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釀影評|獻給伊朗的家書,賈法潘納希鏡頭前的女性與土地──《三張面孔》與《這裡沒有熊》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賈法潘納希的言志

二〇〇九年伊朗總統大選前夕,改革派候選人米爾-海珊・穆薩維被伊朗民眾視為國家的新希望,以極高聲量領先其競爭對手──現任總統馬哈茂德・阿赫瑪迪內賈德。然而官方卻宣稱內賈德以絕對領先的優勢連任,大選失利後,穆薩維和眾多改革派支持者走上街頭抗議選舉舞弊,這場革命透過網路串連讓暴政的真相被攤在陽光下,示威者的怒火在雲端上無盡燃燒,這次的示威被稱作「綠色革命」,成為自一九七九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最大規模的抗議運動。
二〇一〇年,伊朗導演賈法潘納希因公開聲援綠色革命遭當局逮捕,同年年底被以「危害國家安全」、「反伊斯蘭共和國宣傳」等罪名判刑六年,且未來二十年內不得拍攝電影、撰寫劇本、受訪或離境。在國內形同遭到軟禁的潘納希以極低的拍攝成本繼續從事影像創作,並計劃以自身經驗出發拍攝「囚禁三部曲」,首部曲《這不是一部電影》(2011)將影片隨身碟藏在蛋糕裡偷渡出境,於坎城影展首映,後又拍了《好戲不散場》(2013)和《計程人生》(2015)。
《計程人生》劇照
潘納希作為伊朗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作為「伊朗三部曲」導演阿巴斯的助手,師承其創作風格,亦在電影的表現形式上深受其影響。奪得二〇一五年柏林影展金熊獎的《計程人生》以偽紀錄片的方式,在車上架設攝影機記錄下自己作為計程車司機與乘客的對話,對話底下包裝了導演對時事的針貶,可最珍貴的仍是他無意批評個人的核心,他只是靜默且真誠地打開他的電影,邀請你聽聽「她」的故事、德黑蘭的故事、這個國家裡女性的日常故事。
被譽為「伊朗電影的良心」的潘納希,他的作品也絕非只是獻給電影的情書,而是他對家國最真摯的關懷,對電影這門藝術不輟的叩問。即使國家壓制他的思想、言論,但他對自由的追求、對藝術的熱情仍撞破了囚牢的天窗,來到遙遠的他方,為我們訴說他所望見的那一片德黑蘭的天空。
潘納希近年的兩部作品《三張面孔》(2018)、《這裡沒有熊》(2022)和他過去的多部作品一樣,將視角聚焦於伊朗女性的處境,試圖揭示強權、鬆動傳統,作品巧妙地將虛實揉捏,串接起每一部作品,同時也直指橫亙在他創作、生命裡的命題:沈默會殺死一頭羔羊。
《三張面孔》劇照

*《三張面孔》:少女的陽剛、夢、與魂魄

電影從少女自拍的自殺影片揭開序幕,收到自殺影片的導演潘納希和女演員一同趨車前往片中的偏遠山村,一探少女的下落。作為一部公路電影,車窗作為觀察世界的安全距離,觀眾透過導演搖搖晃晃的眼光窺見伊朗的農村面貌,在停與行之間,看見在父權體制下賴活的男人面孔,和那一張又一張欲掙脫束縛或選擇遠離顛倒是非的女人的臉。
潘納希深信自殺影片為真,而被指控對少女星夢置之不理的女演員則開始懷疑影片的真偽。沿著一條狹仄的蜿蜒山路前行,兩人終於來到少女所住的村莊,卻遍尋不著屍體、葬禮與新墳。
《三張面孔》劇照
狹長的飛沙之路作為山谷間村落往來的唯一要道,村民共同制定出了會車規矩:上路前按一聲喇叭,若聽見遠方傳來二聲喇叭,表示對方正在趕路,希望先行通過,如果你選擇不讓,就還以一聲長鳴。多年來村民謹守這個規則,選擇在不變通的「傳統」底下安身立命,直到少女舉起鐵鍬闢路,他們說這不合論常,少女不該陽剛,少女不該有夢,少女不該有魂。
懷抱戲劇夢的少女和《花漾足球少女》(2006)中那一群打破傳統、混入球場看比賽的女孩一樣,少女舉起改變的鐵鍬,卻總被視為悖德的異類。於是少女只得走向邊緣,她躲進住在村莊邊陲的過氣女演員的家,同樣作為怪胎,或許她們能相互安慰彼此。
《三張面孔》劇照
可最大的不同是,這位在片中未曾露臉的過氣女演員,曾經走上一條新路,只是在受傷之後,她選擇不問世事,回歸寧靜。我們可以將過氣女演員的態度視為一種放棄嗎?又或者,她是在另一條路上選擇不背離本心,持續尋求藝術的探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45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4.6K會員
1.8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釀影評|《史密斯任務》:讓失焦的戀人重回彼此的視線中《史密斯任務》通過一場「戰爭」,活化如死水般的愛情。史密斯夫婦的婚姻為何會變得搖搖欲墜?是因為他們的婚姻充滿謊言?抑或者,無法表現自我的窘境才是婚姻邁向崩壞的元兇?當「真我」只能在職場上展現,無法在親密愛人面前表現,無法做自己的苦悶逐漸拉大兩人之間的鴻溝⋯⋯
Thumbnail
avatar
香功堂主
2023-03-22
釀影評|夢想成為巨輪的煙塵──反戰經典《西線無戰事》的永恆課題有多絕望,便會喚起多少省思。因此沉重是必要,苦悶是必要,虛無也是必要,甚至這些沉重、苦悶與虛無,都比不上真實戰場上的光景。《西線無戰事》裡,底層士兵們被過於殘酷地摧殘,有的白白犧牲不知為何,有的僥倖偷生卻終生負傷,令一切國家榮耀、民族使命或正義云云,都顯得既荒唐,又邪惡至極。
Thumbnail
avatar
彭紹宇
2022-11-24
釀影評|宮廷系心理驚悚──《史賓賽》的節制美學與現代觀點補敘《史賓賽》擁有大把時間著墨環境的細節與氛圍,並藉由巧妙安插、串聯的種種意象以及話中有話的台詞交鋒,勾勒出黛安娜細緻的心理狀態,使觀者近乎身歷其境地體會她在那三天所感受到窒息般的壓力。本文以下分別就「心理驚悚」、「台詞技藝」、「視覺意象」、「音樂文本」、「女性反抗」和「後世補拍」等層面論述之。
Thumbnail
avatar
花神沒有咖啡館
2021-12-13
釀影評|現代版《恐怖份子》?看《青春弒戀》中的數位暴力與虛實辯證近卅年後,當創作的媒介轉移,網路鋪天蓋地闖入我們的生活,現代人所身處的虛實交界更是跨越時空限制,變得更為縹緲又龐大。於是《青春弒戀》誕生,用相似的結構與當代觀點重新詮釋《恐怖份子》,再一次用「非常生活,可是又很曲折,看了叫人渾身發冷」的冷暴力──如《恐怖份子》女主角周郁芬所言──劃破暗潮洶湧的Z世代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1-11-23
釀影評|《接線追緝》:改編丹麥原作,解毒美國軍警的男子氣概觀眾不妨可以將兩個版本提出比對,對於在救援過程中同樣程度的受挫、失敗,每一個原本主角壓抑情緒的時刻,傑克葛倫霍都以暴躁的肢體語言應對,動輒發出巨大噪音。電影大約行至三分之一,葛倫霍就成功讓觀眾失去對主角的所有好感,他看起來像是那個會在家族聚會中因為孩童吵鬧,就提高音量動粗的暴躁叔叔⋯⋯
Thumbnail
avatar
蔡曉松
2021-10-05
釀影評|《南巫》:獻給邊界上的女性《南巫》無疑為張吉安建立了一個只屬於女性的神話的嘗試:透過與鬼神交流的儀式,我們建構的女性是生命的象徵與起源;這不是女人缺席的世界,而是相反地:女性無所不在,若沒有女性,這個世界將不曾存在。
Thumbnail
avatar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1-04-06
釀影評|《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我怎麼捨得待在無限的夢中闖入主角夢境的男孩,為他心靈風景的美麗懾服。另一邊,夢境被闖入的主角卻像電車難題駛過的美夢:你要選擇哪邊才是真的?你要的是半死不活的妹妹,還是所有家人團圓?要看好了,在一邊死,就可以在另一邊活。主角果決地在夢中死了一遍又一遍,但曾經差一點,他不是真的弄混,而是必須讓行動先於判斷的突圍時,決斷錯了邊。
Thumbnail
avatar
甜寒
2020-11-04
釀影評|如何超現實地紀錄──《布紐爾 超現實人生》電影導演的眼睛是溫柔抑或殘酷的?他們總直視殘破,試圖捕捉人間萬象,用演繹或紀錄來呈現一個地區的人文面貌。布紐爾紀錄了這個國境邊界的荒蕪與悲涼,而《布紐爾 超現實人生》則是從一個粉絲的視角試圖望進布紐爾的眼睛,望盡他的心靈。
Thumbnail
avatar
吳思恩
2019-12-09
釀影評 X 誠品講堂|沒有兌現的承諾:再看《樹大招風》賊王心狠手辣,時有濫殺無辜,為什麼觀眾還會在電影的結尾感受到失落?〈讓一切隨風〉的旋律,在卓子強穿針引線的喜劇段落中就曾有變調出現,似乎在看似浮誇、一擲千金的尋人橋段中,就已經預示了結尾「一切隨風」的必然。飽滿的人物故事,最終都要回到時代背景底下,奇情的梟雄傳奇驟然急速褪色,浮現眼前的,都是現實。
Thumbnail
avatar
蔡曉松
2019-02-18
<p>釀影評|《厭世媽咪日記》:美人魚的藍色夢想與現實的身心崩裂</p>教堂中的婚姻誓言,太過夢幻也太虛假,並非婚姻的寫實寫照。若想成為夫妻,必須一開始就明白,孕育生命即使看似奇蹟美麗,卻是種真切的犧牲與奉獻。沒準備好,還是別輕易加入戰局,傻傻地以愛之名,矇進這場極冒險又極無聊的實境遊戲。
Thumbnail
avatar
希米露
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