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閱讀紀錄:安靜是種超能力(張瀞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016閱讀紀錄:安靜是種超能力(張瀞仁)

你是否有過以下這些經驗:主管點人發言時,總是希望不要點到自己?公共空間遇到同事,內心也會緊張到不知道是否開口問好?回家路上偶遇隔壁鄰居,也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或是等一下要上台報告,內心不斷上演小要逃走的小劇場?即便是要給客戶打一通確認電話,也會擔心影響到對方?

如果以上的題目,你的答案都偏向「是」,那你很有可能偏向「內向者」。

這本⟪安靜是種超能力⟫,是一本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作者張瀞仁也是一位典型的內向者,搭個電梯要快速關門,以免有人在旁而尷尬,甚至連去買個餐點,老闆找錯錢也不好意思要回金額,即便是遇到鄰居,也不知道如何回應。

但是,她的工作卻是在以外向文化為主的美國,除了成功協助台灣球員簽約大聯盟,也在美國州政府負責亞洲與美國的事宜。不僅如此,擁有10多年的跨領域行銷經驗,還擔任國際公益策略顧問,現任美國非營利組織,管理25個國家。演講過上百場,也接受很多的專訪,完全無法讓人聯想,她是個十足的內向者。

從自身的經驗出發,作者書寫她如何運用內向者的特質,將一般人所認定的劣勢,轉化為優勢。雖然是她的故事,但有好多的經驗,我好像也有過,頻頻點頭認同,要是這一本書早一點出版,一定可以讓更多內向者建立信心,也可以讓外向者對內向者有更深的了解。

這本書的內容很豐富,整理一下書中三個重點,分享給大家。

(1)內向者的特質與職業選擇

內向者的特質大概列舉如下:

1.透過獨處獲得能量

2.思考周全後再行動

3.聽多於講

4.注重深度勝於廣度

5.偏好書面溝通

6.喜歡、擅長獨立作業

7.重視細節

8.漫長複雜的決策仍保持專注

9.重視隱私

10.容易受到干擾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內、外向體系同時運作,差別在哪一個體系較佔優勢、較常使用。但是後天因素,也有可能將一個人訓練成更外向,或是更內向。因此,不要用以偏概全的想法,這樣會大大限縮一個人的可能性。

因此,透過對自我的了解,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目標,結合訓練與技能,才會讓內向者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工作。例如,從自己的小時候興趣出發,去發掘自己對什麼樣的工作感興趣,找到自己做起來特別輕鬆,但卻成就感很高的。

在職場上,我們都要想辦法發掘自己的長處,找到可以提供最大價值的工作,這無關乎內外向者。因此作者鼓勵大家:「沒有所謂適合內向者的工作,但是有適合你的工作。找到自己的長處,擁抱身為內向者的自己,你就會找到那種工作。」

(2)內向者的人際與職場社交

在工作場合,相較於外向者,內向者總是需要花費更多心力,才能去適應職場的生活。在書中,作者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各位內向者,這些困難點,其實可以有辦法解決,或是用一些方式替代。

像是剛到一個新的環境,作者就會建議,從結交一個朋友開始,之後再慢慢擴大,藉著不斷複習相關特點去熟記其他同事,如果要開口向別人詢問,把自己的需求清楚列出,會更容易獲得協助。另外,就算無法講出漂亮的話語,也可以善用一些科技去分享,讓主管知道自己的能力,並且隨時做足準備,在關鍵時刻漂亮出擊。

另外,即使科技再發達,難免還是需要用「電話」聯繫,而很多內向者很害怕打電話,因此作者也提供好幾個方式,像是安裝來電辨識系統、先說明方便溝通的時間、先將大綱mail給對方再電話討論、指定回覆時間等等,都可以適時降低恐懼,提高工作的效率。

除此之外,有一些社交場合,也是讓內向者頭疼,但又不得不應付。作者更鼓勵內向者,善用內向特質,像是仔細衡量篩選,「精選」參加的場合,如果可以知道活動相關細節,就可以先做好一些準備。

另外,作者建議,越是內向,越要往前坐,越是內向,越要上台講話,坐前面可以讓講者看到,上台講話也可以減少自我介紹的尷尬。因為比起互相閒聊,內向者需要耗費更多心力去傾聽取得注意,但若是上台說話,只需要專注做好自己,就可以吸引到全場目光。

(3)內向者的自我提升

也許一般的認知,萬眾矚目的外向者,應該是主管的偏好。但其實一個團體裡面,比起追求成為焦點,更希望幫助團隊的人,才是團隊更大的資產。因此,內向者更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善用自己的特質、發揮優勢,讓自己也可以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善用「成長心態」,努力發展自己,即使有不足之處,也可以透過學習更加進步。

作者在書中建議內向者要學會「向上管理」,因為好的向上管理,可以確保任務達成,也可以讓自己的能力被看見,無論是哪一種主管,都請把自己的頻率,跳到與主管一致,才有利於溝通進行。另外也要設身處地去理解主管,並帶著「答案」去找主管,用「當責態度」,將所有可能的情況先想過。以上看似沒有什麼,但這些細節都是主管評估人才的一個指標。

因此,內向者可以當團隊領導人嗎?當然可以,雖然內向者都會自我懷疑,但總有一些必殺絕技是無可取的,像是專心一致地完成目標、善於打團體戰、保持低調讓人捉摸不定、強化傾聽與策略性思考,以及善用小組和一對一對談。職場有各種生存方法,只要善用並好好發揮,不用變成外向者,也可以很有自信地在職場發光。


看完⟪安靜是種超能力⟫,我回想我自己的過往,非常有感。不知道是不是本身學習速度比較慢,導致自己的自信心不足,連帶也影響自己的個性。

因此,我也很怕跟人講話,因為怕講錯。也不敢在公開場合高談闊論,也擔心表現出自己的不足被嘲笑。平常講話也小小聲,別人一提問題腦袋就當機,重要場合或考試一定非常焦慮,即使已經做好萬全準備,還是非常緊張。所以即便我的成績不錯,但也僅限於「筆試」,如果遇到面試和口試,我一定焦慮不安。

幸好我在大學時期的訓練,幾乎每一堂課都要上台報告。除此之外,我還強迫自己參加啦啦隊、教育服務隊,以及系學會,在這些活動當中,必須與同學和學長姐、學弟妹,甚至是外系和外校交流,多少也訓練一下自己的膽量。

你可能會想,我應該都是選「文靜」的組別,但實際上我也是強迫自己,去選擇偏向「動態」的組別,像是系學會的「康樂股」,負責辦迎新、晚會等等,雖然害怕群眾目光,也要練習上台表演。

大學這四年的訓練,雖然沒有將我變成外向者,但多少也幫助到我的教師甄試。要不然內向者如我,要打贏這場求職之戰,恐怕難如登天。現在回想起來,能夠第一年應屆考上南部一級戰區的縣市,我應該已經竭盡這輩子的好運,不然就是上輩子是個大善人,因為我的筆試幾乎關關過,但是試教和口試,真的緊張到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原本以為,自己這樣的性格真的很糟糕,這麼膽小怎麼在社會上生存?但是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看到一些探討內向者的書,我才發現原來自己並不孤單。尤其是這本⟪安靜是種超能力⟫,完全就是寫給內向者的職場指南。

很多人認為個性內向就是個劣勢,拼命地想把自己武裝成外向者,但披著那副盔甲真的令人心情沈重。讀完這本書,一定會讓你卸下盔甲,重新好好認識自己,即使是內向者,一定也有不可取代的職場優勢,只要好好地善用,並善用「成長心態」不要自我侷限,一定也會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大放異彩!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徐曉梅的沙龍
54會員
293內容數
寫作是需要長時間訓練,希望用這個方式,建立每天良好的寫作習慣。
徐曉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2
書中也提供了很多情境案例,透過這一些案例,作者解釋了前因後果,還提供一些因應的方式。而這些不是只有從員工角度出發,還有一些是給主管的建議,所以我覺得這本非常值得大家細讀慢想,無論你是老闆還是員工,都可以從這本書得到一些啟發。
Thumbnail
2023/12/02
書中也提供了很多情境案例,透過這一些案例,作者解釋了前因後果,還提供一些因應的方式。而這些不是只有從員工角度出發,還有一些是給主管的建議,所以我覺得這本非常值得大家細讀慢想,無論你是老闆還是員工,都可以從這本書得到一些啟發。
Thumbnail
2023/11/26
如果,你覺得自己每天都被一堆事情追著跑,常常心不在焉,或是感覺自己很忙,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每天也沒有高優質的產出。推薦你看這一本⟪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你會知道很多事情,其實不做也不會怎樣,因為很多緊急的事情,它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重要,我們應該要放慢速度,去思考如何完成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Thumbnail
2023/11/26
如果,你覺得自己每天都被一堆事情追著跑,常常心不在焉,或是感覺自己很忙,但是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每天也沒有高優質的產出。推薦你看這一本⟪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你會知道很多事情,其實不做也不會怎樣,因為很多緊急的事情,它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重要,我們應該要放慢速度,去思考如何完成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Thumbnail
2023/11/18
這本書不是告訴你要堅持夢想努力實現,應該不會有人夢想當個做工的人,但是這本書會告訴你,一旦命中注定你必須接下這個任務,你可以用什麼心態去面對。書中樸實的文字,一如水泥,沒有絢麗的詞彙,但是卻充滿堅定的信念,務實堅強地過生活,這才是人生!
Thumbnail
2023/11/18
這本書不是告訴你要堅持夢想努力實現,應該不會有人夢想當個做工的人,但是這本書會告訴你,一旦命中注定你必須接下這個任務,你可以用什麼心態去面對。書中樸實的文字,一如水泥,沒有絢麗的詞彙,但是卻充滿堅定的信念,務實堅強地過生活,這才是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猶記小學的時候只要一被老師點到問問題,我總是緊張到結巴支支吾吾,在事後懊惱著明明很熟悉答案,但當下腦中瞬間空白,老師常給我的評價是我安靜害羞需要大方一點。出社會後做了MBTI 16型人格測試中,發現我的內向偏好極高,那時從事顧問工作的我第一反應只想隱藏這個特質,因為在需要常面
Thumbnail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猶記小學的時候只要一被老師點到問問題,我總是緊張到結巴支支吾吾,在事後懊惱著明明很熟悉答案,但當下腦中瞬間空白,老師常給我的評價是我安靜害羞需要大方一點。出社會後做了MBTI 16型人格測試中,發現我的內向偏好極高,那時從事顧問工作的我第一反應只想隱藏這個特質,因為在需要常面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一本書"安靜是種超能力".雖然我不是屬於"安靜"的人!但還是很想看看安靜的人"超能力"在哪? 其實我從小就是個很吵的人.跟妹妹在家時通常一人能分飾兩角嘰哩呱拉講不停!妹妹則是觀眾!負責"笑"! 身邊也是有認識一些很安靜的人!通常我視他們為"內向者"!我也是有內向者的好朋友!只是數量不多~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一本書"安靜是種超能力".雖然我不是屬於"安靜"的人!但還是很想看看安靜的人"超能力"在哪? 其實我從小就是個很吵的人.跟妹妹在家時通常一人能分飾兩角嘰哩呱拉講不停!妹妹則是觀眾!負責"笑"! 身邊也是有認識一些很安靜的人!通常我視他們為"內向者"!我也是有內向者的好朋友!只是數量不多~
Thumbnail
很多人認為個性內向就是個劣勢,拼命地想把自己武裝成外向者,但披著那副盔甲真的令人心情沈重。讀完這本書,一定會讓你卸下盔甲,重新好好認識自己,即使是內向者,一定也有不可取代的職場優勢,只要好好地善用,並善用「成長心態」不要自我侷限,一定也會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大放異彩!
Thumbnail
很多人認為個性內向就是個劣勢,拼命地想把自己武裝成外向者,但披著那副盔甲真的令人心情沈重。讀完這本書,一定會讓你卸下盔甲,重新好好認識自己,即使是內向者,一定也有不可取代的職場優勢,只要好好地善用,並善用「成長心態」不要自我侷限,一定也會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大放異彩!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故事:我們只能照著社會期待走?看看超級內向者,如何接納自己,開啟人生新篇章?】 本文將從張瀞仁的人物介紹,再到故事闡述,最後則是三大暖心佳句推薦。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4(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故事:我們只能照著社會期待走?看看超級內向者,如何接納自己,開啟人生新篇章?】 本文將從張瀞仁的人物介紹,再到故事闡述,最後則是三大暖心佳句推薦。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4(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內向的人有福了,4寶典+2法則,工作、社交煩惱通通遠離你!】 「內向者V.S.外向者」、「如何區分自己傾向於內向者或外向者」、「內向者的三點優勢特質」、「內向者職場生存的四個寶典」、「內向者人際交往的兩大法則」,最後則是「給內向者的一封信」。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2(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內向的人有福了,4寶典+2法則,工作、社交煩惱通通遠離你!】 「內向者V.S.外向者」、「如何區分自己傾向於內向者或外向者」、「內向者的三點優勢特質」、「內向者職場生存的四個寶典」、「內向者人際交往的兩大法則」,最後則是「給內向者的一封信」。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12/02(三)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心理小劇場:在茶水間遇到不熟的同事,會緊張要閒聊什麼?遇到很久之前一同受訓的同事,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或是,打電話給客戶時會擔心打擾到對方? 以上種種,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社交能力有問題,不擅與人相處。但其實不用擔心,很可能只是因為: 你是個內向者。
Thumbnail
你是否也有過這些心理小劇場:在茶水間遇到不熟的同事,會緊張要閒聊什麼?遇到很久之前一同受訓的同事,會猶豫要不要打招呼?或是,打電話給客戶時會擔心打擾到對方? 以上種種,可能會讓你懷疑自己是否社交能力有問題,不擅與人相處。但其實不用擔心,很可能只是因為: 你是個內向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