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生🔷三十歲,一些雜感

談人生🔷三十歲,一些雜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下一個人生階段在哪裡?——其實這是我這一兩年來頗為焦慮的問題,今天又跟朋友討論到這個話題了,所以就想把一些自己的思考給寫下來,跟大家一起討論討論。

這幾年來,「儀式感」這個詞一直都很熱門,好像不管做什麼都要加入一點個人儀式,比如一個人在家也要穿得整整齊齊的,睡前要走完一整套保養流程,總是得在平凡無奇的生活中加入一點儀式,才算是對生活有熱情、不將就,或是愛自己的表現。

我覺得「儀式感」對人類來說確實是挺重要的,無論任何的儀式其實都是一種心理暗示,我們在進行儀式的時候讓自己沉浸在莊嚴的氛圍中,感覺自己切換了另一種狀態,如此一來,我們就會對當下在進行的活動更有覺知,會感到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儀式」同時也是維繫社會生活的重要媒介。在這方面來看,人類應該是有點過於依賴「儀式」了。在求學時期,我們每隔幾年就需要一次「畢業典禮」,象徵一個學習階段的結束,告訴我們長大了,要進入下一個更成熟、更精深的階段。進入職場之後,我們也需要各種表揚典禮,或是透過加官進爵的儀式,把「步步高升」的概念給具象化,以此來確認自己是有在繼續往前邁進的。

在眾多的「儀式」中,「結婚」大概是最重要的一個。從古至今,結婚不僅象徵兩人的愛情修成正果,也象徵著「成家立業」,人生從此進入一個穩定的豐收期,且此後的人生旅途也變得無比清晰:生小孩,養小孩,然後看著小孩上小學、中學、大學、結婚生子、含飴弄孫。整套人生旅程都給你鋪排好了,你壓根不必去思考下一個人生階段在哪裡,因為時間到了,你自然而然就會往下一個階段邁進。

我想,人類確實是非常依賴「儀式」的生物。如果沒有這些「儀式」的加持,恐怕我們都會活得特別慌張,不知道怎麼定位自己的人生,當然也就不知道下一段旅程在哪裡。

從前我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曾經因為「人生停滯」而陷入憂鬱。我身邊大部分的朋友都沒有繼續讀研究所,他們21歲畢業後就去實習,考教師,大概過個兩三年,幾乎都考上正式老師了;工作既然穩定,不必擔心經濟壓力,那距離結婚也就不遠了。而那個時候的我在幹嘛呢?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論文又寫不出,看著身邊的人通通都在往前走,而我自己又在哪裡呢?那是一種人生徹底失去「定位」的感受,我找不到自己在哪裡,遑論下一站,我根本就卡在這裡動彈不得啊。

現在想來,二十幾歲的人生畢竟是容易的。即使你懷疑人生,也不會讓你懷疑太久的時間,無論如何,時間總會逼著你繼續往下一個流程走。研究所終究會畢業,接著找工作或適應職場的過程雖然也很辛苦,但咬著牙畢竟也就這麼撐過來了。雖然慌慌張張,但人生不就是這麼一站一站往前走嗎?

三十幾歲,經濟獨立,人生也累積了一些獨特的閱歷,每天都過得很忙碌,但也覺得自己創造了一些價值,這條路看起來是走得愈來愈穩了。沒有人知道,「焦慮」會特別嚴重的發生在這個時候。

看著以前的同學,小孩已經養到了第三個,今年要上小學了;從前那個情路坎坷的朋友,去年終於找到了穩定的交往對象,即將要結婚了。同樣的情況又再重複了一次:所有的人都在往前走,那我呢?我在哪裡?我的下一站又要往何方去尋?或者這樣問吧,四十歲的我會在哪裡、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我的腦中一片空白,我不知道,也無法想像。

或許,眼前的日子可以一直這樣過下去,但是沒有「儀式」的人生原來是這麼可怕。沒有任何「儀式」可以來告訴你,你在往前走,你在進步——這樣的人生似乎就只是在往下墜了。

我也曾經嘗試過把自己的生活塞滿,用各種工作或活動來營造一種自己的生活很豐富多彩的假象,但那沒有用,忙碌過後的空虛令人痛苦,我沒有一種自己在「往前走」的感覺,只是感覺到自己在下墜。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我自己是多麼嚴重地被困在「往前走」的這個思維架構中,難以自拔。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說自己不想去過那種「被安排好的人生」,特別的不服氣,為什麼我的未來就一定要照著結婚、生子、帶小孩……等這一系列的階段來走?我要開創自己的人生啊!我要定義自己的未來啊!——實際上,出社會幾年你就會知道,「被安排好的人生」是多麼順當啊,你的一生都有指引,不用靠自己去摸索,這能撫平多麼大的心理焦慮,這能給人多麼大的安全感!

如果你問我,我也必須承認,如果我能走上這條「被安排好的人生」,應該會過得比較有方向感,就不用每天在這邊思考、焦慮、恐慌。我會有一個很明確的努力目標:我要照顧好自己的家庭,要積極賺錢養小孩,要給他安排以後的學校,可能也要存錢讓他以後出國讀書……。我會感覺到自己在往前走,可能會活得很有動力,但為了這些事情努力奮鬥的我,會不會過得比較快樂呢?我不知道。

我感覺到,我這輩子的任務大概就是要來把「一個人的生活」給想個明明白白、透透徹徹的。不是把生活給填滿就叫做精彩,不是跟著大家一起走才叫做「往前走」,我不能依靠外在的社會給我座標——我得成為我自己的座標。

如果找不到燈塔,那你就得讓自己成為燈塔,大概是這個意思。

但是,沒有方向的漂流原來這麼困難。所有人的航行都有目標,但我好像沒有目標,我可以一直漂在這裡,就這樣漂下去……但星空總會有看膩的一天,想要靠岸卻沒有任何一個岸是屬於自己的,只能繼續漂,任憑海上的霧氣吞噬自己,也許終究無人相伴……。

於是我切切實實懂得了蘇軾說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是什麼意思。一艘小舟擁有一整片江海,是無奈,是孤獨,但也是恩賜吧;漂流的人生既已註定,那也沒有別的話好說,順著洋流的方向,它往哪裡,我的「前方」,就是那裡了。

人生本來就沒有方向,「被安排好的路」不過是因為走的人多了,自然就被走出了一條路,此後人人都覺得非得走這條路不可;但走不了這條路的人,應該也不算迷失方向吧,但就是比較辛苦一點,得用自己的雙腳,走一條自己的路出來。我們的人生本來就沒有方向,你想走哪個方向,那兒自然就成了你的「前方」。

我仍舊期待,我會像漁夫一樣誤入桃林,發現從來沒有人發現過的美景;但若無緣,就這麼順著漂下去,看最後漂到哪個島,我就想辦法在那上面安個家,這也很好。說到底,我們本來都是大地山河中最不起眼的一粒微塵,分散逐風轉,四海皆是家。

raw-image


avatar-img
厭世哲學家
74會員
30內容數
厭世哲學家陪你喝茶看人生。沒有爾康也沒關係,我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厭世哲學家 的其他內容
今年三十二歲了,感覺自己的人生在進入三十歲以後起了很大的變化,就以此文稍作記錄。 三十歲以後,我開始嘗試「讓自己過一個真正心安的生活」;這個過程很辛苦,充滿實驗性,走了很多錯誤的路,可能傷害了一些人,也試過一些愚蠢的方法,但人總是必須走這一遭,畢竟人生沒有坦途,路是靠自己雙腳走出來的。
什麼是「內耗」?內耗就是一直在消耗能量,但是卻沒有任何價值產出;因此,內耗就是白白地浪費精力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明知毫無意義,卻還是要不斷地內耗自己?
今年年初,由於某些原因,我陷入了低潮之中,一直到最近。我知道我必須盡力過一個正常生活,我已經是個成人了,本不該讓個人因素影響到工作或是親友,但無奈真的提不起能量;或者可以說,每次想要認真振作起來的時候,上天就會再降下打擊,把我狠狠摔倒在地。
  「古來時常喫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喫人』!」——魯迅〈狂人日記〉
今天我想來討論一個問題——學文史有什麼用? 由於在國高中的學習階段,我就是一個文史傾向特別明顯的學生(文史容易拿高分,數理永遠不及格),所以當時就感到特別困擾——雖然我很喜歡文史,也比較擅長文史,但到底讀文史有什麼用呢? 也許我們身邊都充斥著這個說法:讀文史將來賺不了錢,會餓死。因此,我看到很多學生
今天我想談一個話題:「情緒勒索」。 我發現,現在有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情緒勒索」的意義,就開始用「情緒勒索」這個詞來指責別人,形成了「用『情緒勒索』來情緒勒索人」的奇異現象。
今年三十二歲了,感覺自己的人生在進入三十歲以後起了很大的變化,就以此文稍作記錄。 三十歲以後,我開始嘗試「讓自己過一個真正心安的生活」;這個過程很辛苦,充滿實驗性,走了很多錯誤的路,可能傷害了一些人,也試過一些愚蠢的方法,但人總是必須走這一遭,畢竟人生沒有坦途,路是靠自己雙腳走出來的。
什麼是「內耗」?內耗就是一直在消耗能量,但是卻沒有任何價值產出;因此,內耗就是白白地浪費精力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問題在於:為什麼我們明知毫無意義,卻還是要不斷地內耗自己?
今年年初,由於某些原因,我陷入了低潮之中,一直到最近。我知道我必須盡力過一個正常生活,我已經是個成人了,本不該讓個人因素影響到工作或是親友,但無奈真的提不起能量;或者可以說,每次想要認真振作起來的時候,上天就會再降下打擊,把我狠狠摔倒在地。
  「古來時常喫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纔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喫人』!」——魯迅〈狂人日記〉
今天我想來討論一個問題——學文史有什麼用? 由於在國高中的學習階段,我就是一個文史傾向特別明顯的學生(文史容易拿高分,數理永遠不及格),所以當時就感到特別困擾——雖然我很喜歡文史,也比較擅長文史,但到底讀文史有什麼用呢? 也許我們身邊都充斥著這個說法:讀文史將來賺不了錢,會餓死。因此,我看到很多學生
今天我想談一個話題:「情緒勒索」。 我發現,現在有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情緒勒索」的意義,就開始用「情緒勒索」這個詞來指責別人,形成了「用『情緒勒索』來情緒勒索人」的奇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