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回溯EP.8】邏輯思考 & 環遊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工程師環遊世界的書,給我很大的激勵,當時就是這本書,讓我訂下人生旅遊目標,把馬丘比丘 和 PCT (太平洋屋脊步道) 列入人生清單。
雖然更魯蛇的我,到現在來出國都沒有過,不過倒是沒想到 竟然先徒步環島了,這也可以說是為以後的 西班牙朝聖之路、PCT 先做練習吧~~~~~
我的徒步環島故事序章在這,可以複習一下,很久沒更新徒步環島的文章了哈哈哈........
那段經歷太豐富,已經超過半年了,我也還在持續消化中,總感覺寫的太差,沒辦法充分表達 這段體驗。

2018的閱讀心得:

  • 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 大數據時代,你一定要避開的自以為是 / 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 不勇敢的突破: 魯蛇工程師也能環遊世界

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這本書含金量很高,我就挑我最喜歡的重點來談。
偏見無處不在
有時是因為模糊的資訊造成,有時候更可能是源自本能。 研究發現,足球比賽的裁判,只要其中一隊的球衣是黑色的,被判失誤的比例就會遠高於另一隊,黑色使人帶有一定偏見去評斷球員的犯規。
失敗為成功之母?
這句話從小說到大,但是這句話卻常會被用在奇怪的地方,賭徒心態,把失敗的賭局(且無腦的賭注),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容易讓賭徒對於失敗更無感,因而相信遲早會賭贏,因而失敗的代價越滾越大。
巴南效應-每分鐘都有白癡出生
說真的,其實我不太懂這句話的原意,不過書裡拿星座分析、性格分析,來講,明明那些分析的術語,喜歡用籠統廣泛的用詞來唬人,例如: 你是一個有同情心的用,但是有時會覺得自己太沒行動力........ 之類的話,而大多數人也都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所以就認為測驗很準確。
柴嘉尼效應-人往往記得未完成的事
失敗、未完成的遺憾,往往比成功的記憶更讓人印象深刻,許多時候是好事,能夠提醒自己別重蹈覆轍。 但是假如在與人相處時,也總是記得別人虧欠自己的事,卻忽略那些美好其實佔了大多數,心結大概就因此產生的。
非對稱模式-觀察對立的兩種模式,並非都能取得數據
在討論許多議題時,總會帶上支持理論的數據,但是很多時候,反面的數據是很難取得的,這樣得出的理論也就不夠完善。 (突然想不到例子,書也不在旁邊了QQ)
溝通的動機?????
溝通的部分,值得思考的議題很多。 我們常常會有自利偏誤,只尋找支持自己理論的數據。因此從別人得來的二手資訊常帶來的極大落差。也造成強化自己觀點,弱化反方論點的溝通動機。每個人對一件事情,常會過度認為所見略同。比較有趣的是,書中說舉證責任落在支持者身上,而非反對者。
也就是說,假如你指控敵對陣營的人犯罪,就需要提出證據來支持自己的指控,而非是敵對陣營需要提出沒犯罪的證據來反對。很簡單的的常識,但是看看我的們的新聞就知道,很多人都沒常識。
哲學是指思辨問題的過程,每個人都應該要學點哲學

魯蛇工程師也能環遊世界

一對交大研究所畢業的情侶,環遊世界的故事(不過 女友是在日本打工半年 再跟上)
研究所畢業後,工作了幾年,存了些錢(記得總共花30多萬台幣),決定趁還有體力能夠遠行時,去環一波世界。
旅遊一個禮拜,應該是玩樂的心情。
但是如果是一兩個月以上的旅行,心態就會轉變成為了生活了(特別是又有預算限制)。
書中有講到的一句話,小時候也聽過類似的:
世界就像一本書 ,不旅行就只能讀同一頁
不過旅行也不一定要出國拉,我覺得只要突破舒適圈,去沒去過的地方,嘗試新事物,就是種旅行。
感覺好好的遊歷台灣也不錯。
(寒暑騎機車來回台南-彰化時,覺得省道上的風景也不錯,平常車子都挺少的。)
把自己縮小 ,就可以通過瓶頸
長時間的旅行就是在生活,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人,尤其出國更會遇到價值觀差異更大的人。
印度之旅的篇幅就很大,除了著名的路邊小吃(可以讓人拉好幾天),"人"也很特別,作者再印度沙發衝浪時,就遇到了三個不良的沙發主,被坑了三次旅費。
在溫室裡生活久了的我們,應該還蠻難想像那種生活的。
知道有人能辦到,就像打了強心針一樣,只要勇敢個一回,應該也能夠走入這世界。
身為海島國家的子民,希望有天也能好好看遍海外的國家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會員
97內容數
一些生活的體悟,融合閱讀心得、或是各類影視作品、遊戲等。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關連的,希望能用文字把所有連結寫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切の人生雜學 的其他內容
2023的我: 過去那段時間,看了好幾本大腦科普、哲學相關的書。雖然最近也看不少哲學XD 理解大腦的運作,知道更多人類天生的認知偏誤,在做決策、判斷時,能夠從更多的面向來反思。當然我們終究是人,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還是得複習、體醒一下自己。
2018的我: 身為矽谷的台柱之一 (我自己的感覺),Google創新的精神在各處展現,像是我們常常看到的,上班環境很舒適,充足的食物,開放的空間,員工、部門之間不會有太多屏障,促進交流。扁平化的組織架構,減少多餘的程序流程。 最重要的是,Google 如何成為 Google , 從那老套的故事,幾
韌性, 指的大概就是 人對於逆境的耐受力 我自認為現在是個蠻有韌性的人拉ㄝ,雖然欠缺行動力.....
前面的閱讀心得清單,總算把 2018的第一篇心得回顧完了 真是佩服當年的我XD 【閱讀回溯 EP1】異數,超凡的界線? 【閱讀回溯2】大腦解密手冊 【閱讀回溯EP3】斜槓青年&旅行的異義
2018的第一篇心得,真的是夠現在的我水成好幾篇文章阿XD 斜槓青年 通才越來越強勢時代 要不就讓自己專業很強,能夠為人所用 不然就是各方面都很強,能夠用人
外在的知覺很多時候,是很不可靠的,理性思考就是為了避免感官知覺造成的謬誤,前提是,必須先察覺謬誤 內容簡單好懂,前半段偏心理學入門,講我們的認知如何形成,以及大腦會自動解讀的一些認知謬誤。 後半段則是, 藉由對大腦更多的了解,研發出更多的新科技,以及說明大腦的可塑性。 前半段因為之前學過心理
2023的我: 過去那段時間,看了好幾本大腦科普、哲學相關的書。雖然最近也看不少哲學XD 理解大腦的運作,知道更多人類天生的認知偏誤,在做決策、判斷時,能夠從更多的面向來反思。當然我們終究是人, 所以每隔一段時間還是得複習、體醒一下自己。
2018的我: 身為矽谷的台柱之一 (我自己的感覺),Google創新的精神在各處展現,像是我們常常看到的,上班環境很舒適,充足的食物,開放的空間,員工、部門之間不會有太多屏障,促進交流。扁平化的組織架構,減少多餘的程序流程。 最重要的是,Google 如何成為 Google , 從那老套的故事,幾
韌性, 指的大概就是 人對於逆境的耐受力 我自認為現在是個蠻有韌性的人拉ㄝ,雖然欠缺行動力.....
前面的閱讀心得清單,總算把 2018的第一篇心得回顧完了 真是佩服當年的我XD 【閱讀回溯 EP1】異數,超凡的界線? 【閱讀回溯2】大腦解密手冊 【閱讀回溯EP3】斜槓青年&旅行的異義
2018的第一篇心得,真的是夠現在的我水成好幾篇文章阿XD 斜槓青年 通才越來越強勢時代 要不就讓自己專業很強,能夠為人所用 不然就是各方面都很強,能夠用人
外在的知覺很多時候,是很不可靠的,理性思考就是為了避免感官知覺造成的謬誤,前提是,必須先察覺謬誤 內容簡單好懂,前半段偏心理學入門,講我們的認知如何形成,以及大腦會自動解讀的一些認知謬誤。 後半段則是, 藉由對大腦更多的了解,研發出更多的新科技,以及說明大腦的可塑性。 前半段因為之前學過心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本書整理了常見的八種思維錯誤,讓我們去思考,人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偏誤,影響了我們正確的判斷。因為我們每天又被資訊轟炸。認知偏誤或者說捷思法,是我們從古至今適應環境的手段。大腦會允許我們用最舒適的方式去思考,要保留能量給對一些生存更急迫,但是實際上並不合理的事情…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也可以是成見。經驗是過去的累積,能夠帶來讓人少走兩步路,但也可能讓人忽略了路上的風景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道路。這也是為什麼理論重要、第一性原理重要,當我們將事情還原到最單純的狀態,我們更容易看見被我們忽略的東西。但要記得,理論也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本書整理了常見的八種思維錯誤,讓我們去思考,人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偏誤,影響了我們正確的判斷。因為我們每天又被資訊轟炸。認知偏誤或者說捷思法,是我們從古至今適應環境的手段。大腦會允許我們用最舒適的方式去思考,要保留能量給對一些生存更急迫,但是實際上並不合理的事情…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每一年我會挑選一本年度代表書,陪伴與提醒我在該年度實踐與體會書中的理念。在2024年,我選了兩本書,其中一本是《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真實描述自己的經歷與省思,讓我開始思考智慧並非外求學習,而是內省覺察,領悟到真正的智慧不應該是教你怎麼得到,而是引導你覺察自己本身就擁有的。
也可以是成見。經驗是過去的累積,能夠帶來讓人少走兩步路,但也可能讓人忽略了路上的風景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道路。這也是為什麼理論重要、第一性原理重要,當我們將事情還原到最單純的狀態,我們更容易看見被我們忽略的東西。但要記得,理論也可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