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課程虧損?這2大陷阱不可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篇《不容忽視的「內容亮點」》談到最後,在商業職場類的課程主題上,似乎沒有太多的著墨,這次就用這篇文,來把這坑填了。

如何判斷商業職場主題是否適合開課呢?

在談評估前,我想先談談實務上經常遇到的兩個陷阱題 - 需求急迫性需求焦點離散程度,這是我認為在流量、受眾互動外,老師或經理人們應該要注意的重點。
流量、受眾互動與評估的關聯,可以參考系列專題《來吶~你說我能開開線上課嗎?》

遠水救不了近火 - 滿足不了的急迫需求

約莫在兩年前,我曾邀請老師設計一堂關於求職、轉職的主題課程,並透過問卷確認了受眾們對於這主題有明確的需求,但5週募資期的結果卻差強人意。
回過頭檢討,當時的我評估上犯了嚴重的誤判...
募資課程商業模式,從募資起始到課程上架約莫需3個月的製程,這意味著需求發生與滿足有一定的時間差。
一個在歲末年終主打求職、轉職的課程以這樣的商模進行,在製程上很顯然滿足不了農曆年的轉職潮,而距離畢業後的求職潮卻又太遠,全然無法滿足立即性的需求。
在商業職場募資課的領域,這是很常遇到的問題,有時做課比較像在煉丹,求解而不一定求學。
如果想讓時間差縮短到最小,在需求時間管理與製作投入方式都必須有很大的取捨,然而這在透過募資課程號稱「先拿錢後製課,確保老師收益」的商業模式上很難達到。
有人會說「沒有啊,某平台募資後一個月課程就課上架了!」
請稍等一下讓我繼續說...
…反之先投入製作成本在募資前開始製作課程,亦或是直接上架開放購課,都有可能縮短時間差,但這也意味著老師或平台在需求不確定前,需要先拿出一筆資金投資,這是開課老師、經理人甚至平台評估取捨的部分。
我個人認為先投入資金製作課程未必是壞事,從行銷角度來看好處在於在開始募資預售前,可以預先取得大量的內容精華作為行銷素材,這有利於受眾在做購買決策之前,預先熟悉授課方式,並用精華強化受眾的購買需求,只是事前的評估與問卷的執行必須確實到位就是了。
所以若仔細觀察,近幾年趨勢前端的線上教育平台其實已經不太使用「募資」,或改為預購、早鳥等詞彙。
問題來得快又急,就要盡快幫學員解決

你的課題不一定是我的課題 - 需求焦點的離散程度

就像前面說的,從課程企劃的角度,商業職場課程很多時候就是種仙丹,課程設計符合人性是知識商品化的必然
我們捫心自問想想,剛性需求議題在多數大眾而言,多半是遇到問題才會想到要上課,我承認我是這樣,相信你應該也跑不掉。
即便課程內容設計再扎實、主題再明確,當個人問題來得又快又急,各種情境與不同的個人背景炸出與別人極大的問題差異,使得同一套課綱很難「看起來」完全解答每個人的需求。
實體課程或工作坊讓學員與老師有面對面問問題的機會,實際執行過的朋友就知道,上課的學員每個焦點都不同,講師經常需利用休息時間或是課後另外輔導,變向形成一種提問為主、教學為輔的顧問式的服務。
同樣的,網路社群的興起讓受眾以留言或是私訊的方式向老師諮詢,老師提供顧問服務的同時也衝高了社群的成員量,當社群充滿關注不同問題焦點的學員,評估是否開課上就容易產生誤判。
學員背景、問題情境都不同,有時顧問服務反而是必須的
老師服務受眾其實是很好圈粉的方式,不過需求急迫性與需求焦點離散程度在別的領域也確實是很常遇到的問題,我自己認為除了在調整、評估課程的內容與商業模式上需要格外注意,同時利用內容行事曆妥善管理課程籌備進度,也有助於縮短受眾需求與滿足的時間差。

你好我是Yeti,來自CoUP! 小老闆智酷 – 一個為「一人企業」打造知識網絡的好地方。

如果你有任何製作課程方面的問題需要幫忙,請點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雖說「吾日三省吾身」,但你離職後也跟我一樣不斷反省自己、反省老闆、反省公司或職場嗎?這是個紀錄Yeti離職創業後的反省日記,包含了職場自省、創業心得與耍廢情報,是個濃厚系個人色彩的地方,一不小心會成別人的毒雞湯,請謹慎服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平平都是以角色設計為教學主題,為什麼有的課程可以熱銷,而有些老師賣了半天報名卻仍舊沒辦法破百呢?撇除平台是否具流量優勢,我認為內容亮點是十分重要的關鍵。 對於企業財務或是創投領域較為熟悉的朋
評估是否能開線上課程,除了需要充足的品牌資訊量,還必須經歷一個短暫卻相對複雜的心理思路。線上教育平台的經理人們究竟會從哪些角度審視老師,而老師又該如何評估做出開課決策,我會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做個分享。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
「談錢傷感情」鐘點費的高低,常常是講師與課程單位間,不太輕易提及的議題,總在最後一刻才會進行討論。雖然多數的老師為了維繫合作關係,多半願意配合課程單位開出的條件,但在多年的教育顧問經驗裏,我深知即便多數狀況都會用「沒關係,可配合」帶過,但鐘點費定得不好,除了影響課程成本、售價的外,實際執行時的心態,
平平都是以角色設計為教學主題,為什麼有的課程可以熱銷,而有些老師賣了半天報名卻仍舊沒辦法破百呢?撇除平台是否具流量優勢,我認為內容亮點是十分重要的關鍵。 對於企業財務或是創投領域較為熟悉的朋
評估是否能開線上課程,除了需要充足的品牌資訊量,還必須經歷一個短暫卻相對複雜的心理思路。線上教育平台的經理人們究竟會從哪些角度審視老師,而老師又該如何評估做出開課決策,我會接下來的系列文章做個分享。
突如其來的本土新冠疫情讓台灣的線上教育產業得到猛爆性的進展,無論是各級學校或是民間機構,都開始投入大量的資源在線上教育的研究上。 關於台灣線上教育的演變,與未來會走向何處,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分析。
「談錢傷感情」鐘點費的高低,常常是講師與課程單位間,不太輕易提及的議題,總在最後一刻才會進行討論。雖然多數的老師為了維繫合作關係,多半願意配合課程單位開出的條件,但在多年的教育顧問經驗裏,我深知即便多數狀況都會用「沒關係,可配合」帶過,但鐘點費定得不好,除了影響課程成本、售價的外,實際執行時的心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進入科技教育產業已滿一年。因為團隊精簡,每堂課替換時間又快又急。在編寫課程介紹頁面時,對受眾和痛點的描述不夠精準。本文提供了市場中自己喜歡且訴求精準的課程分析作為研究素材,希望未來能更精準地規劃課程介紹頁面內容。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在舊時的認知,授課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成就與經歷非凡,爬到了這個位置,已經沒有事情可以創造了,但在現代,卻是不一樣的局面,這其實反映了現實的職場出現了一些狀況。
Thumbnail
在考慮參加課程時,人們常常會思考課程的吸引力、老師的實力、教法與見證等問題。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問的是老師開課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嗎? 這篇文章將帶領你探索這個問題。
Thumbnail
只要跟課,就能獲取源源不絕的素材。 不用再絞盡腦汁思考行銷內容, 只需從課堂學員的反應就能讀懂訊息—「這個素材,目標客群會喜歡!」 但是用豐富的知識素材追求行銷效益時,是否也因此犧牲了學員們付費上課的權益?
Thumbnail
企業透過線上課程做經驗沉澱的情境有兩類:一類是業務專家在工作中實時的有效經驗需要被推廣和傳承,但線下分享不利於長期留存;另一類是職位對員工的能力要求變化得比較快,需要有成體系的課程幫助員工提升業務能力,但不一定能在外部購買到相關的課程,需要企業內業務人員自行生產。
Thumbnail
離開學校之後,不少人為了提升個人職涯技能,投入不少學習課程,坊間也有許多如技能提升、興趣發展、提升競爭力….等課程,加上疫情封城、鎖國三年,也加速推動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不過,如何評估課程是否值得投入時間與金錢學習,筆者過去也所費不貲投入各學習課程裡,累積多年經驗,提供以下五種評估指標供
Thumbnail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進入科技教育產業已滿一年。因為團隊精簡,每堂課替換時間又快又急。在編寫課程介紹頁面時,對受眾和痛點的描述不夠精準。本文提供了市場中自己喜歡且訴求精準的課程分析作為研究素材,希望未來能更精準地規劃課程介紹頁面內容。
回想起四年前剛到大學兼課時,總想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作為課程的一部分,並告訴學生那些內容有多麽地重要。雖然,在課堂中,我總是可以講得口沫橫飛、天花亂墜,但學生的反應相當冷淡。在第一個學期的授課中,這個現象對我而言是很大的震撼。
Thumbnail
在舊時的認知,授課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成就與經歷非凡,爬到了這個位置,已經沒有事情可以創造了,但在現代,卻是不一樣的局面,這其實反映了現實的職場出現了一些狀況。
Thumbnail
在考慮參加課程時,人們常常會思考課程的吸引力、老師的實力、教法與見證等問題。然而,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問的是老師開課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嗎? 這篇文章將帶領你探索這個問題。
Thumbnail
只要跟課,就能獲取源源不絕的素材。 不用再絞盡腦汁思考行銷內容, 只需從課堂學員的反應就能讀懂訊息—「這個素材,目標客群會喜歡!」 但是用豐富的知識素材追求行銷效益時,是否也因此犧牲了學員們付費上課的權益?
Thumbnail
企業透過線上課程做經驗沉澱的情境有兩類:一類是業務專家在工作中實時的有效經驗需要被推廣和傳承,但線下分享不利於長期留存;另一類是職位對員工的能力要求變化得比較快,需要有成體系的課程幫助員工提升業務能力,但不一定能在外部購買到相關的課程,需要企業內業務人員自行生產。
Thumbnail
離開學校之後,不少人為了提升個人職涯技能,投入不少學習課程,坊間也有許多如技能提升、興趣發展、提升競爭力….等課程,加上疫情封城、鎖國三年,也加速推動線上課程,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不過,如何評估課程是否值得投入時間與金錢學習,筆者過去也所費不貲投入各學習課程裡,累積多年經驗,提供以下五種評估指標供
Thumbnail
近年來網路課程盛行,但大多數學生中途退出。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BJ Fogg指出,行為改變的3個要素是動機、能力與提示。動機往往善變,只依賴動機是不足夠的。因此,要成功改變行為,需要解決能力不足的問題,並提供提示。這樣才能讓網路課程不再中途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