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全球面對COVID-19疫情的衝擊,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體,對於無止境的未知皆備感恐慌。這樣的全面衝擊,也在今年的母親節前夕來到寶島台灣,三級警戒讓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變得拘謹與充滿限制。其實,這波疫情對長者也是巨大的衝擊,該如何服務居住在共生宅的高齡者?樂齡建築發展協會執行長陳信衡分享了他們的實務操作經驗。
文、圖/陳信衡
疫想不到的生活
樂齡,對一個年代與年紀的新定義,是無論我們在幾歲,總是可以保持一個愉快與知足的心情來面對我們的人生。在樂齡人生中的『樂』,被解釋為自己的快樂,與生活中的同樂。而『齡』則是一種心境上的看見,無論生理的年齡到了幾歲,保持一個愉悅快樂的心情,樂齡人生就會從此刻開始。
當面臨疫情嚴峻,生活在共生宅的長者們也隨之感受到這股被限制的嚴肅氣氛;隨著警戒的到來,即將面對不一樣的生活模式。如何在變動的大環境與受限的生活中維繫日常,來自於每天的規劃、支持、安排、規律與關係。
在政府發布第一次警戒訊息時,未知的恐懼來自於我們的內心,焦慮與不安隨著新聞與訊息,蔓延到每一個人的心裡,因此在共生宅的長者服務中,我們除了啟動環境的防疫機制外,也針對長者的日常生活進行一連串的設計。以下是我們這段時間所規劃的危機處理機制:
傾聽、對接與解決需求
陪伴長者們了解與理解疫情資訊,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與緊張。傾聽他們的需求清單:怎麼與家人見面?我的長期處方簽怎麼領取? 我能夠外出嗎?
長者需求,成了我們生活服務與社區資源系統鏈接的關鍵,同時,我們也在第一時間啟動了外部與內部的應對機制,讓需求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獲得對接與解決。
來自家屬的支持
每一位長者的服務,都包含了一個家庭、家族與手足。在共生宅啟動三級警戒的當下,也同步知會主要照顧者、家庭、家族與手足間的通聯支持系統,讓他們可以放心、安心的清楚長者現況,雖然身處不同空間,但彼此的聯繫與了解,卻因為疫情而更緊密。
多層面的生活安排
在受疫情限制的生活中,必須應用與使用共生宅的每一處可活用的空間,規劃日、週甚至更長時間的生活安排。「安排」是讓他們的生活,在三級警戒限制下,仍然可以過得精采多姿,這段時間從心理、健康、技能、興趣…等領域中,提供不同層面的活動、課程與支持陪伴。
尤其這段時間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大情況下,長者們開始學習3C科技產品,運用現代化工具與家人聯繫、線上問診、興趣培養、休閒活動。在這疫情下,「從心」定義了他們對於科技的活用。
穩定的日常規劃
透過溝通與傾聽,了解每一位長者的需求。針對需求,進一步的去規劃日常的安排。
「規劃」的定義在於兼顧與維護安全與權益的情況下,去做到日常生活中的必須;比如健康管理、醫藥維繫、人際社會與心理陪伴,在三級警戒期間如何保持日常的穩定,維持認知與運動的學習,避免退化,是在這階段中必然的安排。
找到關係的平衡點
來自不同的城市、文化、年齡、背景,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與思維模式,當群體受限在一個時空之中,自然必須面對每一天的關係,這樣的關係鏈接、經營、相處,對於充滿人生歷練的長者們而言,並非難事,但是要「一起生活」,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與考驗。因此,在日常服務的規劃中,就必須要觀察與察覺:如何在「異中求同的生活」與「同中求異的關係」中,找到平衡點,
樂齡人生,在大環境的限制與挑戰下,每一天的日常還是需要面對與經歷。如何讓自己賦予內心的能量,在每一天中都能維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家人、家族、手足同等重要。
對於身處移居與旅居的長者,無論在什麼型態或模式的居住空間或場域,透過支持、陪伴、選擇、決策,讓長者被賦予權力,並獲得尊重。「人生最大的自由就是選擇」,我們尊重長者對於自己生活與生命所做的決定與選擇。人生,不論哪一個年齡能保持快樂與自我實現,即是莫大的幸福與知足。
貴州省愛之泉社會公益服務中心 顧問