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我可能錯了》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讀這本書帶給我三個省思:

一、愛因斯坦說過:「理性是忠實的僕人,直覺是上天的恩賜。但我們創建的社會卻只尊崇這個僕人,忘記這項恩賜。」

現在的社會,很強調應該要有怎樣的生活。或是你該做些什麼。但你真的需要這樣嗎?

你曾經有過順應自我內心而下的決定嗎?如果沒有,又怎麼能確定因為外在環境而再三思考過的決定就真的比較好?

順從直覺並非莽撞欠缺思考,而是放寬心的去理解自我內心需求。因為那才是你真正渴望。

學會傾聽內心聲音,說不定是更睿智的決定。

在前幾年,我自己內心浮現一個聲音:「我可以為台灣的散戶朋友做些什麼事。」

在當時我也不斷自我懷疑,我憑什麼可以做這些事。同時也會自我否定,為什麼要跳出來做這些事。這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好處?如果沒有,我為什麼要去做?然後我可以幫到多少人?會不會只是我一廂情願?

一連串問號,加上不斷的自我懷疑之後,我決定順從內心直覺去做做看。

大不了就是收起來不要做,反正這並不是我維生必須的工作。但如果我不去試試看,或許再過幾年當我沒體力去實現時,我就會不斷後悔當初為什麼不去試試。

這幾年下來要講現實收益其實很微薄,但我卻因為踏出這一步而認識了許多人。也擁有了過去不曾想過的生活體驗。這才是更豐盛的收穫。

二、美國前總統艾森豪曾說:「計畫本身沒有價值,但做計畫是至關重要。」

作者又說,「人生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那就是人生總有一天會結束。」

所以除此之外,你的人生是包含無窮可能,也就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當你試圖控制一切的時候,只會讓生活變得孤獨、艱難、混亂和焦慮。

所以不妨讓我們放下企圖控制一切的念頭。順其自然、享受當下,讓自己進入「心流」狀態去感受生命中超出控制的美好。

你會在需要知道的時候,知道你所需要知道的事。

你只會一直擁有需要的,但不會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

延伸到投資這件事上來看,很多人總是追求能控制各種變數,或是透過控制去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投資就跟人生一樣,充滿了由不確定性組合而成的無窮可能。你根本無法控制,更多時候只能隨著波動。當你越想控制住投資的無常,最後只會得到焦慮及混亂。

指數化投資正是一種放下控制的投資方式。

我們順其自然、享受當下。感受金融市場中不可預期的美好回報。

我們不會刻意想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但時間到了,我們自然就會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指數化投資人會得到自己需要的,因為我們不刻意追求那些額外想要的報酬。

不想刻意握住什麼,張開雙手迎接充滿生命力的投資報酬。

三、阿姜.帕薩諾:「我會知道」。

因為生命總有一天會結束,你選擇如何生活而不讓自己留下任何陰影就非常重要。

選擇問心無愧的生活不是因為宗教強調的因果報應,不是因為有人在計算你的功過。而是不要讓自己背負著羞恥、害怕別人知道的負面陰影包袱。

如果你為了私利去欺騙、傷害別人,如果你為了私利捏造、扭曲真相。你將會一直活在感到羞恥、害怕別人發現的痛苦之中。

你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你所塑造的樣子,你決定怎麼活,就決定你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天堂地獄不存在什麼特定的地方,他就在你的心中。

如果你現在為了謀取私利而捏造、扭曲事實去提供別人投資建議。你真的良心會安?或許你現在能夠合理化自己的說法,但當社會版又出現因為投資失利而發生的不幸消息,你的內心會不會突然顫抖一下?

你是真的想帶給人幸福,還是為了訂閱或是課程可以多賣一些?

如果你知道所給的投資建議會紮紮實實影響到別人的幸福,你敢無愧於你給的建議嗎?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希望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還能勇敢直面內心。

雖然作者曾經是佛教泰國森林修行派的僧侶,但我並不覺得這是一本宗教學的書。

如果有機會,建議可以透過這本書來幫助自己反思人生至今的種種。

請注意,不要控制。不要認為透過這本書就是要學習到什麼成就。我覺得如果你能透過這本書得到什麼啟發那就再好不過了。

但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就順應著書中內容慢慢讀完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補充說明的沙龍
290會員
96內容數
讀書心得
2024/03/03
非常感謝謝文憲的極憲人生 憲哥舉辦這場活動。這場講座肯定可以作為臺灣作家未來舉辦相關活動的示範,如果未來還有第二場的機會,你一定要來參加。
2024/03/03
非常感謝謝文憲的極憲人生 憲哥舉辦這場活動。這場講座肯定可以作為臺灣作家未來舉辦相關活動的示範,如果未來還有第二場的機會,你一定要來參加。
2024/01/10
愛有一个人,彼个就是我 愛有兩个人,就是你佮我
Thumbnail
2024/01/10
愛有一个人,彼个就是我 愛有兩个人,就是你佮我
Thumbnail
2023/08/16
常常有人說指數化投資人就是傲慢、不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 沒有,這絕對不是真的。因為我星期天下午才跟三十幾位同學一起參加理財陪跑教練Alice的 #財務健康評估與報表製作工作坊 課程。而且是全程參與,不是那種露個面就閃人的過水活動。
Thumbnail
2023/08/16
常常有人說指數化投資人就是傲慢、不懂得學習別人的長處。 沒有,這絕對不是真的。因為我星期天下午才跟三十幾位同學一起參加理財陪跑教練Alice的 #財務健康評估與報表製作工作坊 課程。而且是全程參與,不是那種露個面就閃人的過水活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是否常常被例行公事和日常瑣事所束縛? 起床、上班、下班、睡覺,周而復始,彷彿陷入一個無窮循環的怪圈。 然而,在這單調而平凡的生活中,仍然有機會進行一項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投資自己。 投資自己並不需要大量的金錢或奇特的技巧,它是一種對自我成長和提升的承諾。
Thumbnail
在這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是否常常被例行公事和日常瑣事所束縛? 起床、上班、下班、睡覺,周而復始,彷彿陷入一個無窮循環的怪圈。 然而,在這單調而平凡的生活中,仍然有機會進行一項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投資自己。 投資自己並不需要大量的金錢或奇特的技巧,它是一種對自我成長和提升的承諾。
Thumbnail
面對不好用的APP會果決的卸載而不是放著影響速度,那麼面對不好用的心智模式是不是該勇敢的去安裝一個試試看呢 拆掉思維裡的牆 -改變心智模式,過你想要的人生 作者:古典 時報出版 過年讀好書,面對思維模式心智模型有許多的書籍,不過作者經過了不同的人生階段,這本書能夠不是雞湯,有一個模式參考,爾且能夠從
Thumbnail
面對不好用的APP會果決的卸載而不是放著影響速度,那麼面對不好用的心智模式是不是該勇敢的去安裝一個試試看呢 拆掉思維裡的牆 -改變心智模式,過你想要的人生 作者:古典 時報出版 過年讀好書,面對思維模式心智模型有許多的書籍,不過作者經過了不同的人生階段,這本書能夠不是雞湯,有一個模式參考,爾且能夠從
Thumbnail
本書陪伴我渡過心靈風暴,感覺就像有個無形的智者,一個隱形的朋友,總在我最迷惘的時刻,輕輕安撫我的心,告訴我,一切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本書陪伴我渡過心靈風暴,感覺就像有個無形的智者,一個隱形的朋友,總在我最迷惘的時刻,輕輕安撫我的心,告訴我,一切都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Thumbnail
第一篇讓我先來談談在決定開始這場生命實驗時我的背景鋪陳、決定展開這場豐盛實驗的契機、以及從最剛開始的生存焦慮到最後決定放手一搏的心路歷程吧!
Thumbnail
第一篇讓我先來談談在決定開始這場生命實驗時我的背景鋪陳、決定展開這場豐盛實驗的契機、以及從最剛開始的生存焦慮到最後決定放手一搏的心路歷程吧!
Thumbnail
讀之前: 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講述森林僧人「怎麼過日子」的故事書;沒想到更多的篇幅是在講「怎麼想問題」的心靈書。 事後想想,我的誤會根本一點都不合理,書名都說白了「我可能錯了」,怎麼可能是純敘事的故事書,一定是敘事中靠向更多自我頓悟的書籍呀。 好吧,一開始我就可能錯了。但無論如何,還是一本可讀性很高的
Thumbnail
讀之前: 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講述森林僧人「怎麼過日子」的故事書;沒想到更多的篇幅是在講「怎麼想問題」的心靈書。 事後想想,我的誤會根本一點都不合理,書名都說白了「我可能錯了」,怎麼可能是純敘事的故事書,一定是敘事中靠向更多自我頓悟的書籍呀。 好吧,一開始我就可能錯了。但無論如何,還是一本可讀性很高的
Thumbnail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住,而是被自己對事情所保持的看法困擾。 1.學會放下,或在當下。 只要我們能保握當下,那麼我們變已同時掌握住了昨日,今天與明天。就像日兩面神一直看過去和未來,就是沒有好好把握當下,所以無法發揮效用。 愛物惜物,才能累積財富,財富是靠累積的,因為累積十分辛苦,我們都能發現
Thumbnail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住,而是被自己對事情所保持的看法困擾。 1.學會放下,或在當下。 只要我們能保握當下,那麼我們變已同時掌握住了昨日,今天與明天。就像日兩面神一直看過去和未來,就是沒有好好把握當下,所以無法發揮效用。 愛物惜物,才能累積財富,財富是靠累積的,因為累積十分辛苦,我們都能發現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