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原因了解為什麼『台灣 Me too』 現在才爆發

3 個原因了解為什麼『台灣 Me too』 現在才爆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近期的#Metoo 事件連發,每天的新聞都可以看到許多政壇跟演藝界的大咖紛紛中箭落馬,

甚至有公益團體的創辦人也被爆出性侵,全台灣都陷入了#metoo 風暴中。

不過,因為被爆出的都是發生在幾年前,甚至超過10年以上的事件,所以也有像是:『為什麼現在才說出來?』『是不是想炒新聞?』『越想越不對勁?』這一類的論點開始出現。

從大部分被爆料者的道歉來看,這些事件都是千真萬確的,但重點在於,為什麼這些受害者要隔這麼久才出來公開呢? 我根據最近的的新聞報導、相關分析影片以及跟一些前輩的談話,整理出了以下3個原因:

1. 先前已經溝通和解,但對方行為不符和和解內容

以朱學恆的例子為例,依鍾沛君議員的公開說明(影片20:26處開始)及貼文所述,鍾沛君議員在被朱學恆騷擾後,寫下切結書承諾『盡一切可能遠離被害者』,但朱學恆卻不斷與鍾沛君議員出席同一個通告,且座位相當接近,使鍾議員忍無可忍,最終公開告發朱學恆。

2. 在遭受性騷擾時出現應激反應,共有Fight, Flight, Freeze and Fawn (中文可翻譯作:戰、逃、僵固、討好,又稱4F)

這一點是知名 Youtuber 錫蘭在他的影片:這些PUA頻道遠比你想像的要糟糕! 中所提到的一種生理反應(46:49~50:53),根據錫蘭的描述,有70%的受害者在受到性侵犯時,會感覺到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直到事件過後才會真正感覺到不對勁,進而開始求助。

因此許多被害者在被性侵的當下,其實沒有辦法做出適當的反擊,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並非被害者接受加害者的行為。

3. 遭到權力脅迫或是屈服於『社會屈從性』(Social Compliance)

這一點是我認為大部分的受害者的共通點,就是曾經遭到上位者侵犯。

這些上位者可能是公司的主管、產業界的前輩、知名的藝人、學校的學長姐、甚至是親戚等社會位階高於受害者的人士,而受害者通常是為了在公司或產業中生存下去、或是擔心遭到報復而忍氣吞聲。

而社會屈從性更是加重了上述的情形,所謂的社會屈從性指的是人類會偏向服從群體而壓抑自己的感受,這是因為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學習到服從群體比起特立獨行更加安全,關於社會屈從性的說明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就範】觀後感-社會如何操縱你的行為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性騷擾及性侵案件直到多年過後,才接連被爆出來。因為在以前的社會,性騷擾/性侵害被視為相當可恥的事,因此被害者若是遭到性騷擾,通常也會隱忍不說,而整個社會也將這一些事情視為理所當然。

以前對於互動的界線也沒有非常明確,也不尊重,特別是對於女性,在工作中被吃豆腐時有所聞,演藝圈中的潛規則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其他的產業也相當常見(特別是女性業務),這也是一些前輩的所見所聞。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許多被害者的感受與反抗受到壓抑,自然不敢站出來發聲。

直到近年女權及me too運動興起,社會的整體意識與氛圍改變,讓以前一直不敢出聲的受害者有了站出來的勇氣,讓以往為視為理所當然,實則缺乏尊重的社會文化才得到改善。


avatar-img
股海中的追夢人
20會員
30內容數
從金融業跨足到軟體業PM的社畜,記錄身為身為PM的各種辛酸雜談,還有一些跨產業的心態調整以及如何適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股海中的追夢人 的其他內容
笨錢效應』改編自美國轟動一時的GameStop (GME)軋空事件。 內容是關於一名美國網紅基斯.吉爾(Keith Gill)在疫情期間,大量買進GME股票,並每天在社群網站Reddit的 WallStreetbet版上直播他的投資觀點跟持股部位,也累積了許多忠實觀眾。
日本央行在2024/3/19 宣布將短期基準區間調整至0~0.1%,並取消殖利率控制政策(央行藉由購買日本公債以控制殖利率的手段),等於宣告日本正式終結負利率政策(此前利率為-0.1%)。
流入ETF的資金確實讓人無法忽視,如果這些資金湧向特定股票確實會對這股價產生一定程度的拉抬效果。 因此我們就可以使用FindBillion這個網站來檢視個股成為了那些ETF的成分股? 又占了這些ETF規模多少百分比
笨錢效應』改編自美國轟動一時的GameStop (GME)軋空事件。 內容是關於一名美國網紅基斯.吉爾(Keith Gill)在疫情期間,大量買進GME股票,並每天在社群網站Reddit的 WallStreetbet版上直播他的投資觀點跟持股部位,也累積了許多忠實觀眾。
日本央行在2024/3/19 宣布將短期基準區間調整至0~0.1%,並取消殖利率控制政策(央行藉由購買日本公債以控制殖利率的手段),等於宣告日本正式終結負利率政策(此前利率為-0.1%)。
流入ETF的資金確實讓人無法忽視,如果這些資金湧向特定股票確實會對這股價產生一定程度的拉抬效果。 因此我們就可以使用FindBillion這個網站來檢視個股成為了那些ETF的成分股? 又占了這些ETF規模多少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