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 父母的語言:3000萬字,給孩子更優質的學習型大腦

《父母的語言》這是一本從《人生引路》這本書中讀到的另一本書,作者丹娜.蘇斯是位小兒外科醫生,指出孩子三歲前的教養關鍵。孩子從出生到三歲時,如果照顧者持續跟他進行有品質的對話,會對他腦部之後的發展有巨大影響。科學證實,一個人要發揮基因遺傳的潛能,有賴於「生活經驗」所建構的神經連結,父母的說話與方式,將深刻影響孩子在數學、空間、讀寫等表現,甚至決定了自我調整、面對壓力、同理、恆毅力等人格特質。

這本書有蠻多觀念,會讓你在有小朋友後深刻的體認到,譬如很多家長直覺的認為「反正他又聽不懂,不用跟他說那麼多」,這當然是錯誤認知。嬰幼兒一開始當然不懂,但如果家長了解小孩早期接觸語言刺激有多重要,而持續認真投入,孩子就會懂得快、懂得多,潛力得以開發。

家長若不知道這有多重要,就容易犯兩個大錯:一是不跟他說話,二是未等七坐八爬,就已讓3C產品常伴左右。不跟他說話,腦部受的刺激少,他學會的語彙就少;他手上的語彙少,對於數字、空間認知薄弱,連簡單抒發自己的感覺,敘述起來都顯得吃力。

作者在書中提出「三千萬字計畫的核心策略:三T原則」,分別是:Tune In、Talk More、Take Turns。

  1. Tune In,譯為:共情關注。意思是要留意嬰幼兒正在專注的事物,適時討論那些東西。簡單說,你手上拿了一本繪本,本來你想講繪本上的故事給小女孩聽,但她一直在看一隻金龜子。如果你不了解共情關注的重要性,你可能會跟她說,先別管那隻金龜子了,我們來說故事;但如果你了解共情關注的重要性,你該做的是放下那本繪本,先跟她一起觀察金龜子,然後即興的跟她說一個金龜子的故事。其實,孩子需要的是,家長對她正在做的事感興趣。
  2. Talk More,譯為:多說一點。這裡所指的多,不是說話語數量多就好,「多」指的是照顧者的話語類型要多。譬如說小朋友如果在看餐廳水族箱的海洋生物,我們不要只把重點放在數量跟生物名稱,以為每次確認有幾條魚、幾隻蝦子後就覺得任務完成。我們可以請小朋友猜看看,眼前這隻螃蟹有幾隻蟹鉗?有幾隻腳?所有的腳都一樣長嗎?牠的眼睛跟你的眼睛有什麼不同?牠吃什麼?牠有可能怎麼死掉?牠的原產地是哪裡?
  3. Take Turns,譯者翻為:輪流說話。意思是不要只有照顧者一直說話,要和孩子對話。這是三個T中最重要的原則。作者提醒,減少用是非題的問法。因為回應是非題很可能會終結對話,也會讓孩子難以學習新事物。開放式問題比較能讓彼此輪流說話,多問他們「為什麼」或「怎麼做」?如果用是非題,孩子可能會多用點頭或搖頭回應你。問他們為什麼或怎麼做,他們會學到拆解問題的技巧。

【後記】

本書中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Take Turns(輪流說話)」,生活中大人常常會用是非題的方式與小孩對話,有時候換個說法藉由引導的方式去問,在我們認知上在合理不過的事情,對小小孩來說卻是一件學習認知與分辨是非的重要過程。

最後,這是本非常棒的教養類書籍,很推薦給家中有小小孩的父母們看,可以學到很多前人們在育兒道路上的精華。

附註:以下簡述本書作者對於各階層家庭做實驗的過程與結果。

兩位學者研究了各社經階層的四十二個家庭,費時三年,每個月一次,每次一小時,由研究觀察員錄音並記錄。來自專業人士家庭的孩子在三歲結束前,累積聽到的總字數,共有四千五百萬字;而來自社會福利家庭的孩子,總計一千三百萬字,相差三千兩百萬字。

同時此研究也統計出,滿三歲的孩子,若來自專業人士家庭的孩子,能使用一千一百一十六個字;來自社會褔利家庭的孩子,只能使用五百二十五個字,落差一倍。

#閱讀筆記 #B00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J Chang的沙龍
31會員
26內容數
透過閱讀分享,擴展視野、提升思辨能力。
JJ Ch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8
敏捷管理不是懂工具應用而已,管理的心態、團隊文化才是最後能否成功的要件!
Thumbnail
2023/10/28
敏捷管理不是懂工具應用而已,管理的心態、團隊文化才是最後能否成功的要件!
Thumbnail
2023/10/21
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自律和自立」。也就是說,「能夠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行動」,不是因為別人說了才去做,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展開行動、邁向目標。這就是自主人生。
Thumbnail
2023/10/21
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自律和自立」。也就是說,「能夠用自己的腦袋思考、行動」,不是因為別人說了才去做,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展開行動、邁向目標。這就是自主人生。
Thumbnail
2023/10/14
追求優秀,成功隨緣。一個明智的人應把精力放在那些自己可掌控的事物上,儘管優秀無法保證能獲得社會意義上的成功,但追求優秀的人藉由充分的自我發展,生活充實而富意義,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成功,而這種成功無需他人或社會來認同。
Thumbnail
2023/10/14
追求優秀,成功隨緣。一個明智的人應把精力放在那些自己可掌控的事物上,儘管優秀無法保證能獲得社會意義上的成功,但追求優秀的人藉由充分的自我發展,生活充實而富意義,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一種成功,而這種成功無需他人或社會來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科學證實,一個人要發揮基因遺傳的潛能,有賴於「生活經驗」所建構的神經連結,父母的說話與方式,將深刻影響孩子在數學、空間、讀寫等表現,甚至決定了自我調整、面對壓力、同理、恆毅力等人格特質。
Thumbnail
科學證實,一個人要發揮基因遺傳的潛能,有賴於「生活經驗」所建構的神經連結,父母的說話與方式,將深刻影響孩子在數學、空間、讀寫等表現,甚至決定了自我調整、面對壓力、同理、恆毅力等人格特質。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生轉成一個社會科學家,因此這本說裡面提到很多真實案例與相關的科學佐證。   書本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與打破固有觀念的思維,提及父母的說話方式、內容會如何影響孩子數學、空間等表現、3T原則是親子對話的重要指引,最後呼籲政府重視並投資在孩子身上。  
Thumbnail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小兒人工耳蝸植入外科醫生轉成一個社會科學家,因此這本說裡面提到很多真實案例與相關的科學佐證。   書本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與打破固有觀念的思維,提及父母的說話方式、內容會如何影響孩子數學、空間等表現、3T原則是親子對話的重要指引,最後呼籲政府重視並投資在孩子身上。  
Thumbnail
「用了這份教材,我3歲的兒子都會說英文了!」、「為了孩子上國際學校,我們全家移民」 、「我只用了四招,讓孩子五歲前說出流利英文」。 現在資訊科技的普及、教育的重視,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 卻不了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本篇文章三大重點包含「售後服務」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Thumbnail
「用了這份教材,我3歲的兒子都會說英文了!」、「為了孩子上國際學校,我們全家移民」 、「我只用了四招,讓孩子五歲前說出流利英文」。 現在資訊科技的普及、教育的重視,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 卻不了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本篇文章三大重點包含「售後服務」來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Thumbnail
這些年換正常六日放假的工作,體悟之一就是怎麼陪伴小孩還是很多人在乎,共讀是一個強烈建議的方式; 理財教育我們也可以給,透過記帳,小程式則是fortune city
Thumbnail
這些年換正常六日放假的工作,體悟之一就是怎麼陪伴小孩還是很多人在乎,共讀是一個強烈建議的方式; 理財教育我們也可以給,透過記帳,小程式則是fortune city
Thumbnail
各位爸爸媽媽有捫心自問一下【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 每個人的成熟度都不一樣,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說 ”你要我講幾遍?”, ”別人會,為什麼你不會?” 我們該怎麼陪伴孩子或怎麼協助孩子呢?
Thumbnail
各位爸爸媽媽有捫心自問一下【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 每個人的成熟度都不一樣,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說 ”你要我講幾遍?”, ”別人會,為什麼你不會?” 我們該怎麼陪伴孩子或怎麼協助孩子呢?
Thumbnail
孩子會注意你的說話方式,所以當你延伸孩子的溝通方式,孩子就能夠學會新的技巧。 █幫孩子的動作補上故事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動作其實都沒有意義,可能只是一些反射動作或者沒有特別意義的行為。但是行為其實就是溝通的基本形式,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的動作跟聲音有意義。 如果孩子沒有意義的伸出雙手,你可以當作他有
Thumbnail
孩子會注意你的說話方式,所以當你延伸孩子的溝通方式,孩子就能夠學會新的技巧。 █幫孩子的動作補上故事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動作其實都沒有意義,可能只是一些反射動作或者沒有特別意義的行為。但是行為其實就是溝通的基本形式,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的動作跟聲音有意義。 如果孩子沒有意義的伸出雙手,你可以當作他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