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達到一種境界,對於陷於負面情緒中的每個人發揮真正的悲憫
—不分他們是受害者、加害人,還是旁觀者—我們就會出落得非常強大。
這不等於我們忘記了是非善惡,我們仍舊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我們仍舊知道什麼是美德,什麼不是。
這也不等於我們從此躺平什麼都不做,
或是再也不去保護那些需要我們保護的人。
如果插手是對的,我們還是應該插手,扮演保護者。
如果需要保護自己不受欺負或虐待,我們還是應該出手。
但我們還是可以對牽涉其中的所有人感到愛與悲憫,
而這是來自上天一項強大的贈禮 : 不把我們自身的負面情緒如怨恨或復仇心套進情境中。
對我們不欣賞或覺得討厭的人培養悲憫之心,甚至對傷害過我們的人培養悲憫之心,能讓我們得到自我蛻變的天賜良機。」—《放不下,就握手言和吧》
2023/6/18 摘錄我寫給朋友的一封信:
「我去年遇到一件非常憤怒的人事物,超過半年以上的時間想到就一肚子火,我曾想說大概10年都很難釋懷,什麼跟感受在一起對我來說都沒用,我就是超不爽超不齒這種人,憤怒沒停過,想到就是火大。
近期,我學習剪輯影片,剪輯影片的過程,我學習到視角,意思我想剪哪一段影片,是我決定,我想找哪個素材的影片也是我決定,以前閱讀讀到的「注意力在哪裡,能量就在哪裡」,人生的影片若攤開,喜怒哀樂好多段落,就看自己身為導演選擇剪哪些片段。
我突然覺得那個人很可悲,學了那麼多用自己的專業賺錢,帶給人的片段記憶是如此負面,我不知道哪個節鬆開了,我對於這件事比較沒有那麼執著,也比較沒有那麼生氣,這個轉化,我自己也想不通怎麼發生的。」
2023/6/26
當我閱讀《放不下就握手言和吧》第6章文字(上述書中摘錄文字),我似乎有些明白轉化的發生,當我覺得對方很可悲,這時就有了一點點的空隙,有那麼一絲絲的不同角度來看待對方,我不敢說自己是悲憫,但的確是往悲憫的方向,無形之中放下部分執著,感到片刻平靜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