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可以,他們才會這麼做,他們知道人們會閉上眼睛,保持沉默,如果有一個人睜大眼睛大聲說出來,那就能改變」 出自韓劇《秘密森林》
看了【TODAY 看世界:經濟不景氣女生優先倒楣?不敢舉報、性騷擾反更猖獗,公司到底該如何處理員工的舉報?】這支影片後,讓我沉思了許久。我不是一個熱衷於隨時跟上最新時事的人,但近期在台灣延燒的#Me Too事件占盡各大社群和媒體版面,我也透過社群上轉發貼文開始跟進這個議題。
就像影片開頭所說的一樣,國外很早就開始發起#Me Too運動,台灣落後其他國家好幾年,早幾年我也曾納悶過這個問題,記得有段時間國外的新聞和社群處處可見#Me Too的倡議,台灣卻很安靜,為何那時候的台灣社會那麼安靜,彷彿是看著世界播放著一場#Me Too的電影,散場後電影內容如何與我們實際生活毫無關係。我並不相信台灣沒有發生任何一起性平事件,因為我自己就曾是受害者。
不久前,有關我的案件調查結果剛出爐。
對於結果,我的家人很不滿意,行為人受到的懲處只不過是如同學生時代一隻無足輕重的申誡,調查結束,他依舊繼續在原單位任職,且受到法律的保密保護,這件事只會有雙方當事人還有參與調查會的人員知情。
調查初期,我有一段時間很痛苦,剛好那陣子我在申請實習,我擔心會影響到我找實習,擔心身邊的人知道這件事,會譴責我為何翻舊帳,也擔心家人會怎麼想我,當年的事件被通報又進入調查程序,起因是我在校內接受諮商的時候,無意間提起這段往事,才被校內社工師通報。
一直到我無意間掀開這樁陳年舊事,這個話題在我家都是禁忌。
「都過了那麼久了,幹嘛還一直想這件事。」家人聽到我提起當年的事,總會有些無奈地打斷我。
眼神像在說,不然妳要我怎麼辦。
所以,我很擔心,當我被通報的事傳到家人耳裡,我會再次得到同樣的反應。那種反應讓我很無力,感覺自己好像做錯事一樣。
還好,我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心理師,進入研究所新結識的朋友也都給了我很溫暖的支持,這一回,我家人態度也轉向支持我,讓我順利走完整個調查程序。
回到性平事件本身,社會常聽到受害者身邊的人質問當下會何不反抗或是求救。為何沉默?這個問題既問是當下為何沉默,也問的是事後為何不說。
針對前者,我想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回應。
感受到生命受到威脅或是危險的時候,人類內在就會啟動戰或逃反應。這與我們的神經系統有關,是一種出源自於本能的自動反應。
雖然叫戰或逃,不過準確來說,在緊急情況之下,人可能會採取的反應有四種:戰、逃、僵、討好。
- 「戰」和「逃」顧名思義就是採取攻擊性或是逃跑的方式對抗威脅。
- 「僵」是指一個人體認到自己無法逃脫,放棄反抗,已麻木、僵直或解離等方式反抗,許多性創傷後害者回憶事情經過時,會描述自己在當下靈魂好像飄在身體外面,以第三者的視角在看待整個過程,這就是僵的解離反應。
- 「討好」則是指人以取悅或甚至是提供幫助的方式面段威脅。
沉默發生時,大多是屬於「僵」反應所致。每個人會採取四種當中哪一種,這取決於每個人的過去經歷,父母教養、社會文化、先天體質差異等也是影響因素。
華人社會重視輩分,強調敬老尊賢、尊師重道,這樣的文化氛圍下,也造就我們的教育從小教導我們要遵從師長的指令,也就是聽從權威,要聽話,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很多的性平事件發生在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之中,所以,受害一方不是不想說,而是他們從小就被禁止說。
更何況當事件發生在年幼的孩童身上,他們一方面接受的教育告訴他們不能反抗權威,一方面若遭遇性平事件,大人又告訴他們應該反抗,孩子該信哪個?
或許某一方面。我們所處的文化早賦予了行為人一道許可令,讓他們不必擔心被行為人會反抗,因為他們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只要他們位階夠大就可以。
要改變整個社會文化,除非全民都意識覺醒,在那樣的社會環境,我想受害一方多少能更加暢所欲言吧,不再需要擔心自己反抗是否會帶來報復或懲罰,也不再會有做錯事的罪惡感吧。
我只是從簡單的心理學理論做分析,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原因,還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釋沉默背後的心理動力。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再從其他層面分析。
但願每位受害者都能得到正義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