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小說🔷《哈利波特》中的勇氣與恐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寫了一篇哈利波特的文章之後,一時興起又把原著拿起來大致翻了一次,尤其細讀第七集最後那幾個章節。不得不感歎,為什麼每一次讀都這麼身臨其境,好像跟著哈利再經歷一次大戰。

這次略讀,我似乎又找到了一條隱隱然貫串全書的線索,就是作者對於「恐懼」的思考。

raw-image

毫無疑問,佛地魔是操弄恐懼的高手。從第一集《魔法石》開始,作者就塑造了「佛地魔非常恐怖」的形象,這具體表現在巫師們幾乎都不敢直呼其名,而是以「那個人」來代稱他這件事上。

其實,這正是人類對「恐懼」最典型的表現方式——逃避。雖然我們都知道逃避是自欺欺人的行為,但我們不得不逃避,因為實在太害怕了,光是想到就害怕,所以連名字也不敢提起,好像只要不提起這個東西,它就不存在似的,心態至少可以舒服些。因此,人類的恐懼最終形成了「禁忌」這種形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我個人並不是很欣賞佛地魔這個角色,因為我一直覺得他是比較低等的反派,格局不夠高,計謀也不縝密,既自戀又有完美主義,與其說他是被鄧不利多玩死的,倒不如說他是被自己搞死的。(有空再針對佛地魔的蠢寫一篇。)——儘管如此,全書中還是有一段對於佛地魔的描寫令我激賞。

第七集《死神聖物》中,寫到佛地魔殺了魔法部長盧夫.昆爵,自此魔法部徹底淪陷,英國魔法界實際上已由佛地魔掌管。然而,魔法部對外只宣稱昆爵辭職隱退,另由魔法執行部司長派厄思·希克泥擔任新部長,佛地魔本人則隱身幕後。

榮恩不明白,「佛地魔為何不自立為魔法部長呢?」路平解釋道,佛地魔不必自己掌權,他可以在幕後操控一切就好,「佛地魔這一步非常聰明。宣布篡位也許會引來公開的反抗,躲在幕後卻能造成迷惑、猜疑和恐懼。」

確實,人們會對看不見的東西產生更大的恐懼,會懷疑自己隨時被監視、被出賣,因而更不敢輕舉妄動,這對佛地魔的統治更加有利。如果佛地魔自己擔任部長,人們反而知道他在哪裡、正在做什麼,恐懼反而會大大的減少。也許現代人已經很難想像,但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氛圍就是這麼回事,沒有人知道身邊的人是不是密探,來查水表的人是不是政府派來的特務,因而絲毫不敢有反抗的言語或行動。

從這段描寫看來,佛地魔確實很會搞威權統治,因為威權統治的底層邏輯就是製造恐懼;而恐懼的作用,就是束縛人的思維與行動。


raw-image

我們都知道《哈利波特》整部小說是以葛來芬多學院(簡稱獅院)為主角,而獅院的主要特質就是「勇敢」,這正是作者羅琳想要稱頌的正面價值之一。但我們不要忘記,「勇敢」與「恐懼」其實是雙胞胎,兩者注定緊密相隨,沒有恐懼也就不會有勇敢。

儘管哈利波特是獅院精神(勇敢)的代表人物,但作者的巧妙之處在於,她竟把哈利寫成對「催狂魔」特別沒有抵禦力的形象。看過原著第三集《阿茲卡班逃犯》的人必定印象深刻,「催狂魔」是一種會吸人魂魄的恐怖生物,凡是它們經過的地方就會散發一股陰冷抑鬱的氛圍,使周遭人浮現再也快樂不起來的低潮感受。而哈利對催狂魔的反應尤為激烈,因為他只要一遇到催狂魔就會昏倒,毫無抵抗力。

哈利對此事特別困擾,路平教授還因此給他上私人家教課,傳授他召喚術。當路平談到為何哈利最恐懼的是催狂魔時,他說:

「這就說明,你最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哈利。」

稍微熟悉歷史的讀者會知道,羅琳其實是化用了美國總統羅斯福在 1933 年的就職演講詞:

「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當時是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低谷,對當時的美國人說是末日也不為過,人們對未來絕望,甚至覺得這是神的懲罰。

羅斯福在演說中強調,經濟景況已無比嚴峻,若人們還因為恐懼而不敢有任何行動的話,必將自毀前程。因此,真正可怕的不是經濟危機本身,而是人們對未來的恐懼與逃避。

我們可以了解,所謂「恐懼本身」指的是人自身的恐懼心理,而不是我們所恐懼的那個「對象」。人類其實是很膽小的,我們恐懼的事物太多了,例如一隻家庭害蟲,例如朋友的背叛,例如銀行戶頭的存款數字,又例如——終有一天會來的死亡。但這些事物本身真的有那麼值得恐懼嗎?說穿了,引發恐懼的是我們自己的心理,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製造了各種恐懼的想像,然後反過來把自己困住,不敢跨越雷池一步。

回到哈利的故事。在第三集的時候,哈利尚未直接面對重生後的佛地魔,他實際上並沒有經歷過佛地魔的恐怖統治,所以他究竟在恐懼什麼呢?作者此處並沒有交代清楚,但人類很多時候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恐懼什麼,我們只是沒來由地恐懼著,不知道這種發自內心的不安全感是怎麼一回事。


讀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既然知道問題出在我們自身的恐懼心理,那我們又該如何克服自身的恐懼呢?——這個問題問得好,但或許在提問的時候已經問錯方向了。

恐懼需要克服嗎?這是典型的二元思維的謬誤。當我們想消滅一個東西的時候,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拿另一個東西來對抗它、取代它;但大部分的情況是,那個東西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因為遇到敵手而使得自身進化得更強大了。

反抗,反而會把恐懼抓得更緊。恐懼就是這麼一回事,當我們想著要克服自身的恐懼時,「我不該恐懼」、「我不能再恐懼」的想法會反過來給自己製造壓力,導致自己更無力抵抗恐懼。就像哈利,愈是想要堅強起來對抗催狂魔,愈是施展不出護法咒,因而更加沉湎在恐懼之中,一次又一次地昏倒。

面對恐懼,我們能做的事其實既簡單又困難,就是直面自身的恐懼,坦然承認自己恐懼。因為恐懼就是不敢面對,一旦我們能面對它,那恐懼本身就不可能再造成人的恐懼了。

讓我們想像一下吧,假如湯姆瑞斗能直面恐懼,承認自己一直以來都害怕死亡,而且在死亡面前自己完全地無能為力,那他是否還會逃避死亡?是否還會去製造分靈體,把自己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由此可知,佛地魔的靈魂一直是如此軟弱,他一生都活在恐懼中,始終不能學會勇敢,不能體會為何有人願意為了守護他人而犧牲自我。

哈利勝過佛地魔之處,就在於他面對自身終將一死的宿命時,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透徹的覺悟,且英勇赴死。當哈利在禁忌森林中,手握金探子,說著「我就要去死了」之後,金探子的機關被開啟,露出了重生石;哈利手握重生石,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父母、天狼星與路平的靈魂又出現在自己的身邊。母親莉莉微笑著對他說:「你真勇敢。」

後來,哈利終於直面佛地魔,且被佛地魔的索命咒擊殺。哈利的意識穿越生死之際,再次回歸現實世界,當時眾人都以為他真的死了,佛地魔極為興奮,命令海格抱著哈利的屍身帶回霍格華茲。當時哈利一面閉著眼睛裝死,一面感覺到海格抱著他走出禁忌森林,此時羅琳有一段描寫,特別值得注意:

「一股寒意籠罩過來,哈利聽見了在森林外圍巡邏的催狂魔們刺耳的呼吸聲。但它們再也不能對他起作用了。他還活著的事實如一團火在他心頭燃燒,像是一個避邪的法寶,似乎父親的公鹿一直在他心中守護著他。」

催狂魔再也不能對哈利起作用了,因為哈利此刻已然完成了修煉——他直面恐懼,直面死亡,並且穿越了過去——然後他心中了悟,從他直面恐懼的那一刻起,世上再無事物值得恐懼,哪怕是像佛地魔這樣法力高強的殺人魔。

他心底湧現出一股無畏,如果這是一種魔法的話,必然是佛地魔一生都無法理解的魔法。

在最後決戰中,哈利脫去了隱形斗篷,直面死敵;而佛地魔心中有無盡的恐懼,卻仍然在嘲弄著哈利與鄧不利多。

「愛,沒有阻止我把你那麻種母親像蟑螂一樣碾死,波特。」佛地魔說,「這次似乎沒有一個人因愛你而挺身而出,擋住我的咒語。那麼,我一出手,你還有什麼原因可以不死?」
「只有一個。」哈利說,兩人仍然在面對面地轉圈、相持,中間隔開他們的,只有那最後的秘密。
「如果這次救你的不是愛,」佛地魔說,「那你該是相信你擁有我所沒有的魔法,或擁有一件比我更加厲害的武器?」
「二者皆有。」哈利說。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厭世哲學家
74會員
30內容數
厭世哲學家陪你喝茶看人生。沒有爾康也沒關係,我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厭世哲學家的其他內容
2023/09/06
「你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思想的品質。」——馬可‧奧理略 「我們在想像中受的苦,多過於現實。」——塞內卡 整個八月份,由於 YouTube 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引發熱烈討論的緣故,這兩句哲學家語錄頻繁出現在網路上,確實讓西方哲學再刷了一波熱度。由於厭世哲學家在多年前曾經寫過一篇馬可‧奧理略《沉思
Thumbnail
2023/09/06
「你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思想的品質。」——馬可‧奧理略 「我們在想像中受的苦,多過於現實。」——塞內卡 整個八月份,由於 YouTube 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引發熱烈討論的緣故,這兩句哲學家語錄頻繁出現在網路上,確實讓西方哲學再刷了一波熱度。由於厭世哲學家在多年前曾經寫過一篇馬可‧奧理略《沉思
Thumbnail
2023/08/23
印象很深刻,2015 年《康熙來了》宣佈即將落幕後,該節目製作了一系列具有回顧性質的主題,其中有一集是「代班主持人大集合」。(大家都知道,小s在《康熙》後期是出了名的愛請假,所以像謝依霖、曲家瑞、阿雅等都經常來代班。)在那一集中,蔡康永試探地問了小s一個問題:
Thumbnail
2023/08/23
印象很深刻,2015 年《康熙來了》宣佈即將落幕後,該節目製作了一系列具有回顧性質的主題,其中有一集是「代班主持人大集合」。(大家都知道,小s在《康熙》後期是出了名的愛請假,所以像謝依霖、曲家瑞、阿雅等都經常來代班。)在那一集中,蔡康永試探地問了小s一個問題:
Thumbnail
2023/07/07
下一個人生階段在哪裡?——其實這是我這一兩年來頗為焦慮的問題,今天又跟朋友討論到這個話題了,所以就想把一些自己的思考給寫下來,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Thumbnail
2023/07/07
下一個人生階段在哪裡?——其實這是我這一兩年來頗為焦慮的問題,今天又跟朋友討論到這個話題了,所以就想把一些自己的思考給寫下來,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幻形怪自己在無人空間獨處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牠是什麼樣子的。牠永遠是根據對手巫師心中的恐懼,幻化為那個恐懼的實相,進而攻擊或傷害對方。 「非常有意思,哈利,你所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Thumbnail
當幻形怪自己在無人空間獨處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牠是什麼樣子的。牠永遠是根據對手巫師心中的恐懼,幻化為那個恐懼的實相,進而攻擊或傷害對方。 「非常有意思,哈利,你所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Thumbnail
人類最大的絕望,即是希望的全面破滅;而人何以抵禦絕望之傷?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比如過往的快樂回憶、比如守護值得守護的人、事、物,以堅強的信念與意志,人終將重新認識自己,重新領悟絕望亦是虛妄,從而生出希望。
Thumbnail
人類最大的絕望,即是希望的全面破滅;而人何以抵禦絕望之傷?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比如過往的快樂回憶、比如守護值得守護的人、事、物,以堅強的信念與意志,人終將重新認識自己,重新領悟絕望亦是虛妄,從而生出希望。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哈利波特》整部小說是以葛來芬多學院(簡稱獅院)為主角,而獅院的主要特質就是「勇敢」,這正是作者羅琳想要稱頌的正面價值之一。但我們不要忘記,「勇敢」與「恐懼」其實是雙胞胎,兩者注定緊密相隨,沒有恐懼也就不會有勇敢。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哈利波特》整部小說是以葛來芬多學院(簡稱獅院)為主角,而獅院的主要特質就是「勇敢」,這正是作者羅琳想要稱頌的正面價值之一。但我們不要忘記,「勇敢」與「恐懼」其實是雙胞胎,兩者注定緊密相隨,沒有恐懼也就不會有勇敢。
Thumbnail
在我看來,《哈利波特》最核心的思考議題乃是「死亡」。小說的開頭就是始於死亡(詹姆、莉莉、佛地魔),而結尾就更不用說了,霍格華茲大戰就是一場大型發便當盛會,而且最後一部的書名就是「死神聖物」。死神並不是魔法世界中真實存在的神靈,而只是「死亡」的具象化;作者已明白告訴我們,整套小說必須以「死亡」這個議題
Thumbnail
在我看來,《哈利波特》最核心的思考議題乃是「死亡」。小說的開頭就是始於死亡(詹姆、莉莉、佛地魔),而結尾就更不用說了,霍格華茲大戰就是一場大型發便當盛會,而且最後一部的書名就是「死神聖物」。死神並不是魔法世界中真實存在的神靈,而只是「死亡」的具象化;作者已明白告訴我們,整套小說必須以「死亡」這個議題
Thumbnail
或許每個任務都帶著使命,在我們完成它的同時,我們也無形中成長了。育兒是如此,生命也是如此。那些點點滴滴的挫折,累積起來可以是傷害我們於無形的催狂魔,卻也能是保護我們免於傷害的護法。當那些痛苦過去後,曾經的催狂魔也能成為最強大的護法。端看我們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待生命中那些一道又一道的關卡。
Thumbnail
或許每個任務都帶著使命,在我們完成它的同時,我們也無形中成長了。育兒是如此,生命也是如此。那些點點滴滴的挫折,累積起來可以是傷害我們於無形的催狂魔,卻也能是保護我們免於傷害的護法。當那些痛苦過去後,曾經的催狂魔也能成為最強大的護法。端看我們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待生命中那些一道又一道的關卡。
Thumbnail
「噩噩令!」曾經有一套書,每每推出續集,都讓我甘心去搶頭香,甚至當晚徹夜不眠,就為了一口氣讀完全新發展,就為了,徹底沈浸在咒語、奇獸、和三位少年法師的奇幻世界,跟著他們歡笑、發怒、勇敢、恐懼,或者悲傷。始於無人不曉的《哈利波特》系列,怪獸電影的第三篇章,能夠持續魔法世界的吸引力嗎?
Thumbnail
「噩噩令!」曾經有一套書,每每推出續集,都讓我甘心去搶頭香,甚至當晚徹夜不眠,就為了一口氣讀完全新發展,就為了,徹底沈浸在咒語、奇獸、和三位少年法師的奇幻世界,跟著他們歡笑、發怒、勇敢、恐懼,或者悲傷。始於無人不曉的《哈利波特》系列,怪獸電影的第三篇章,能夠持續魔法世界的吸引力嗎?
Thumbnail
《哈利波特》是英國作家J·K·羅琳以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中學習、成長的經歷爲故事線索,於1997-2007年之間發表的系列奇幻小說。在整部小說中,作者展現的大量的動物意象使人印象深刻。本文以七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爲材料,分析其中不同類型的動物隱喻。
Thumbnail
《哈利波特》是英國作家J·K·羅琳以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中學習、成長的經歷爲故事線索,於1997-2007年之間發表的系列奇幻小說。在整部小說中,作者展現的大量的動物意象使人印象深刻。本文以七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爲材料,分析其中不同類型的動物隱喻。
Thumbnail
據說 #哈利波特 中的 #催狂魔 是對精神疾病(尤其是憂鬱症)的具象化。當催狂魔現身,就讓人再也快樂不起來,只能感到無盡絕望。唯有當事人努力想著快樂的事,唸出護法咒「疾疾,護法現身」,召喚出屬於自己的 #護法,才能驅趕催狂魔。​ ​ ​ ​ ​ 召喚出護法救了自己的人,就是未來的自己。​ ​ ​
Thumbnail
據說 #哈利波特 中的 #催狂魔 是對精神疾病(尤其是憂鬱症)的具象化。當催狂魔現身,就讓人再也快樂不起來,只能感到無盡絕望。唯有當事人努力想著快樂的事,唸出護法咒「疾疾,護法現身」,召喚出屬於自己的 #護法,才能驅趕催狂魔。​ ​ ​ ​ ​ 召喚出護法救了自己的人,就是未來的自己。​ ​ ​
Thumbnail
有人認為,《哈利波特》只是一部奇幻小說而已,不值得深究,但也有不少讀者對小說瞭如指掌,甚至可以清楚指出小說與電影的差異。讓我們帶著各位讀者一窺這個奇異的世界,也看看我們是如何看待小說的。
Thumbnail
有人認為,《哈利波特》只是一部奇幻小說而已,不值得深究,但也有不少讀者對小說瞭如指掌,甚至可以清楚指出小說與電影的差異。讓我們帶著各位讀者一窺這個奇異的世界,也看看我們是如何看待小說的。
Thumbnail
十幾年後再度重溫,觀看的角度也與年少時大相逕庭了,更深刻明白這部作品能屹立不搖的原因。 當女兒歡呼壞人被擊敗,懇切盼望主角們找到破解難關的方法時,我反而看見過去不曾思考過的脈絡,劇(書)中的許多情節與人物一再的消除是非對錯的劃分,沒有絕對好壞之分,貫穿整個系列的最強大魔法是──愛。 我不禁暗自驚嘆,
Thumbnail
十幾年後再度重溫,觀看的角度也與年少時大相逕庭了,更深刻明白這部作品能屹立不搖的原因。 當女兒歡呼壞人被擊敗,懇切盼望主角們找到破解難關的方法時,我反而看見過去不曾思考過的脈絡,劇(書)中的許多情節與人物一再的消除是非對錯的劃分,沒有絕對好壞之分,貫穿整個系列的最強大魔法是──愛。 我不禁暗自驚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