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缽心得:一趟自我肯定、敞開心門的習缽之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初階課的用意是希望你們將練習手法,成為生活中聆聽內在聲音的鑰匙,漸漸『缽開心房』。」

當時 Irene 老師在課堂說的話,只被我當成單純的雙關語玩笑(哈哈)。

在數個月後,缽卻在我身上促進某些轉化,最明顯的是對於自己的言行帶著更多肯定,願意敞開與他人做交流。

同班的同學琳琳堅定地告訴我,你變得有自信了。


上週團練完之後和 Irene 老師、琳琳共進午餐,又再度說起這件事。

「我一開始只把『缽開心房』當作雙關語笑話。」我大笑出聲。

「它是啊。」Irene 笑笑地說。

「但是在學缽之後,慢慢的心胸就有敞開的感覺,好神奇。」我跟琳琳互相點頭。

「嘿嘿,我是開膛手。」話題結束在 Irene 的俏皮發言。

我想 Irene 或許見證不少被缽打開的奇蹟吧。

這趟始料未及的習缽旅程,是在去年 12 月的寒冬開啟序幕。

Mind Space 工作室宛如溫暖的洞穴,腳下有溫潤木地板,周圍有棕色木櫃排列,空間角落點著柔黃燭光,有股沉穩、安定的力量,接住當時還晃晃不安的我。

因為琳琳很期待開班,老師捎來消息詢問初階上課意願,我猶豫到一度就要拒絕。

雖然喜歡讓缽按摩身體,但是我沒有理由上頌缽課,更沒有買缽的打算,擁有金錢焦慮課題的我,總是想著避免讓錢白白減少。

年初時阿卡西紀錄曾提醒過,雖然做有興趣的東西沒有收益,但是我會從中獲得體驗,而且自從摸過朋友的缽,內心的好奇始終揮之不去。

於是心一橫,在最後一刻把報名費繳下去。

一腳踏進頌缽的世界,其實是很單純地把課堂手法運用在家人、自己身上。

老師細膩又輕柔的力道,形成讓人回味不已的缽音,和同學互練的過程也受到滿滿照顧。

回家後會迫不急待地想去練習,重現那曾經體驗、聽到的感覺,讓其他人也享受到。

頌缽讓我成為一個給予者。

說到給予這個詞,容易讓人擔憂「沒什麼好給的」、「我給得很爛,對方不想要怎麼辦」。

在過去的成長經驗中,自己也總是處於接受者的位置,不但沒學過如何給予,甚至是自私的只想接收好處。

於是頌缽成為一座橋樑,施作時只需要對方坐著,我捧著缽敲擊,付出與接受的互動就能成立。

過於急躁時缽會發出尖銳、刺耳的叫聲,若施作過程混雜著不確定感,缽音則會變得短促無聲,缽就像鏡子,透露敲擊者當下的狀態。

敲缽不只是敲給對方,同時也是敲給自己聽,這是多有趣的體驗呀。

現在手邊的這顆缽,是上完最後一堂課帶回來的,繞來繞去還是選了它,回家後我暗自做出宣告,今後要和猶豫不決的自己說再見。

就這麼與缽相處了一段時間。

兩個月後和琳琳相約見面練習,她看見我變得自在和敞開的態度,眼睛睜得大大地說,這已經顛覆之前上課對我的印象。

畢竟上課當時我都是處於全身緊繃,說話輕飄飄的狀態。

自己也說不上來為何有如此轉變,或許是浸泡在身心靈的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或許就是單純的被缽打開了心房吧。

現在回想起來,敲缽的練習過程不只有熟悉手法,也是練習堅定自己的立場,然後穩穩地去給。

你會知道原來自己是可以給出去的。

練習期間收到家人肯定的回饋,也為彼此增添有品質的相處時光,其實挺好。

一開始不知道學缽能做什麼,後來發現需要讓頭腦安靜下來的時候,我可以敲缽,讓缽音清除腦中噪音、與當下對齊。

所以內心有種篤定,這趟習缽之旅今後還會持續下去。


想習缽的朋友請參考@mindspacesoundhealing 的課程資訊,也歡迎預約我的隨喜個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喜悅の綻放
12會員
8內容數
關於喜悅的一切。
喜悅の綻放的其他內容
2024/08/01
先說看完的心得:這是一個用畫面情境說故事的作品,題材很日常,後勁卻很強。《驀然回首》是王道漫畫《鏈鋸人》作者藤本樹的短篇作品,改編為動畫電影。故事描述兩位喜愛畫畫的朋友相遇成為好朋友,展現成長與患難情誼。文章中提及3個傳遞核心觀點,包括人會因悔恨而成長、命運的註定沒有好壞之分、及驀然回首。
Thumbnail
2024/08/01
先說看完的心得:這是一個用畫面情境說故事的作品,題材很日常,後勁卻很強。《驀然回首》是王道漫畫《鏈鋸人》作者藤本樹的短篇作品,改編為動畫電影。故事描述兩位喜愛畫畫的朋友相遇成為好朋友,展現成長與患難情誼。文章中提及3個傳遞核心觀點,包括人會因悔恨而成長、命運的註定沒有好壞之分、及驀然回首。
Thumbnail
2023/06/05
聽缽音流動於空間,震盪至身體裡,原本雜亂的思緒也沖刷掉了……
Thumbnail
2023/06/05
聽缽音流動於空間,震盪至身體裡,原本雜亂的思緒也沖刷掉了……
Thumbnail
2023/06/01
懷抱夢想可以讓人充滿希望,卻因為現實考量,不得已先暫停一下。 社會規矩與身邊犀利的目光,逼得我們拿出面具戴上,暗自祈禱可以少受一點傷。 要在世界上活下去,可能有不得不向外界低頭、隱藏自我聲音的片刻,
Thumbnail
2023/06/01
懷抱夢想可以讓人充滿希望,卻因為現實考量,不得已先暫停一下。 社會規矩與身邊犀利的目光,逼得我們拿出面具戴上,暗自祈禱可以少受一點傷。 要在世界上活下去,可能有不得不向外界低頭、隱藏自我聲音的片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初階課的用意是希望你們將練習手法,成為生活中聆聽內在聲音的鑰匙,漸漸『缽開心房』。」當時 Irene 老師在課堂說的話,只被我當成單純的雙關語玩笑。在數個月後,缽卻在我身上促進某些轉化,最明顯的是對於自己的言行帶著更多肯定,願意敞開與他人做交流。
Thumbnail
「初階課的用意是希望你們將練習手法,成為生活中聆聽內在聲音的鑰匙,漸漸『缽開心房』。」當時 Irene 老師在課堂說的話,只被我當成單純的雙關語玩笑。在數個月後,缽卻在我身上促進某些轉化,最明顯的是對於自己的言行帶著更多肯定,願意敞開與他人做交流。
Thumbnail
  我對頌缽的印象來自瑜伽老師大多各自擁有一至兩個小缽,在課堂前輕敲開啟冥想,或於課程尾聲喚醒大休息的學生。端午假期間幸運能夠報名到寶島漫缽頌缽工作室的初學課程,一天半的課程內容分享。
Thumbnail
  我對頌缽的印象來自瑜伽老師大多各自擁有一至兩個小缽,在課堂前輕敲開啟冥想,或於課程尾聲喚醒大休息的學生。端午假期間幸運能夠報名到寶島漫缽頌缽工作室的初學課程,一天半的課程內容分享。
Thumbnail
人聲音療課程開始之後就很享受每一次的練習,放鬆、自在的哼唱著,享受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每一次的練習都在考驗著耐心,尤其是內觀脈輪,需要經過無數次的練習,才能領悟黃姐姐上課所說的重點。
Thumbnail
人聲音療課程開始之後就很享受每一次的練習,放鬆、自在的哼唱著,享受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每一次的練習都在考驗著耐心,尤其是內觀脈輪,需要經過無數次的練習,才能領悟黃姐姐上課所說的重點。
Thumbnail
🪸其實在以前的體驗中,我沒有聽見過自己內在的聲音,所以在這次體驗前感到有點小擔憂,但當體驗一開始時,突然覺得心裡很感動,好像有股力量擁抱著我,頓時覺得心情平緩了許多。 🪸在靜心了一陣子之後,感覺心裡深處有聲音緩緩的浮上來,就像一座很深的湖底出現了一個小氣泡
Thumbnail
🪸其實在以前的體驗中,我沒有聽見過自己內在的聲音,所以在這次體驗前感到有點小擔憂,但當體驗一開始時,突然覺得心裡很感動,好像有股力量擁抱著我,頓時覺得心情平緩了許多。 🪸在靜心了一陣子之後,感覺心裡深處有聲音緩緩的浮上來,就像一座很深的湖底出現了一個小氣泡
Thumbnail
由頌缽產生的無調之音(即對意識而言,沒有符碼可指認的聲音),可以讓聽缽者進入整體經驗自然流症、渾然忘我、暫時離開自我意識認定與牽絆作用的狀態。
Thumbnail
由頌缽產生的無調之音(即對意識而言,沒有符碼可指認的聲音),可以讓聽缽者進入整體經驗自然流症、渾然忘我、暫時離開自我意識認定與牽絆作用的狀態。
Thumbnail
🍀學員在聽見內在的聲音(獨家課程)裡的心得分享~ #臼井聖火靈氣一二階 #靈氣能量安放/點化 2022.5.13 (學員分享心得原文) 022.5.13 ❤️請給我在療癒的路上對我的建議的一句話...讓自己靜下來,我的心會有個聲音...來自於我之內的聲音... 在冥想練習前,我告訴自己好幾次,好
Thumbnail
🍀學員在聽見內在的聲音(獨家課程)裡的心得分享~ #臼井聖火靈氣一二階 #靈氣能量安放/點化 2022.5.13 (學員分享心得原文) 022.5.13 ❤️請給我在療癒的路上對我的建議的一句話...讓自己靜下來,我的心會有個聲音...來自於我之內的聲音... 在冥想練習前,我告訴自己好幾次,好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及體驗頌缽,是藉由2020年參加的生涯設計工作坊的講師蘊心介紹。因為她的姊姊剛好就是一位頌缽師,在10月有開了一場分享會,於是我便拉著男友去報名。
Thumbnail
第一次聽到及體驗頌缽,是藉由2020年參加的生涯設計工作坊的講師蘊心介紹。因為她的姊姊剛好就是一位頌缽師,在10月有開了一場分享會,於是我便拉著男友去報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