可能性。邀請文學創作者 李奕樵、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的專家 林守德與詩人 唐捐分別就 Ai 的主題演說。講座很有趣,所以今年的講座我也去聽了。
Thumbnail
未來科技展-人文沙龍講座後記 去年科技部已辦了一場《AI的文學夢》的講座,探討AI與文學的可能性。邀請文學創作者 李奕樵、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的專家 林守德與詩人 唐捐分別就 Ai 的主題演說。講座很有趣,所以今年的講座我也去聽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