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安靜就是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 : 呆比 | 生活雜記
蘇珊.坎恩可說是為內向者發聲的先驅,在當時華爾街菁英、卡內基等理論大鳴大放時,她在TED的演講「內向者的力量」卻造成轟動,並且出版《安靜,就是力量》一書,自此類似性質的書籍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蘇珊的行為如同她在書裡形容他的爺爺: 「他使用一種叫做安靜的語言,滔滔不絕而且辯才無礙。」
「你怎麼這麼安靜啊?」相信是內向的人都不陌生的一句話,在步調緊湊的現代社會,外向特質仿佛跟「成功」畫上等號,「不被注意」的恐懼讓每個人必須聲嘶力竭地大吼以彰顯自身存在,即使對某些人事物沒興趣仍然要想盡辦法摻一咖,深怕被視為不合群、難搞的邊緣人,與此同時另一群在角落默默做自己事的人顯得特別奇怪,安靜、沉默、孤僻、害羞、無聊、怪咖、不合群…內向者們經常被動的接受這些標籤。
我不會說是精確的形容,往往得到那些評語時我根本還沒和對方講話呢,可能氣氛不對、可能我對話題沒研究,但只要聊天內容是我擅長、喜歡的就能夠滔滔不絕說個不停,看到這個面向的我,任意貼標籤的人反而露出驚訝的神色,彷彿在說: 「哎呀! 原來你會說話!」(蠻荒謬的對吧)
事實上內向者佔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內向絕對有分等級,而不是以上乏味平板的形容詞,可以想成光譜,有人可能稍微往內向,有人則相反,程度不一,沒有百分之百的內向者或外向者,有的話,就是瘋子。
更簡單的是透過「獲取能量的方式」辨別內外向,外向者透過大量的社交活動獲取能量,內向者相反,他們通常喜歡與一兩個熟悉的朋友交流深刻的話題,漫無目的的與不同人閒聊等同消耗他們的能量,往往參與超過四人以上的聚會就筋疲力盡,需要獨處來恢復精力。
「我不是不說話,而是不想跟你說話。」聽起來或許過於直白,但選擇性說話的行為在多數內向者身上特別明顯,別急著感到困窘,內向者通常比較專注在自己,要是你喜歡社交場合、喜歡跑趴跳舞,很好啊! 我對你沒有任何意見,我只會繼續窩在家讀小說而已,這個社會就是如此多元才有趣啊!
如果沒有內向的人,這個世界就不會有:萬有引力、相對論、夜曲、追憶似水年華、小飛俠、一九八四、史努比、E.T.、第三類接觸、Google、哈利波特…同理,我相信少了外向者,世界也會失色不少,坦然擁抱自己的性格,雖然需要繞點路,內向者終歸會找到跟這個社會和平共處的模式,並在自己的舞台上閃閃發光。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愛心或來我的ig逛逛~
ig : 呆比 生活雜記
avatar-img
10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呆比 Debby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圖文版請點此 使用電子閱讀器至今將近半年了,分享不專業使用心得~ 考量紙本書沉重又佔空間,讓我每次搬家吃盡苦頭,去年五倍券發放後馬上無痛入手了KOBO Libra H2O,本來是想買更迷你更便宜的nia,但Libra開始才有白色機身,既然是要用很久的產品,外觀要完全符合我的審美才行,個人認為白色在視
這是一本以女性為主體的書,用不造成心理負擔(不情勒)的方式帶妳認識並照顧自己的身心,與其被謠言影響心情,不如詢問專業得到正確知識,唯有如此才能不被偏見綁架而陷入負面情緒,同時學習不以偏見綁架他人,強烈推薦男性一併加入閱讀行列!
我自認是一個有始有終的人,但以下8部我實在沒有興致繼續看下去......
從小人們就被灌輸要多賺錢才能快樂,現況是 : 食物生產越多浪費越多、房子蓋越多買得起的人越少、科技越進步休閒時間越少,似乎物質多寡與幸福感不是以正比成長,「人類被創造出來,是為了要被疼愛;東西被創造出來,是為了要被使用。 這個世界之所以混亂如斯。正是因為我們把東西拿來疼愛;卻把人類拿來使用。」
圖文版請點此 第一步: 幹捨離的順序 1. 事物 2. 工作 3. 朋友、點頭之交、陌生人 4. 家人和親戚 (應該有發現,越到後面的關係越多愛恨交織,越容易被情緒勒索) 第二步: 列出在乎成本 每件令你討厭的人事物都在消耗金錢、時間、精力,進而忽略了去關心你真正在乎的。 第三步: 不抱歉清理法
圖文版請點此 1. Swapub(App) 最新消息: 已於2021/7/23結束所有服務😢 沒有再使用了:當初我使用這個平台的目的其實是想斷捨離,沒有真的缺什麼,如此一來東西沒有減少,違背斷捨離的初衷。 2. 不要再買了!免費的幻物與幻務(fb社團)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愛心或來我的ig逛逛~
圖文版請點此 使用電子閱讀器至今將近半年了,分享不專業使用心得~ 考量紙本書沉重又佔空間,讓我每次搬家吃盡苦頭,去年五倍券發放後馬上無痛入手了KOBO Libra H2O,本來是想買更迷你更便宜的nia,但Libra開始才有白色機身,既然是要用很久的產品,外觀要完全符合我的審美才行,個人認為白色在視
這是一本以女性為主體的書,用不造成心理負擔(不情勒)的方式帶妳認識並照顧自己的身心,與其被謠言影響心情,不如詢問專業得到正確知識,唯有如此才能不被偏見綁架而陷入負面情緒,同時學習不以偏見綁架他人,強烈推薦男性一併加入閱讀行列!
我自認是一個有始有終的人,但以下8部我實在沒有興致繼續看下去......
從小人們就被灌輸要多賺錢才能快樂,現況是 : 食物生產越多浪費越多、房子蓋越多買得起的人越少、科技越進步休閒時間越少,似乎物質多寡與幸福感不是以正比成長,「人類被創造出來,是為了要被疼愛;東西被創造出來,是為了要被使用。 這個世界之所以混亂如斯。正是因為我們把東西拿來疼愛;卻把人類拿來使用。」
圖文版請點此 第一步: 幹捨離的順序 1. 事物 2. 工作 3. 朋友、點頭之交、陌生人 4. 家人和親戚 (應該有發現,越到後面的關係越多愛恨交織,越容易被情緒勒索) 第二步: 列出在乎成本 每件令你討厭的人事物都在消耗金錢、時間、精力,進而忽略了去關心你真正在乎的。 第三步: 不抱歉清理法
圖文版請點此 1. Swapub(App) 最新消息: 已於2021/7/23結束所有服務😢 沒有再使用了:當初我使用這個平台的目的其實是想斷捨離,沒有真的缺什麼,如此一來東西沒有減少,違背斷捨離的初衷。 2. 不要再買了!免費的幻物與幻務(fb社團)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愛心或來我的ig逛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你是否曾因為自己不善言談而感到自卑?或許,你應該重新審視這種特質。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沉默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有力量。讓我們一起探索為什麼安靜可能是你最大的優勢
Thumbnail
  筆者是一位內向者,在一群人裏頭、公共場合亦或是親朋好友身旁,總是獨自安靜待在周遭,鮮少談話與人交流,或許這就是I人會有的特質—安靜。最近幾個月流行一項MBTI測驗,究竟 MBTI 是什麼樣的測驗?它的起源又是如何?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整本書看完,最啟發我的觀察,是這個社會對內向性格的重視與推崇,原來跟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有很大的關聯: 產業趨勢改變,科技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大眾的注意力才慢慢從能言善道的華爾街風格,轉向精簡務實的矽谷風格。 驚覺,很有道理!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內向學」,慢慢撕下自閉、發展遲緩、亞斯等病理標籤,重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首先會說明哪些測驗可以測出我們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或者是位於兩者之間的中性性格者。再來就是針對內向者在職場、人際及社交這三個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給出一些建議。最後也會告訴我們內向者如何進一步的自我提升。
Thumbnail
你是一個內向者嗎?對於內向,你的解讀是什麼呢? 你會覺得內向者不合群嗎?還是你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 過去我們總認為內向者偏向負面,但內向者也可以很健談、很樂觀。 內向和外向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獲取心理能量方式不同。
Thumbnail
內向人的特徵為,喜歡獨處、喜歡深度思考、言語表達謹慎、對於外部的刺激容易感到疲累,但並不排斥社交活動。 害羞是一種情感狀態,在社交中容易感到緊張、不安或尷尬。害羞的人對於他人的評價過於敏感、容易擔心自己在別人面前表現不佳而產生焦慮感。這樣的焦慮,會產生迴避與他人互動、退縮等行為。 產生害
Thumbnail
你是否曾因為自己不善言談而感到自卑?或許,你應該重新審視這種特質。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沉默可能比你想像的更有力量。讓我們一起探索為什麼安靜可能是你最大的優勢
Thumbnail
  筆者是一位內向者,在一群人裏頭、公共場合亦或是親朋好友身旁,總是獨自安靜待在周遭,鮮少談話與人交流,或許這就是I人會有的特質—安靜。最近幾個月流行一項MBTI測驗,究竟 MBTI 是什麼樣的測驗?它的起源又是如何?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整本書看完,最啟發我的觀察,是這個社會對內向性格的重視與推崇,原來跟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有很大的關聯: 產業趨勢改變,科技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大眾的注意力才慢慢從能言善道的華爾街風格,轉向精簡務實的矽谷風格。 驚覺,很有道理!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內向學」,慢慢撕下自閉、發展遲緩、亞斯等病理標籤,重
Thumbnail
這是一本專門為內向者寫的職場進擊指南,書本封面上寫了:「這本書不是要你變外向」也是這句話讓我決定翻開這本書好好閱讀,因此,如果你也因為內向的個性偶爾感到有點困擾;或是好奇怎麼把內向當成優勢好好發揮;甚至是你是外向的人,但想了解你的內向朋友在想什麼,都很推薦跟我一起閱讀今天的這本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