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服實驗》體驗這場神的遊戲

《臣服實驗》體驗這場神的遊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不知道身邊有多少人聽過這本書。作者是Michael A Singer,他的另一本書叫做「覺醒的你」,封面是黃澄澄的亮金色,去年第一次看時便深感震撼,而且出乎意料地竟能夠輕易理解作者說的文字內容,以及那些文字無法轉譯、關於心智以外的意識體驗;過了一年之後,我才終於又看了作者的第二本書:「臣服實驗」。

書名其實就把故事內容重點講完了,這是一趟關於「臣服於生命帶來的所有安排」的旅程。作者本身經歷的人生故事,原本跟眾人無異的成長、求學路程,一切就在平凡無奇的某天,當他突然意識到腦袋裡有個聲音不斷在說話——那些我們平常心裡的自言自語,也就是電視劇裡會把主角內心想法用旁白配音的方式說出來的那些內容(例如最近看鬼滅之刃就覺得炭治郎內心聲音特別多),於是他開始思考:「這個說話的聲音是誰?如果是我的話,那『意識到』這聲音的我,又是誰?」

有意地接受生命之流呈現在我眼前的任何事物

「從出生以來就一直習以為常的想法、內心話、自己腦袋中的念頭,並不等於『我』,而是別的什麼」,光是看到這個概念,就足以讓多數的人停在這裡卡關。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在遇到陷入兩難情境時,或是重大抉擇時,就會試著由第三者的視角觀看自己,自問如果是我身邊的人遇到這樣的情境,我會怎麼支持他?我會建議他怎麼做?練習抽離當下的世界,當你不再沈浸在情緒之中時,當不再被執著綑綁時,要處理的就只有這個當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臣服),比起接受,用臣服(Surrender)這個字更有一種我放下心理防衛機制、撇除不信任、猜疑、恐懼,全然接納現況的意味。

作者透過第一人稱自述,記錄從發現自己心智聲音開始,一路開啟向內自我探索的轉化以及付諸實驗行動的過程。他決定:

「如果生命以某種方式呈現,而我抗拒的唯一理由是出於個人喜好,我就放開自己的好惡,讓生命做主。」

從多小的事開始?不如就從天氣開始吧。

如果今天預計要出門辦事,一出門就開始下雨,這時候腦袋第一個聲音就是:「吼好煩。」如果身邊有他人,這時候脫口而出的話十之八九是:「好衰!一出門就下雨。」或者「什麼時候不下,偏偏挑我出門時。」諸如此類的話。我也曾看過不少朋友在出國前,還未抵達目的地,就開始抱怨當地天氣不佳,整趟旅程已經毀了。心智會出現的第一反應多半是個人喜好的發言,明明下雨只是下雨,出太陽只是出太陽,但是雨天就能讓你陷入焦躁,出太陽也可以嫌熱死。

心若靜不下來,任何一點外在變因,都讓人瀕臨崩潰邊緣,如果試著練習接受每件事就是這樣發生呢?

就像這位一開始只想進森林靜心、練習捨棄心智聲音的人,最後卻因為臣服,一路成為上市公司的執行長。

在閱讀的時候,直覺性聯想到塔羅牌的0號愚人牌:放手一博、信任、冒險、跳進未知、往前邁出步伐,如果我們不曾嘗試冒險,就不會知道自己活得如此侷限。但是這又談何容易,每分每秒,如果沒有練習覺察,只要處在無意識的狀況下,腦袋馬上就會被各種懷疑、恐懼、不安、緊張、害怕、焦慮的話語佔據。

臣服中沒有糟糕的體驗

raw-image


作者寫這本書時,是已經實際度過三十多年的臣服實驗,順著生命之流前進,每每發生下一波生命的魔法時,他仍不得不再度驚嘆臣服帶來的禮物,而所謂禮物,不是只有典型的「成功」,還包含不符合一般人大腦判斷喜好標準的遭遇:作者的上市公司後來因內部員工弊案而被美國政府告上法院,經歷了長達七年的官司風波,甚至因此必須辭去執行長一職,離開一手打造的上市公司,多數人大概都會把這樣的境遇稱之為失敗、低潮、挫折之類的事件,但是「臣服中沒有糟糕的體驗」,作者並沒有因為這個遭遇,而懷疑、後悔所做的一切,相反地,正因為他並非出於喜好而情緒性決定過任何事情,他只是臣服於生命的邀請,因此面對任何狀況,對於他來說,都只是一個發生。我們無法判定生命中的單一事件幸或不幸,那都只是過程而已。

如果不是因為臣服所有安排,作者不會在森林裡創立了持續數十年的靜心聖地,也不會開設建築公司,以及到後來自學程式語言、創立程式設計公司,然後再離開公司、有了寫作的時間,把生活經驗紀錄成書,影響全球千萬人。會不會這就是宇宙的安排,得讓他走這一切,才能讓更多人理解生命的意義呢?

臣服不是選項,是唯一能做的事

另外書裡提到一句話:「臣服不是選項,而是唯一能做的事。」如果沒有好好消化前面作者鋪陳所提及關於臣服的主旨,大概很容易被斷章取義、或是武斷地定論任何事都失去了主控權。事實上,這是指在沒有任何其他因素,純粹只是你覺得不想、不喜歡而抗拒它自然發生的情境,而非倡導生命任何大小選擇都得say yes。不過實際發生在個人生命中時,能否真的如此豁達,我想就是最挑戰的地方了。

自己第一次聽到「臣服」一詞出現在我生活裡時,就是我最真切體驗到臣服之意的時刻,當然,那時候我不知道那叫做臣服,我只知道我那時候我確實捨棄了心裡的防衛、控制、批判,我只是好好地體驗當下的那一秒。那是人生中神奇的一段經歷,時間彷彿靜止,或者以一種極其緩慢的速度流逝,慢到一秒鐘會被無限放大,身體所有感官都會被觸動,腦袋的聲音也不見了,極其安靜,只剩下存在本身。

我從未參加過任何身心靈課程,在那之前我也未曾閱讀身心靈相關書籍,但是經歷過那次臣服體驗之後,我漸漸明白原來自己一直以來追求的自由,其實也就是希望找到心靈的平靜,尋求自由/平靜的路上,我正在練習接受已發生的發生,而不再活在痛苦懊悔裡,我接受自己的不夠完美但仍想追求完美的狀態,我接受生命每一刻都是我的選擇,我接受生命中的各種改變,不管它將帶我去向哪裡。

我捨棄了過去曾覺得自己受害於命運的擺弄,或者過得比別人辛苦的狀態,選擇正面以對,認真檢視自己擁有的資源與能力,然後專注於讓生命的本質。當然很多時候還是會無意識被心智的喜好給擺佈,但是只要有了察覺,就是讓自己跳脫出來的第一步。

緣分是神,遊戲,是我們

《神的遊戲》,張懸/2012

《神的遊戲》,張懸/2012

在看這本書時,不知道為什麼想起了張懸(焦安溥)2012年的專輯「神的遊戲」,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大學畢業沒多久的我,聽不太懂這張專輯裡的歌曲想表達的意義,但是卻深刻記得專輯的介紹文案:「緣分是神,遊戲,是我們。」事隔多年後,我才重新認識這張專輯的歌,並為之深深信服。

人生就在一場遊戲之中,所謂「神」為我們所安排的路,帶領我們前往的地方,其實也就是宇宙裡那因「緣分」而生的每一秒、每一刻 — — 我們遇見或擦身而過,我們願意去愛或害怕去愛,我們保持開放或始終抗拒,我們選擇開口或保持緘默,我們願意堅持或選擇放棄。

「生命中最美也最銳利的辯證,是緣份的永不重覆,是我們身浸命運中,每一次的深愛與釋懷。」 —《神的遊戲》專輯介紹文案

當緣分/神來到我們的面前,我們是否願意臣服,真切體驗這場神的遊戲?



avatar-img
黛西學姊的沙龍
14會員
23內容數
以書寫記錄日常,以電影餵養生活 空間敘事觀察× 在地文化記錄 ☕️ 選物空間 |📍 在地文化|✎ 品牌觀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黛西學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位於台東長濱長光部落山腳下的舞木民宿,是一座背山望海的寧靜所在。這座開業十五年的民宿,由一對從都市搬來的夫妻經營,以自己的木作、手作為空間注入溫度。從遼闊的視野、晨間的山羌叫聲到海浪聲,民宿主人用十五年時光,將理想中的生活藍圖建造成真,為旅人打造重新思考生活的棲息地。
5/5舞木民宿
要理解一個人,不只要看他說了什麼話,還要看他做了什麼事。要理解一個品牌也是如此。要看這個品牌說了什麼,又實際做了什麼。周品均以個人自媒體辦了一場實體活動,撇開個人主觀因素,光就品牌操作思維來研究,就覺得是一場附加價值滿滿、體現何謂突破框架與形式的活動案例。
十二月的台東,陽光依舊耀眼而溫暖,完全不同於台北的陰霾濕冷,地理環境開闊,隨性往東向或西向開,就能看見高聳的山脈,或者遼闊的太平洋,山線途經初鹿、鹿野、關山和池上;海線經過富岡、都蘭、東河、成功與長濱,我們選擇沿台11線往北開,在這段筆直而開闊的公路,體會電影裡roadtrip的樂趣。
位於台東長濱長光部落山腳下的舞木民宿,是一座背山望海的寧靜所在。這座開業十五年的民宿,由一對從都市搬來的夫妻經營,以自己的木作、手作為空間注入溫度。從遼闊的視野、晨間的山羌叫聲到海浪聲,民宿主人用十五年時光,將理想中的生活藍圖建造成真,為旅人打造重新思考生活的棲息地。
5/5舞木民宿
要理解一個人,不只要看他說了什麼話,還要看他做了什麼事。要理解一個品牌也是如此。要看這個品牌說了什麼,又實際做了什麼。周品均以個人自媒體辦了一場實體活動,撇開個人主觀因素,光就品牌操作思維來研究,就覺得是一場附加價值滿滿、體現何謂突破框架與形式的活動案例。
十二月的台東,陽光依舊耀眼而溫暖,完全不同於台北的陰霾濕冷,地理環境開闊,隨性往東向或西向開,就能看見高聳的山脈,或者遼闊的太平洋,山線途經初鹿、鹿野、關山和池上;海線經過富岡、都蘭、東河、成功與長濱,我們選擇沿台11線往北開,在這段筆直而開闊的公路,體會電影裡roadtrip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